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經典創業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中國創業活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並沒有達到GEM成員的平均貢獻水平。創業對經濟增長的潛力尚 未充分發揮出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康盛創想創始人戴志康是無數網際網路人的偶像,他建立的“Discuz!”開源模板與“Wordpress”併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兩個開源網站模板,被數以百萬級的站長使用,深刻的改變了中國網際網路,而戴志康也是一位大學生創業者。

  戴志康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大學教授,親屬中也有很多人是老師。據說,因為這種家庭背景,戴志康小時候開始就一直接觸電腦。在計算機效能不斷升級的過程中,他的程式設計技術也日益提高。戴志康從小學剛畢業後的1995 年開始初步嘗試編制軟體。初中、高中時期,他幾乎席捲了各類計算機大賽。戴志康2000年考上哈爾濱工程大學,2001年便在校外創業,他在外面找到一間月租300塊的房子,一天差不多15個小時都泡在電腦前面,最終他創造的“Discuz!”成為中國最成功的建站開源模板,“Discuz!”於2010年被騰訊以6000萬美金的價格收購。

  篇二

  90後大學生禹化普大三時就當上手抓餅小老闆,2年來連鎖加盟店已開遍大學城

  你曾經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吃過臺灣手抓餅嗎?這家不到10平米的小店老闆竟是一位剛剛畢業的90後大學生。禹化普大三時就當上手抓餅小老闆,在兩年時間裡發展了4家直營店、1個加工廠和8家加盟店,年收入達250萬元。

  每天下午4點,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店門口,已經有五六個白領在排隊。放麵糰、煎雞蛋、配作料……三分鐘後,兩個手抓餅新鮮出爐遞給了前面的顧客。和傳統烙餅不太一樣,這個餅千層百疊,面絲千連,外層是淡淡的金黃色,內層柔軟白嫩。

  每天能賣400個餅

  這麼多人包圍著店,為什麼還有顧客加入呢?“這五六個客人是活招牌。顧客也許不知道我們,但看著這人氣,就會吸引他們來嚐鮮。”禹化普說,小吃店的祕籍就是要保持人氣旺,排隊人越多生意越好。

  “以前我們追求速度,人多了就一次出6個餅。”禹化普說,在2011年做第一家店時這個快捷的方式並沒有贏來顧客青睞。他特意跑到成都小吃街去考察,發現類似的小吃店老闆總是保持慢工出細活的狀態。即便店外已經排起長龍,也不慌。而前來的顧客絡繹不絕,等待著他們的美食。

  禹化普回到重慶,開始要求師傅一次只做2個餅,甚至有時候做一個餅。這個營銷方式反響很好,餅保持最好的口感,排隊的客人反而更多了,每天平均能賣400個餅。

  加盟店4個月盈利

  禹化普的北城店是兩個月前開的,雖然租金掏了1.3萬元,但是卻成了店裡的活招牌。北城店現在每月能賣1.5萬個餅,憑藉這樣的人氣,禹老闆在月初迎來了三位新的加盟商。

  禹化普說,從去年的5個加盟商情況來看,基本4個月就能盈利。加盟費收1萬元,門店3-10平方米即可,租金價格通常在3000元左右。扣掉原料、房租、水電煤及人工費用,按每家店最差賣300個餅算,一個月的純利潤平均為8000元。

  一開始,禹化普想做連鎖直營模式,但當他們擁有第三家直營店時,開始打磨品牌。想要與大品牌競爭開啟這個細分市場領域,必須吸引加盟商。

  “每賣一個麵糰給加盟商,他們賺8毛,我們只賺五毛,薄利多銷。”禹化普說,按10個月算,5家加盟店每天至少購買2500個麵糰,一年僅靠賣麵糰營業額能達到100萬元。

  篇三

  1983年,李燁出生在鹽城的一個富裕家庭,父親在當地經營著一家大型餐飲企業。回想起當年的生活,李燁說那時雖還沒有富二代的概念,但自己絕對已經是了,我家的酒店叫興達大酒店,按照現在的說法應該算是一個會所了。我2001年在常州上大學時,每月生活費至少有5000元,在當時的校園裡絕對算得上是富二代的水平了。

  但是好景不長。2003年,父親經營近十年的酒店破產了。李燁的生活費從每月5000多一下子掉到了100元不到。那段日子,李燁在常州一家電腦城門前扛箱子掙生活費,這樣一直堅持到2003年退學。父親破產後,全家一度在揚州嘗試養螃蟹,但是2003年遇到非典,又加上遇到發大水等意外,養殖場也沒有辦成。我們一家子就又回到了鹽城。

  “回到鹽城時,總共只剩下500多元,全家人都在為生計發愁。我有一天晚上出去溜達,看到一家燒烤攤生意非常火。想著這個成本小,後來免費給燒烤攤老闆打工。”師傅看李燁不怕苦、不怕累,就把配料毫無保留的都告訴了他。兩個月後,李燁自己的燒烤攤在鹽城師範學院旁開張了。沒想到很紅火,兩個月李燁一共賺了1700元。

  生計有保障後,2005年,李燁又參加了高考,最終考進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院。在學校裡李燁讀的是多媒體設計專業,說是多媒體設計,實際上就是網頁設計等一些電腦知識運用的專業。他沒有一門心思死讀書“我白天上課,晚上就外出打工,主要是幫助商家做電商服務。最讓我驕傲的是我大二的時候,去了上海一家經營遊戲貨幣的網路貿易公司,有點類似於美國的eBay網,這段經歷給我後來的電商生涯打下了基礎。”

  2008年6月,李燁大學畢業後,懷揣創業夢想的他在同學、親戚的幫助下,創立了上海天天愛購網,但是沒多久因為股份的問題退出了團隊。

  又一次跌入谷底,這時,李燁又想到了他的燒烤。李燁在上海讀書期間,父親也把他的燒烤攤從鹽城搬到了上海。2008年10月的一天,創業失敗的李燁在家幫父親打理燒烤生意,那天我腦子裡突然冒出一個念頭,在網店摸爬滾打多年,為啥不把燒烤店開到網上呢?說幹就幹,李燁開始著手創立他的網路燒烤店。

  篇四

  郭敬明,這個伴隨著80後長的的名字,如今他的小說也影響著90後,並開始被00後所喜愛,我們在這裡不評判小四的文學水平,導演水平,以及身高,單以一個創業者的身份來看,他是極其成功的。

  郭敬明大學時期便開始創業,雖然他常年霸佔著中國作家收入排行榜榜首,但是他在商業上的成功甚至讓他的作家身份也黯然失色。如果你只是覺得這個瘦弱的男人只會玩弄一些小女生喜歡的華而不實的文字,那麼你就太小看他了,郭敬明絕對有著驚人的商業嗅覺。郭敬明在大學時便成立“島”工作室,出版一系列針對自己小說受眾的雜誌與期刊,而後成立柯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商業版圖。

  而且,以今天各個期刊雜誌紛紛轉型產業鏈服務來看,郭敬明早在2005年就察覺了這一點,從那時起他就為刊物讀者提供“立體服務”,例如推出音樂小說《迷藏》,推出小說主題的寫真集,拍攝《夢裡花落知多少》偶像劇,在青春讀物的基礎上打造了一條屬於自己受眾的文化消費產業鏈,開始深耕產業佈局。而今,郭敬明已經用自己的小說《小時代》拍出了電影,第一部便直奔5億的票房…

  知乎上有人這麼描述郭敬明“其實中國的年輕人並沒有什麼本質的變化。對於大學和社會的幻想,對於愛情和成功的暢想,對於華服美食的渴望,是每一代中學生的必由之路。真正重要的其實仍是郭敬明本人。他或許是中國這二十年來唯一一個認真去滿足上述需求的作者。”——真正偉大的創業者是幹什麼的?滿足大眾的需求。

  

個人餐飲創業成功經歷
四川首富的創業經歷
相關知識
四個經典創業故事
國內經典創業故事
古代經典創業故事
小生意的經典創業故事
披薩店的經典創業故事
超級影視明顯經典創業故事
每天一個經典勵志故事
二十四孝經典民間故事英文版帶翻譯
二十四孝經典民間故事+圖:百里負米
四大經典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