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以自己的模範品行來教育和影響學生。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中小學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危機及其對策

  論文關鍵詞 中小學 青年教師 職業道德危機 對策

  論文摘要 教師職業道德對 教育的 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本文從心 理學角度,對中小學中青年教師的心理特點、道德特徵、價值追求及面臨的壓力進行分析,深入透析其道德危機的根源,並提出學校管理的對策。

  1 中小學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危機

  教師職業道德,簡稱師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中逐漸形成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操、道德行為和道德意志,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道德品質。作為教師職業發展的初始階段及教師群體中社會活力最強的群體青年教師,其道德素質的問題對教師的社會角色、教師的價值定位尤為重要。

  據調查,當代中小學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危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教學業務上沒有明確的努力方向。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要求2008年修訂》要求教師要“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而在當前就業壓力下,很多人選擇教師這個職業,是因為教師比較穩定,並不是因為對教育和對學生的熱愛,因此,有些教師對工作應付了事,只將教學工作當做謀生的手段,尤其部分青年教師忽略教學工作的創新性與教師承擔著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的優秀人才的重任,只走形式,不注重教育的功能與目的。

  2不注意自己的師表形象,不關愛學生。

  關愛學生、教書育人乃是作為一個教師的天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不只是所教課程知識的傳授與接收、討論學習的過程,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的言行體系產生影響。

  3缺乏愛事業、愛崗位的敬業精神。

  對教育事業的忠誠是教師這份職業所需要的職業道德,但據調查,某小學有90%的教師都存在副業,即有與本專業不相關的第二職業存在。副業必然佔用了教師對本職工作的投入時間與精力,抑制了教學的創新性的開展、降低了教師的責任感,從而為教育質量的降低埋下了隱患。

  2 中小學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危機的深層因素分析

  2.1 青年教師的心理特徵

  青年教師是從學生的身份突然躍變為教師的身份,對這種變化缺乏起碼的實踐經驗,原先的期望與設想可能與後來的現實不相符合。教師的職業要求是穩重、耐心、不隨意發洩感情、不破壞內心的平衡、不衝動、會換位思考,這與青年人的生理、心理不協調,青年人表現出活潑、精力旺盛、思維活躍、視野廣闊、興趣廣泛、情感豐富。

  2.2 青年教師的道德特徵及價值追求

  在當代青年群體中, 網路惡搞、各類“門”、公共場合失範等各類怪異現象層出不窮,高校“官”熱化,社會叛逆,離奇自殺等現象隨處可見。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青年教師的道德觀正在發生改變,他們對艱苦奮鬥和無私奉獻等傳統道德觀的認同感下降,轉而更傾向於選取真誠、公正、善良和坦蕩等在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道德元素。

  2.3 青年教師面臨的壓力

  1青年教師要面對來自社會生活的壓力:物質生活的不滿足是這一壓力的主要方面,教師工資待遇隨著政策的改革在不斷提高,教師地位也在不斷提升,但是,教師工資收入穩定、浮動不大等特徵,使當代中小學青年教師的收入水平處於“吃不飽餓不死”的狀態,來自 經濟的要求,使得教師為物質生活擔憂。

  2青年教師要承擔工作方面的壓力:社會的進步、科技的騰飛、資訊的爆炸、教育的發展、人才的競爭,對青年教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他們應是實踐反思型、創新發展型的教師;應是能適應21世紀教育教學需要的,滿足我國新時期教育教改與發展要求的高素質、高質量的教師。青年教師必須不斷追求新的專業知識、新的教學技術來提高競爭力。下轉第111頁上接第101頁社會各界對學生以成績論英雄的局面未改、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向教師問罪、對教師超脫於世俗的期望等,都給青年教師造成了壓力。

  3青年教師要承擔個人情感的壓力:青年教師處於成家立業的年齡階段,正面臨婚姻這一複雜的情感生活,而青年教師因工作範圍固定,人際關係狹窄,情感生活單調,部分未婚男青年教師找物件難度大,部分已婚青年則面臨家庭的壓力而心力不足。   3 建立激勵機制,解決道德危機

  針對當前中小學青年教師群體出現的道德危機,學校在分析其心理、道德、價值觀特徵及壓力的基礎上,建立激勵機制,引導其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養,優化教師隊伍,促進當代教師隊伍的健康成長。

  激勵是指激發人們的內在動機,鼓勵人們朝著管理者所期望的目標採取行動的過程。需要和動機理論主要說明了人們為什麼會採取某種行為的原因,因此,要使青年教師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就必須採取一定的激勵機制。

  3.1 物質激勵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將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依次從低到高排列,低層次需求得到了滿足才會產生高一級層次的需求,物質的需求是屬於生理需求層次,而青年教師的收入水平及生活的壓力又決定了物質需求尚具有誘惑力,因此,物質的激勵對青年教師來說具有激勵作用,人的良知及人性中善的一面會促使青年教師提高職業道德,回報 教育事業。

  在社會為提高教師待遇不斷努力的形勢下,學校可從以下方面入手來獲取 經濟效益並將其用於實施物質激勵:1多方位拉攏資金,建立校辦 企業;2與工廠等單位建立資源合作關係。3加大對道德榜樣教師的物質獎勵。

  3.2 情感激勵

  20世紀50年代,美國行為 科學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了著名的“雙因素理論”。他把工作滿意感的因素分為兩類:“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其中保健因素,如工資刺激、舒適的工作環境等即使達到最佳程度,其激勵作用也是有限的,只有配合激勵因素,如成就、認可、工作本身等因素,才能對人的行為產生更大的激勵作用。青年教師的情感激勵,應從以下方面著手:1構建教師家園,注重工會的力量;2關心情感生活,教師的心理健康;3培養校園文化,增強教師愛的責任;4開展老青互助,幫助青年教師情感 發展。

  3.3 目標激勵

  目標激勵具有重要的作用,對青年教師的職業生涯進行一定的引導,加強教師專業發展的培養,幫助其制定不同階段的目標,有助於青年教師職業道德與職業使命感的增強。針對有些青年教師因為教師行業本身的特點而踏入教師崗位的現象,可以幫助其培養職業興趣,引導其走入教師規範,爭取成為骨幹力量,對確實不適合並且不排斥教師這一職業的青年教師,可以考慮退出措施。

  3.4 引入競爭機制

  各行各業的競爭現象告訴我們,只有引入競爭,才能提高質量。所以引入競爭機制勢在必行!應該建立一整套人才管理系統,對教師進行各個素養方面的管理與評價,運用激勵手段,促進競爭。

  激勵機制的完善,是學校根據教師群體及其中青年教師物件的狀態建立並不斷修正發展起來的,需要校本研發與摸索,只有各所中小學解決了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危機,青年教師才會有健康的成長,我國的教師隊伍才有美好的未來,教育才有更好的希望!

  參考 文獻

  [1]張連雲.中小學教師培訓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813:16.

  [2]陳爽,冀國鋒.青年教師價值觀調查與分析[J].機械 工業高教研究,20002:83.

  >>>下頁帶來更多的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論文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方面的論文
相關知識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論文
論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論文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途徑論文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論文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論文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方面的論文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心得體會精選4篇
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心得體會3篇_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心得體會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學習心得範文3篇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