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活的靈光在課堂中綻放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課堂是知識積累,能力提高,情感培養的主要陣地,也是學生知、情、意、行相融合的“大本營”,學生作為鮮活的生命個體,他們有個性,有思想,是學習的主體,更是生活的“社會人”。因此,我們的課堂應該激盪著思想,閃爍著靈性,升騰著人格。作為傳教授惑的老師,我認為應該在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開放課堂,平等對話
        課堂是師生共同經營的“責任田”,教學是“教”與“學”的辯證統一,是師生互相交流,平等對話的“舞臺”。要做到平等對話,教師首先要放下師尊的“架子”,走下講臺,心悅誠服的開放課堂,放手教學。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放開膽量,大膽去探索,去展示,真真正正、無拘無束的放飛自我,收穫快樂。
        我在教學《皇帝的新裝》時,詢問學生“這一課我們怎麼學習呀?”學生興致勃勃的高喊“讓我們自己表演吧!”。我一看學生興致很濃,故意問道:“你們能表演好嗎?”“能——”學生們異口同聲高喊。“那好,咱們先幾個人自由組合小組,試著練習一下,然後再表演,要注意人物的語氣、動作、神態,好嗎?”“好!”。頓時,教室裡沸騰一片,熱情充溢在每個人的臉上。讀書的聲音高低起伏,抑揚頓挫;學生的神態喜怒哀樂,溢於言表。我們的“課本劇”處女作,在學生的歡呼聲中開演了。學生們的動作雖然有些誇張,但卻充滿童真童趣,聲情並茂,活靈活現。語言表達更是詼諧風趣,不時引來掌聲陣陣。學生們在生活體驗中真正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幸福。 
        二、創設情境、以景觸情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上,老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賞析文學和感悟生活的能力,有效發揮張揚學生的個性。只有學生自己感動了,領悟了,才能正能品味出生活的滋味來。
        我在教學朱自清的《背影》時。上課前,我指導學生先回顧和親人相聚的每時每刻,擷取生活的閃光點。點點滴滴,平常小事激越起了學生情感的浪花。他們在動情地學完這一課後,思想和情感有了很大的觸動,靈魂受到了一次愛的洗禮,精神也變得純淨和高尚。我抓住這一良好契機,讓學生書寫真實的心情,受到了良好的效果。有位學生寫道:母親是一位普通的農民,她總是默默地為家庭奉獻著一切,情感就像奔流的河水。淺處嘩嘩響,深處卻無聲無息,母愛就是這樣執著而深沉。母親一條條皺紋的綻出,永遠銘刻著歲月的滄桑,母愛是一片純淨的海,我們只是一葉扁舟,永遠也駛出它的懷抱……
        三、展示自我、分享成功
        教與學是一種雙向的對話活動。教學的目的就是達到一種雙贏。即學生收穫成功的快樂,老師分享成就的喜悅。在教學中,老師不僅要注重師生的雙向互動,更要加強對學生能力的提升。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有所樂,學有所得,學有所成。我在教學完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后,讓學生鞏固複習,賞析、品味、感悟。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鼓勵學生們大膽想象,勇於創新。學生們奇思妙想,交流心得,課堂成了學生展示作品展示課。張華傑同學的小說《愛的代價》構思奇特,主體深刻;李嫻同學的詩歌《憶雪》飄逸灑脫,清新自然;秦慧超同學的散文詩《月夜奇想》超凡脫俗,含蓄雋永。學生在自我學習中,逐漸形成了豐富的情感,寫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故此,我作為一名教學多年的老教師,心中時常懷有愉悅、寬容的心態,使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思想交流,心靈對話,人性昇華,。 

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新課程下的聽評課初探
相關知識
讓生活的靈光在課堂中綻放
讓青春之光在鐵通中綻放
別讓生活的壓力擠走快樂
讓生活的夢想重新豐滿起來
教師在課堂中的講課技巧
有關懷念高中生活的文章_關於高中生活的文章
關於暑假生活的英語作文初中
在夢想中綻放青春的演講稿
讓學生迸發創新的靈光
讓靈魂在文字中安然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