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教育研究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學生心理教育一直是班主任在教學過程中的一大主要問題,在初中教學中心理教育不容忽視,心理健康與否不僅關係著學生的學習成績及進步發展,更是班級凝聚力形成的關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淺析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論文關鍵詞:初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論文摘要:本文結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並結合已有研究,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進行了梳理,並結合相應的教育原則,據此提出了可行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社會不斷地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將在滿足自身生理需求的同時,開始關注個人心理健康問題。對於學生家長來說,特別是初中生家長來說,他們在關注自身的同時,也在關注自己孩子身上的變化。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變化沒有做好準備,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怎麼越來越不聽父母的話了,諸如此類的困惑,教育界在進行思考。這一時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漸被大家關注到。

  1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結合我國初中教育的特點,且根據已有研究我們得出,我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特點。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城鄉差異。

  對於現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用參差不齊來形容。在部分有條件的學校,有經過專業培訓過的專職心理老師,通過他們開設心理健康課這樣的方式來實現的這些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對於大部分學校,特別是二級城市以下的眾多學校來說,具有兼職心理健康老師的學校可謂是鳳毛麟,特別是農村初中,絕大多數學校沒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課程。

  2心理健康教育課安排較為隨意且內容不繫統。

  在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級中學,利用班會課或者德育課時間進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且並無固定的心理健康課時間。關於初中生的適應問題、性教育、學習方法、自我接納、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課程內容涉及得較少。而初中階段,學生由於學習內容、生理心理髮育、學習生活環境等因素髮生較大的變化,會出現或多或少的不適,需即使進行指導和疏通。而現有課程安排並未過多考慮到本因素。

  3家庭因素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

  對於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學校而外,家庭發揮著及其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學生除了學校而外另外一個長時間生活學習的場所,因此,家庭對於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在我們的實際情景當中,更多家長因為工作、自身等諸多主客觀原因,對於學生教育的關心更多體現在對學習成績的關注。對於學生的心理健康的關注度遠不及對學習成績的關注,由於初中學生處於青春期,而與此同時父母步入中年期,這個時期的成人要面對來自事業、生理、心理的特殊時期,因此極易產生衝突。而這個時期的衝突的處理又將影響親子關係的發展,進而影響到學生在中學階段的學習、生活等方方面面。

  2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原則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和發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初中生綜合素質為目標,以期促進其全面發展。簡言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促進初中生髮展為最終目的。根據對已有的研究分析,我們得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遵循如下原則。

  1普及性原則。現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由於種種限制,普及性不強。而初中生在成長過程中由於身心發展以及學校、社會、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需要更多的心理關懷。我們對於問題學生需要重點關注,但與此同時不能忽視對其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範於未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因此,在初中生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為學校學生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保證。

  2發展性原則。由於初中生所處於的成長階段,對於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們必須採取發展的眼光。初中是學生成長迅速的階段,這種成長不僅限於身體上的成長,也包括心理方面的成長。因此,對待學生成長過程中所出現的叛逆等行為不能簡單地以好與壞來定性,以免造成對學生的傷害。

  3包容性原則。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幫助其健康成長。對於有問題行為的學生,比如行為退縮、學習障礙等方面的學生,要多一份耐心。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的理解與包容,會促進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有助於學生敞開心扉,也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潤物細無聲。

  4活動性原則。根據初中生的特點,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應該增加活動課程內容。活動的設計需要緊扣主題,趣味性強且具有思考性,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去領悟成長。與此同時,活動需要遵循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期在得以較為充分的發展。

  5指導性原則。初中階段是青少年出現成長的煩惱較為集中的時期,他們需要得到教育者的指導性建議。此外,初中階段也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塑造的一個重要時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帶有一定的指導性。

  3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根據上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我們的教育方式可以以課程、專題講座、個體輔導、團體輔導、科普小冊子等形式進行。

  1心理健康課程的開設。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由專門老師的教授,結合生理衛生知識講授情緒情感、學習策略、人際關係、性心理健康等方面內容。以便學生深入地瞭解自己心理狀況,正確地處理學習、生活中所出現的各種心理困擾。由於課程的開設,可以使得絕大部分學生可以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2專題講座。學校應定期舉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講座,講座的內容主要涉及情緒、學習、人際、性心理等。讓學生更多的選擇餘地,讓其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講座。讓學生在較強動機的驅使下,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開展個體心理諮詢。學校需要開設專門的心理諮詢室,讓出現心理困擾的學生能在學校裡面找到一個安全可靠的地方去解決相應的問題。個體心理諮詢需要有專門老師負責,該老師需具備一定的心理諮詢經驗,對於普通的心理問題與心理疾病有一定的界別能力。此外,建立相應的心理檔案也是非常必要的工作。

  4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團體輔導工作是當今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一個重點,對於集中解決部分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有時間、受眾、效果等方面的優勢。同時,團輔中的各種活動可以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自我探索與思考中來,到達積極參與積極成長的目的。團體輔導工作可以是專題團體輔導,也可以是團體諮詢,同時在我們的學科教育中也可以融入團體輔導的理念。

  5科普小冊子的編制。學校可以編制一些心理健康小冊子發放給學生,裡面應包括情緒調節、人際交往、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內容,便於學生及時自我調節。也是心理問題預防的一個較為有效的措施。

  參考文獻

  [1] 吳增強,蔣薇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2] 張建奇.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1,219:78~80.

  範文二:淺析中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論文關鍵詞:中專生 心理健康 心理教育

  論文摘要:中等職業教育是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基礎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陣地,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以初中生為主要招生物件的中專學校,學生年齡普遍偏小,這個時期的青年學生求知慾強,思想活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感情豐富,精力旺盛,獨立自主意識增強,但辨別能力較差;獨立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不強,又不願受人管束,思想方法簡單,處事原則、態度和行為方式易受外界影響,個性尚有一定的可變性和可塑性。在家庭問題、社會環境的影響下產生各種心理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生活。本文從當代中專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入手,淺要分析了產生各種心理問題的原因,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

  近年來,中專學生在校抽菸、喝酒、打架、故意毀壞公物,搶劫、甚至自殺、故意殺人等事件頻頻發生,這說明學生承受了來自學業、家庭乃至社會各方面的心理壓力,已達到不平衡狀態甚至是不健康狀態。中職學校的學生不同於大專生、本科生,他們大多數是初中畢業生,有的甚至是初中畢業後在社會闖蕩過幾年的青少年,思想上、行為上正處於極不穩定時期,正處於他們人生觀、世界觀的轉型時期,面對現代社會競爭的激烈性,許多學生不知如何面對所處的社會環境,並且對自己的定位也不合理,從而產生了嚴重的心理上的不適應,以至出現厭學、退學等情況。班主任和授課教師,作為學生最親近的師長,在平時教育教學工作中有責任引導學生健康成長,避免惡性事件的發生。

  一、中職學生的現狀分析

  參加中專學習的學生構成情況相對複雜。從生源情況看,良莠不齊,大部分是考不了高中或考不了統招學校的學生。從學生的構成來看,相當一部分是中考落榜學生,在學習、品德和行為上的問題學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在打工幾年後回來上學,他們認為是走不了別的學校才來上中職,所以他們對學校有一種本能的牴觸。如果校園環境再差強人意,教師授課有偏見,語言或表情上有所譏諷,更會讓他們產生人生失敗的挫折感。對學校不滿意,對老師不滿意,對自己不滿意,又無力改變現實,就會讓一些學生產生“走投無路”的迷茫,喪失自信,進而會有混日子的思想。這種不良想法深埋於心,久而久之,便會讓他們消沉、悲觀,與人為敵,與校為敵,稍不如意,便頭腦發熱,火往上衝,喝酒、打架、發生暴力事件就不難理解了。

  二、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

  一厭學、偏科,易和老師產生對立情緒。

  由於中專學生在初中學習階段就沒有打下好的基礎,所在在進入中專學習後,由於專業課程增加,在學習中隨意性較強,對自己喜歡的課程會根據老師要求完成作業,對自己不喜歡的老師往往會產生牴觸情緒,容易出現消極學習,再加上以往高校畢業生工作難找,社會需求變化等原因,出現招生難、教學難、管理難等一系列新問題,教學和管理的難度增大。

  二學校教育教學存在薄弱環節。

  近年來,中職學校因高校擴招,社會需求變化等原因,出現招生難、教學難、管理難等一系列新問題,招收的學生大都是學習成績差,組織紀律性差的“雙差生”,教學和管理的難度增大。對這種新的情況和變化,許多中職學校還沒有完全適應,沒有及時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在班級管理及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管理方法單一,處理矛盾不恰當,容易使學生產生一些心理負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職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

  三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弱。

  當前,家庭狀況變化普遍引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減弱。現代家庭與傳統家庭比較發生了很大變化,而不同的家庭對學生的影響又不盡相同。一是貧富懸殊較大,貧困家庭的子女表現出明顯的心理不平衡。家庭條件好經濟較富裕的學生,其消費較高,花錢大手大腳;家庭條件差,經濟較困難的學生,消費水平低,花錢節衣縮食。處在貧困線下的學生,明顯感覺心理失衡,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弱。生活在單親家庭的中職學生,由於家庭缺乏溫暖,大都有一種失落感和自卑感,心理和感情相當脆弱,有的甚至自暴自棄,給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及管理帶來諸多新的問題;有的家長望子成龍,給學生不斷加壓,使學生心理負擔過重;有的家長則不講究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是金錢刺激,就是棍棒教育,或放任自流,任其發展。諸多因素造成學生心理失衡,心靈扭曲[1]。

  四生活依賴性強,社會適應能力差。

  在家庭教育中,許多父母怕耽誤孩子學習,沒有要求孩子做家務的習慣,隨著孩子長大,好吃懶做,不愛勞動、養成了這部分學生的依賴性。在看到社會中貧富懸殊等,許多學生很難適應,便在其心靈上產生自卑、冷漠、憂鬱等不良情緒。學習缺乏動力,對學業、前途、未來不抱希望,精神苦悶、普遍產生厭學、敵視社會、仇富情緒。

  五網路媒體的危害。

  網際網路的發展對青年學生獲取資訊、知識及網上娛樂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也對分辨力和判斷力不強的中職學生產生了極大的不可低估的負面影響。

  三、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心理健康,才能形成良好品德,這是因為:個體心理只有處於正常健康狀態才易於順應社會,傾向於與社會保持

  一致,接受社會的各種要求包括道德規範,形成良好的品德。從反面看,個體如果處於不平衡的心理狀態往往傾向於接受主流的社會規範價值觀相悖的觀念,對不良規範失去抵抗力從而形成不良品德[2]。

  一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滲透健康心理教育。

  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中,如果忽視了每個受教育個體的心理狀態,尤其忽視了對不平衡心理狀態的疏導,不能使之處於樂於順應主流規範的常態。學生往往出現各種消極情緒如發呆、走神、沉默甚至牴觸。反之,若班主任常能敏感,及時地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甚至有意識的心理訓練,才易培養良好的品德。

  現今的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物質生活上家長儘量滿足,在學習上從嚴要求,缺乏吃苦教育,依賴性強,心理承受能力弱;有些家庭經濟困難,家庭矛盾如果處理不當,會加重了孩子的心理問題,他們往往對自己缺乏信心,性格焦慮,脾氣暴躁,或沉默寡言,意志消沉,難以正確認識自己。班主任如果在班級管理中注意這些學生,從思想上給予指導,精神上鼓勵,培養融洽的班級氛圍,讓他們拾回自信,這樣有利於形成上進的、有凝聚力的班集體。班主任要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以避免學生經常性地陷入危機狀態,維持其心理的平和、積極、順暢。培養其積極的自我概念,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自信心和自尊心,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1.生活輔導。

  生活輔導又稱人格輔導,目的是促進學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規範,適應基本社交,學會過有意義的生活。班主任對學生的生活輔導主要有情緒輔導和社交輔導。班主任進行情緒輔導就是要讓學生學會悅納自己,學會適時、適度、適宜地渲洩自己的情緒又能適當控制自己的情緒;幫助學生學會調解情緒的方式如渲洩、傾訴、轉移、自我暗示等。讓他們懂得“生活的藝術是駕馭情緒的藝術”。班主任進行社交輔導就是要幫助形成正確的社交心理,學會恰當的社交禮儀包括男女生交往禮儀;學會克服害羞心理,與別人溝通的方法;學會緩解人際關係衝突處理口角等等。健康的社交心理有助於班集體的建設,也對學生走入社會有幫助。除此外,班主任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消費輔導幫助形成正確的金錢觀;對學生進行休閒輔導、幫助其學會調節學習生活,學會欣賞藝術,親近自然,以培養良好的個性。

  2.學習輔導。

  根據心理工作者的觀點,學生的學習有三個問題:能不能學——智慧問題;願不願學——態度問題;會不會學——方法問題。班主任的工作主要體現在對後兩者加以輔導。

  1學習態度:學習態度的教育更多地貫穿於各學科的課堂教學。但班主任的優勢在於經常和學生接觸,通過有目的地對學生訓練,能起到對學習態度教育的補充。在科學的心理訓練原則和方法指導下,班主任對於糾正學生偏科和偏師現象還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2學習方法:班主任工作中一個難點是如何糾正學生上課走神、講話、抄作業,考試舞弊等學習習慣問題。這些問題仍可以歸因於心理問題,輔之以科學的指導和訓練,就能改變頭痛醫頭,腳痛就醫腳的被動局面。在中專階段,根據學生個體基礎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複習計劃、短期目標、長期目標等,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特點,幫助其學會制定計劃和目標,學會學什麼、如何學、何時學,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3]。

  二授課教師的引導作用。

  除了班主任的管理教育外,授課教師也應具備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的一個表情動作,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會激勵一個學生進步,所以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深遠的影響,站在三尺講臺上,就要引導學生向好的方向走,要充滿愛心,注意融洽師生關係,提高自身素質,認真充分分析教材,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精心準備每一節課,重視課堂上的師生情感交流,恰當地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學習材料和學習過程的興趣,讓學習成為一種樂趣 [4]。

  教育的目的在於使人類進步。人們不斷探索如何發揮教育的功效。在呼籲素質教育的今天,人們認識到知識比考分重要,智慧比知識重要。而人格、個性是最具決定性的東西。青少年是人格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需要調動各種教育渠道才能完成的。青少年時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容易偏離心理正常狀態從而導致不適應行為或心理健康問題的時期,作為教師,要站在一個比學生高的位置,愛學生,才受到學生尊敬,只有不斷鍛鍊自己的人格,注重培養學生一種積極的生活狀態,以積極的生存心境和人生態度對待學生,對待生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會他們生存的技能,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培育人和塑造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登峰,張伯源.大學生心理衛生與諮詢[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2】賀文瑾.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心理問題分析.論文網.

  【3】管新《淺談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4】陳麗《教師要有教育理想》《現代教學》,上海教育報刊分社,2010/5

中學生心理髮展主題論文
淺談腫瘤科護理相關論文
相關知識
初中生心理教育研究論文
初中生心理教育論文範文
初中生心理教育論文
職業中專低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研究論文
初中生心理健康淺析論文
初中生心理健康淺析論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研究論文
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研究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論文
大學生消費教育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