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存在較大差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未來農產品市場是國際大市場,資源分配和農產品供求疆界將逐漸淡化。傳統國內農業生產保護政策和以國家為界的市場均衡格局和發展戰略將受到衝擊。在同樣質量和利潤的情況下,哪個國家能以較低的價格出售其農產品,哪個國家就能在市場競爭中得到發展。由於農產品生產成本是農產品價格形成的基礎,為此,本文從成本的角度,比較分析我國主要農產品生產成本與國際主要競爭者的差距以及成本差距的主要原因,為降低我國農產品生產成本、迎接入世對我國農業生產的挑戰提供理論依據。

  一、主要農作物生產成本的國際比較

  (一)農作物生產成本水平

  1.總成本水平分析

  從總體上講,我國小麥、玉米、大豆、油菜和棉花的生產成本水平較高。我國每公斤小麥生產成本是美國的1.2倍,是阿根廷的1.4倍,是加拿大和法國的2倍以上(見表1)。每公斤玉米生產成本是美國和阿根廷的1.1-1.2倍,是法國的2倍多。大豆的生產成本大約是主要大豆出口國美國和阿根廷的 1.2-1.3倍。我國油料作物(如油菜籽)的生產成本高達2.81元/公斤,是加拿大的3倍多。我國每公斤棉花的生產成本比美國只高5%左右,但如果考慮到棉花的質量差別和收穫方式(美國棉花是一次性收穫,單產比我國低很多),成本差距要更大一些。在所研究的主要農作物中,只有稻穀在生產成本上有一定的優勢。雖然我國秈稻每公斤生產成本高於亞洲主要生產國家(如泰國),但與美國和阿根廷的粳稻生產成本相比,中國粳稻每公斤生產成本較低(1.14元/公斤),比美國(2.04元/公斤)低44%.

  那麼,是什麼原因使我國大部分農作物產品生產成本高於對照國家呢?下面從構成農產品生產成本的具體專案(化肥農藥、機械、土地、活勞動等費用以及稅收和成本外支出)做進一步分析,試圖找出成本差距的具體原因。

  2.各項成本費用水平分析

  (1)化肥農藥費用:每公斤農作物產品生產成本中的化肥農藥費用水平我國是世界上最高的國家之一。在每公斤小麥、玉米、油菜籽和棉花生產成本中,我國的化肥農藥費用都高於美國、加拿大和法國(表1)。我國農作物單產較高,走的是高投入、高成本和高產出的道路。降低物質投入固然是降低生產成本的直接途徑,但這樣必然導致單位面積產量的下降,最終不一定能達到降低單位產品生產成本的目的。要減少生產成本中的物質費用,最有效的途徑是降減農業生產資料價格。

  (2)機械費用:同人們想象不同的是,儘管我國的農業機械化水平較低,但每單位產品生產的機械費用卻不低。雖然美國的小麥生產機械化程度比我們高的多,但由於美國小麥生產規模大、機械利用率高,單位產品機械費用同我們的基本相似,均在0.20-0.21元/公斤(見表1)。我國其它農作物產品生產的機械費用水平同國外相比總體上講處於中等水平。這意味著,如果中國農戶的生產規模能得以擴大、機械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單位產品生產所增加的機械費用也不會有多大變化。

  (3)土地費用:從理論上講,農作物產品生產成本中土地費用的支出應當是土地使用的機會成本。由於資料限制,表1中我國的土地費用僅包括集體機動田對個人的土地承包費用和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土地轉包費用,這同其它國家生產成本中土地費用資料是不可比的。這意味著如果能測算出我國土地使用的機會成本,我國農作物生產成本要比表1中列出的要高。

  我國是一個土地稀缺的國家,隨著土地流轉機制和市場的發育,我國農作物產品生產中土地的機會成本將會不斷上升,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根據農業政策研究中心最近的農村調查,農村每畝土地(耕地)轉包費從200元到400元不等,因此,從這一點講我國農作物產品生產成本中的土地費用要高於其它國家,只是在我國目前的農作物產品成本核算中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

  表11997-98年稻穀、小麥、玉米、大豆、油菜和棉花生產成本水平的國際比較

  作物國家每公斤產品產出投入的生產成本單位產品

  生產成本

  化肥農藥機械土地活勞動稅收成本外其它

  小麥中國0.290.210.030.460.050.080.181.31

  美國0.220.200.260.070.080.000.291.12

  加拿大0.200.170.020.060.000.120.56

  法國0.040.050.040.060.000.120.35

  阿根廷-0.91

  玉米中國0.220.090.010.430.030.060.100.94

  美國0.180.260.210.080.020.000.140.88

  法國0.040.070.030.070.000.160.45

  阿根廷-0.79

  大豆中國0.220.200.040.930.100.200.322.03

  美國0.250.480.550.140.050.000.301.76

  阿根廷-1.51

  油菜籽中國0.520.170.031.520.140.200.222.81

  加拿大0.380.260.030.080.060.000.110.92

  長絨棉中國4.091.980.422.960.280.993.3914.11

  美國2.964.711.611.880.400.001.7513.45

  秈稻中國0.160.090.010.430.050.100.161.01

  泰國0.170.140.000.220.000.060.59

  粳稻中國0.230.180.050.410.050.080.151.14

  美國0.350.530.390.180.100.000.492.04

  資料來源及說明:中國成本來自《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彙編》,其它國家均來自相應國家的農業部和農業研究單位。中國生產成本為1997和 1998年的平均數,土地費僅為承包費;美國為1997和1998年的平均數,土地包括保險費;加拿大為1998年阿爾伯塔省春小麥成本資料;法國為 1997年成本資料,無稅收;加拿大油菜為1998年阿爾伯塔省Argentine 和Transgen兩個油菜品種的平均數;阿根廷為1995年成本資料。中國秈稻和粳稻為1998年成本資料,泰國為1998年雨季秈稻成本資料。人民幣與外匯換算均按官方匯率計算,下同。

  (4)活勞動費用:我國是一個勞動力數量富裕的國家,勞動力使用的機會成本要比其它發達國家低。然而與人們觀念不同的是,我國農作物產品生產成本中活勞動費用卻佔相當大的比例。從表1中可以看出,除棉花和稻穀外,我國每公斤產品活勞動費用都是其它發達國家的6倍以上。其中,我國每公斤油菜籽生產成本中活勞動費用為1.52元/公斤,是加拿大(僅為0.06元/公斤)的19倍!可以說我國許多農作物生產成本高的最主要原因是由於活勞動費用太高而導致的。這意味著,如果農業生產規模不擴大,機械化水平不提高,勞動力投入難以減少,那麼,單位產品的勞動力費用將會不斷上升,這是另一個難以逆轉的增長趨勢。同時,由於勞動工資總是隨經濟的發展而上升,這種局面會進一步加劇,從而使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進一步下降。一般來說,我國活勞動投入的優勢,只有在機械難以替代人工的農產品生產中才能發揮出來,如棉花、畜產品、蔬菜和水果的生產等。這一點在後面的分析中將得到進一步證實。

  (5)稅收和成本外支出:成本外支出是我國農作物產品生產中特有的概念,而且從1994年開始徵收農林特產稅。從表1可以看出,我國每公斤農產品生產成本中的稅收與其它國家相當,但如果加上成本外支出,就遠大於其它國家。我國的農作物產品生產不但實際負擔較重,而且各農作物產品間差異較大,其中棉花的成本外支出最高為每畝67元,其次為稻穀的成本支出每畝為29元,這兩種作物的成本外支出約佔總成本的8%左右。對我國農產品的農業稅(包括農林特產稅)和成本外支出分析,有如下幾個基本結論:

  第一、農作物稅負不高,對生產成本影響不大。農業稅是按照稅法來徵收的。根據1999年《中國統計年鑑》,1998年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為18%,但農業各稅僅佔國家總稅收的4.3%.另外從農產品成本調查資料也可以說明這一點,從表1可以看出,我國主要農作物生產成本中的農業稅的比例均在5%以下。

  第二、成本外支出大是成本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成本外支出包括村提留費、鄉統籌費、兩工支出和其它成本外支出,這是我國特有而其它國家沒有的成本支出。所以降低成本外支出是進一步提高我國農產品價格國際競爭力的主要途徑之一。

  第三、降低農林特產稅率,將增加出口創匯能力。我國從1994年起開始徵收農業特產稅,稅率從8—31%不等。在這些農林特產中有些產品(如園藝產品)是具有出口競爭能力的,因此這些產品農林特產稅率的偏高,將降低它們的出口競爭能力。

  第四,取消成本外支出,將增強農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比較我國農產品的進口到岸價和扣除成本外支出後的國內市場批發價格,不難發現,在扣除成本外支出後,國內市場小麥、玉米、大豆和油菜籽的批發價,雖然高於進口到岸價,但已非常接近,除大豆外,其它產品的價格只有8-11%的差距。

(二)農作物生產成本結構

  根據表1可以得到農作物產品成本結構資訊。從成本結構看,我國農作物產品生產成本結構與其它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異。對農作物產品生產成本結構分析,可得到如下幾個主要結論:

  第一,活勞動成本比例較大

  我國農作物中的活勞動成本在總成本中佔的比例依次為:棉花(21%)、小麥(35%)、稻穀(36-38%)、玉米和大豆(46%)以及油菜(54%),而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這6種農作物產品生產成本中活勞動成本比例僅為9%左右。儘管美國和加拿大的農業機械成本比例較大(比我國高出1—2 倍),但是勞動力和機械成本兩者相加的結果,我國這6種農產品生產成本仍比美國和加拿大高20%以上。同時不難看出,我國活勞動投入成本有增長的趨勢(主要是勞動工資的增長快於勞動力數量的減少),要減少我國活勞動投入比例有相當大的困難,而美國和加拿大的農作物生產活勞動投入卻呈下降的趨勢。這樣一來,我國農作物產品生產中勞動力豐富的優勢,就會變成活勞動費用比例太高的劣勢。這一問題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是很難改變的(因為土地經營規模限制了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在活勞動投入和機械化投入替代過程中,勞動力多的優勢實際上已經變成我國土地密集型農作物生產成本高的基本原因之一。

  第二,成本外支出比例較大

  稅收不是影響我國農作物產品成本主要原因,只佔總成本的5%以下,與其它國家差異不大。但相比之下,成本外支出對我國農產品生產成本的影響較大,在大部分農作物產品成本外支出佔總成本的比例高達10%左右。這同主要農產品出口國截然不同,因為大多數農產品出口國,尤其是發達國農的農產品出口國,它們不但沒有成本外支出,而且還有農業產品生產補貼(如法國)。

  第三,機械費用和土地費用比例低於其它國家

  我國農作物產品生產機械費用在總成本中所佔比例,不同作物雖有差異,但大致在10-20%之間。機械費用在總成本中佔的比例,除了小麥外,其它作物卻明顯低於對比國家。土地費用在總成本中佔的比例較低,是因為我們沒有把土地利用的機會成本列入成本的核算內容。

  二、主要畜產品生產成本的國際比較

  (一)生豬生產成本分析

  畜牧業是我國農業生產中具有較高比較優勢的行業,其中養豬業是畜牧業的最大行業。豬肉產量佔我國肉類總產量近70%,1998年我國豬肉生產量佔世界總量的35%,美國、荷蘭和加拿大是主要的豬肉出口國,因此我們對這幾個國家的生豬生產成本做一比較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1998年我國生豬飼養不管是農戶散養還是專業戶飼養,每公斤豬肉生產成本均低於美國。我國生豬飼養每公斤生產成本在1998 年為8—9元,而美國同期則為11元,我國生豬實際飼養成本比美國要低23%左右,我國大中城市生豬飼養生產成本就更低了,只有美國生豬飼養成本的 64%.同荷蘭相比,我國的生豬飼養成本也有一定的優勢。

  表21998年主要畜產品單位生產成本水平的國際比較

  畜產品國家每公斤產品產出的投入成本單位產品生產成本增重1公斤生產成本

  活勞動仔畜機械稅收精料粗料其它

  生豬中國:

  平均0.992.330.450.044.490.450.368.987.3

  農戶1.622.050.340.053.420.770.268.557.1

  專業戶0.682.200.340.004.480.250.518.457.0

  大中城市:

  平均0.711.990.210.013.400.350.437.097.1

  專業戶0.521.950.130.013.380.200.336.50

  美國1.430.552.640.224.070.111.9811.0011.0

  荷蘭1.320.701.140.004.210.091.328.77

  肉雞中國:

  全國平均0.281.120.210.004.530.010.776.97-

  專業戶0.271.130.130.004.510.010.536.63-

  大中城市:0.00

  平均0.211.060.140.004.960.000.717.08-

  專業戶0.211.040.140.005.010.000.496.96-

  美國-2.57-5.84-荷蘭0.421.350.780.003.960.000.577.08-

  雞蛋中國:

  平均0.180.880.180.004.240.010.415.89-

  專業戶0.220.710.110.004.070.010.275.43-

  美國-3.17-5.20-

  荷蘭0.751.230.890.003.500.000.486.86-

  資料來源:中國來自歷年《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彙編》),美國來自美國農業部資料庫,荷蘭資料來自Arjan Wisman,Agri-monitor ,Agricultural Economics ResearchInstitute ,Number 1,February ,2000.生豬增重成本=[總成本-仔豬成本+仔豬購進重×(仔豬購進價-育肥豬出售價)]/(育肥豬出欄重-仔豬重)。大中城市為中國的大中城市。

  根據表2可以計算出各國生豬飼養的成本結構。可以看出在成本結構上各國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如我國仔豬成本佔較大比例(25%以上),美國仔豬成本僅佔5%.為此我們進一步調整了成本範圍,計算每公斤增重成本。從每公斤增重成本看,我國生豬飼養每公斤增重成本更加明顯地低於美國和荷蘭,分別低34%和18%.我國的生豬飼養成本表現出明顯的比較優勢。

  與農作物成本比較的結論迥然不同,我國生豬生產成本低的很重要原因,是因為美國和荷蘭等國家生豬生產的活勞動費用佔總成本的比例較高。除了農戶飼養外(農戶的勞動力成本是被高估的),勞動力成本在我國僅佔8-10%,而美國和荷蘭則達13-15%.

  從飼養方式上看,我國大中城市生豬飼養成本更低,成本優勢更加突出。值得注意的是,1998年農戶散養的活勞動成本佔總成本的20%,要比全國平均水平高近一倍。其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採用的活勞動計價方式在農戶散養和專業戶飼養之間沒有區別。這同實際情況有出入,因為農戶散養投入的勞動多為家務勞動餘下的勞動時間,其勞動機會成本幾乎等於零。如果這一假設成立,農戶散養成本還要進一步降低10%左右。

  那麼,為什麼如此具有優勢的生豬飼養行業,我國的豬肉出口卻趕不上加拿大、歐盟和美國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國被許多國家認定為疫區。大力發展畜牧業來改變生產結構,如果沒有解決好動物衛生檢疫和疾病防治監測等問題,增加的畜產品若不能促進出口增加,那麼,畜產品生產的擴大可能導致農民收入減少。

  (二)禽、蛋生產成本分析

  禽肉和禽蛋生產在我國畜產品生產中佔據第二位,因此,禽肉和禽蛋生產成本的高低對畜牧業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對禽、蛋生產成本的分析,我們得出如下幾個基本判斷:

  第一,在成本水平上,我國禽產品生產成本與美國和荷蘭沒有大的差異,高於美國但低於荷蘭。第二,在成本結構上,最重要的差別主要體現在飼料消耗佔成本的比例上,從表2可以算出,我國禽產品生產精飼料成本比例較大,大約在65-70%左右,而美國僅為44%、荷蘭是56%.第三,我國禽肉和禽蛋生產的飼料轉化率較低,如荷蘭1999年禽蛋生產飼料的轉化率為2左右,而我國在2.5-3之間。

  (三)主要結論

  我國畜產品生產成本的總體水平較低,有較大的比較優勢。其基本原因是:第一,我國畜產品生產成本中活勞動成本比例較低;第二,勞動力和機械替代相對困難(相對農作物而言)使我國勞動力豐富的優勢得以充分的發揮;第三,如果提高飼料轉化係數,降低飼料成本,畜產品生產成本會更低一些;第四,相對於農作物生產,畜產品生產的成本外支出比例較少;第五,我國糧食生產成本較高,對我國畜產品生產成本有較大的影響,亦即我國糧食生產成本的降低,可望我國畜產品生產成本的繼續下降;第六,畜產品是非耕地佔用型產品,相對來說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這是我國畜產品生產成本具有比較優勢的重要原因。

三、水果和蔬菜價格及成本的國際比較

  由於難以獲得較完整的國外水果和蔬菜生產成本資料,因此對水果和蔬菜採用了兩種比較分析方法。一是對主要水果和蔬菜國內外價格進行比較;二是從以上產品中選出一種(柑桔)對其生產成本進行詳細的分析。

  園藝作物是除水稻和畜產品之外的我國另一重要的具有較高比較優勢的農產品,其價格在國際市場上有很強的競爭力,園藝作物產品的國內價格一般要比國際市場價格低20%到70%(表3)。對水果來講,除香蕉之外(其價格要比國際市場高20-30%),國內市場批發價格比出口離岸價格低的程度依次為梨(30-50%),桔柑(30%左右)和蘋果(表3)。

  我國大部分蔬菜價格也大大低於國際市場價格,大蒜、洋蔥、鮮姜都是我國的主要出口農產品,國內價格要比國際市場價格低50-100%.蘿蔔、土豆和蕃茄的價格也遠低於其出口離岸價。在1995-1998年間,除個別年份外,國內外市場的價格差大約在20%到70%之間(表3)。

  為了更好地瞭解我國園藝作物產品價格較低的原因,下面我們以柑桔為例,對形成價格的主要決定因素(生產成本)進行分析。表4列出了我國和美國柑桔生產成本水平及相應成本專案。拋開產品的質量問題,我國的柑桔生產成本要低於美國,大約是美國的生產成本的30%.

  我國柑桔生產具有優勢,其基本原因有:第一,美國活勞動費用比例不比我國的少。第二,儘管美國柑桔生產機械化程度較高,但活勞動費用相對也較多。第三,我國柑桔生產的成本外支出比例相對較少。但究其根本原因是,園藝作物是勞動相對密集型的農作物,機械化難以大幅度替代勞動力的投入。

  表3水果和蔬菜國內市場批發價格與出口離岸價及價格的名義保護率

  年份國內水果批發價

  國內蔬菜批發價

  蘋果桔柑梨香蕉

  土豆蘿蔔蕃茄

  國內批發價(元/噸)

  1995467121102570337011008802030

  199830872190184032709806301490

  出口離岸價(元/噸)

  1995347235294206-162026182543

  19983138236925742778114822361873

  名義保護率(%)

  199535-40-39

  -32-66-20

  1998-2-8-2918-15-72-20

  資源來源:農業部《中國農業發展報告》,1998和1999;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鑑編輯委員會,近年來的《中國對外經濟貿易》;海關進出口資料等。名義保護率=[(國內批發價-出口離岸價)/出口離岸價]×100.

  表4柑桔生產成本(元/公斤)的國際比較

  年份國家每公斤產品產出投入的生產成本單位產品

  生產成本化肥農藥機械土地活勞動稅收成本外其它

  1997中國0.190.020.000.290.030.010.080.62

  美國0.041.060.000.520.140.000.171.93

  1998中國0.270.030.340.050.030.080.84

  美國0.051.170.000.790.170.000.212.38

  資料來源:美國來自1999San Joaquin Valley Orange Cost and Return Study,UCCooperative Extension.美國1997年成本為加州南海岸成本資料;美國1998年成本為加州聖地亞哥成本資料。

  不容忽視的是,我國的柑桔質量遠遠低於美國。美國柑桔是有機產品,農藥使用量幾乎等於零。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有機水果的需求越來越多。農產品質量問題不僅是國際競爭力高低的基本衡量指標,而且是能否達到出口質量標準的問題。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是增強水果和蔬菜國際競爭力的關鍵。

  四、基本結論和政策建議

  我國農產品生產成本國際比較分析的主要結果可歸納為:勞動力和機械替代較容易的農產品生產,我國不具有生產競爭優勢;勞動力和機械人機替代較困難的農產品生產,即我們常說的勞動力密集型農產品,我國具有生產競爭優勢;耕地密集型農產品生產,我國不具有競爭優勢。具體來說,糧食、油菜、糖料和一些地區的棉花等農產品生產成本高於對照國家,沒有什麼比較優勢;畜產品、水果和蔬菜生產成本低於對照國家,比較優勢較明顯。總的來講,我國大多數農產品生產成本高的最主要兩個原因是:第一,生產規模少,單位產品生產的勞動力費用較高;第二,農產品生產的成本外支出高。

  減低農產品生產成本,增強農產品國際競爭能力,是入世後我們將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圍繞這一問題結合本文研究結果,提出如下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四條政策建議。

  (一)增加科技和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技術水平,提高單產,降低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

  我國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的生產成本普遍高於世界上農產品主要出口國。因為農產品的生產成本是農產品價格形成的基礎,所以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首先要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在生產成本一定的情況下,通過推廣先進技術、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單產,可有效地減少單位產品生產投入的成本,最終達到降低農產品價格和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

  (二)推進土地流轉市場發展,減少單位產品活勞動費用

  中國種植業規模小、勞動力投入較多,是大部分農作物生產成本高的根本原因。我國目前農戶平均耕地經營規模僅有0.4公頃,而美國和加拿大的耕地經營規模從幾百到幾千公頃。這意味著在單位產品物化成本相同情況下,中國的活勞動成本(佔總成本 40-60%)遠遠高於其它國家(佔總成本10%左右)。因此,推動土地流轉市場的發育,使土地逐漸向種田能手和大戶轉包,是擴大土地經營規模、降低單位產品活勞動費用的有效途徑。

  (三)取消或降低成本外支出、降低農林特產稅率

  儘管我國農產品生產名義稅負不足5%,但有些農林特產稅和主要農作物生產的成本外支出是一項較重的實際負擔。我國農產品生產的成本外支出約佔生產成本的10%左右,而有些農林特產的稅負佔生產成本的比例高達40%以上。這一點與國外形成鮮明的對照,因為其它國家沒有“成本外支出”,而且有政府補貼。因此,取消成本外支出、降低農林特產稅率,是增加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的另一重要途徑。

  (四)適當進口飼料糧,降低飼料成本

  我國主要農作物生產成本均高於美國和加拿大,只有勞動相對密集型的農產品如畜產品、水果和蔬菜等的生產成本較低。而且從我國畜產品生產成本結構看,飼料消耗佔較大比例,遠遠高於美國和荷蘭。因此,進一步降低畜產品生產成本、增強畜產品國際競爭能力,首先要降低飼料成本。我國糧食生產成本較高,因此飼料價格也較高。為此,適當進口便宜的飼料糧,降低飼料成本,對進一步降低畜產品生產成本,增強畜產品國際競爭力和促進畜產品出口有利。

  主要參考文獻

  1.Moya ,P.F.,D.Dawe and D.Pabale,2000,Reversing Trends of DecliningProductivity Project Database ,Social Sciences Division ,IRRI.

  2.Wisman ,Agri-Monitor ,Agricultural Economics Research Institute,No.1,Feb.2000.

  3.UC Cooperative Extension ,San Joaquin Valley Orange Cost and Return Study,1999.

  4.國家物價局等,《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彙編》,1997-2000年。

  5.農民日報社,《減輕農民負擔手冊》,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年3月。

  6.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鑑編輯委員會,《中國對外經濟貿易》。1996-99年。

  7.農業部,《中國農業發展報告》,1998-99年。

著眼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搞好林業結構調整
建設性人居環境與自然生態審美化
相關知識
為什麼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存在較大差別
為什麼我們和父母的哲學觀有區別
醋為什麼是鹼性食品的原因
為什麼要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新時期我國農產品期貨發展研究
為什麼我國要過元宵節
為什麼我國要過元宵節
為什麼我下巴上長痘痘
為什麼我臉上老是長痘痘
為什麼我脖子上長痘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