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近代的土地政策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土地問題是農業問題中的重中之重,合理的土地政策有利於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然而我們該如何寫有關中國近代土地政策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

  摘 要:土地革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鬥爭並最終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武器。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為了取得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勝利,先進的黨內人士開始進入農村開展土地革命運動。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土地政策經歷了一個不斷完善與發展的過程,並最終制定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土地政策。

  關鍵詞:土地革命戰爭;中國共產黨;土地政策

  中圖分類號:K26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5-0091-02

  在舊中國還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的年代,中國革命一個迫切需要得到解決的問題則是土地問題,革命要取得勝利首先就要解決好農民問題,而土地問題又是解決好農民問題的一個關鍵環節。中國共產黨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從當時基本國情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帶領農民群眾分別進行了土地革命的偉大嘗試,並制定出了符合中國革命實際情況的土地政策,從而解決了與廣大人民群眾最為密切相關的土地問題。土地政策的確立,使革命運動不僅獲得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支援,而且他們參與革命的積極性與自覺性也有所提高,從而為土地革命戰爭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石。

  1927年由蔣介石、汪精衛控制的國民黨新右派相繼背叛革命,殘暴屠殺中國共產黨先進人士以及擁護革命的愛國人士,震驚全國的國民大革命最終以“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而失敗告終,中國開始革命進入緊急階段。但是,中國共產黨和廣大革命同胞在革命遭到重創後並沒有畏懼敵對勢力。為挽救革命,中國共產黨決定於1927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發動武裝起義,南昌起義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起點,至此開始,中國共產黨以武裝的力量開始與國民黨進行正面堅決對抗。當時的中國革命十分危急,但是中國共產黨並沒有喪失革命勇氣與鬥志,而是正視敵情,迎面進入了土地革命的嶄新時代。毛澤東同志於八七會議之後發動了著名的秋收起義,建立了以寧岡為中心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至此開始,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先進中國共產黨黨員帶領起義部隊和根據地人民一起開始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鬥爭活動,走上了以農村為中心進而包圍城市的革命武裝道路。

  但是,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問題成為中國共產黨需要緊急解決的問題,而能夠順利解決這一問題的策略只能是我們黨帶領貧苦根據地人民進行徹底的土地革命,從而才能滿足農民群眾迫切得到土地的願望。

  國民革命的慘敗,使中國共產黨人更為清楚地意識到土地革命的進行對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們黨“八七”會議上清晰明確指出:“土地革命問題是中國的資產階級民權革命中的中心問題”[1]69。當時舊中國的農民群眾長期以來受地主階級和國民黨反動派的雙重壓迫,且在中國人口中農民佔總數80%以上,因此,要想真正地將貧苦農民從深層壓迫中解救出來,我們黨就必須要帶領貧苦農民群眾開展一場徹底的土地革命運動。

  自各革命根據地相繼建立以後,土地革命鬥爭活動不斷地在各根據地開展起來。廣大農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於鬥爭中不斷摸索前進,起初進行的打土豪工作為之後的分田地順利進行做足了充分準備,這一過程中,土地革命程序中需要解決的幾個重要問題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展。

  第一,土地的沒收物件得到清楚定義。1928年12月,毛澤東在井岡山頒佈了歷史上中國共產黨的第一部土地法――《井岡山土地法》,這一法律的核心主要強調的是,蘇維埃政府對沒收的土地具有完全程度的所有權。關於被沒收的土地將要使用何種方法進行分配的問題這一土地法也進行了嚴格強調,分配方法主要包括分配給農民自己進行播種、一個區域內農民一起進行集體耕種以及由蘇維埃政府統一組織本區域內農民執行模範農場耕種的模式。但這一法律同時也存在致命弊端與隱患,它規定了分配得到的土地不能私自進行買賣交易。在土地進行分配時,鄉必須作為分配單位,單位人口要作為衡量基準,所有人無論性別還是年齡都必須進行平均分配,不得偏袒照顧。但是,廣大農民群體對該土地法裡面“沒收一切土地”的說法表現出的卻不是十分滿意的贊同。因為這一政策或多或少地都將會傷及富農、中農和擁有少量土地的貧農的切身利益,這樣無益於統一各個階層的人民團結起來與國民黨進行對抗,無形中也削弱了各個階層的經濟力量,農民對地主階級要強烈反抗的意識較之以往也不夠強烈。這一現狀就要求我們黨接下來要制定的土地政策必須更為適應民情並能符合農民群眾的心意。

  中國共產黨在“六大”上通過的《土地問題決議案》裡指出:“中國農民鬥爭的主要目標,是要推翻地主的封建式的剝削和統治。”[1]83所以,在政治議決案中“沒收一切土地”提法的基礎上在“土地”二字前面加上了“地主階級”。1929年4月,毛澤東在興國主持並頒佈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二個土地法――《興國土地法》,將上述這一改變以立法的形式規範出來。這是一次具有突破性意義的糾正,保護了中農的利益不受侵犯,也明確了土地革命的沒收物件問題。

  第二,解決了土地分配所有權問題。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起始階段,關於土地所有權應該歸誰所有的問題我們黨態度明確,即為“土地國有”。因此,在中共“八七會議”上指出:“沒收土地及土地國有――這是中國革命新階段的主要的社會經濟之內容。”[1]69中共“六大”總結和反思了土地革命初期的問題與失誤,進而提出:農民代表會議要負責處理被沒收的地主階級土地,之後再把這些被沒收的土地分發給農民播種和應用。這表明我們黨認為土地歸蘇維埃政府所有是土地所有權問題解決的最佳方案,農民享有使用權,而沒有買賣與租佃權。在土地的分配所有權問題上,我們黨由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受共產國際的政策影響,一直堅持土地國有、禁止自由買賣的土地政策思想。因此制定的土地分配政策並不符合廣大農民群眾的最熱切要求。所以,毛澤東於1931年2月致信江西省蘇維埃政府,該信主題內容為省委要釋出公告給下級政府,通告全省在此之前已經分好的土地無須重新分配,允許租借與買賣,要求廣大農民群眾必須在土地革命中獲得應有的土地所有權。至此,土地所有權應該歸誰所有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這是從“八七會議”至此時一直著手解決的疑難問題。

  第三,土地分配的具體原則以及方法問題得到了進一步規範。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初期階段,中國共產黨確立的土地分配總原則即為:把沒收的土地分配給無地和少地的農民,同時要適當考慮中農的合理利益,對富農只需沒收他們除去支撐溫飽以外的土地,對地主階級的態度是在他們改造後要保持其能正常生活的狀況。這樣的分配原則充分考慮了農民對於得到耕種土地的熱切需求,調動了廣大農民群眾參與生產和參加革命的熱情,這一重要更正體現了我們黨將聯合中農反帝反封。

  各根據地對於土地應如何分配的問題分別經歷了一個各具特色的長期鬥爭與實踐的過程,最終確立了以鄉為單位,以人口為標準,男女老少平均分配的方法。在分田質量上,各根據地起初確定了“抽多補少”的分配原則。但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富農投機地上交瘦田,私留肥田,這一做法激起了廣大貧僱農對富農的強烈譴責與不滿。1930年6月,我們黨為解決這一棘手問題,決定各根據地在分配土地時既要遵循“抽多補少”原則,還要考慮“抽肥補瘦”。因此,“抽多補少,抽肥補瘦”成為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解決土地分配問題的具體原則。

  第四,合理的富農政策的最終頒佈。我們黨具體應以怎樣的態度對待富農階層是中國革命中一個重要且複雜的題目。因此,解決富農問題將成為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時期的一項艱鉅任務。原因是,在舊時期富農作為封建與半封建剝削的代表階層,他們不僅有自己足以耕種的土地,而且大都還兼做收地租和放高利貸的營生。但與地主階級的差異是,富農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屬於勞動者,因為他們和貧僱農一樣需要參加勞動。在土地革命的初始階段,各革命根據地對富農都有著不同形式的過重打擊排斥的惡劣活動,導致大部分地主富農上山為匪,造成了局勢混亂的局面,給土地革命運動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因此,毛澤東同志於1933年6月指出“富農的剝削方式,主要是剝削僱傭勞動”[2]114。我們黨在土地革命中必須用最為合適的態度對待富農階層,清晰地將地主階層與富農階層分別開來,不可錯誤地將二者混為一談。1935年底,日本侵華戰爭開始,民族矛盾已上升為中國社會佔主導地位的矛盾,中國共產黨依據對這樣基本國情和形勢的正確判斷,為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革命力量達到一致抵禦外國侵略者的目的,中共中央決定只對富農的封建性剝削部分加以取締。至此,中國共產黨確立了正確的富農政策。

  總之,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時期因為對中國具體國情持有深刻認識,準確把握革命中關鍵但複雜的土地問題,最終制定出了切實可行的土地政策。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黨針對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的土地沒收物件問題、土地的所有權問題、如何分配土地的問題以及對待富農的態度問題都得到了逐步解決。對於這些問題的順利解決,有利於群眾革命熱情爆發於我們黨領導的革命與建設實踐中,為中國共產黨最終戰勝國民黨取得執政地位奠定了群眾以及物質基礎。

  參考文獻:

  [1]中國現代史參考資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2]毛澤東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合訂本:1964.

  [3]毛澤東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楊鳳城.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5]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關於中國外交政策政策的論文
論促進就業的財政政策論文
相關知識
論中國近代的土地政策的論文
淺談近代中國土地政策的論文
近代中國土地政策的演變論文
試論中國近代對文學本體的認識
略論中國近代科學小說
中國近代畫報是怎樣的
關於中國近代人口史的綜述論文
有關中國近代史的謎語
中國近代史知識點的記憶方法
必看的中國近代經典文學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