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等職業會計教育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0日

  由於會計改革的影響、生源質量的制約以及自身存在的缺陷,中等職業會計教育面臨諸多問題。隨著會計教育環境的不斷變遷,中職會計專業培養的學生越來越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中等職業會計教育》

  摘 要:由於會計改革的影響、生源質量的制約以及自身存在的缺陷,中等職業會計教育面臨諸多問題。如何擺脫高職會計教育的廕庇,走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之路?提出了以就業為導向、以實踐教學為抓手、以開發適應中職會計教育校本教材為途徑,將職業證書考取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的建設意見。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會計教育

  中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基礎性、技能型人才,作為一種教育型別其發揮的作用和效果不可小覷。

  在眾多中等職業學校開設的專業中,常會見到會計專業的身影,然而會計專業卻並非中職教育的“專利”――在不同層次如中職、高職高專、本科院校開設會計專業的情況非常普遍、不同種類會計專業不僅僅在財經類院校開設,很多工科院校也都開設的院校中會計專業開設非常廣泛。隨著會計教育環境的不斷變遷,中職會計專業培養的學生越來越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表現為學生技能水平較差、適應能力差、缺乏創新能力等,就業形勢不夠理想。由此也引發筆者對中職會計教育的幾點思考。

  1 中職會計教育面臨的難題

  1.1 會計改革對中職會計教育的影響

  我國會計作為國際會計大家庭的重要成員,與國際會計趨同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2006年我國頒佈了新會計準則,一方面實現了我國會計處理規範與國際會計慣例的趨同和我國會計準則建設新的跨越和突破,另一方面由於會計理論與實務不斷深化和飛速發展,會計內容越來越難,對會計從業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業務型別的多樣化和處理過程的複雜化使得會計教育的深度加劇,這使得學制為“2+1”兩學年在校學習,一學年校外實習的中職會計教育顯得力不從心。在兩年時間內既要讓一點專業基礎都沒有的初中畢業生理解會計的基本原理,掌握一定深度的業務處理方法,同時還要突出實務操作,如此繁重的教學任務無疑增加了中職會計教育的難度。

  1.2 生源質量對中職會計教育的影響

  中等職業學校招生物件為初中畢業學生,這一年齡層次的學生對社會實踐缺乏瞭解,生活經驗也明顯不足,對過分專業化的理論知識不易理解,學生容易失去信心和學習興趣。另外,學業成績有一定優勢的學生往往選擇高中學習以參加全國統招考試進入大學,從而導致大量優質生源流入高中。因此,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學習的學生在邏輯思維、數理分析等方面能力的欠缺使得會計教育難上加難。

  1.3 自身缺陷對中職會計教育的影響

  職業教育即就業教育這一理解已日進人心,但對於職業教育中高職教育和中職教育的定位卻不甚明朗。簡單把高職教育培養規格降低、教學內容縮減、難點弱化作為中職教育的目標和手段顯然無法形成中職教育自身特色。中職會計教育自身缺陷體現在:

  1.3.1 課程設定不合理

  近年來,雖然中職會計專業從實際出發不斷調整人才培養規格和教學要求,但比較中職會計專業與高等院校會計專業所開設的課程,不難發現中職會計專業所設課程至今仍深受傳統高等教育的影響,從課程名稱到各課程的具體章節幾乎雷同,只不過教學要求略低罷了。整個課程體系仍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忽視中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忽視職業基本技能,沒有提供學生充分發揮特長的條件,更沒有突出中職會計專業的特色。

  1.3.2 各課程的教材內容更新不及時

  教材是課程教學內容的主要依據,是教與學的重要資料。目前中職會計專業教學方面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教材陳舊,跟不上會計政策變動和學科發展的步伐。我國會計方面的規章制度不斷改革和完善,而受編著教材週期的影響,最新的會計改革成果未能及時地納入教材,課堂教學內容也未能及時納入最新改革的內容,學生所學知識存在嚴重的時滯性,畢業後難以學以致用。

  1.3.3 各課程中理論與實務比例嚴重失衡

  會計專業各課程在結構體系上是按照先理論、後實務,理論為主、實務說明的模式設計,過分強調知識本身的邏輯結構,而忽視中職學生學習知識的心理邏輯與認識規律。如《基礎會計》課程,開篇就闡述會計的本質、物件、特點、前提、原則等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論問題,然後再闡述會計實務。理論、原理佔了教材大量的篇幅,理論與實務的比例嚴重失衡。部分學生在進入實務學習之前就對會計學產生畏懼厭倦心理,為後面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困難。

  1.3.4 理論課程和實踐環節嚴重分離

  由於會計學科具有很強的社會實踐性,要求培養物件具備較強的會計實踐運作技能,因此,在中職會計教學中各校都引入了會計模擬實習環節,通過對會計實踐教學的改革,改變了現行會計實踐教學的薄弱狀況。但由於缺少與社會實際聯絡緊密的理實一體化教材,傳統課程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度較低、教學中總是先講完理論,最後集中實踐,這就人為地造成了理論與實踐的分離,不少學生在實踐時還要反覆複習前面的理論知識點,有些學生缺乏耐心,對遺忘的知識點也不去鑽研,因此實踐時也不認真,大多數的實踐資料就“等、靠、要”,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會計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2 關於中職會計教育的幾點建議

  2.1 以就業要求為導向

  中職教育應以職業崗位或崗位群的需要來確定培養目標。在開發專業課程時,要明確所培養物件的崗位知識、技能、態度及其構成比例,剪除高深的理論知識,按照具體的職業崗位或崗位群的要求規劃、設計課程,實施專案課程,力求各門課程都能體現其職業方向。由於學歷層次和工作經驗的欠缺,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從事收銀員、出納等方面工作情況比較普遍,可是卻很少有中職院校專門開設此類課程。與其讓學生學習抽象難懂的財務管理和審計,倒不如開設諸如《收銀與出納》等與就業銜接更緊密的專業課程。另外,涉及太多理論知識的《基礎會計》課程和難度較大、涵蓋太多業務型別的《財務會計》課程也可合併為《基礎會計實務》課程,學生只需就一般工業企業會計業務的填制憑證、賬簿登記、報表編制等工作熟練掌握即可。

  2.2 以實踐教學為抓手

  中職會計教育重在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在整個教學環節應突出知識的應用性和技能的熟練性,因此要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在空間上,要善於使用校內校外兩個課堂即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訓基地;在時間上,既要從整體上留足用於實踐教學的時間,以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同時還要精心安排實踐的時機,以避免理論與實踐教學脫節所帶來的問題;在方法上,廣泛採用專案導向、任務驅動、教學做一體化等明確培養目標、突出實踐應用能力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綜合應用專業知識的能力。

  2.3 以開發適應中職會計教育校本教材為途徑

  中職會計教育對理論性知識要求較低,對實用性知識則有所偏重。目前中職院校所用教材大多沿用高等會計教育教材或教材的縮減版,不能適應中職會計人才培養的需要。因此學校可委派一線教師就當地經濟情況,結合學校自身特點,自編符合中職會計教育的相關教材。具有一定教學經驗和實踐經驗的一線教師應積極與對口崗位、用人單位取得聯絡,就教材方向及內容徵求意見,同時可採集相關資訊和資料作為編寫素材,以增強教材的實用性。

  2.4 將職業證書考取納入人才培養方案

  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制訂各種職業的資格標準和錄用標準,實行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制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也指出,“在全社會實行學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並重的制度”。既然中職教育是職業教育,就應當將職業證書考取列入人才培養方案中,在課程設定及教學內容中有所體現和側重,使學生通過在校期間的學習和實踐,考取相應的珠算等級證、會計電算化證和會計從業資格證。

  據教育部相關資料顯示,2007年,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基本實現了與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大體相當的目標。2009年,招生人數再創新高,共完成招生873萬人,在校生達到近2200萬人。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樹立新理念,轉變發展方式,走內涵發展之路,中等職業教育規模能力與質量能力必能實現同步提高。

  參考文獻

  [1]朱晨琴.對中職會計專業課程設定的探析與嘗試[J].中等職業教育,2009,5:19-24.

  [2]許飛月.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學設想[J].會計之友,2008,7:80-81.

  [3]崔文勇.中職學校會計教育改革初探[J].現代企業文化,2008,29:274-276.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職業教育研究論文
論農村職業教育論文
相關知識
論中等職業會計教育論文
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論文相關範文
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論文投稿
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論文參考
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論文
論中等職業教育論文
淺析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專業設定市場化研究
高職職業禮儀教育論文
財務會計教育論文
財務會計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