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教育差異初探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中西方教育的差異,自古以來就存在。近代以來,隨著“西學東漸”運動的興起和國門被西方列強開啟後,國人開始矚目西方教育的另一種景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中西方教育的差異、原因及啟示》

  摘要:由於多種原因,中西方的教育存在著顯著的不同。本文主要從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個方面比較一下中西方教育的差異並分析原因,皆在能夠把中西方教育的優點結合起來,以期對當代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有所啟示。

  關鍵詞:中西方教育差異原因啟示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英國政治家埃德蒙·柏克曾說過“教育是國家的主要防禦力量”。進入21世紀後,國際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培養人才的關鍵就是要加強教育。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就十分重視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了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六大任務,教育被放在首位。雖然我們一直在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有不少人提出質疑,為什麼中國的教育培養不出諾貝爾獲獎者,為什麼西方可以,是不是西方教育就是優於中國教育?本文通過對東西方教育差異進行比較,並淺析了產生差異的主要原因,以期能對當代中國的教育改革有所啟示。

  一、中西方教育差異的比較

  1.學校教育的差異

  1早期基礎教育方面

  我國受應試教育的制約,認為孩子在早期就應該學好基礎知識,為此學校採取“灌輸式”、“填鴨式”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讓他們機械的死讀書,讀死書。因為只有讀好書才能上重點初中和高中。

  西方學校在教育上主張“融合式”的教育方法,從小重視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曾有一個報道,美國內華達州的一位母親把幼兒園告上法庭,理由是孩子告訴媽媽她認識禮品盒上的O,這位母親認為幼兒園剝奪了孩子的想象力,因為此前,孩子能把O說成蘋果、太陽之類的東西,自從學習26個字母這種能力喪失了。結果法庭判幼兒園敗訴,賠償孩子精神損失費。這正是中西方教育差別:西方學校重視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新力,而中國則重視孩子的基礎知識的培養。

  2高等教育方面

  我國高等教育是集權管理體制,高等學校與政府的關係是隸屬關係,高校的經費來源、專業設定及招生計劃等都是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控制。很多教授沒有真正的學術權力,是典型的“行政指揮下的學術”。

  西方的大學大多享有高度的自治,學校在制定條例、招生等方面有完全的自主權。在一些一流大學裡,通常會設有專門的委員會,教授們通過學術委員會,參與學校或者學科的決策,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教授治學”。據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2011年10月6日釋出了2011—2012年世界大學排行榜中,榜單前十名,美國和英國大學分佔7席和3席,而中國的最著名的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只位居第49和第71位。在前200強的高校中,中國奪得4席。而西方國家佔據一半多。通過對比不難看出,要想建立世界一流的高校,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家庭教育的差異

  中國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關注的就是孩子的學習,在家長眼中孩子只有學習好了,以後才會有出息。對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很少關心。正是在這種觀念引導下,才會有了像神童魏永康這樣的悲劇人物,魏永康13歲考上重點大學,17歲考上中科院的碩博連讀研究生,3年後卻因為生活不能自理被中科院勸退回家,據相關報道,魏永康在高三的時候還要母親餵飯。這不得不引起中國家長對教育孩子的反省。

  西方家長普遍認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相比較成績,他們更加關注的是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在西方如果孩子年滿18週歲還和父母住在一起,整個社會都感到驚訝。對於比爾·蓋茨、史蒂夫·喬布斯等名人中途輟學創業在西方父母看來是很正常的事情。

  3.社會教育的差異

  在中國,家庭背景和經驗對一個人的發展有重大影響。如果你即沒有過硬的家庭背景又沒有相應的工作經驗,那你找一份好的工作時很困難的。而且在中國很少能有人把對青少年的監督作為自己的責任,很多人都抱著“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態度對一些青少年的不恰當行為視而不見,更有一些人在利益的驅使下向青少年銷售不健康刊物、書籍等。

  西方社會對家庭背景和經驗比較淡薄,就算你是總統也不會有特殊禮待,同時西方人把對青少年的監督作為自己的責任,他們拒絕向未成年人出售菸酒等商品,並且一旦發現青少年的不良行為會及時制止。

  二,中西方教育差異的原因

  1.文化傳統的差異

  美國人類創始人博厄斯認為教育是文化的表現形式,是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西方教育的差異與其各自的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它主要以人倫為出發點,以禮義為核心。在學校裡要尊師重道,特別是在課堂上學生要嚴格遵守紀律,強調對學校權威和老師的服從;在家裡“家長制權威”是普遍存在的現象。西方的文化以人文主義為出發點,以理性和科學為核心,重視個人的發展。受此文化的影響,在西方學校裡,老師的角色就是一個諮詢者或者顧問,無論在課上還是課下,老師和學生的關係都是平等的;同樣在家庭裡,家長都把孩子看成獨立的個體,在給孩子做決定的時候都會徵求他們的意見和興趣。

  2.社會環境的差異

  中國是由封建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所以一些封建思想仍對現在社會生活產生影響,如現行的應試教育的考核制度和古代科舉制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教育又受到計劃經濟體制和蘇聯高等教育模式的影響,所以教育在管理體制上實行高度集權制。雖然改革開放以來,這種局面有所改善,但在實踐中高校的自主權仍然有限。在西方,歷經文藝復興、光榮革命、工業革命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很多國家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人們對自由、民主、人權、科技的追求是十分重視,西方教育在此觀念的影響下,注重個性的培養,鼓勵創新發明。同時西方的教育是建立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高校有很大的自主許可權。

  三,中西方教育差異對我國教育的啟示

  教育是一種文化現象,不同的教育反映的是不同的社會文化內涵,正是由於文化傳統和社會環境的差異才構成了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教育差異,所以不能武斷的說適宜西方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就一定適應中國,但通過中西方教育的比較也不可否認西方的教育也有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

  首先要完善培養體制。在早期的基礎教育方面要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減輕中小學生的負擔,加強對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減少像魏永康那樣的悲劇人物。同時要重視對創新人才的培養,摒棄高考考高分才是王道的思想。總之基礎教育的價值取向要向能力創新培養轉變。

  其次要進一步深化辦學體制的改革,落實高等學校辦學的自主權。就目前中國的情況來看,政府與高等學校的關係是政府處於主導地位,高等學校處於從屬地位。我國政府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對高等教育的管理職能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典型的就是2012年4月24日教育部正式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學,雖然正式批准的南方科技大學與當初設想的希望自主招生,打破目前我國的現有的招生體制有所不同,但是該校在錄取學生時高考成績只佔60%,這種高校錄取方式是對深化辦學體制的新嘗試。

  最後要完善教育投入。世界教育投入的平均水平為4.9%,發達國家為5.1%,欠發達國家也是4.1%,而我國的教育投入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完善教育投入是當務之急。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寄託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要強國必先強教。由於國情的不同,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教育模式,通過中西方教育差異的比較,我們希望能夠對中國的教育改革有所啟發,使我國的教育能不斷的完善和發展。作者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中西方教育差異淺探論文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異對比論文
相關知識
中西方教育差異初探論文
中西方教育差異淺探論文
中西方教育差異相關論文
中西方教育差異對比論文
中西教育差異初探論文
中美教育差異相關論文
中美教育差異研究論文
中美家庭教育差異淺析論文
中外教育差異研究論文
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初探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