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農村學校如何選擇實踐活動的課題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最富有挑戰性的一大板塊。它既是課程改革中的一個亮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我們對它既缺乏理論認識,又缺乏實踐經驗。農村小學應如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呢?社會實踐告訴我們:農村學校所在的每一村每一寨無不積澱著厚重的歷史文化,無不蘊藏著豐富的教育資源,處處都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只要做有心人,充分利用我們的地方課程資源,就會開發出適合自己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
  一、圍繞“一箇中心”
  綜合實踐活動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因為綜合實踐的主體是學生,方式是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絕不是接受式教育。所以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要放下權威與架子,不要居高臨下地命令學生幹什麼,只能平等地引導他們選擇自己喜愛的內容展開活動。
  二、遵循“兩個原則”
  1.遵循課題的確定要與自己所教學科相結合的原則。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轉變教育觀、學習觀的最佳切入點的課程。我認為把綜合實踐活動與自己所教學科相結合,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而要把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觀融於自己的教學活動中。人教版語文第二冊第一單元課文是圍繞“春天”來編排的。學過後,學生會有較豐富的知識和情感積累。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到大自然中尋找春天,開展“春天在哪裡”的活動,更能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遵循課題的確定要適合學生年齡階段的原則。 
再好的課題如果不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就沒有實際意義。如《我的家鄉橋》中“畫橋、做橋、寫橋”適合低、中年級開展,而“家鄉橋的研究”適合高年級開展。因此,我們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徵,選擇適合的課題,就像為他們選擇一雙合適的“鞋”,這樣才會讓他們馳騁在學習的跑道上。
  三、把握“三大線索”
  1.學生與自然。大自然對於學生來說似乎是再熟悉不過的了。綜合實踐活動以自然為線索,引導學生真正地關注自然,關心自己的生存環境。如《調查家鄉的環境》通過觀察、調查家鄉的環境,增強學生保護周圍的環境。
  2.學生與社會。傳統教育教育出了不少的書呆子、高分低能者。用“開放”的眼光來看今天的教育,學校是個小社會,社會是個大課堂。要使現代的學生具有真正有用的學問,綜合實踐活動必須讓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如《走向生活》,通過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走向生活”的小記者採訪活動,讓學生主動走向生活,體驗生活的樂趣,同時又鍛鍊了學生與人交往、溝通的能力。
  3.學生與自我。對自己的認識、開發、塑造是一條線索。任何一個人的身體、心理、思想、知識、情感、世界觀、人生觀等都處於一種動態的發展過程之中。綜合實踐活動就是要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逐漸認識自己、改造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學會認知、學會學習、學會生存”的人。如《挫折,成功的鋪路石》讓學生懂得要堅強地面對挫折,在困難中前進,在跌倒處站起來。
  總之,我們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並不是要學生學到多少系統的知識,而是讓學生在經歷中體驗,在探索中求知。我們給學生一個發展的空間,學生將送我們一個繽紛的世界。請相信我們的學生吧,放飛我們的學生吧,讓他們在這片廣闊天地中大有作為!

如何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讓書香伴隨孩子們成長
相關知識
小議農村學校如何選擇實踐活動的課題
澳大利亞留學的學校如何選擇
大學生如何選擇實習工作
剛畢業大學生如何選擇實習工作
學車如何選擇駕校
初學者如何選擇網球拍
初學者如何選擇吉他方法
澳洲留學生如何選擇移民專業
考研院校如何選擇
如何選擇和設計體育課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