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班主任管理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與前期相比,高三後期學生在思想上、心理上都會發生一些明顯的變化:心理壓力大、思想負擔過重、心態不穩、焦慮程度日趨嚴重、成績波動不定。因此,高三後期的班主任管理班級要因時而變,隨事而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淺談高三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摘要:高中三年級在高中階段的特殊性決定了高三班主任要和其他班主任有所不同,他們不但要有高度的責任感,還要掌握一定的管理技巧,定位好自己在班級的角色。本文認為,高三班主任除了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之外,還要擔當學生學習的激勵者、生活的保障者、心理的撫慰者和良好班風的建設者。

  關鍵詞:高三 班主任 班級管理 角色定位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090

  高三是學生學習最為緊張的時期,學生在這個時候面臨著許多問題,這些問題都會對學生的高考產生一定的影響。這時候,高三班主任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由於高三的特殊性,傳統說教為主的管理方式對學生的作用並不大,因此,高三的班主任要與其他年級有所區別,做好學生的服務工作,找準自己在班級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1 學生學習的激勵者

  對於高三的學生來說,學習無疑是最為重要的,激勵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是高三班主任首要任務。“在新課程的背景下,人們已經普遍認識到,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一個對學習沒有興趣的學生,他也不會取得好的學習成績。”[1]高三的班主任要在這個時候通過多種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豐富課堂教學手段與方法,促進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當中來。其次,把課堂教學內容和課外實踐緊密結合。隨著教學內容難度的加大,一些學生會感覺課堂所學內容非常枯燥。這時班主任要利用各種條件,搞一些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課外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要定期舉辦集體交流會,給學生的學習加油打氣。對於一些共性的問題要組織大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各自的學習經驗,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把問題解決掉;對於一些個別性問題,班主任要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並提醒其他同學不要出現類似的問題。另外,高三班任還要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確定努力的目標,給他們提供學習動力。

  2 學生生活的保障者

  作為高三的班主任,只抓學生的學習是不夠的,還要做好學生的後勤保障工作,解決學生生活中出現的困難與問題,讓他們能夠毫無後顧之憂地投入到緊張的學習當中。首先,為學生提供了資金上的扶持。高中的生活費用比較高,對於一些來自山區或是困難家庭的學生來說是很大的經濟負擔,因為沒有錢而輟學的現象經常發生。對於這樣的情況,班主任要與學校及時取得聯絡,對這樣的學生進行相關的照顧,以保證他們能夠安心讀書。其次,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高三的學生雖然接近成人,但多數人仍然處在成長期,一些成長中帶來的疾病或是心理問題也會困擾著他們。這就需要班主任與學生建立無話不談的朋友式關係,學生願意把一些難言之隱告訴給班主任,有利於為他們提供各類幫助。第三,儘量讓高三學生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現在大多數人都認為,對於處於關鍵期的高三學生來說,除了學習之外不應該有其它生活內容。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一味地要求學生學習,他們就會產生厭倦感,學習效率並不會太高。“對於這些風華正茂的高三學生來說,讓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起來,才更有利於他們投入到學習當中,正所謂‘有休息、有學習’,勞逸結合。”[2]總之,生活是學習的基礎,只有讓學生的生活有保障,才更有利於他們的學習。

  3 學生心理的撫慰者

  高考在人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三學生的心理、意志和毅力都經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在這樣的心理壓力下,一些學生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高三的班主任要善於及時發現這些問題,對他們進行溝通與鼓勵,讓他們迅速回到正常的軌道上去。首先,高三學生的學習任務非常重,而且枯燥無味,時間一長一些學生就會出現煩燥不安、厭學等情緒。這時教師需要及時找這樣的同學談心、溝通,瞭解他們所遇到的困難,通過勵志故事或是成功榜樣來鼓舞他們,平復他們動盪的內心。其次,高三的學生對成功非常渴望,心理承受能力卻很脆弱,一旦考試中出現意外失誤,或是學習中遇到困難,就容易出現悲觀失望、情緒低沉的情況,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時班主任要幫助這些同學分析困難的原因,並和他們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幫他們重新找回自信。另外,高三學生將要成年,男女同學產生愛慕之情也再所難免,一些學生會在這個時候情緒上出現波動,甚至表現在行動上,這對關鍵時期的高三學生來說是十分不利的。這個時候班主任也要及時找當事人溝通,使他們知曉利害,把精力都用到學習上。

  4 良好班風的建設者

  “良好的班風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對於高三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而班主任要做好良好班風的建設者。”[3]首先,班主任要發揮自己的示範作用。班主任作為學生的朋友、榜樣,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特別是對於高三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有很強的識別能力,一些不恰當的言行不但會對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而且還會影響班主任在學生中的形象。因此,高三的班主任一定要從自我做起,以身作則,多為學生提供正能量。其次,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班主任要與學生共同制定班級管理制度,這樣的制度能夠得到全體學生的認可,具有更好的執行度。制度一旦制定實施後,就要嚴格、公正地來執行,以此來規範學生的言行,養成好的行為習慣。第三,培養有能力的班幹部。班幹部可以分擔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起到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橋樑作用。班主任要鼓勵班幹部參與班級的日常管理,對他們的管理行為作出公正的評價與指導,以提高他們管理能力。另外,班主任還要做好學生的協調工作,幫助學生們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提高管理的凝聚力,這些都是良好班風形成的重要內容。

  總之,高三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不論對學生來還是對學校來說都十分重要。班主任只有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好地為高三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在高考中取得滿意的成績。

  參考文獻:

  [1]王貴華,閆峰.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和轉換[J].新課程,2010,11:101.

  [2]薛勇,劉娟.怎麼樣做好高三班主任[J].新課程,2010,5:117.

  [3]周武良.高三班主任工作的一些經驗與反思[J].中學教學參考,2011,8:115-116.

  範文二:班主任在管理班級中的若干心理效應

  摘要:班主任在管理班級中的若干心理效應,。

  關鍵詞:班主任在管理班級中的若干心理效應

  淬火效應。當金屬工件加熱到一定溫度後,浸入冷卻劑油、水或空氣等中,經過急速冷卻處理,金屬工件的效能會更好,更穩定,也就是能夠提高金屬工件的硬度和強度。為此,人們就將這種現象稱之為“淬火效應”。

  “淬火效應”告訴我們班主任:有一些班級的好學生由於長期受到表揚,導致他們頭腦有些發熱,並自覺不自覺地會流露出驕傲自滿的情緒。這個時候,對他們不妨設定一點小小的障礙,施以“挫折教育”等,幾經鍛鍊,其心理會更趨成熟,心理承受能力會更強。對於班級的一些麻煩事或者已經激化的矛盾,也不妨這種採用“冷處理”方式,暫時放一段時間不處理,等思考更周全後再處理,其效果可能會更好。

  賓館效應。當你走進五星級賓館的時候會有什麼感覺?肯定和走進小飯館有不一樣的感覺吧?進入小飯館常常會見到客人有或大呼小叫、或隨地倒茶水等不文明行為;可是當任何一個人走進大賓館時都會下意識地收斂自己上述不文明的行為。為此,人們就將這種現象稱之為“賓館效應”。

  “賓館效應”告訴我們班主任:良好的環境能夠影響人的行為,為此要經常帶領學生精心佈置教室,更重要的是要採取各種措施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氛圍。當學生進入班級的時候就猶如置身於大賓館一樣,他們就會下意識地收斂自己各種不文明的行為,害怕自己不文明的行為玷汙了這個聖潔的殿堂。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改掉不文明的行為,並使自己的文明行為成為習慣。

  安泰效應。安泰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是海神波塞冬與地神蓋婭所生。他力大無窮,無往不勝。因為他在戰鬥無力時,只要靠在大地上,就能從大地母親那裡汲取無窮的力量而繼續作戰,直至打敗對手。但對手也發現了他的這個致命的弱點,也就是離開了大地就不能力大無窮,無往不勝。於是對手誘使他離開了大地,並在空中殺死了他。為此,人們就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安泰效應”。

  “安泰效應”告訴我們班主任:個人是不能離開集體的,否則將一事無成。學生離開了班集體,生活學習會因孤立無助而事倍功半;班主任離開了學生的擁護和支援,能力再強也會馬上變得軟弱無力和孤掌難鳴。因此,不管是班主任還是學生都要學會依靠集體,也就是依靠集體的力量取得更大的成功。“我為人人”才有可能“人人為我”,離開了集體也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能力再強的人也將會有失敗的時候。

  存肢效應。人在生理上有一種現象,即當一段肢體被截去後,其心理對那個空落的位置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都會有存在感和支配欲。為此,人們就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存肢效應”。

  “存肢效應”告訴我們班主任:對於人來說,一旦犯過某種錯誤,即使改正了,也會或多或少地留下痕跡,在很長時間內影響到自身的心理健康。班主任有的時候也會受到這種心理的影響,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學生過去不良的行為與當前的行為聯絡起來,這就無形之中強化了學生對不良行為的記憶或體驗,這樣的做法對學生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所以,班主任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務必不要重提不堪回首的往事。

  瓦拉赫效應。奧托·瓦拉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功過程極富傳奇色彩。瓦拉赫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了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學期下來,老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難以造就文學之材。”此後,父母又讓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會潤色,成績全班倒數第一。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部分老師認為他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苟,具備做好化學實驗的素質,建議他學化學,於是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點燃了,終於獲得了成功。為此,人們就將這種現象稱之為“瓦拉赫效應”。

  “瓦拉赫效應”告訴我們班主任:每個學生的智慧發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強項和智慧的弱項。為此,我們班主任要和課任教師一起深入瞭解每個學生智慧的強項,並創造條件讓他們各自智慧的強項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惟有這樣,學生就有可能取得驚人的成績。

  花盆效應。花盆是一個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活環境:首先,它在空間上有很大的侷限性;其次,由於人為地創造出非常適宜的的環境條件,在一段時間內,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作物和花卉可以長得很好。但是,這些作物和花卉一旦離開人的精心照料,就經不起溫度的變化,更經不起風吹雨打。為此,人們就將這種現象稱之為“花盆效應”。

  “花盆效應”告訴我們班主任:如今的學生很多都是在“花盆式”的環境中長大的,他們沒有經歷艱難困苦的考驗。在“花盆式”的環境中,這些學生或許還能夠比較理想地成長,但是一旦離開“花盆式”的環境,他們就有可能在成長上面臨各種問題。為此,我們班主任要有意識地創造“惡劣”的環境,讓學生在其中經受磨難,以便在今後人生的道路上能夠經得起風吹雨打。

  貝爾納效應。有人出重獎徵題目答案:如果法國的最大博物館浮宮失火,許多名畫價值連城,但只能救出一幅畫,你會搶哪一幅?是搶最昂貴的名畫,還是搶其它的什麼名畫?法國作家貝爾納的回答是:搶離出口最近的那幅名畫。貝爾納因此得獎。為此,人們就將這種現象稱之為“貝爾納效應”。

  “貝爾納效應”告訴我們班主任:要成功就要找到最容易獲得成功的目標。多數學生從小都有人生成功的目標,而要使學生實現成功,班主任就要了解學生的各方面條件和特點,並幫助他們各自找出最容易獲得成功的目標。務必記住:幫助學生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獲得成功應該是班主任的重要職責之一。

  沉錨效應。兩家賣粥的小店,每天顧客的數量和粥店的服務質量都差不多,但結算的時候,總是一家粥店的銷售額高於另一家。探其究竟,原來效益好的那家粥店的女老闆為客人盛好粥後總是問:“加一個雞蛋還是兩個雞蛋?”而另一家粥店的女老闆為客人盛好粥後總是問:“加不加雞蛋?”接收到第一個問題的客人考慮的是加幾個雞蛋的問題,而接收到第二個問題的客人考慮的是加不加雞蛋的問題。考慮的問題不同,答案自然也不同。通過不同的提問方式,第一家粥店不知不覺地多賣了雞蛋,增加了銷售。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資訊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為此,人們就將這種現象稱之為“沉錨效應”。

  “沉錨效應”告訴我們班主任:班主任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搞好學生的學習,而在激勵學生學習時,就要告訴學生學習是自己最主要的事情,學習不是要不要學的問題,而是學多學少的問題。也就是說,讓學生的思想受第一資訊“學習不是要不要學的問題,而是學多學少的問題”的支配,這對於班主任在以後繼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奠定了一個好基礎。

  亨利效應。有一位叫亨利的美國青年,三十多歲了仍一事無成,他整天在唉聲嘆氣中度日。一天,他的一位好友告訴他:“我看到一份雜誌裡面講拿破崙有一個私生子流落到美國,這個私生子又生了一個兒子,他的全部特點跟你一樣:個子很矮,講的也是一口帶法國口音的英語……”亨利半信半疑,但當他拿起那本雜誌琢磨半天后,終於相信自己就是拿破崙的孫子。此後,亨利完全改變了對自己的看法。憑著他是拿破崙孫子的信念,三年後,他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長。後來,他請人調查他的身世,才知道他並不是拿破崙的孫子,但他說:“現在我是不是拿破崙的孫子已經無關緊要了,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一個成功的祕訣:當我相信時,它就會發生。”為此,人們就將這種現象稱之為“亨利效應”。

  “亨利效應”告訴我們班主任:對於每個人來說,外人的評價對自我認識的形成至關重要;也可以這麼說,對於學生來說,教師的評價對學生自己的成長很重要,正如有一位著名心理學家所說的:“人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按照標籤所標定的去塑造自己。”因此,教師應該多從積極的角度看待學生的成長,並及時強化學生的成功,從而促進學生不斷進步。

  超限效應。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演講很好,準備掏出錢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仍在講,於是他決定一分錢也不捐了。過了10分鐘,牧師還在講,他就從盤中拿走了十美元。為此,人們就將這種現象稱之為“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告訴我們班主任: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會引起人的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班主任在批評或表揚學生時,應掌握一個“度”。“不及”固然達不到既定的目標,但“過度”又會產生超限效應,非但起不到應有的效果,甚至會出現一些反作用。例如班主任對後進生的教育不能沒完沒了地批評,因為從心理角度上講,後進生第一次挨批評時,其厭煩心理並不太大,但是當他們在第二次再挨批評時,往往會使厭煩度倍增,如果再來第三次、第四次的批評……那麼批評的累加效應就會更大,厭煩心理就會以幾何級數增加,說不定因而演變成反抗心理,甚至達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米格—25效應。前蘇聯研製生產的米格—25噴氣式戰鬥機,以其優越的效能而廣受世界各國青睞,然而,眾多飛機制造專家卻驚奇地發現:米格—25戰鬥機所使用的許多零部件與美國戰機相比較要落後得多,而其整體作戰效能達到甚至超過了美國等其他國家同期生產的戰鬥機。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米格公司在設計時從整體考慮,對各零部件進行了更為協調的組合設計,使該機在升降、速度、應激反應等諸方面反超美機而成為當時世界一流。為此,人們就將這種現象稱之為“米格—25效應”。

  “米格—25效應”告訴我們班主任:事物的內部結構和系統要素結構狀況是否合理,對其整體功能的發揮起著決定性作用。結構合理,會產生“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功效;結構不合理,整體功能就會小於結構各部分功能相加之和,甚至出現負值。班主任在班集體建設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尤其要考慮學生這個因素,因為班級是由不同特長、愛好、性格的學生組成的,每個學生個體都會在班集體建設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須有效地處理各種因素的關係,保持各種因素的平衡,尤其要處理好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的種種矛盾,以聚合所有學生的智慧,併發揮所有學生的作用,這樣就能夠強化班級的整體能力,使班級工作不斷邁向新臺階。

個人職業生涯管理論文
銀行優秀員工學習心得
相關知識
高三班主任管理論文
高中班主任管理論文
小學班主任管理論文班主任德育論文
班主任管理論文文獻
有關班主任管理論文參考
有關班主任管理論文範文
班主任管理論文
初中班主任管理論文題目
初中班主任管理論文範文
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