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相關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發展音樂教育,提高學校音樂教育的水平是時代的需要,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發展音樂教育都是一項不容忽視的任務,但就當前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形勢來看,卻令人不容樂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析農村小學音樂教育》

  摘要:音樂教育是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需要各級領導加強對農村小學生音樂教育的重視,確保農村小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多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和提高。本文筆者對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並提出了相應的改善措施,旨在推動農村的音樂教育實現一個新的飛躍。

  關鍵詞: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素質

  中圖分類號:G62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6-0305-02

  農村小學音樂教育是農村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雖然經過不斷髮展,農村的小學音樂教育開展形勢越來越好,但由於學校地理位置偏遠、設施較差、師資力量短缺等種種原因,仍有若干問題存在,亟待解決。

  1.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

  1.1課程安排有名無實。小學音樂教育在課程表內均按教學大綱要求安排了音樂課,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由於種種原因被擠佔或改上其它課程,音樂課教學難以保證。多數人認為音樂課是副課,上不上不重要,主課老師則常常用來上語文數學,要不就是自由活動或自己聽歌。這樣剝奪了兒童享受音樂教育的權利,阻礙了小學音樂教育的實施與發展。這一現象也直接導致了農村小學音樂教師的工作條件和待遇的不樂觀,加之音樂課是不被列人教師教學評估和評先評優的範圍,致使許多音樂老師不願在農村工作。

  1.2教師能力不足。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考核標準,所以在音樂教育課程的實踐中,多數教師隨意性大或是乾脆把音樂課交給學生用來寫作業、做遊戲。多數音樂教師沒有認識到,音樂教育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推行素質教育必須的一門課程,是強化學生能力的重要內容。

  1.3教學裝置的短缺。音樂教學又需要一定的音樂裝置為基礎。音樂教育所需的一系列裝置、儀器在農村學校中普遍缺乏,甚至連最基本的音樂活動室、音樂教科書都沒有。對於現代音樂教育所需要的各種輔助教學裝置、設施更無從談起。這些都在無形中制約著農村音樂教育的發展。

  1.4學生渴求音樂教育的心願難以滿足。對農村小學的學生中調查得知,學生對音樂的學習慾望很強。當問他們都喜歡什麼歌曲或者老師教她們唱些什麼歌曲時,從孩子們口中說出的不是充滿快樂的童歌,而是社會上廣為流傳的網路成名曲。學生學唱流行歌曲並非壞事,但久而久之就會失去音樂與他們年齡相結合的教育功能。在調查中發現學生對課本教材上的歌曲抱以"不喜歡""不好聽"的態度,其原因是有的學生不熟悉音樂課本中的歌曲內涵,有些不願意唱,覺得這些歌曲無聊、幼稚,唱著沒意思。但要知道課本中的東西都是經過有關部門、專家評審後選用的,這些歌曲都是適合兒童演唱的,有利於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2.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優化對策

  2.1改變思想觀念。音樂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審美情趣,使人樹立崇高的審美理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樂藝術以婉轉的旋律、變幻無窮的節奏、豐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聲、巧妙精緻的結構和特有的表現方式感動人的心靈,喚發人的激情,激勵人的鬥志。對於培養人、塑造人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及全社會應高度重視小學音樂教育,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正確處理"正課"和"小三門"的關係,使農村小學音樂教育正常有序的開展起來。

  2.2加強小學音樂教師師資隊伍建設。教育主管部門首先要克服困難,儘快配備小學教師,接著是配備小學音樂老師。這樣才能保證小學音樂教師到位之後不被安排去上其它課程。使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有專人負責。根據音樂教育新課程的總體要求,制訂具體的工作計劃,定期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健全並完善集體備課制度,認真地研究和指導農村學校的音樂教育新課程的教改工作,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圍繞課程標準制訂教學計劃,探討教學方法,交流教學設計,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採取多種措施,提高音樂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還有就是國家實施的"三定向"中可以多方面培養一些音樂或其它學科的人才。這樣從農村中來到農村中去,農村小學教師才更有保障,才能更好的提高農村小學音樂教育,才能全面的提高農村小學素質教育。

  2.3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教師不能只成為單一的知識傳授者。想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最好的辦法是"把課堂還給學生",促使學生成為音樂課堂的主體,這樣不但能夠促進他們對知識的吸收,還能夠對其各方面能力進行發掘和培養。另外,在音樂教學中,還應該培養學生在課堂中自主學習和創造的能力,讓他們主宰音樂課堂。

  2.4加強音樂教育設施的投入力度。音樂教學設施是提高音樂教育質量,實現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要加大對音樂教育的投入,保證音樂教育的正常進行。現在一般農村學校,只要建一個音樂教室,一間舞蹈教室,一架風琴,一臺電子琴,一個五線譜示教板,再加上錄音機、電視機、VCD機、磁帶等,音樂、舞蹈課就可以正常進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2.5嚴格貫徹素質教育政策。學校領導應嚴格貫徹執行教育部門關於素質教育的各項政策,重視農村音樂教學的開展。不僅要培養知識型人才,還要把眼光放長遠,以全面培養學生能力為目標,重視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只有學生的能力加強了,學校才能完成培養國家棟梁的艱鉅任務。農村小學要務實發展,為音樂教育創造良好的教學條件,加強音樂教學設施投入,使教師在設施完備的環境中進行授課,這樣才能達到新時期音樂教學的要求。

  3.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小學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對學生的培養有重要意義。我們應該注重音樂素質教育,更要注重農村小學音樂教師配備不足的問題,探索適合農村發展的音樂教育道路,推動農村音樂教育的發展,使得城鄉小學音樂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我國素質教育的普及、發展、提高。

  參考文獻:

  [1]餘錚.對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調查分析與建議[J].藝術教育,2014,02:71+59.

  [2]蔡勇.淺談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銅仁市碧江區新寨小學為例[J].現代婦女下旬,2013,11:294-295.

  [3]黃堠.農村留守兒童音樂教育問題調查與研究--以湖北荊州區九店小學為個案[J].大眾文藝,2015,14:251-252.

  [4]楊麗.南陽市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探討[J].美與時代下,2015,09:123-125.

  篇二

  《淺談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與對策》

  摘要:音樂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改革應重視培養音樂師資隊伍,改善辦學條件,以努力提高農村音樂教育質量。在音樂教學中,應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音樂文化素質,促進農村中、學音樂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關鍵詞:農村;音樂教育;現狀;對策

  法國作家雨果曾經說過:“開啟人類智慧的鑰匙有三把: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美國一科學家對學生做了多次實驗,結果表明:每天堅持聽十分鐘音樂的學生,比不聽音樂的學生智力得分要高得多。許多先進的中小學對學生的音樂教育表明:音樂是開啟人類智慧的一把金鑰匙。拓展藝術視野,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技能技巧,大力發展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是當前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筆者作為一名接觸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一線教師,在此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與對策作分析,請方家教正。

  一、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

  多年來,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一直受到傳統觀念的禁錮,管理者意識落後,師資隊伍缺乏,理論水平較低,教學裝置簡陋,給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健康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阻力。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主要人口居住在農村。筆者最近在圖書館查閱了大量資料,對某地農村音樂教育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

  1.師資隊伍緊缺。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嚴重缺乏,據調查,我國現有農村中小學90多萬所,其中音樂教師才近10萬人,若按每校配備1名音樂教師,以目前全國所有的音樂院校的師資培訓能力,尚需60年的培養才能滿足這一要求。

  2.教師素質低下。

  為解決目前音樂教師緊缺問題,很多音樂教師都是半路出家,理論水平低,綜合技能差。由於教師水平有限,有的學校把音樂課當成唱歌課,對於音樂知識根本不作要求,嚴重製約了學校音樂教育的發展。現在農村中小學只有三分之一的音樂教師學歷達到了基本要求。

  3.重視程度不夠,意識觀念淡薄。

  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對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沒有提出明確的要求,教學目的不明確。政府、學校、家長對音樂教育的重視不夠,認為可上可不上,音樂教師待遇差,在評職晉級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師,挫傷了音樂教師的積極性,阻礙了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事業的向前發展。有的學校雖然開設了音樂課,但名存實亡,一學期沒有上過幾堂音樂課。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明確指出: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其中音樂教育作為美育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它的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優美動聽的音樂旋律能使氣氛活躍,能讓學生充分體驗音樂的樂趣,讓學生在“樂”中學、在“做”中學。

  4.教學裝置簡陋,經費投人太少。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是美育的基礎,面對音樂教育師資緊缺,領導部門不重視,裝置簡陋,教學質量低下,我們應該採取相應的措施,增加投人,提高師資水平,培育中學生的音樂基本素質。改變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落後狀態是當前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質量,縮小城鄉差距的當務之急。

  二、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措施及對策

  1.高度重視,提高認識。

  我國音樂教育家賀綠汀曾經說過:“中小學音樂教育是關係到整個後代的文化修養、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的大事,決不能可有可無,等閒視之。”近年來,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勢在必行,用音樂作為思想道德建設的手段,激發學習興趣,淨化思想品質是行之有效的。各級領導要提高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認識,統一思想,多關心支援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事業,制定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考核目標,建立綜合評價體系。按照音樂教學大綱要求開設音樂課,積極開展音樂藝術實踐活動,為學校音樂教育提供有利條件。

  2.增加投人,改善辦學條件。

  音樂教學設施是實現課程標準的保證。各級政府、學校要加大對音樂教育的投人,保證學校音樂教育教學的正常進行。同時也要加大音樂器材的投人,條件較好的學校可配備高檔樂器和教具,條件差的學校也要配備必要的樂器和教具,促使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學校應配置音樂專用教室和專用裝置,如鋼琴、風琴、電子琴、音像器材、多媒體教學裝置以及常用的打擊樂器、民族樂器及西洋樂器等。學校圖書館及教研組應購I音樂書籍、雜誌、音像資料等供教師備課、進修和研究使用;學校閱覽室也應配置音樂讀物、雜誌和音像資料,供學生收集、查閱資料使用。

  3.加強師訓工作,建設強有力的教師隊伍。

  針對農村音樂教師緊缺,教學設施簡陋的諸多問題。我們要穩定音樂教師隊伍,加強師訓工作,不斷提高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對有音樂愛好的能基本勝任音樂課的教師要定期進行培訓,積極發揮業務能力較強教師的作用。採用多渠道培養方式,壯大音樂教師隊伍,加強音樂教師的雙基訓練和學歷培訓。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加強交流與學習,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水平。

  4.因地制宜實施教學。

  我國是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多民族國家,各地區、各民族和城鄉之間存在差別,各學校和教師應結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體情況,充分利用當地的課程資源,營造良好的校內外音樂環境,豐富具有區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教學內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學領域內容標準的彈性尺度。

  5.狠抓課堂教學改革與藝術實踐活動。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課堂教學改革也隨之而來,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普遍為單純的唱歌教學,其課堂內容枯燥,教學方法呆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現行音樂教育觀念、內容、方法、手段和評價體系等方面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這種狀況影響著音樂教育審美功能的有效發揮,制約著中小學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學方法,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增強學生動口、動手的能力。筆者在音樂課堂教學改革中,開展了一些教學實驗,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讓學生學好理論的同時,也要讓學生積極參與音樂社會實踐,把課堂教學與課外藝術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開闊音樂視野,發展音樂才能,提高學生音樂綜合素質。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通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參考文獻:

  [1]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2]藝術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3]中小學音樂教育.杭州:浙江文聯創意圖編總社,2000,3.

農村小學語文教育的相關論文
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論文
相關知識
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相關論文
農村小學安全教育的相關論文
農村小學藝術教育的相關論文
農村小學遠端教育的有關論文
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論文
農村小學藝術教育的參考論文
中小學生命教育的相關論文
小學環境教育的相關論文
談幼兒音樂教育的相關論文
特殊音樂教育的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