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保險論文範本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學生保險是分擔學生因傷害事故而導致損失或學校因校方責任範圍內的學生意外傷害事故而導致損失的一種財務安排。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大學生健康保險研究現狀

  摘要:文章基於大學生保險的特徵和現有專家學者的研究調查,結合當今大學生保險購買的狀況及特點,分析其主要的影響因素,進而探討提高大學生保險購買程度的途徑,從而對大學生保險購買現狀進行梳理和研究,探討怎樣構建一個“政府-市場-學校-家庭-學生”的保險購買體系。

  關鍵詞:大學生保險;商業保險;醫保制度

  一、研究背景

  大學生群體作為國家未來建設的中堅力量,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話題之一。受高考擴招影響,我國高校大學生數量連年激增,截至2014年,在校大學生已逾2468.1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8%,成為城市人口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群體。但近年來,在校大學生意外傷害和重大疾病等風險事件屢屢發生,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學生安全教育和高校風險防範的任務日益艱鉅。

  隨著社會經濟的穩步提升,醫療成本也不斷提高,大學生患上重疾或遭受意外傷害卻支付不起昂貴的醫療費用而求助於社會的事例越來越多。大學生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儲備人才,其身體健康狀況與國家未來發展密切相關,因此一些醫改方案相繼出臺。

  國務院辦公廳於2008年下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將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範圍的指導意見》,正式將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用點。這一舉措促使大學生醫療保障由公費醫療轉向醫保保障,大學生醫療保障體系初步建立。2009年,廣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將在廣東省就讀的大學生以及中等職業技術高校和技工高校學生納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範圍的通知》,並與當年12月率先啟動了在校大學生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程。2011年,廣州市大學生醫療保險年繳費標準提高到280元,學生個人繳費標準不變80元,政府補貼增加為200元。

  然而,現有的大學生醫保制度只能保障大學生最基本的醫療,對重大疾病保障程度不夠,商業性的學生平安保險的執行也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大學生醫保、平安保險保障較少的部分或兩者均未覆蓋的地方成了盲點,如大學生身故保障嚴重不足、重疾給付十分有限。與此同時,保險市場中適合大學生購買的商業保險的險種也相對較少。大學生保險制度的缺陷日益明顯,高校大學生保險制度已不能完全滿足大學生醫療費用的需要,也難以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

  受諸多因素影響,廣東省大學生醫療保險參保率水平普遍偏低,2010年僅佔44%,遠遠低於國家規定的90%~95%的醫保率。如何提高廣州市大學生醫療保險的參保率,從而由點及面,探究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學生醫療保險發展之路,這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二、研究現狀

  一大學生購買保險的意識薄弱

  現有的國內研究表明,許多學者,如盛昌琴2010、吳磊和葉蕪為都認為,我國大學生保險意識薄弱,對保險的認識不到位,參保意願不強。大學生思想活躍且是知識群體,容易接受保險這種新生事物,對於全民保險意識的形成也具有示範作用。寇有芳、賈書敏2011將大學保險意識不高的原因總結為四點:大學生對自身保險意識的培養缺乏主動性;高校宣傳力度不足,對大學生的保險意識教育缺乏重視;保險公司的保險對大學生缺乏吸引力;政府對大學生醫療保障體系的建設缺乏支援力度。當大學生的保險意識不強的時候,對保險的功能認識就不足,參保率也就不高。提高大學生的保險意識,需要學生、學校、保險公司和政府共同努力。

  二大學生醫保制度不健全

  在大學生醫療保險體制的現狀分析中,陳晏2010認為存在大學生醫保索賠手續不健全,大學生醫療保險與其他醫療保險銜接不恰當等問題。郭志明2010表明大學生群體醫療保障工作的具體思路和方法缺乏系統化、規範化。羅曉豔、鄭琳2010在對大學生醫療保險現狀分析的基礎上認為,在現行的新政策下,部分地區將政策強行照搬和高校不瞭解醫療保險行業,所以在體制、程式、照顧政策等諸多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而黃明安、張維嘉則指出,把大學生醫保納入城鎮醫療保險體系不盡合理,國家應該建立大學生專門的、適合的保險制度。

  三政府投入不足

  楊穗萍2010的研究表示居民醫保進入高校是一件惠國惠民的新生事物,目前仍處於初始階段,覆蓋人數多、工作量大,許多工作要依賴各學院班級齊抓共管,大學生幹部配合參與。但大學生醫保辦公室辦公經費和辦公裝置不足,反映了政府投入不足。

  因此,莫曲波2009建議政府積極推動大學生基本醫療保障籌資制度改革,加大資金投入,完善籌資制度,建立現收現付全額機制。而李國柱2010提出應從組織方式和籌資方式兩個核心要素入手,建立由個人、政府和學校三方共同出資、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大學生醫療保障發展模式。

  三、國際經驗的啟示與對策

  在分析我國大學生醫療保險現狀的基礎上,王京峰和沈延兵2005中首次研究了哈佛大學學生的健康保險計劃。張青枝2008詳細介紹了美國、德國的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建議借鑑國外大學生的醫療保險制度,堅持“社會保險為主,商業保險為輔”的原則,儘快制定社會保險法,鼓勵非盈利醫療機構的發展。沈延兵、餘筱箭和楊帆2003指出,在美國,有的保險公司採用了通過中介機構進行市場營銷和保單銷售的方法,如教育資助組織Education Finance Group中有一個專門的學生保險部門Student Insurance Division,SID,它已經成為美國大學生保險市場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而周嚮明2006等人將我國與美國、德國及新加坡等國際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的基本矛盾進行比較分析,以此為我國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的改革與發展總結經驗。

  綜上所述,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逐漸開始重視大學生醫療保險體制改革研究,許多文獻都是對我國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和購買現狀進行分析,結合其他國家的經驗,對我國的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現存的不足和問題做出總結,然後提出問題和建議。然而,其中一般化的研究居多,闡述了巨集觀上的現狀,但缺乏一些細化的、深入的、實踐性的探討,還有許多較細緻和隱藏較深的問題沒有發現。筆者認為,不能忽視我國正處於發展中國家這個事實,應結合我國國情,看到我國大學生保險制度進步、優秀的一面和其他國家大學生保險制度不足的一面,從這一角度出發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在提出建議和問題的時候,應該考慮措施落實的難易程度,循序漸進地落實。

  從研究物件上來看,現行研究主要從巨集觀上把握中國大學生醫療保險購買的現狀及其對策,而從微觀專門針對廣東省廣州市大學生醫療保險購買現狀的報告十分稀少。從而筆者認為,如何提高廣州市大學生醫療保險的參保率,從而由點及面,探究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學生醫療保險發展之路,這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提高大學生保險購買的程度,從單方面著手是不夠的,這是一個涉及許多因素的問題,應該基於其中每個因素或幾個關鍵因素,從而改善、提升並相輔相成。從培養學生購買保險的意識和政府方面加大投入著手,完善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和完善商業保險市場雙管齊下,構建一個“政府-市場-學校-家庭-學生”各方面都相對完善的大學生保險購買體系。政府要完善制度、加大資金投入和宣傳力度;保險公司要改變觀念,創新開發面向大學生這一群體的新險種,也應該重視網路保險的發展,在大學生購買保險體制的建設中緊跟時代步伐,設立相應的網路保險,讓大學生有更多的選擇;學校要積極參保並加大培養大學生保險意識的力度;大學生自身則應儘早樹立購買保險和風險防範的意識,加深對保險的認識。這樣才能保障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走向完善與健全的軌道。

  參考文獻:

  [1]楊穗萍,張惠霞,陶劍飛.2010廣州大學生醫保推廣的難點與對策[J].中國校醫,201008.

  [2]譚毅,袁緣.建立大學生互助保險基金的可行性分析――基於完善大學生醫療保障體系的角度[J].社會保障研究,201301.

  [3]盛昌琴.高校大學生醫療保險現狀及對策[J].時代金融,201007.

  [4]吳磊,葉蕪為.關於提高大學生保險意識的三個方面[J].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00704.

  [5]寇有芳,賈書敏.從大學生醫保的推行探究當代大學生保險意識――以武漢市六大高校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103.

  >>>下頁帶來更多的

有關保險公司會計論文
保險論文大綱
相關知識
學生保險論文範本
網路保險論文範本
學生保險論文精選
學生保險論文免費
學生保險論文
養老保險論文範文參考
有關養老保險論文範文
養老保險論文範文
關於大學生會計論文範文
風險與保險論文範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