淺析如何建立股票投資的理念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年少時在電視上第一次看到巴菲特我就想:“世界上怎麼會有人不工作,靠買賣股票就成為富翁,太不可思議了,不是嗎!”可能這個年少時的困惑致使自己對金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學畢業以後我對一般的工作毫無興趣,百般思索後,還是一頭扎進了金融行業,從事股票研究。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年幼時對股票投資充滿了幻想,工作後仍懷揣著夢想和理想,只不過有的人選擇做職業投資,有的人選擇做業餘理財。不管後來我們選擇了怎麼的工作,巴菲特和他的價值投資都烙印在我們的腦海裡。

  很多人初入股市的時候,都懵懵懂懂股票程式碼都不認識幾個,在經過幾輪熊市和牛市的轉換後,有些人離開了,有些人套牢了,有些人生存了下來,有些人賺的盆滿缽滿。同樣是投資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差異呢?後來我終於明白對股票投資的本質原理理解不夠,對市場的認識不同,會產生投資思路上的差異,投資思路會影響投資行為,投資行為差異產生不同的投資結果。簡單說就是投資理念不同,結果大不相同。巴菲特曾說過:“如果方向錯了,即使奔跑也沒有用。”那麼,如何選擇建立投資理念就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首先從認識市場開始,準確的認識,加上正確的態度,其後才是具體策略的選擇。市場主流投資方法大致分為三種,一是技術分析投資,二是價值分析投資,三是投資組合管理。由此產生了三種投資者,每種投資者以不同的視角看待股票。首先要了解這三種方法是怎樣運作的以及三種投資者是怎樣認識市場的。

  技術分析投資通常叫做投機交易,指通過技術指標的判斷,做出買入股票或賣出股票行為。雖然在價值投資為主流的現在,技術分析仍然是大多數投資者或投資機構喜歡使用的方法之一。依靠技術分析的投資者通常被稱為投機者,他們總是試圖在短期內試圖運用重複出現的模式預測未來的市場走勢,某些長期交易者也會如此,因為人性總是如此,希望掌握一切可以掌握的東西。技術分析理論中最有名的就是查爾斯·亨利·道發明的道氏理論,其中最有借鑑意義的就是證券價格沿趨勢移動,這也是技術分析的基本假設之一。道氏理論認為,價格的波動可以分為三個趨勢:主要趨勢,次要趨勢和短期趨勢。主要趨勢中包含次要趨勢,次要趨勢中包含短期趨勢,就好像潮水一樣,大浪中包含中浪,中浪中包含小浪。道氏理論影響力比較廣,是趨勢投資者的主要理論基礎。羅伯特·愛德華茲與約翰·邁吉合著的《股市趨勢技術分析》中說,技術分析是一門科學,它記錄了某隻股票或指數的的實際交易歷史,然後再以圖形的方式變現出來,然而歷史會不會重複,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當然技術分析還有很多理論和方法,比如K線圖,均線理論,量價關係等等,這裡不具體闡述。我不算是純粹的技術分析者,但許多的獲利都來自技術分析的考慮,即使是價值投資者,但也無法對技術分析完全否定,因為它也是擬定投資決策的重要輔助工具。但從另一方面講,投資行為若單帶以技術分析為評估方法,則技術分析不僅無效,反而可能產生誤導的作用。總體來說技術分析是從市場的角度認識股票。從這個角度看,買賣什麼品種似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準確預測到市場的走向,從低買高賣中能夠賺到差價。

  再來看價值投資分析,價值投資起源於本傑明·格雷厄姆,他的《證券分析》被譽為投資者的聖經。他的《聰明的投資者》被著名財經雜誌《財富》推薦為“假如一生只看一本投資論著的首選”。巴菲特師從格雷厄姆後又吸收了菲利普·A·費雪的成長股理念最後形成自己的投資理論。格雷厄姆和費雪的都是從股票是公司所有權的形式出發的,也就是說,股票代表的就是公司,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公司的內在價值的多少直接決定股票的價格高低。公司內在價值和股票價格之間的差價叫做安全邊際,安全邊際的高低通常也決定了投資的成功或失敗。格雷厄姆就曾建議過,要再股票在價格在低於淨資產內在價值3/4的時候購買。他的投資被稱為狹義的價值投資,也可以理解為撿便宜貨保證不虧的思路。費雪主要以公司未來成長性為研究方向,以選擇未來能增長10倍的股票為目標,所以費雪更著眼於未來,而格雷厄姆更看重現在。巴菲特綜合了兩位大師的理論特點,基本上就是現在價值投資的主要理論了。價值投資重點投資兩類股票,一種價值股,第二種是成長股。那麼這兩種股票是如何產生機會的呢?首先以貴州茅臺600519為例,在2012年10月份時,它還是中國第一高價股,每股260元左右。當時政府因為官員公款吃喝的問題嚴重,政府下令禁止公款吃喝,受此影響白酒股股價直線下降,到2014年1月下跌到118元每股,跌幅超過50%。這種受外在因素影響產生暴跌的股,公司本身並沒有出問題,只是市場出現了過度的反應,致使股價暴跌,對價值股投資者來說就是天大的投資機會。現在是2014年7月份,茅臺股價順利的回到了163元,如果你當時在110元左右買入的,現在持有,你的收益就達到了58%。這種股就叫做價值股。那什麼是成長股呢?還是以貴州茅臺舉例,時間推回到2003年10月份,當時茅臺股價20元左右,有人撰文說貴州茅臺的未來的內在價值能成長到每股100元以上。當時的作者受到業內一致的嘲笑,因為20元在當時來說已經很貴了,他們不相信還會更貴。後來茅臺何止到100元,最高時266元,整整翻了13倍,以後是否再創新高還有待市場驗證。那麼這種站在現在時點判斷未來內在價值的成長,這種選股就叫成長股投資。無論是價值股還是成長股,選股的重點是內在價值的判斷這裡不做重點論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買相關書籍研究,當股票價格和內在價值產生背離的時候就產生了安全邊際,安全邊際足夠大時就可以果斷買入,等待盈利。

  第三種被稱為投資組合管理,主要是從風險和收益的角度來考慮投資。馬柯維茨在1952年發展期了證券投資組合理論,是現代組合投資理論的開端。當然人們不用學習證券投資組合理論也知道“不要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可以降低風險,但是馬柯維茨用數學的方法證明了這點。尤金·法碼後來提出“市場有效理論”更是組合管理重要的理論基礎。伯頓·馬爾基爾在《漫步華爾街》中提到,“市場有效理論”告誡我們,無論投資者的策略多麼明智,從長期看也不可能獲得超過一般水準的回報。也就是說投資組合理論者認為,如果我們長期從事投資,我們的回報率將和一般市場水平相當,所以構建一個類似指數的投資組合或者直接購買指數基金是更明智的選擇。

  我相信以上三種投資思路,基本上涵蓋了大多數的投資者對股市的認知。技術分析者和價值投資者的理論綜合來看,股票實際上具有兩面性。一面是市場性,二級市場上交易者的買賣行為會造成市場價格的波動,價格的波動造就了盈利的空間。另一面是股權性,公司價值的增加就是所有者權益的增加,股票代表所有者權益,所以價格就必然增長。正確的認知是實施策略的基礎。還有一點需要強,調認識市場是認知的一部分,也是認識自我的一個過程,尤其是對自身能力和運氣的認知,有時因為運氣掙的錢會讓自己誤以為是自己的能力,會強化自己的錯誤。其次是態度的問題,面對市場我們是採取激進還是保守,是中庸還是追求卓越。“有效市場”告訴我們長期看我們能獲得一般水準的回報。所以我覺得追求一個長期穩定的回報率是一種合宜的投資態度,時間加複利才是財富增長的主要途徑。實際上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的年投資回報率也只有20%,短期看是輕易打破的成績,如果算上時間的限制就會變得異常困難。再其後才是具體的策略選擇,策略的執行依賴於你對市場的認識和態度的選擇,沒有這兩點再好的策略也無法執行。所以認真考慮了認知和態度的問題後,做出的策略選擇也許就可以稱為正確的策略。

  做投資本身就是一件很難的事,知不易,行更難,認知不容易,做到更難。我們有時甚至意識不到自己存在錯誤的認知,包括我們的心態也會影響投資行為,所以改掉自身的毛病,投資結果就會好很多。科斯托蘭尼曾說:“在股票市場上建功立業要做的不是算計,而是思想,用腦子思想。”

試析中小企業板股票投資的價值
試論股票本質及股票投資核心
相關知識
淺析如何建立股票投資的理念
淺談如何建立高效率的稅收徵管模式
如何建立學生良好的人際關係
電腦如何建立快捷方式清理沒響應程式
電腦如何建立應用程式的快捷方式
電腦如何建立網路連線的方法
如何建立廣告銷售管理體系
如何建立相互信任的客群關係
如何建立屬於自己的記憶方法
如何建立特色鮮明的企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