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財政學研究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財政學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其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對我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重要的意義,一直以來都是教育部確定的高等學校經濟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財政學課程改革思考 》

  一、《財政學》課程改革的背景

  在2014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教育部副部長魯昕演講稱我國即將出臺方案,實現兩類人才、兩種模式高考。同時,高校在培養模式上,將強化專業,淡化學科,把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作為目標。因此,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將從現有的55%提高到70%~80%,中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結構將發生重大改變。在此背景下,努力探索建立適應人才培養的新教學機制成為了當務之急。從本質上來看,大學應該屬於一個研究機構。所以,現在大學本科院校應當重視如何培養學生的研究精神、研究能力。原蘇聯教育理論專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把相關授課材料提供給學生,而不是把教科書上的有關內容詳細地講授給學生。從而引導他們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對解決問題的各種假設提出來並加以論證,讓他們明確學習中所要完成的具體任務,達到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不斷提高智力水平的目的。所以俄羅斯的本科教育就採用“大課、小課制”。所謂“大課”就是像我們現在的講授式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在講臺上講授,學生在臺下記筆記聽課,基本是“一言堂”。而“小課”則因課而異,有的採用討論式教學法,有的採用案例式教學法,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進來,教師不再單純地講授,把課堂的主角完全交給了學生。其實早在春秋時期,我們的先賢孔子也把討論式教學法引入到了教學當中,在一部著名的《論語》中,我們看到的是一位智者與弟子們就各種各樣的問題展開的對話和探討,其“述而不作”、“誨人不倦”的作風無疑是一個鮮活的例證。

  二、《財政學》在目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堂教學方式比較單調。

  傳統的授課方式是以教師的講授式為主,是以教師為主導,以課堂為中心和以教材為中心的模式,財政學課堂教學基本上是“一言堂”。教學範圍主要限制在課堂上。以教師講授、學生記筆記、考試考筆記的滿堂灌輸式的組織方式來進行教學。而討論式教學、案例式教學等教學方式則很少採用,教師與學生教與學的積極性越來越低。使學生們普遍感到《財政學》內容空洞、抽象而難學,尤其是初學者,認為如果不直接到政府機關從事財政工作,則財政學的知識離我們的經濟生活似乎太遙遠,有些問題難以理解,學習興趣自然受影響,以至於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學生對一些財政學理論知識的理解也不深,在聽課時常常感到枯燥乏味,經常是一知半解,為了考試而學習,考前死記硬背,考完也就忘得差不多了。

  2.教學手段需要改進。

  在我國一些本科院校當中,許多教師在授課時依然採用把教材內容以粉筆板書的形式或者採用多媒體的方式寫到或打到黑板上,而學生則在下面重複地記著黑板上的內容。在這種教學手段下,雖然採用了多媒體,但也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而是將粉筆板書的知識灌輸變為點選播放,從根本上原有的教學模式並沒有改變。還有可能造成多媒體課件播放速度過快,由於減少了板書的時間,使學生沒有時間記住和消化當堂內容,從而效果比單純的板書效果更差。所以,從表面上把多媒體引入課堂可以改進原有的傳統教學手段,但從本質上仍然存在著弊端。

  3.教學過程單調,缺少實踐性教學。

  在現有的《財政學》教學體系中,理論教學是核心,社會實踐是輔助,從開始到結束一直是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理論講授,實驗教學長期以來並沒有得到重視,學生難以與財政實踐接觸。最近幾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推進,我國政府的財政管理模式自上而下發生了重大變化。從2001年開始,中央政府推動建設的“金財工程”使得各級政府的政務管理系統全面實現了“電算化”,從1994年開始,稅務管理業務的資訊化建設也陸續展開,從國稅到地稅的“金稅工程”的推動建設也使得各級政府的稅收稽查、徵管活動全面實現網路化和資訊化。因此,傳統的教學過程無疑無法滿足當前形式的需要。

  三、《財政學》課程改革的設想與建議

  1.把“學生為主導”作為新的教學思想。

  在課堂教學中引入討論課的形式,具體實施方案如下:1課前準備。上課前教師要根據本堂課所要學習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以往所學知識,精心設計討論題目,比如當前熱門的跟財政學有關的問題。要求是:①問題要具體,目標要明確。②問題要有程式性和啟發性。③深度、難度、廣度要與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相適應。學生根據教師分組或者自由組合的形式進行分組,每組5人。採取以小組為單位,2個小組做同一個題目,這樣可以互相進行評價。各小組組長帶領本組成員在課外查詢資料、閱讀和分析相關的知識內容,總結、整理並撰寫報告,做成PPT。2課堂互動。首先由教師把本節課討論內容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講授並丟擲問題,然後各小組代表在課堂上把該問題的本組觀點進行陳述。小組陳述完畢後,由互評小組進行提問,其他同學也可以參與評價,最後由老師進行點評,並總結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今後的改進方案。具體流程如下:①準備階段5分鐘:各小組在課堂上對即將進行的發言進行討論,確定發言內容。②小組發言10分鐘:每組發言前憑抽籤選出1名同學用PPT把本小組的觀點進行陳述。陳述時要嚴格控制時間,超過規定時間1分鐘以上的小組要被扣分。③提問答辯10分鐘:另外一個相同題目的小組對發言小組進行主問,教師和其他同學也可以進行提問,發言小組要對所問問題進行答辯,本組內同學可以相互補充。④教師總結2分鐘:對學生在討論、發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使學生粗淺和零碎的認識系統化和理性化,對討論中出現的各種意見進行去粗取精,提煉昇華,使全體學生形成共同的認識,並打出分數。3考核體系。討論課總成績共30分,計入該課程最終考核成績。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評價:①查閱資料的能力、所學知識熟練程度及運用,佔8分。②PPT講解及對所提問題的解答情況,佔12分。③提出問題的數量和質量小組成員以及互評小組之間討論的效果,佔5分。目前國外很多大學都是採用教師課堂講授與學生課程討論相吻合,即:一節理論講述課和一節討論課相結合的方式。這樣一方面可以把知識很好地傳授給學生,另一方面也能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變被動為主動,更加符合現階段培養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

  2.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財政學教學效果。

  1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

  教師精心製作《財政學》教學課件,把文字、影象、聲音、動畫結合起來,把最新的財經新聞加入到課件當中,避免課件中僅僅出現書本內容的現象。使學生能夠理論聯絡實際,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2運用網路資源教學。一方面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啟網路,教給學生如何在課下查閱資料,有哪些網站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採用建立公共郵箱及QQ群的方式,把《財政學》的教學素材,比如:參考書籍、教學大綱、教案、教學習題、可供參考的雜誌期刊等等進行共享,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課後查閱,方便學生進行課後預習和複習;教師還可以通過網路平臺及時回答學生所提問題,與學生更好地互動交流,對學生的課下學習及時進行指導。

  3.豐富教學過程,增加實驗教學環節。

  具體實施方案如下:1在現有基礎上,使實驗教學內容包含所有財政和稅務管理的主要領域,建立並逐步完善財政學實驗課程體系。對現有教學大綱進行修訂,優化實驗教學課程的結構和內容,把案例教學和實驗教學環節補充進來。2緊密結合當前政府政務及稅務管理實務設計實驗教學的內容,用實務模擬性實驗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可以利用當前財政、稅務軟體的優勢讓學生提前得到實習,同時結合綜合性實驗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提高。3實驗指導方式要改進,增加學生操作時間,減少教師的演示時間,儘量引導學生獨立操作,讓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主性得到鍛鍊。4實驗教學應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讓學生能夠真正接觸到社會,避免所學知識與社會脫節的現象,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4.嘗試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

  對考核方式的改革具體方案如下:1出勤率10分:教師可以採用課上全部點名和抽查點名的方式對學生出勤進行管理。沒有缺勤者學期末可以得到滿分。2課堂回答問題10分:教師根據學生課堂回答問題情況進行打分,回答問題積極並充分者可以得到滿分。3討論課成績30分:教師根據學生討論課的表現進行打分,具體方法前面已經講述。4期末考試卷面成績60分:一般學期末的考試卷面成績為100分,教師可以採用把百分制換算成六十分制的方法進行評定。以上四個部分的成績加總構成了學生一學期的最終成績。通過多種形式的考核方式,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程度進行考查,更加符合新形勢下人才培養目標。

  篇二

  《 財政學課堂教學方法探析 》

  1課堂設計是關鍵

  有了課餘的資料準備,要使學生對課程真正產生興趣,更關鍵的一步是要看教師的課堂設計環節。

  1課堂授課環節的靈活設計,能從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比如,有一次上課時間恰逢元宵佳節,筆者就利用平時蒐集的謎語素材,佔用一半課時舉行了財政燈謎會,謎面多涉及財政經濟方面,猜中者還能得到一份小禮品。這樣既烘托了節日氣氛,另一方面也未太多耽誤課程進度。學生爭相搶答,也是對這一課堂靈活設計的肯定。

  2課堂中幽默視訊與小段子的穿插能從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第一節課講財政現象與財政問題時,先讓學生閱讀一段“90後出師表”的小段子,段子中提到某90後在沒有教育資助、就業扶助、醫療保險、房價管控、食品安全等舉措下的悲催結局,引出“如果有相關政府舉措的話,結局會有什麼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回答。學生興趣高漲,自己就列舉出近在身邊的財政現象和財政問題。從第一次課開始,就讓他們覺得財政並不遙遠,就在自己身邊,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再比如,在講到財政支出——購買性支出時,會播放幽默視訊《咱納稅人的錢都去哪兒了》,讓學生對納稅人的錢,也就是政府財政支出的資金去向有一個大致的瞭解,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講解,讓學生帶著興趣和疑問去學習,定會事半功倍。在學習財政收入——稅收部分時,通過播放視訊《中華稅收歷史》《你知道自己都交了哪些稅嗎》,讓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瞭解我國的稅收發展史和稅制現狀。還有在講到國債時,播放英語視訊《十分鐘讓你瞭解美國國債危機》等,在動畫講解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訓練了學生的英語聽力。2014年國家新預演算法頒佈後,財政部官網上有一段《分分鐘講講新預演算法》的形象生動的視訊,在講到政府預算時播放給學生看,再讓學生自己講出來新預演算法新在哪兒。看完形象的視訊資料後,學生的回答是踴躍的,還表示今後會關心政府預算是否會實現真正的陽光化。這就說明學生真的是在從興趣出發進行學習。

  3課堂形式的多樣化設計,也是調動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的重要一環。比如,在講到政府與市場關係的時候,引出一些現實中的具體案例,如“110警察該不該給居民代買早點或代開門——析論政府職能的錯位”等,給學生一定的時間,結合課程知識,按組分工討論查詢資料,分組製作PPT,讓每組學生代表在課堂上站上講臺,自己分析自己講解,最後教師點評分出伯仲,勝者獎勵,落後者也予以鼓勵。這種以比賽的規則進行的PPT展示課,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強化了課堂的參與性,也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再比如,針對財政支出——購買性支出中的教育支出結構問題,結合我國近年來的高校連年擴招現象,在課堂上舉辦辯題為“高校擴招,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課程辯論賽,學生積極應對,自己選舉辯論賽主持人,還邀請教師做特邀嘉賓,每組的四個辯論選手準備充分,口若懸河,還蒐集了很多教育方面的資料和資料,這也大大節省了教師的工作量。這種課堂形式讓學生學到的不僅是專業知識,更是專業知識以外的譬如團隊意識的培養和相關的能力技巧。角色扮演的情景劇也是筆者安排的一種授課模式,使學生在課堂上身臨其境地面對一系列經濟問題,同時嘗試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並從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角度出發來解決這些問題。比如,相對來說,政府預算章節的內容要顯得更理論、更枯燥一些,這一章節中關於政府採購、國庫集中支付等內容的講解,即可考慮採用這種角色扮演的情景劇教學模式。讓學生扮演政府、央行、財政部、政府採購單位、市場個體等不同角色,通過自己參與扮演,體會不同角色的定位和相互之間的關係,提升這一章的學習興趣。

  2課後交流是重要補充

  教師,尤其是高校教師,應利用課後和節假日多接觸學生,與他們談心交流,這樣,學生尊敬、喜歡老師,也就會增強學習這門課的興趣。在課後的溝通交流中,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教師除了以朋友的身份關心他們的日常生活之外,還應該和他們聊一些蘊含專業知識的小話題。比如:看到男生吸菸,就開玩笑地說這就是負的外部性;和女生聊她們喜歡看的韓劇,就說說其中引發的一些經濟學效應;等等,寓教於樂,培養興趣。另外,多向學生推薦一些相關讀物,比如推薦學生閱讀莊粉榮的小說《避稅暗戰》、宋鴻兵的《貨幣戰爭》,有利於學生學習理解稅收負擔——稅負轉嫁與歸宿以及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章節內容。這些小說讀物能讓學生在閱讀小說跌宕情節的過程中學到專業知識,而且教師在與學生課後交流時能有共同的話題。

  3結語

  財政學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其應用性較強。如何將枯燥的財政理論以生動活潑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是課程教學的重點所在。筆者通過上述“接地氣”式的課堂教學方法設計,在實踐教學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有關推薦:

有關財政學論文
財政專業相關畢業論文
相關知識
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程中適用性教學媒體的研究論文
翻轉課堂在會計電算化專業崗前實訓教學的實證研究論文
高校旅遊管理專業教學新模式研究論文
電腦科學與技術研究論文範文
基於元認知理論的高職英語學習策略研究論文
高校本科畢業生出國留學狀況的研究論文
對高職乒乓球教學改革的研究論文
淺談微控制器實踐教學的應用研究論文
小學生心理研究論文
促進創意產業發展的稅收政策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