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智慧財產權法律服務平臺的創新探索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論文關鍵詞:法律診所教育 智慧財產權 創新 法律服務平臺 公益
  論文摘要:法律診所教育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興起的一種法學教育新模式,已成為世界法學教育改革的趨勢。其最大特點是借鑑醫學院學生的臨床實習手段,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參與法律實踐過程來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和法律實踐技能。智慧財產權法律診所既是智慧財產權法律實踐訓練平臺,也是智慧財產權公益事業的法律服務平臺。有必要通過創新執行模式及服務功能,實行產、學、官、研合作,搭建開放的可持續發展的新型法律服務平臺。
    法律診所教育,對於大多數中國法律工作者而言是一個新鮮名詞,對於普通公民來說更是聞所未聞。所謂法律診所教育Clinical Legal Education,是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法學院普遍興起的一種新型課程,又稱“臨床法學教育”。顧名思義,其特點在於仿效醫學院利用診所實習培養醫生的形式。通過診所教師指導學生參與實際的法律應用過程,培養學生的法律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對法律的深人理解,縮小學院知識教育與職業技能的距離。另外,此項教育還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熱愛社會公益活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水準。
  一、法律診所教育的價值及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法律診所教育無疑是一種創新,對我國法學教育的改革是一種促進。它將實體法以及法學理論、實踐、技巧、信念、態度和價值聯絡起來,引導學生從律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在法律診所課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身無償代理法律援助案件。學生通過為社會弱者提供法律幫助,能獲得職業成就感,同時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服務精神和社會責任感。這也是目前我國大力倡導的素質教育的目標。
    法律診所教育作為一種實踐教育,它的特殊性不僅在於其與傳統的法律教育方法不同,更在於它從根本上改變了法學教育的模式。從單純的理論去指導實踐的演繹式模式到通過實踐獲得更加全面的知識和技能的歸納式模式,讓學生學會從實際的個案著手探索法律的基本精神並能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通過法律診所教學使法律院校的學生開始從一個全新的視角認識法律、瞭解社會、體味人生。
    目前,拉丁美洲、西歐、東歐、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南亞的尼泊爾、印度等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法律院校已經廣泛而成功地應用了這種教育方式。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法律診所教育已經成為東歐、南非等國家和地區法治建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順應世界法學改革潮流,我國部分高校教師經過充分的探索、研究與論證後,在美國福特基金會的大力支援下,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華東政法學院、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於 2000年9月相繼開設了診所法律課程,嘗試運用比較模式進行教學。2001年起,又有中山大學、西北政法學院、四川大學、雲南大學開設了診所法律教育課程。2002年7月28日,經中國法學會批准,由上述11所院校成立了“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診所法律教育專業委員會”到2010年6月1日已發展了130位單位委員。經過10年的推廣,法律診所教育已在中國高校紮根、發展並完善,日常運作管理有條不紊,法律服務活動對社會產生了積極影響。與此同時,參加法律診所活動的學生在分析法律問題、提高法律實踐能力、認識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觀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目前,各具特色的專門性法律診所正在逐步形成,如勞動者權益保護診所、消費者權益保護診所、環境法律診所、智慧財產權法律診所、公益法診所、社群法律診所等。

淺析基於圖書館聯盟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研究
淺論圖書館智慧財產權執行風險及對策
相關知識
淺析智慧財產權法律服務平臺的創新探索
智慧財產權法律實務考試的試題
淺析智慧財產權法和競爭法之間的關係
智慧財產權法律知識考試的題目是什麼
淺析智慧財產權的強化與壟斷
論我國智慧財產權戰略與智慧財產權法制的關係
試析智慧財產權戰略化研究
智慧財產權法學習的心得體會
淺析科技資源共享中智慧財產權管理論文
淺析基於圖書館聯盟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