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會計政策選擇的探討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9日

  隨著資本市場的迅猛發展,會計政策對企業的影響逐步加大。會計政策是指導企業進行會計核算的基礎,任何會計處理都必須建立在明確而具體的在此基礎之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會計資訊質量下的會計政策選擇優化

  會計資訊是公眾瞭解企業的重要途徑。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等權威機構提出了會計資訊質量應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及可比性等重要特徵。歸結起來,高質量的會計資訊應具有決策有用性,即“財務報告應提供對現在和可能的投資者、債權人以及其他使用者作出合理的投資、信貸及類似決策有用的資訊”《財務會計概念公告》,1978。會計政策選擇作為影響會計資訊質量的重要因素,其不規範的應用大大降低了會計資訊的決策有用性,嚴重干擾了利益相關者的決策,影響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如何規範會計政策選擇以提高會計資訊質量已成為會計界的重大課題。

  一、會計政策選擇與會計資訊質量互為基礎

  會計政策選擇貫穿企業會計核算的全過程,同一會計事項採用何種會計政策來進行處理不僅會使三大報表生成不同資訊,而且影響財務報表附註中重要會計政策的披露。例如,企業採用加速折舊法對固定資產進行折舊的初期,相較平均年限法會增加當期費用,減少當期利潤,進而影響固定資產週轉率等相應財務指標;在同行業均採用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時,會引導資訊使用者思考該企業是否急於週轉資金等。因此,會計政策選擇是企業會計資訊披露的基礎,恰當的會計政策選擇生成高質量的會計資訊,優質會計資訊促進資訊使用者作出正確決策,並優化資源配置,維穩經濟秩序。

  同時,會計政策選擇是以一定的會計資訊作為依據的。明確企業在同行業競爭中的優劣勢以及發展前景,對管理當局確定經營策略及選擇會計政策至關重要,而這些資訊往往都是以會計資訊的形式來披露的。例如,為了獲得信貸資金,企業需要參考金融機構可容忍的償債能力及在同一金融機構申請信貸資金的企業所披露的償債能力來評估本企業的競爭力,必要時管理層會進行相應會計選擇以調整資產負債率等財務指標。

  二、不規範會計政策選擇導致的會計資訊質量問題及其經濟後果

  一會計資訊質量存在的問題

  1.會計資訊不對稱。會計資訊是一種稀缺資源,披露程度由企業管理當局掌控;且企業每個營業週期的不同環境導致企業不同的會計政策偏好,企業披露的重要資訊便不同,造成資訊提供者與使用者之間的資訊不對稱及不同資訊使用者對會計資訊的獲知程度不對稱,主要包括獲知的數量不對稱、質量不對稱和時間不對稱等[1]。

  2.會計資訊失真。一些企業為了完成任務指標,根據設定的指標反向選擇會計政策,將會計政策作為操縱利潤和粉飾報表的工具,使會計報表無法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呈現在公眾面前的會計資訊嚴重失真,違背了會計資訊質量的可靠性,進而引起資本市場失真,擾亂市場秩序。

  3.會計資訊披露不充分。企業進行會計資訊披露時不得忽略或隱瞞任何重要的會計資訊,以保證企業資訊披露的有效性。然而企業管理當局出於對自身利益及企業“前程”的考慮,往往對有利於增加企業未來價值的重大事項詳細披露,對反映未來風險的資訊卻不充分披露,或是以保護商業機密為由完全不披露,導致資訊使用者不能獲得足夠的資訊。

  4.會計資訊傳遞時效性差。從我國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時間上看,絕大部分企業選擇在4月份披露,這意味著報表使用者並不能及時得到企業上年度的詳盡資訊。對於臨時報告,企業總是根據自己的利益選擇何時披露或“好”或“壞”的重大事件,而不遵循 “兩個交易日內”的相關規定,這極易導致投資者等相關利益者的決策失誤,損害其利益。

  二劣質會計資訊的經濟後果

  1.損害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會計資訊是投資者瞭解投資收益和盈利預測資訊、債權人瞭解企業償債能力保障係數的主要途徑。投資者利用會計資訊權衡對不同企業投資的風險與回報,尋找一種合理的投資組合,避免資金過度流向經營效益差的企業;債權人通過對償債指標的分析,瞭解對不同企業投資的資金收回可靠程度。企業通過會計政策選擇等手段製造的不真實的會計資訊可以起到粉飾企業的信譽狀況、經營情況等作用,會誤導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判斷和決策,使資金流向“花瓶”企業,造成二者本可預期到的損失。

  2.弱化企業競爭力。資訊披露是企業與資訊使用者溝通的紐帶。在競爭激烈的資本市場,企業為了成功獲得投資或債務資本,必然要比競爭者呈現出更優異的獲利水平和償債能力。當企業的財務報表不能滿足管理者的要求時,管理者傾向於壓制消極資訊的披露,並通過會計政策選擇等手段美化報表。由此,違背了可靠性、相關性等質量特徵的會計資訊便為企業引入了資金及其他利好政策。但並不是只有企業有主動權。一旦企業的真實資訊公諸於世,企業便陷入誠信危機甚至承擔法律責任。資訊使用者也可以根據不同時期掌握的資訊選擇自己的行動,比如,投資者可大量拋售股票,從而導致股價波動。可見,企業不規範的會計資訊披露短期來看可以為企業帶來利益,卻不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

  3.擾亂資本市場的有效運作。在證券市場中,與其說參與者從事的是證券交易,不如說是資訊交易,保證證券市場有效性最關鍵的因素就是高質量會計資訊的披露。優質會計資訊可以保證資本在生產者之間

  的優化配置。企業提供的不可靠 會計資訊會誤導資訊使用者的決策,使其作出的關於某種證券的購入、持有、 轉讓等決策失誤,把 社會資金引向生產效率低的企業或行業,最終導致社會資源的低效或無效配置。而一旦投資者受到因劣質資訊造成的利益損害,便會缺乏對披露資訊的信任,失去投資信心,導致證券市場效率降低。

  三、會計政策選擇不規範的原因

  1.會計制度及會計準則存 在缺陷。一國的會計制度、會計準則的制定受制於當時的會計 環境,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不斷變化的會計環境使會計準則的滯後性逐漸顯現,導致某些新領域、新行業的同類交易或事項會出現不同會計處理方法,為企業會計政策選擇提供了空間,企業往往以此粉飾會計報表。

  2.缺乏有效的會計政策選擇披露體系。由於會計報表附註內容繁雜,很多企業只披露選擇了哪項會計政策,對選擇原因及該選擇對財務指標和會計資訊的影響並未作詳盡披露,使得許多分析能力弱的資訊使用者不能很好地理解會計政策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能產生何種影響,從而讓企業能大膽地利用會計政策操縱利潤。

  3.註冊會計師執業不規範。會計師事務所在本質上是盈利 組織,一些事務所為了在不斷壯大的同業中獲得更大生存空間,不惜違背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對企業會計報表中明顯誤導會計資訊使用者決策的會計政策選擇不予提示,屈從於 管理當局的意志,縱容企業利用會計政策選擇製造虛假會計資訊。

  4.會計人員缺乏會計政策選擇意識。企業會計準則通常要求會計人員先對 經濟事務作出 職業判斷,然後利用合理的會計方法進行核算,這對對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由於目前我國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比較低,無法作出合理的會計判斷,或者即使作出正確的判斷,為了核算的簡化而放棄合理的政策,使會計政策選擇無法達到整體優化。

  四、規範會計政策選擇、提高會計資訊質量的建議

  1.完善企業會計準則。首先應擴大準則制定的參與度,準則制定機構應積極聽取企業、註冊會計師等準則直接 應用人的意見;其次,在制定會計制度和準則時要儘量對未來可能出現的經濟現象作出預期並規定處理方法,減少準則的真空帶;最後,考慮到我國目前會計人員、 審計人員的執業水平及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等因素,應適當縮小會計政策的選擇空間。

  2. 規範會計政策選擇披露機制。雖然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28號規定了在報表附註中披露重大會計政策,但執行並不規範。以四項準備為例,上市公司並未在年報中披露計提標準和制定方法,且各公司間的計提方法有一定差異,使資訊使用者無從提取各公司間的可比資訊。因此應進一步完善會計規範體系,加強對上市公司資訊披露的監管和懲處力度[2]。同時應加強註冊會計師對企業會計政策披露是否規範的監督。

  3.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我國上市公司股權過於集中,股東大會形同虛設,不能對管理者進行很好的監督;加之管理者享有政策選擇的主動權,其與股東相異的目標函式使其更易操作會計政策,造成會計資訊失真。因此,應進一步探索與公司業績掛鉤的股票期權激勵機制,使管理當局與股東的目標函式趨於一致,以增強公司管理當局對股東的責任心與忠誠度,提高會計政策選擇的公允性[3]。

  4.強化審計監督,引導企業進行正確會計政策選擇。應當引入第三方制衡機制,打破企業與會計師事務所的直接委託關係,甩掉會計師進行獨立審計的經濟包袱;加大違規處罰力度,增加違規成本的同時,制定相關法律最近責任人的民事及刑事責任;堅持對註冊會計師的誠信及職業操守 教育。

  範文二:會計政策選擇初探

  提要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中所採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會計制度改革也愈來愈多地體現“靈活性”,企業選擇會計政策的空間也越來越大。本文主要從相關理論角度對會計政策以及會計政策選擇、會計政策選擇的客觀必然性、影響因素等進行分析。

  關鍵詞:會計政策;政策選擇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

  一、會計政策與會計政策選擇

  一會計政策。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中所採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這個定義包括了兩個層次的涵義:一是政府必須制定可以供企業選擇的原則和方法,它們主要是通過會計準則含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和現行的會計制度的制定和實施來體現;二是企業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政府所提供的原則和方法中,選擇適合於自身的原則和方法。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從會計政策的角度,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企業必須遵守執行、無權變更的,如會計期間、借貸記賬法等的規定;各類資產的劃分;會計報告的格式等。另一類是給企業留下選擇餘地的對同一經濟業務事項的不同會計處理方法,如對於存貨的期末計價在採用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計價時,既可以採用總體計提準備的方法,也可以採用類別計提準備的方法。存貨發出時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等方法確定其實際成本。企業一經選定某種方法,也就不得隨意變更。以下所述會計政策均指的是後一類會計政策。

  二會計政策選擇。會計政策的選擇是指企業根據自己的經營管理目標,在特定的環境和既定的可選擇範圍內,對會計原則、方法和程式進行分析,從而擬訂具體會計政策的過程。它包括對會計政策的初始選擇和變更原會計政策後對會計政策做出新的選擇。企業會計政策的適當選擇,是目前我國會計改革程序中面臨的新問題。隨著會計政策選擇空間的不斷擴大,企業利用其進行盈餘管理和利潤操縱的可能性也不斷增加。會計政策的選擇絕不是一個單純的會計問題,它是與企業相關的各利益集團處理經濟關係、協調經濟矛盾、分配經濟利益的一項重要舉措。對同一會計事項的處理,往往因選擇的會計政策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會計結果,從而影響各利益集團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由於反映會計處理結果的會計資訊是各利益集團進行決策的依據,因而不同的會計政策下產生的會計結果還可能導致各利益集團做出不同的決策。所以相關各方利益集團都很重視和關注會計政策的制定和選擇問題。

  二、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客觀必然性

  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既包括某項經濟業務事項初次發生時的初始選擇,也包括由於客觀環境的變化而變更原會計政策,轉而選擇採用新的會計政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改變了國家與企業的關係,擴大了企業的自主權。同時,巨集觀經濟環境複雜多變,這些均對企業的會計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從而形成了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客觀環境,使會計政策選擇這項工作變得十分必要。

  一會計政策選擇是企業會計資訊揭示的基礎。會計的核心問題是確認和計量,經濟業務事項的初始確認和計量,以及在此之後的再確認和計量,其本身就是對具體會計原則、具體方法和程式的選擇和運用,因此,會計政策的選擇是企業會計資訊揭示的基礎。

  二會計環境的變化要求企業財會人員探索和選擇適宜的會計政策,以保證會計資訊的真實與公允。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形成和發展,企業的經營自主權不斷擴大,經營範圍、業務種類趨向多樣化,使企業與各方的經濟關係日益複雜。這不僅拓寬了會計活動的範圍,而且充實了會計業務的內容,也決定了企業必須在準則、制度允許的範圍內,尋求和選擇有利於具體反映企業會計實踐,全面滿足會計工作要求,且能正確處理企業與各方面經濟關係的會計政策。同時,隨著技術經濟時代的到來,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會計人員的工作效率和會計資訊的生成速度極大提高,會計人員就可從原繁重的核算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去不斷提高職業判斷能力,恰當地選擇會計政策,便會計資訊的揭示更真實與公允。

  三會計政策的選擇是完成企業目標和貫徹經營思想的手段。每個企業都有其自身的發展目標,即使同一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又有可能具有不同的目標。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和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往往會採用不同的經營戰略,有時穩健經營,有時銳意開拓。管理人員經營思想的體現,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除了採用不同的經營戰略和措施外,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藉助於會計政策的選擇。如企業在採用穩健經營的方針時,往往在會計政策的選擇上希望儘可能地採用謹慎原則的處理方法,使企業的實力得以保護,避免風險的產生。而企業為了便於開拓市場,顯示實力,則需要在會計資訊中多顯示其經營業績和發展潛力。必須指出的是,會計資訊的披露應當是以客觀、真實、公允為標準,會計人員不能違背職業道德,濫用會計政策,進行會計操縱,以誤導乃至欺詐與其相關的利益關係方面,這將觸犯法律,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會計政策選擇的客觀影響因素

  會計資訊的提供者是企業,需求者是其相關的利益各方,包括政府、股東、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供應商、顧客以及企業管理當局,這些利益相關方與企業各自有獨立的利益要求,且利益不完全一致。會計資訊報告將影響企業、政府、投資者、債權人等資訊使用者的決策行為,受影響的決策行為反過來又會影響其他相關者的利益。也就是說,不同的會計政策選擇將會產生不同的會計資訊,從而影響到不同利益集團的利益。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對企業將會產生不同的經濟後果。

  一會計政策選擇會造成利益的重新分配。以折舊方法為例,選擇不同的折舊方法會直接影響期末資產價值的確定和當期成本費用的水平,進而對企業的利潤、稅收負擔、現金流量、財務比率等產生影響。而這些會計資訊也會影響到不同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使得企業由於選擇的會計政策不同,在佔用社會資源、社會財富分配等方面處於不同的地位。

  二會計政策選擇影響會計資訊質量。企業的會計資訊屬於國民經濟的基礎資訊,是國家進行巨集觀調控的重要依據。同時,會計資訊也是企業管理當局進行微觀決策,企業投資者、債權人乃至潛在的社會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的依據。在我國國有企業佔主體的情況下,如果由於企業所選用的企業會計政策不當而導致會計資訊失真,不僅不利於國家進行巨集觀經濟調控,不利於會計資訊使用者進行正確決策,還可能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

  三規範化的會計政策選擇提高了資訊的可比性。不同的會計政策產生不同的會計資料,這就使得財務報表所提供的資訊因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而出現計算方法和口徑上的差異,從而造成會計資訊的不可比,給會計資訊使用者閱讀和分析財務報表帶來困難。為此,國家統一的企業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規範了企業選擇會計政策的方法,並要求企業在報出財務報表的同時披露會計政策選擇的情況,從而使會計資訊使用者能夠更清楚、更方便地比較和分析企業的財務報表。

  四會計政策的選擇可以更好地體現行業特色。不同行業的會計核算在某些方面具有不同的特殊性,而會計政策的選擇為不同行業在國家統一的企業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的前提下,選擇特殊會計原則或程式提供了政策依據和基本方法。

  四、結束語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所處環境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越來越高,企業自身情況的千差萬別,決定了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為了保證會計資訊的真實可靠,協調企業相關各方的經濟利益,合理分配社會財富,實現社會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企業必須採用科學的方法,適時地選擇恰當的會計政策。

  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給企業在會計處理方面帶來了更大的空間,使得企業可以按照實際情況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更符合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但會計政策的選擇必然要涉及企業的利益,不同的會計政策會產生不同的會計資訊。企業管理當局可能出於提高管理者報酬、便於籌資、避稅等原因,通過選擇會計政策操縱利潤。因此,在會計政策的選擇上,會計準則又強調了一致性和可比性原則,企業會計政策的變更要建立在可靠性的基礎上,這些都從制度上制約了會計選擇對會計資訊質量的影響,通過減少選擇防止企業利用會計政策選擇進行投機。“入世”後我國會計的國際化程序將加快,企業會計工作的空間較以前和現在更大,但我國會計制度的不斷完善,也在進一步規範企業的會計行為,在符合市場經濟運作方式下,使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空間控制在可允許的範圍內。

  作者單位:陝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企業會計準則講解.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

  [2]郭巨集,王相君.規範會計政策選擇提高會計資訊質量[J].財會月刊,2004.2.

  [3]王運傳.會計政策選擇研究及其評析上[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6.2.

  [4]劉叔申,王林.論現代企業制度下的企業會計政策[J].會計研究,1996.9.

關於貨幣政策的論文
關於會計政策的探討的論文
相關知識
關於會計政策選擇的探討論文
關於會計政策選擇的探討的論文
淺論企業會計政策選擇論文
關於會計政策的探討的論文
淺談會計政策及其選擇的論文
關於會計求職信精選範文
關於會計畢業論文選題
關於形勢政策教育心得體會
精選十篇關於會計師事務所工作心得體會
關於會計的意思和精選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