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積極心理學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積極心理學強調預防心理疾病用於治療,預防的大部分任務是建造一門有關人類力量的科學,其使命是弄清如何在青年人身上挖掘和培養積極品質。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培養學生積極心理,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摘要:學校的教學環境、校風、班風、教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團隊活動、教師的業務及思想素質等,對學生心理及心理健康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者應該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培養學生積極心態,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責任。

  關鍵詞:心理健康 積極心理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7-0190-01

  學校是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在學校裡學生完成許多有目的的活動,並與周圍環境及人群如教師、同學、學校職工等發聲練習,並受到影響。學校的教學環境、校風、班風、教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團隊活動、教師的業務及思想素質等,對學生心理及心理健康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者應該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培養學生積極心態,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責任。

  1 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

  中學生正值青少年時期,已開始對人生問題產生濃烈的興趣,如飢似渴地向書本、成人、社會各方求教,懷著強烈的願望去探索人生的奧祕。努力幫助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形成對人生的正確態度,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培養學生積極的主觀體驗,包括幸福感和滿足、希望和樂觀主義、快樂和充盈,重點是對人的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強調人要滿意地對待過去、幸福地感受現在和樂觀地面對未來。培養學生的公民美德,使他們具有責任感,有禮貌。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形成唯物主義的觀點,培養學生辯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理解人生的價值,確立崇高的生活目標,從而保證心理反應的適度,防止各種心理偏差的發生。

  2 創設愉快而有秩序的學習環境

  集體的學習環境和心理氣氛及校風、班風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直接間接的影響。因此,學校和教師要善於為學生提供一個穩定而愉快的學習環境,造成一種好學上進、互助互愛、講究文明的集體氣氛。在這樣的集體裡,大家和睦相處、相互關心和支援,沒有猜疑和敵意,既有統一的意志和行動,又有個人顯示創造力的充分機會。這樣的集體和氣氛不僅能滿足學生的歸屬感,而且能給他們帶來自豪感和安全感,這些無疑對發展學生髮樂觀、進取、開朗、寬容的個性大有裨益。

  要創設一個愉快而有秩序的學習環境,學校應制定並嚴格執行合理的作息制度,幫助學生養成學習和生活的良好的規律性,學會科學用腦、避免強烈的刺激和過度的精神壓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積極發展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特長,避免學校生活的過分單調。

  3 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可以滿足學生交往的需要,發展學生的安全感和友誼,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同情心和合作精神。因此,它是學生心理健康的一個必要的環境因素。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交往問題,鼓勵學生主動真誠地與人交往,尊重別人的人格、習慣、隱私,“己之不欲,勿施於人,己之所欲,勿損於人”。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使它他們出於愛別人和被人愛的環境中。特別對於那些人緣不好的學生,要善於為他們在班集體或周圍環境中創造信任和受歡迎的心理氣氛,吸引他們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增加他們與同學友好交往的機會,並堅決制止對他們進行嘲笑、挖苦、諷刺等不良行為。同時,要為他們尋找合適的場所,使他們的才能和特長有表現和施展的機會,以利於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師生關係也對學生心理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一般都非常重視教師對他們的情感態度,將其看作是一種評價,當她們感受到教師喜愛、信任自己時,他們會認為這是對自己的肯定、重視,並由此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激發其上進的力量和信心。

  4 制定合理要求,以成功的經驗培養學生積極的自我觀

  所謂合理的要求,是指與學生能力水平、實際情況相適應的要求。如果要求過低,會因為缺乏挑戰而失去對學生的激勵作用;但要求過高,學生會因為頻頻失敗而退卻,並會導致自閉的自我觀。研究表明,青少年所表現的許多心理問題都是學習方面的艱難和挫折經驗和間接後果。學習上的失敗和由此招致的教師的批評、家長的責罵、同學的歧視,會給學生造成極大的精神壓力,使他們產生痛苦、失意、沮喪、焦慮、無聊等多種消極情感,這種情感會迅速遷移擴散,使學生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失去信心和勇氣,造成各種適應不良症。因此,教師應該研究學生積極的個人特質,包括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氣、人際交往技巧、對美的感受力、毅力、寬容創造性、關注未來、洞察力、才能與智慧等。要培養學生具有這些積極的人格特質,必須增強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每一堂課,認真組織每一次測評,同時明確提出不同層次的學生應完成的任務和該達到的水平,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和滿足。有了這種體驗,學生就不會再因為學習上的失敗而表現出情緒上的干擾,這樣,既幫助他們建立了學習上的自信,又能使他們在與教師、家長、同學以及他人的相互關係中,取得良好的適應。

  然而,學生如果一貫地成功,也容易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因此,應該讓他們適當地經歷些挫折和失敗,以鍛鍊他們的意志,培養他們正確對待失敗的態度以及處理失敗的能力,養成戒驕戒操、謙虛敬慎的學習、生活作風。

  5 提高教師教育修養,力求做到褒貶有度

  實踐證明,教師如果經常使用一些違反心理規律和觸犯學生個性的教育手段,如恐嚇、訓斥、強制、謾罵、羞辱、體罰等,會嚴重影響和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引起學生種種心理上的紊亂和障礙,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反之,教師對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溺愛、偏袒、縱容等行為,不僅不利於學生心理健康,反而會使學生產生驕橫、固執、自命不凡、孤芳自賞等不良心態。所以,教師必須加強自我教育修養,講究教育方法和教育藝術性,做到“嚴而有度,愛而不溺”,讓學生感受教師的諄諄教導,產生積極的心態。

  6 指導學生自我調節,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要教育學生善於接受現實,主動釋放不快情緒。當學生由於學習、人際關係等煩惱不安時,教師應該勸導她們正確對待,從容處之,心裡有憂愁、苦惱、不快就應向老師、同學或家長傾訴,該哭就哭,該說就說,及時把苦悶發洩出來。其次,教師應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各種文體活動,熱愛學校生活,培養樂觀向上的情緒狀態。另外,教師還應幫助學生學會積極地自我暗示,用積極向上的思想、語言不斷提示自己,克服悲觀、沮喪和恐懼不安的情緒,使他們的心理走上健康的發展軌道。

  除去以上六個方面,學校和教師還應主動同家長合作,協同家庭共同創設一個能幫助學生取得良好適應、符合心理健康條件的生活環境。學校、家庭、社會攜起手來,共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積極心理學相關參考論文
學校心理學教學論文
相關知識
簡析積極心理學論文
大學積極心理學論文
有關積極心理學論文範文
積極心理學論文參考範文
關於大學積極心理學論文
大學積極心理學論文範文
大學生積極心理學論文範文
大學生積極心理學論文
淺述積極心理學論文
淺析積極心理學的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