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現在想做創業就要先看好創業的優惠政策,小編把整理好的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全國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彙總

  黑龍江:大學生可以優先轉入相關專業學習,允許保留學籍休學創業創新,和畢業生一樣享受國家的自主創業扶持政策,到2020年,將有1/10的應屆高校畢業生參加創業培訓。哈爾濱對大學生創業專案給予補貼。凡大學生在哈市創業的,在城鎮創業的對其創業專案給予 2000元的一次性創業專案補貼;為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新創業。對返鄉到農村鄉鎮及以下創業的大學生給予3000元的一次性創業專案補貼。對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能在短時間內形成經濟增長點的優秀和重點科技創業專案,經評審給予20萬元至30萬元經費資助;開展大學生創業大賽與大學生創業典型評選活動,大力扶持網路創業。

  江西:高校學生休學創業最多可保留7年學籍,財政每年注入1000萬元資金充實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每年重點支援1000名大學生返鄉創業。

  天津:對高校畢業生、留學回國人員註冊資本50萬元以下的公司可零首付註冊,開闢“綠色通道”支援自主創業。

  浙江杭州:大學生創業專案申請無償創業資助的,資助金額的額度從原來的最高10萬元提高到20萬元;“實行房租補貼機制”——大學生創業園所在城區政府為入園企業提供兩年50平方米的免費用房,對在創業園外租房用於創業的,由納稅地財政在兩年內按標準給予房租補貼,補貼標準為第一年補貼1元/平方米·天、第二年補貼0.5元/平方米·天實際租用面積超過100平方米的,按100平方米計算;房租補貼超過實際租房費用的,按實際租房費用補貼。

  重慶:半年以上未就業有固定戶口的大學畢業生可在其戶口所在地居委會登記,申請3000-4000元人民幣的銀行抵押和擔保貸款;自謀職業的畢業生,根據本人意願,可將戶口和人事檔案暫存就讀學校2年或由市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存管2年,存管期間免收檔案管理費。

  四川:大學生創業可享有萬元創業補貼、創業培訓補貼和在校大學生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等福利。

  福建:2014—2017年,引領3萬名大學生實現創業,在全省各地和高校扶持建設50個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每年為1000名創業大學生提供孵化服務,評選資助一批優質大學生創業專案。

  江蘇南京:河西金融集聚區的專項資金將由每年6000萬元,擴充至每年1億元。建鄴區財政將每年安排 3000萬元,設立專項扶持資金,用於扶持大學生創業小額擔保貸款貼息等,凡在建鄴區工商登記註冊的初始創業大學生,按每人1000元的標準給予創業補貼。凡經市級驗收評定為“大學生創業園”的,給予30萬元的一次性建園獎勵補貼。

  陝西:高校畢業生可接受SYB模組培訓“創辦你的企業”,培訓合格後6個月內成功開業且在開業後6個月內提供不少於3次後續跟蹤指導服務、開業單位企業正常經營的,再按800元/人對創業培訓機構給予補貼;每人每年可享受一次;組織相關專家對創業專案進行論證,提供開業過程中的資訊諮詢,指導辦理工商、稅務註冊登記手續;個人自主創業且符合申請小額擔保貸款條件的,可申請不超過10萬元的貸款扶持;合夥經營或組織起來就業的,可申請不超過50萬元的貸款扶持。

  山東:擴大省級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區支援範圍,通過財政獎補支援,鼓勵政府、高校和企業建設一批孵化條件好、承載能力強、融創業指導服務為一體的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園區,為勞動者提供優良的創業平臺。

  安徽合肥:給予創業培訓補貼和房租、水電費補貼,為大學生提供最高10萬元小額擔保貸款。

  內蒙古:重點支援大學生到新興業態創業,支援社會力量舉辦創業沙龍、創業大課堂、創業訓練營等創業培訓活動

  西藏拉薩:首個大學生創業孵化園預計將於2016年6月完工建成,屆時,拉薩市的大學生們可以在孵化園內直接享受到減免場租費等多項“政策紅包”。

  新疆烏魯木齊:在天山區建創業孵化基地,既為創業者提供場地、給予政策幫扶,還讓在校大學生進行創業實習,為他們今後的創業積累經驗。

  對於大學生休學創業,你最關注什麼?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教育部副部長林蕙青透露,教育部今年將正式釋出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對彈性學制和休學創業等作出明確規定。對於大學生休學創業,公眾態度如何?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2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1.8%的受訪者支援大學生休學創業。對於大學生休學創業的相關政策和規定,63.4%的受訪者最關心審批條件,64.3%的受訪者認為高校和有關部門有責任監督申請休學創業的學生,確實把休學時間用於創業。

  51.8%受訪者支援大學生休學創業

  北京某985高校畢業的張川化名大三時曾經申請休學,到朋友的創業公司工作一年。張川回憶,他所在學校對休學申請的審批比較寬鬆,經過班主任同意,在學院填寫休學申請表,交學院負責人簽字蓋章即可。“負責辦理休學的老師會詢問休學原因等情況,但並不會管太多”。

  一年之後,朋友創業失敗,張川回到學校繼續學習。“很多大三時的課程都落下了,大四一邊補課拿學分,一邊還要做畢業設計,那一年特別累。”張川向筆者感慨道。

  調查顯示,51.8%的受訪者支援大學生休學創業,27.6%的受訪者不支援,20.6%的受訪者回答不好說。

  在山東大學讀書的範雪瑤化名認為,制定針對大學生休學創業的規定,允許折算學分,給予支援和指導,能讓有創業意願和能力的學生免除學籍方面的後顧之憂,減輕補課壓力,集中時間創業。

  早在2014年年底,教育部就曾下發《關於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生休學創業。

  調查顯示,在有關大學生創業的政策中,受訪者最關心的是休學創業的審批條件63.4%,其次是休學創業學生能獲得哪些支援和保障53.2%,接下來是創業實踐如何折算學分49.2%和休學創業最高年限48.0%。

  日前,海南省教育廳下發的《海南省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方案》,提出各高校可實施彈性學制,在校生休學創業的年限在原有學制基礎上可延長2至5年,學生可根據創業需要與高校協商確定休學年限。

  筆者致電海南大學教務處詢問相關情況,該校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海南大學還沒有針對休學創業的專門規定,如果學生想要休學創業,只能按照一般休學情況辦理手續,最多可以休學兩年,超過兩年則無法畢業。該工作人員還說,關於休學創業的具體政策,包括學分折算等規定正在研究中。

  北京大學教務部工作人員也表示,目前北京大學也沒有關於休學創業的專門規定,學生創業休學可以按照參加社會實踐休學辦理,每次可以申請保留學籍一年,最多申請兩次,創業實踐目前無法折算學分。

  63.7%受訪者建議大學生理性評估自身創業條件

  調查中,39.0%的受訪者關心按照目前高校規定,大學生創業是否需要家長同意。

  張川向筆者坦言,他當時修學出去工作,並沒有得到父母同意,學校也不要求學生取得父母同意。“我帶了自己的學費去朋友公司,第二年回來繼續讀書,需要重新交學費時,才告訴了父母,被狠狠訓斥了一番。”張川表示,對於之前自作主張休學,他有些後悔。“我父母都是生意人,當時應該和他們商量一下,會作出更明智的決定,自己太沖動了”。

  張川說,雖然大學生創業不乏成功案例,但是更多的有創業意願的大學生對於創業並沒有足夠的認知和準備。“學校如果出臺休學創業的規定,就應該有責任認真考察遞交申請學生的情況,給出指導意見,並且監督大學生確實把休學時間用於創業,而不是在其他方面荒廢了時間”。

  北京某高校大四學生張麗敏則認為,讓學校承擔過多責任,更嚴格的管理也就可能隨之而來。“大學本來就應該是一個較為自由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裡,學生更能發揮所長,激發和鍛鍊自身創造力。大學生作為成年人,應該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調查顯示,64.3%的受訪者認為高校和有關部門有責任監督申請休學創業的學生,確實把休學時間用於創業,18.9%的受訪者持相反意見,16.8%的受訪者回答不好說。

  對於大學生休學創業,受訪者有哪些建議?調查中,63.7%的受訪者建議大學生理性評估自身創業條件,60.1%的受訪者建議高校嚴格稽核學生休學創業審批材料,52.8%的受訪者認為高校應該客觀記錄並量化評價學生開展創業活動情況,49.7%的受訪者認為高校應規定大學生休學創業需取得家長同意,45.4%的受訪者希望高校和教育部門給予學生更充分的創業培訓和指導。

  張川認為,目前高校的創業課還不能有效指導學生創業,質量有待提高。在他看來,大學生創業有很多優勢,對於社會也有很多益處,但風險也顯而易見。“希望國家和高校能細化相關規定,給予創業大學生更多指導和支援,讓他們少一點負擔,儘量避免遭遇難以承受的挫折”。

  調查顯示,42.6%的受訪者認為目前高校的創業政策能有效幫助學生創業,36.2%的受訪者認為不能。

  盤點山東大學生創業發展現狀

  未創業群體高於創業群體 男性創業者多於女性創業者

  根據2016年“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主題研究成果《高校大學生創業現狀及對策研究報告——基於山東省的調查研究》公佈,在山東全省143所高校中按地市分層隨機選取了38所高校進行高校大學生問卷調查,調查發現,在研究物件方面,未創業群體高於創業群體,且男性創業者多於女性創業者。

  在對於畢業大學生創業群體的調研中,男性佔比59.1%,女性40.9%;在對於在校大學生創業群體的調研中,男性60.9%,女性39.1%。

  在性別方面,男性創業者的比例高於女性創業者的比例,男性創業者仍然是創業群體的主體;同時畢業大學生創業群體和在校大學生群體的男女創業者的比例大體持平,即表明不論是校內創業還是畢業後創業,男性創業群體仍佔主要比例。

  創業者年齡呈年輕化態勢 大專或本科學歷佔據主體

  在對於畢業大學生創業群體調研中,年齡在25歲以下佔比50%,26—30歲佔比28%,高於30歲佔比22%;在對於在校大學生創業群體中,22歲以下的佔比91.2%,高於22歲的佔9.8%。

  在文化程度方面,在對於畢業大學生創業群體的調研中,研究生及以上在讀的有佔比5.8%,大專或本科在讀的佔比26.5%,大專或本科的佔比44.2%,其他23.5%;在對於在校大學生創業群體的調研中,研究生學歷為5.2%,本科學歷為62.8%,專科學歷為32%。

  在畢業大學生創業群體中,具有大專或本科以上學歷的佔比76.5%,佔絕大多數比例,即接受過高等學校教育的群體更傾向於參與到創業活動中;在在校大學生創業群體中,本科學歷佔62.8%,即本科生群體在創業實踐中扮演重要角色。理工類學科居首 農村生源創業者佔多數

  在對於畢業大學生創業群體的調研中,被試所學專業排前四類的分別為理工類、文史類、工商經濟類、社科類,各類佔比分別為30.9%、18.7%、1%、7.1%;在對於在校大學生創業者的調研中,被試所學專業排前四類的分別為理工類、文史類、工商經濟類、醫學類,各類佔比分別為33.1%、32.9%、8.2%、7.5%。

  儘管創業群體所學專業具有多樣性,各個專業均可以從事創業活動;但是基於對不同專業的分析,理工類居首。

  在對於畢業大學生創業群體的調研中,生源地為城市佔比41.5%,農村佔比58.5%;在對於在校大學生創業群體的調研中,生源地為城市佔比41.6%,農村佔比58.4%。在大學生創業群體中,農村生源的創業者佔大多數。

  創業初期最大困難:啟動資金和選擇專案 資金問題成最大壓力

  在對於畢業大學生創業群體的調研中,被試在開始創業時遇到的最大困難,排名前兩位的分別是啟動資金和選擇專案,分別佔比35.7和30.9%。在對於在校大學生創業群體的調研中,被試在開始創業時遇到的最大困難,排名前兩位的分別為選擇專案和啟動資金,分別佔比41.5%和36.8%。

  對於大學生群體而言,資金和創意仍然是桎梏其創業的最大困難,是其開展創業活動亟需解決的問題,因此為了促進高校大學生創業活動的開展,需要致力於解決其資金獲取和專案選擇問題。

  另外,在對於畢業大學生創業群體的調研中,被試認為創業面臨的最大壓力的排序中,前兩位為資金和場地,分別佔比50.9%和13.9%;在對於在校大學生創業群體的調研中,被試認為創業面臨的最大壓力的排序中,資金佔比達79.5%。

  這個資料顯示,不論是畢業大學生創業群體還是在校大學生群體,資金問題均是其最大壓力。調查者認為,為了促進高校大學生創業活動的開展,政府應給與其相應的政策扶持,例如稅收政策、貸款政策等,並鼓勵社會種子、天使基金的發育,促進其創業的開展。

  大學生創業群體偏向生產類領域 初始團隊多為小群體

  在對於在校大學生創業群體的調研中,創業領域佔比排名第一的為農業生產類,第二位生產製造類,排名第三的為電子產品銷售類,排名第四的為建築工程類;在對於畢業大學生創業群體的調研中,創業領域排序的前五位分別為農業生產類、生活商品銷售類、生產製造類、教育諮詢服務類、生活服務類。

  這個資料顯示,創業者開展創業活動所屬創業領域具有多樣性,同時大學生創業群體偏向於生產類領域,而畢業大學生創業群體在關注生產類領域的同時也傾向於銷售及服務類的領域。

  在對於畢業大學生創業群體的調研中,創業團體在2人之下佔比45.4%,2—5人佔比35.6%,5—10人佔比12.4%,10人之上佔比6.6%;在對於在校大學生創業群體的調研中,2人之下佔比54.7%,2—5人佔比27%,5—10人佔13.2%,10人之上佔比5.1%。

  可見,在初始創業團隊方面,大多數群體為5人以內的小群體,且2人之下的團隊佔比最高,這說明個人創業的比例仍十分高。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在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同時,更應該提醒大學生應該審時度勢,加強創業者思維創新的培養。作為高校,應該為高校大學生創業群體提供有針對性的創業教育和培訓工作,改善禁錮大學生創業實踐的傳統思維模式,提供更多前沿思想和方法;其次,要為高校大學生創業群體提供更多的路演機會,讓其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和完善企業運營思維,實現“幹中學”。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全國創業扶持政策
衢州大學生創業政策
相關知識
全國各地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
全國的各地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
各地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
我國各地大學生創業貸款政策
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
各地大學生創業支援政策
上海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大全
我國對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
關於國家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內容
湖南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