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企業綠色營銷案例分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加入WTO以後,我國外貿企業在綠色營銷方面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與國外企業相比較,在營銷觀念、生產方式等方面還有一定差距.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成功的案例,歡迎閱讀!

  成功的案例:

  一、綠色營銷的內涵

  綠色營銷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將企業自身利益、消費者利益和環境保護利益三者統一起來,以此為中心,對產品和服務進行構思、設計、銷售和製造。美國威爾斯大學的肯畢提Ken Peattie 教授曾指出:“綠色營銷是一種能辯識、預期及符合消費的社會需求,並且可以帶來利潤及永續經營的管理過程。”從本質內涵上看,企業綠色營銷是企業以環保觀念作為其經營指導思想,以綠色消費為出發點,以綠色文化作為企業文化核心,在滿足消費者綠色消費需求的前提下,為實現企業目標而進行的營銷活動。它是傳統市場營銷的進一步擴充套件和深層次延伸,也比傳統市場營銷意義更深遠,更具時代性。

  二、綠色營銷的提出與興起

  不斷惡性化的今天,人們對環境和資源的憂慮逐漸轉化為消費過程中的一種自律行為,更加傾向於適度、無汙染、保護環境的消費,綠色需求在世界範圍內已經或正被逐漸喚起。這一點在經濟發達國家表現得尤為突出,並且已形成了綠色需求——綠色設計——綠色生產——綠色產品——綠色價格——綠色市場開發——綠色消費這種以“綠色”為主線的消費鏈條。因此,從根本上講,是綠色需求決定了綠色營銷的產生、規模、運作模式和發展趨勢。同時,由於經濟發展程度不同而導致的綠色需求和綠色技術水平的差異,正越來越多地被髮達國家利用來作為遏制他國對外貿易的壁壘,從而形成了一種新型的非關稅壁壘——綠色貿易壁壘Green Trade Barrier。烏拉圭回合的《技術貿易壁壘協議》中規定:“不得阻止任何國家採取措施來保護人類、動物或植物的生命健康、保護環境。”這樣,環境保護就成為不承諾相關的國際貿易規範的一種藉口,而實際上確有一些發達國家借保護環境為名,行限制國外產品進口之實。西方國家設定綠色壁壘的主要目標,很大程度上是針對發展中國家出口創匯所主要依賴的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品而設定的,其結果將會使發展中國家的一部分產品逐漸退出國際市場。所以它將嚴重製約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發展,進一步惡化其在國際貿易中的困難處境及國際收支狀況。隨著1999年1月1日歐元的啟動,歐盟將更注重扶助區內較落後的國家,這勢必也會導致綠色壁壘等貿易保護主義的加強,對此中國政府和企業應及早準備應對措施。綠色壁壘主要包括課徵環境進口附加稅、限制或禁止進口、綠色貿易制裁、綠色標誌制度、綠色衛生檢疫制度等。由於其隱蔽性強、技術要求高、靈活多變的特點,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將會被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利用。由此可見,我國企業要想衝破綠色壁壘,進行綠色突圍必須加強綠色營銷,舍此別無他途。

  外貿企業綠色營銷探析:

  一、綠色營銷的挑戰與機遇

  審視我國出口發展的軌跡,不難發現主要還是依靠勞動力優勢和大規模消耗不可再生的“存量資源”為推動力,這種以透支為特徵的發展極易造成資源、環境的“早衰”。近年,我國的一些出口商品陸續面臨著主要發達國家的綠色壁壘挑戰。據統計,我國平均每年有 74 億美元的出口商品因不符合環境要求而受到損失。如果上述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一是我國現有的出口市場難以鞏固,更不要說進入新的市場;二是由於這些商品存在“綠色瑕疵”,賣價低,既浪費資源,又不能得到較好的經濟效益。有遠見的專業人士已經發現,在高速發展之後,我國的出口貿易即將出現一個發展的“瓶頸”。這個以商品的資源、技術、後果為特徵的綠色消費浪潮將有可能主宰我國出口貿易的未來。

  其實,綠色消費不是個別國家或市場的特殊要求。專家預言,21 世紀將是綠色的世紀。據調查,78% 的德國人在購物時會考慮環境問題;66% 的英國人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購買綠色產品;70% 以上的美國消費者在購物時比較關心自己所買的東西是否綠色產品。日本人更是把普通的飲用水和空氣都以“綠色”為選擇標準。韓國、香港的消費者在購物時也都顯示出了很強的“綠色”青睞。而我國綠色商品出口 2001 年僅為 2000 萬美元,是日本同類商品的 4%,美國的 1.6%。而我國綠色商品大眾化晚於國外市場,但隨著有毒有害食品、建材、藥品等的頻頻曝光,人們的綠色意識迅速地提升,要求提高生活質量的願望正在變成消費者的行動,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 商品 正在快速地走向市場,孕育著新的商機。

  綠色營銷又稱環境營銷或生態營銷,是指企業把可持續發展觀作為企業的營銷哲學,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第一責任,在營銷的全過程中實現消費者、企業、社會利益與環境利益的協調統一,各項營銷組合的執行,貫穿著對消費者當前與未來利益的人文關懷。當前,我國出口企業發展綠色營銷,就是要在上述思想的指導下,開發綠色商品,拓展綠色市場,培育綠色消費者,建立綠色供應鏈,使我國的綠色商品出口全面、協調、可持續地發展。

  綠色消費的興起對出口企業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現在,沒有任何一種商品能置身於綠色營銷的範疇之外。預計近年國際市場將很快形成上萬億美元的綠色商品消費。目前國際市場流通的商品多數都有興利除弊,進行改造,去除其對環境、人類不利的因素,使自身成為徹底的綠色商品。綠色消費創造了新的綠色需求,一些過去從未有過的綠色新商品也將應運而生。為適應生產和消費綠色商品的需要,生產技術的改造,工藝的更新,裝置的完善與調整都創新了產業的需求,為市場帶來了新的商機。走在綠色營銷前列的企業正在大量地投入資金和研發力量,為搶佔未來的商品市場制高點做準備。我國企業在新一輪的競爭中若能審時度勢,抓住機遇,大力開展綠色營銷,使我國的出口再上一個臺階,才有可能從貿易大國進入貿易強國。

  二、綠色營銷的幾個主要問題

  如何順應世界可持續發展潮流,結合企業的經營實際,發展綠色營銷,是我國出口企業在新世紀面臨的戰略任務,也是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一道不可逾越的坎。當前研討、制定綠色營銷發展戰略要著重解決好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網際網路成功案例分析
童裝銷售案例分析
相關知識
外貿企業綠色營銷案例分析
企業推廣營銷案例分析
蒙牛綠色營銷案例分析
企業成功營銷案例分析
廣告企業品牌營銷案例分析
企業市場營銷案例分析
企業網路營銷案例分析
傳統企業網路營銷案例分析
大企業廣告營銷案例分析
企業網站營銷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