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小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心理健康教育對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知識經濟時代對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將有助於教育工作者觀念的更新和經驗方法的改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上了大學,我第一次接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自認為心理還比較康健的我,沒上課之前,認為系裡開這門課簡直是浪費人力物力,後來老師給我們講課,聽完課後我才真正認識到自己的想法是多麼愚蠢,我開始慢慢了解心理學。

  在課堂上,老師所提到的心理問題,我或者我身邊的人多多少少會有一點。我們大學生心理髮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和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及社會適應問題往往會導致衝突和矛盾,而這些衝突和矛盾得不到及時解決的話,就會演變成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特別是在當今社會,現代大學生都是經歷了殘酷的高考,倍受高考的毒害。為了在競爭激烈的高考中取勝,全身心的投入學習,家長的過度呵護,學校的應試教育,使我們缺乏生活經歷,而且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的承受能力,每每遇到一些問題,總不能很好的處理解決,出現心理問題也不能正確的疏導,以至於出現心理疾病。

  這只是冰山一角,廣泛的說,競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是人們產生了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從而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衝突,產生了焦慮感,各種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當今大學生的心理失衡。

  心理健康指個體能夠適應發展著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徵,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於積極狀態,並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徵。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對作為天子驕子的大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同時大學生心理健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大學生心理健康是大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的前提。心理素質是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我們大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髮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他們心理素質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心理的將康與否,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與否。其次,心理健康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一個人的心理健康與否直接影響的他的人格發展,心理健康使人格發展不僅能正確引導一個人的發展,而且可以使人格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進而培養一個健全的人格。最後,心理健康能夠更多的發掘啊學生的潛能。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心理健康則為二者的協調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幫助主體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自我,從而實現角色轉換,發展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終使潛能得到充分發展。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係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係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他們的心理健康是將來能報效祖國的前提,也是祖國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極其重要要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2、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裡邀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3、多看些心理書籍,正確引導自己的心理髮展方向,不偏道,不出軌。

  4、充分發揮學校心理諮詢作用。如果意識到自己有什麼心理問題不能解決,就應該找心理老師諮詢,尋求幫助,徹底的解決心理障礙。

  通過大學裡心理健康課程的學習使我明白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性和不可或缺性,我們需要時刻保持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態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適應快節奏的生活,同時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一下需要幫助的和有心理障礙的同學,讓大學充滿健康,充滿快樂和溫馨的氣息,遠離心理問題。

  2012的陰霾已經離我們遠去,在接“2”連“3”的日子,我希望我們大學生也能學業有成,生活快樂。

  範文二:心理健康小論文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是怎樣的呢?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關係到國家的未來發展和進步,目前大學生一般都處於18—24週歲之間,而這個年齡段的大學生又是心理健康容易出現的時期,一旦大學生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做出過激的行為,無論是對自身、家庭、社會都是一個損失。所以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值得關注和思考。

  心理健康指個體能夠適應發展著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徵,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於積極狀態,並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徵。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那麼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到底是怎樣的呢?

  一、自我定位出現迷惑:大學生心理漸趨成熟,開始積極地思考人生,不斷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經歷著種種內心自我評價與認知的矛盾和迷惘。對於學習為了什麼,將來想要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希望得到什麼樣的人生等問題的思索使大學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沒有適時的引導,很容易誘發心理障礙。

  二、無法承擔巨大的求職和就業壓力:就業的雙向選擇,使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許多大學生在畢業前或畢業後都沒有找到合適工作,心理問題也就隨之凸現出來。

  三、戀愛與性心理髮生問題:這也是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困擾,一般包括單相思、戀愛受挫、戀愛與學業關係問題、情感破裂後的報復心理等。隨著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學生對性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在生理髮育、戀愛等方面也經常出現心理困惑和障礙。一些大學生因一時衝動,或早婚早戀而荒廢學業,或觸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而留下終生遺憾。

  四、對大學環境的不適應:進入大學後,發現成績優異的同學有很多,他們在高中時代作為佼佼者的優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學生無法適應。在思想上,大學生往往對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認識不清。學生在考大學前往往被灌輸了考上大學就萬事大吉、一生無憂等片面的觀念。但進入大學後,他們感到學習考試的壓力還是那麼大,競爭更加激烈,還要面對就業的壓力。這種現實與美好理想之間的差距,使很多大學生無法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

  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裡邀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多看些心理書籍,正確引導自己的心理髮展方向,不偏道,不出軌。;充分發揮學校心理諮詢作用。如果意識到自己有什麼心理問題不能解決,就應該找心理老師諮詢,尋求幫助,徹底的解決心理障礙。

  大學生心理健康性和不可或缺性,我們需要時刻保持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態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適應快節奏的生活,同時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一下需要幫助的和有心理障礙的同學,讓大學充滿健康,充滿快樂和溫馨的氣息,遠離心理問題。

  而在生活上,大學生要自己解決生活中的一切問題,如何與同學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更是擺在大學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前的一大難題。在學習上,學習方法的改變同樣困擾著一部分大學生,他們習慣了以往中學裡老師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對於大學老師的教育方式很不習慣,以致課業落後,出現焦慮、甚至對學習失去信心等心理問題。

金融貨幣均衡與巨集觀政策論文
在敘事中培育中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論文
相關知識
大學生心理小論文
有關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心理課論文
有關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心理課論文
大學生心理勵志文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文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小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小論文
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論文
論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報告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