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農業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嚴格地從經濟學意義上說,農業經濟發展一直是意味著一個原來或多或少長期處於停滯狀態的農業經濟,具有能夠產生和支援每年一定的生產總值增長率的能力。另外一種常用的發展指標是人均GNP 的增長,這意味著農業經濟發展是指快於人口增長率的產量增長。以下是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河北農業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閱讀!

  河北農業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全文如下:
 

  一、河北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機遇

  一巨集觀政策環境將進一步突出農業地位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指出,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隨著“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統籌城鄉發展長效機制的逐步完善,農業投入力度將進一步加大,農產品保護收購和貯備機制將逐步完善,為我省農業發展創造了很好的巨集觀環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業,抓住機遇,出臺了強化“米袋子”、發展“菜籃子”、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產業發展、沿海經濟等重要發展戰略,為推動我省現代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基礎。隨著我省工業化、城鎮化程序日益加快,農業基礎地位將更加突出。

  二環首都綠色經濟圈將進一步拓展農業功能

  我省高度重視和加速推進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產業發展,藉助首都人才、技術、資訊等要素擴散,有效承接首都產業轉移,推動“13縣市、區、1圈、4區、6基地”率先發展,並通過梯度輻射帶動全省全面發展。加速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產業發展,將為我省農業提供更為廣闊的市場,為我省積極參與國內和國際經濟大迴圈,發展開放型農業提供有力支撐。加速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產業發展,培育觀光休閒、綠色有機蔬菜等六大基地,將進一步強化我省蔬菜產業的優勢地位和高階市場佔有率,也將帶來休閒農業產業發展的新機遇,拓展我省農業多功能開發。環首都綠色經濟圈還將進一步提升我省農產品質量,加速我省農業產業升級。

  三重大農業投資專案將進一步夯實農業發展基礎

  “十二五”期間,4000萬畝糧食核心區、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專案、“百龍騰飛工程”、24個蔬菜產業示範縣、設施農業、休閒農業、規模化養殖等一系列重大專案,將極大地改善和提高我省農業生產條件和現代化水平,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將更加堅實。

  四城鎮化程序加快將進一步助推現代農業發展

  “十二五”期間省委省政府將完成2萬個行政村新民居建設改造任務,30%以上農民入住新民居,對於促進農村土地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推進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加快改變小生產經營模式,走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管理、產業化經營的道路,提升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將帶來重大歷史機遇,農民生活方式的重大轉變,將進一步推進農產品優質化、市場化、品牌化發展。

  五區域農業資源優勢將進一步轉化為發展優勢

  我省農業自然資源豐富,農產品種類繁多、品種多樣。各市行政區位開放臨海或鄰省,區域間農產品佈局優勢互補和季節性互補明顯。隨著城鎮化程序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優質化、多樣化的農產品需求呈剛性增長,有利於增強我省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優勢。我省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產業發展規劃和即將出臺的國家京津冀地區區域規劃,有利於我省獨特農業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充分發揮區域農業支撐功能。

  二、河北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農業資源約束依然偏緊

  我省人均耕地1.36畝,中低產田佔耕地面積的2/3,隨著人口增長與城鎮化程序加快,未來5-10年耕地減少不可避免,人地矛盾將更加突出。全省目前人均水資源量307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的1/7。隨著農業生產結構調整,蔬菜、果樹、畜牧養殖規模越來越大,按目前的生產規模每年缺水70億方。後備資源不足制約了我省農業的發展。

  二基礎設施依然薄弱

  我省農田水利工程標準低,田間工程配套率不足20%,目前仍有1600多萬畝耕地沒有灌溉條件,灌溉保證率低,農民未從根本上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農村公路等級低,增加了農民的運輸成本,制約了農產品向外地的及時輸送和供應。農業機械化水平亟待進一步提高,玉米機收水平僅為25%左右。畜產品生產標準化設施利用率低,直接影響了畜牧業生產水平。農業抗災防災設施和能力較低,不能有效防範和應對重大自然災害。

  三生態環境依然脆弱

  我省農業發展方式粗放,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嚴重,草原生態區域性改善,總體惡化情況沒有根本扭轉,目前仍有水土流失面積6.3萬平方公里。掠奪性使用耕地,土壤肥力逐年減退,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質逐年增加。農村垃圾處理和汙染治理不足,水資源匱乏造成部分地區汙水灌溉農田,增加了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影響了農田生態環境。農業物種資源保護不夠,氣候變化影響加劇,自然災害頻發,制約了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四質量安全任務依然艱鉅

  落後的生產方式與國際農產品標準的矛盾集中體現。農產品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和產地認證體系亟待完善。高質量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有機食品市場價格未得到體現,涉農企業和農民的農產品安全生產觀念還有待提高。農產品和農業投入品監管面廣、線長、量大,任務十分艱鉅,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壓力增大。

  五要素支撐依然不強

  農民文化素質低,創業意識不強,自主發展能力弱,一家一戶的生產經營方式使農戶在產業鏈中仍處於高風險、低收益的弱勢地位,進一步增收的智力支撐有待提高。現有應用技術主要集中在栽培和生產階段的高產上,生產安全、生態安全、環境安全技術亟待研發。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薄弱,先進適用新技術很難及時有效傳遞到生產一線。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相對滯後,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尚不具備城鄉對接條件,支農金融產品不足、涉農貸款難度未減,制約了農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

  三、結語

  綜上所述,“十二五”時期是河北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協調發展的關鍵期,農業發展迎來巨集觀政策環境和區域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的歷史機遇,同時也面臨資源環境約束、要素支撐不強的嚴峻挑戰。

基層臺站氣象儀器的維護管理對農業發展的影響論文
淺談經濟環境下休閒觀光農業給重慶市帶來的發展論文
相關知識
河北農業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論文
我國保險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山區縣域農業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與對策
淺析農業資訊化推動盱眙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論文
淺談關於農村經濟發展的農村金融政策研究
孝感市都市農業發展的現狀與問題論文
關於共享發展的形勢與政策論文
淺析中國發展的形勢與政策論文
大學生創業的機遇與挑戰
物聯網創業的機遇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