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計算機基礎課程作為一門技術基礎課程,在廣大職業學校教學中受到了教師的高度重視。隨著科技技術的發展,為了適應社會的需求,教學應當不斷改革更新,培養適應社會的職業人員。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關於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

  摘要:計算機基礎課程作為一門技術基礎課程,在廣大職業學校教學中受到了教師的高度重視。隨著科技技術的發展,為了適應社會的需求,教學應當不斷改革更新,培養適應社會的職業人員。本文就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做出了探討。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教學;教師

  計算機基礎在傳統的教學中僅僅是對計算機的認識和了解,而現今卻要求對有關計算機相關知識進行深入介紹,以達到為學生學習其他有關計算機課程打下基礎的目標。在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計算機基礎課程隨著技術的發展,應當與時俱進,及時做出改革。

  一、不斷轉變教學理念,努力形成教學特色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在教學中應當充分發揮自身作用,使學生能在自身的指導下真正掌握所學知識。

  在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方式改革的過程中,首先,應當改變教師的角色。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教師是教學的“教育者”,而新課標要求教師應當是學生的“引導者”,應當對學生進行知識探索的引導,而探索知識的過程應當讓學生自主完成,這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投身到知識學習中,並熟練掌握所學知識。其次,教師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單單傳授一些知識給學生,因為學生所學的知識最終要運用於實踐,幫助學生解決實踐問題,而不是單單讓學生理解知識。最後,教師要採用適當的教學方式,改變學生學習的態度,教學應當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學習中去,這樣才能保障教學的質量。

  二、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合理設定課程體系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涉及的教學內容比較廣泛,這就導致學生學習的目標不夠準確,學習難以確立專一的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計算機基礎課程涉及的教學內容進行歸納,將目標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分課時授課,使學生的學習思路得到明確,學習知識避免雜亂現象。

  為了適應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教師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應當根據社會實情,適當增減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技術,使學生能適應社會科技的發展。

  三、不斷完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方式的完善是教學效果得以保障的前提。在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教學方法的完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精講多練”。將教學內容涉及的知識進行精細講解,讓學生對基本知識進行全面瞭解,並能將其掌握運用到實踐中。多安排學生進行實踐練習,讓學生在實踐練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

  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啟發式教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所涉及的教學內容都是相對抽象的,學生不易理解。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簡報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中來。

  然後,要重視第二課堂教學。所謂第二課堂,就是課外教學。教學不能單單靠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而是要通過舉辦各種與知識技能相關的比賽和活動,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同時,鍛鍊學生自主學習課外知識的能力。

  最後,教學改革應當注重考試的改革。考試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也是教學的重要內容。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應當改革考試模式,通過改革考試內容,加強對學生實踐技能的檢驗。這種方式能使教學更加註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符合社會要求的專業人才。

  四、不斷改進教學手段,努力提高教學效率

  隨著高科技技術的迅速發展,許多科技產物已經運用到教學中。教師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採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也可以開展網上教學,還可以建設開放式實驗室。

  多媒體這種新型的教學媒介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以將枯燥的知識轉變成有趣的音訊、視訊課件,在講授過程中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還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軟體教學,讓學生直觀感受到軟體的運用過程,熟練掌握軟體。

  學校可以開展網上教學,為學生自主學習構建平臺。開展網上教學更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網上進行教學,實現了教育過程的全面資訊化,保障了教學目標的優質有效。

  建設開放式實驗室,可以保障實踐教學的有效進行。計算機基礎是一門理論課程,其教學目的是為了保障學生在以後的實踐中,能夠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問題,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開設實驗室,可以讓學生自主進行實驗,並豐富其學習方式,讓知識變得易於理解和掌握。

  五、不斷加強師資建設,努力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在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教學目標的完成對教師專業素質的要求較高。教師在努力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掌握新型科技產品的操作方式。電子技術在資訊化時代的重要性日益顯著,新型電子產品的出現,使電子技術教學目標得到了提高。教師應當適應社會和教學的需求,在教學中與學生一同探索知識,提高自身專業素質。此外,在進行專業培訓時,教師應當體現自己的指導地位,對學生進行實驗過程中裝置的檢查和問題解決等起指導作用,併合理安排學生進行實驗探索。通過教師有效的指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提高,並對所學知識能夠全面掌握和運用,教學效果也得到了保障。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是一個漫長的路程,通過從各方面對教學改革進行支援,才能培養出適合社會需求的新型社會人才。

  參考文獻:

  1.韓玉波.實用技能類計算機教學方法研究.2000年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論文集.

  2.劉明生,王救文.大學生計算機文化素質教育的探討.2000年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論文集.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計算機硬軟體的維護與維修研究論文
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技術探析論文
相關知識
關於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淺談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優化對策論文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的調查分析論文
計算機理論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珠寶設計專業中美術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
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關於計算機基礎的論文
計算機基礎課程論文
高校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究論文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任務驅動的教學設計與實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