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創業故事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創”業,其實就是找別人想不到的,或做別人沒做準確的事情。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兄妹倆成了“巧克力農場”主

  埃莉斯3歲起就跟著祖母做巧克力,從此就再也沒停下來。她的媽媽凱瑟琳回憶說,那時家裡的微波爐中,到處都是融化的巧克力,但是,“我讓她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經過7年的“研製”,1998年,埃莉斯10歲時,她做的巧克力果然不同凡響:巧克力的形狀像黃牛、小豬、小海龜,栩栩如生。

  埃莉斯決定在網上銷售這些“傑作”。她的想法得到了商業“奇才”哥哥伊萬的大力支援。伊萬為此擬定了商業計劃書,小本創業短故事從此發展到高潮,兄妹倆還從銀行貸了5000美元作為啟動資金,建立一個名為“巧克力農場”的網站。

  經過6年的發展,埃莉斯和伊萬的麾下已有40餘名員工,公司年均收益100萬美元。

  篇二:比爾蓋茨小時的電腦夢

  比爾蓋茨從小就是個“電腦迷”。他1955年10月28日生於美國西北部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小時候就開朗活潑,是一個精力充沛的孩子。不論什麼時候,他都在搖籃裡來回晃動。等長大些又花許多時間騎彈簧木馬。後來,他把這種搖擺習慣帶入成年時期,也帶入了微軟公司,搖動了整個世界。

  比爾蓋茨在中學時酷愛數學和計算機。保羅艾倫是他最好的校友,兩人經常在湖濱中學的電腦上玩三連棋的遊戲。那時候的電腦就是一臺pdp8型的小型機,學生們可以在一些相連的終端上,通過紙帶打字機玩遊戲,也能編一些諸如排座位之類的小軟體,小比爾蓋茨玩起來得心應手。

  1972年的一個夏天,年齡比他大3歲的保羅拿來一本《電子學》的雜誌,指著一篇只有10個自然段的文章,對比爾說,有一家新成立的叫英特爾的公司推出一種叫8008的微處理器晶片。兩人不久就弄到晶片,擺弄出一臺機器,可以分析城市交通監視器上的資訊,他們就想成立一家命名為“交通資料公司” 的公司。1973年,比爾上了哈佛大學,保羅則在波士頓一家叫“甜井”的電腦公司找到一份程式設計的工作。兩個夥伴經常會面,探討電腦的事情。

  如蘋果砸出牛頓的靈感一樣,個人電腦突入比爾的腦海也有一個外在的啟蒙者。這就是1975年1月份的《大眾電子學》雜誌,封面上altair8080型計算機的圖片一下子點燃了比爾蓋茨的電腦夢。他和他的好朋友保羅在哈佛阿肯計算機中心沒日沒夜地幹了8周,為它配上basic語言,開闢了pc軟體業的新路,奠定了軟體標準化生產的基礎。

  如今,微軟已成為業內的“帝國”,而這與比爾蓋茨小時候的“電腦夢”是不無關係的。

  篇三:用舊皮鞋做臉譜

  多明尼奎.博登納夫,是法國一位年輕的企業家、藝術家,他所經營的公司歷來都是發展美術業,但一直不夠興旺。

  一天,他在徒步回家的路上,突然感到腳下有什麼絆了他一下,低頭一看,原來是一隻破舊皮鞋。他剛想抬起腳將它踢開,突然發現這隻鞋有幾分像一張佈滿皺紋的人臉。一個藝術的靈感剎那間在他腦海裡閃現,他如獲至寶,趕忙將破舊皮鞋拾起,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將其改頭換面,變成了一件有鼻有眼有表情的人像藝術品。

  以後,博登納夫又陸續撿回一些殘舊的破皮鞋,經過他那豐富的想像力和神奇的藝術之手再加工,一雙雙被遺忘的“廢物”先後變成了奇妙諧趣的皮鞋臉譜藝術品。後來,博登納夫在巴黎開設了皮鞋人像藝術館,引起了轟動,生意也興趣起來。

  篇四:18歲成了公司的執行總裁

  第一眼見到沙扎德,你會覺得他與其他商人沒什麼區別:一絲不亂的頭髮,襯衫整齊地塞在半正式的褐色褲子中,口中不時出現諸如“企業運營成本”、“人力成本優勢”等專業詞彙。

  他是一個典型的百萬富翁,特別之處在於:他只有18歲。

  小本創業短故事中的沙扎德可謂是神童,3歲時就在父親的電腦上玩耍;5歲學會了畫畫;6歲能毫不費力地演奏小提琴;8歲就開始上計算機課;10歲設計了第一個網站,並開始分析股票;12歲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當上了ceo。沙扎德的公司主要提供計算機技術解決方案,去年公司年利潤達100萬美元。

  這位巴基斯坦移民家庭的獨生子,還能說包括英語在內的5種語言。對於過早結束了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小本創業生意沙扎德顯得並不在意,他說:“思考公司的戰略,讓我感到快樂。”
 

名人熱愛生命的故事
國外的創業故事精選
相關知識
國外創業故事精選
國內創業故事精選
國外的創業故事精選
外國創業故事精選
企業名人創業故事精選
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精選
名人勵志創業故事精選
我身邊的創業故事精選
名人成功的創業故事精選集
名人成功的創業故事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