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如何實施素質教育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對於素質教育,社會應給出一個較清晰的概念,明確素質教育的內涵,實施素質教育的原則。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摘 要】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資訊化社會和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教育在綜合國力的形成中處於基礎地位,國力的強盛越來越取決於勞動力的素質,取決於各級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應對只是經濟和資訊化社會的挑戰,我們必須以鄧小平理論為知道,努力實踐“三個代表”,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充分自由發展,培養獨立自主,勇於探索善於合作,具有創新人格,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祖國建設和民族復興輸送一批批一代代的中堅力量。

  【關鍵詞】素質教育,資訊化,知識經濟,創新人格,創新精神,創造能力

  素質教育的實施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但主要處理解決好以下問題:

  一、提高教師素質

  發揮素質教育中的主導性

  教師作為學校中專門的教育力量,是素質教育的實施者,承擔著素質教育直接組織者和實踐者的任務。因此,具有紮實的知識底蘊,具有獨立的教育風格與追求,一集在實踐中您局生成教育智慧。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教師,真正成為素質教育的實施者為民族素質的提高做出貢獻,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從以下做起:

  1更新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是教師素質的核心,它決定了教育工作的方向,是塑造教師教育行為的基礎,是提高教師工作效益的重要一環。

  2形成多元的知識結構

  新課標下的教育內容一個最大的特點是內容社會化,學科科學整體化這就要求不能只掌握單一的學科知識,而需要多元的知識結構,教師在紮實的專一知識的基礎上,還要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必須更多的學習和掌握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

  3具備完善的能力結構

  教師要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時間和周圍發生的教育現象進行反思,從中發現問題進行研究,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對新的教育問題,思想,方法等進行多方面的探索和改造,是自己的工作更具有創造性和內在的魅力。

  二、激發學生興趣

  啟用素質教育中學生的主體性

  我們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創造一個寬鬆愉悅的環境,充分調動他們積極主動性培養他們的良好習慣,激發他們大膽綵線給,勇於探索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1確立學生為主體的現代學生觀

  “學生主體觀”不是以學生為主體,也不是培養和發展主體性,而是釋放,開發學生的主體性。主體性是學生的屬性,是與生俱來的不是後天賦予的。在很多情況下,不是學生不積極,不主動,而是我們壓抑了學生的主體性是學生逐步的由自然人轉變為社會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發展轉變的主體,承認並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是我們落實素質教育,面向全體,讓學生全面,主動的得到發展的前提。

  2創設學生展示自己的平臺。

  學生的各種能力都是再主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發展的,學生參與什麼活動,就發展什麼能力,參與活動的成都的水平決定了學生能力的成都和水平。教師要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很好的外圍條件,創造適合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重返自由發展的氛圍。

  3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

  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但是我國傳統文化中追求同意,衝上服從的觀念影響極為深遠,在家長的觀念深處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其影響,喜歡聽話的,順從的孩子幾乎是成年人的普遍心理傾向,在這種氛圍成長起來的年青一代最欠缺的就是獨立意識和批判精神,因此,要培養創新人才,最重要的任務不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而是他們的創新人格。

  三、做好教育評價

  確保素質教育健康發展

  素質教育的實施需要整個教育系統的共同努力,其效果如何,發展方向是什麼,這就需要做好教育評價,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指揮棒作用:

  1依衝上創新的價值觀對素質教育的效果進行評價。

  當代社會最重要的特徵是人類生活價值取向的深刻變化,這就是人本化趨勢的日益明顯。即以“人為中心,以種種和關心“人的正當需要為根本標準,這就要求在素質教育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發展結果,也要關心他們的生活狀態。使他們像成人一樣得到尊重,自由和幸福。在這種寬鬆的環境彙總,通話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和各種活動,培養出現代化社會所需要的生氣勃勃,敢想敢幹,獨立自主,善於創造的人才。

  2用全面發展的質量觀對素質教育的結果進行評價

  素質教育的社會價值取向在於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而不是一部分的素質,評價素質教育的質量不應該漏掉一個學生。素質教育的目標在於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在於為社會培養各式人才。學校應重視大多數人才的培養,但是也不能忽視哥哥方面“拔尖的人才的培養和對落後生的扶持,否則也同樣是一種不公平。

  世紀之交,中共中央,國務院原召開了改革開放後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作出了《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決定為我們實施素質教育指明瞭方向:我們教師要以更新的觀念為前導,與社會各方共同努力,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各項措施,培養全面發展和個性充分發展的獨立自主,勇於創新的時代人才。為祖國經濟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復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中小學教師視野中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陳旭遠主編,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2] 《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更新》劉芳總主編,中國和平出版社

  [3] 《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師的心理素質》賈曉波主編,中國和平出版社

  [4] 《教育評價與督導》劉淑蘭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篇二

  《課堂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摘要:本文立足語文課改實踐,結合具體教學案例,闡述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以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主導;主體;非智力因素;學習習慣;減負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3-0272-02

  多年來,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課堂教學始終跳不出重“教”不重“學”,重“知”不重“思”,重“灌”不重“趣”的怪圈,束縛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呢?

  一、實施素質教育要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一切決定於教師。”義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的這句名言,清晰地表達了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重要性。教育的主要作用在於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孕育,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組織學生“自我運動”。“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根據這個規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具體體現在“提出問題和講評點撥”。教師在上課前要深入鑽研、挖掘教材,讓教材以問題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動手、動腦,掌握知識,發現規律。我在教學中探討了幾種設疑的方法,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1引趣設疑法,我在講《孔乙己》一課時,開始提出:“孔乙己姓什麼,名誰呢?”由於這一設疑問得精妙有趣,課堂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同學私下爭論的同時,紛紛在課文中找根據,找答案,有效地激發了他們學習新課文的興趣。2懸念設疑法。如我在講《蟬》一文中,提出了“作者原來對蟬是抱有成見的,最後為什麼又情不自禁地讚美起蟬呢”這個“懸念”,學生一時無法解答,但又很感興趣,於是帶著疑難興致勃勃地看書學習,待把課文讀完了,回過頭來,解答之,水到渠成,獲得較好的效果。

  總之,教師在向學生提出問題時要有目的性,一題一個側重點,做到題題有得,得得相連,形成一個小小的知識網路。

  二、實施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我認為,教師上課離不開講,但“少講精講,多聽學生的見解”,轉換一下自己的角色促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那該多好。因此,我採用了“生本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式,把班級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四個人,教師先確定小組長,讓師傅自願選擇小組長,最後讓學困生選擇自己的師傅。學困生自願選擇的師傅,都是他們認可和信賴的同學,很自然就會聽師傅的話。這樣,師傅檢查輔導學友,學友督促師傅,開展讀書、背誦、表演及各項學習活動,師傅通過幫助學友自身得到了提高,學友學困生也得到了進步。起初,仍然是那些原本就愛發言的學生說,其他學生無論怎樣啟發,還是一言不發。怎麼辦呢?我採用“逼”他們說的辦法,我利用每堂課前5分鐘讓學生自由漫談,說新聞也行,講故事也可,說成語,背課文……五花八門,每天三個小組,組長要找小組裡最不愛說話的同學上臺,目的是訓練學生的膽量及口頭表達能力。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那些不愛說的學生開始說了,不敢講的學生開始講了,課堂教學出現了生機。有了表達的基礎,我又在作文課上引導學生用口頭作文的形式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表述出來,其他同學進行評議。學生很喜歡這種評改方法,他們在課堂上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

  三、實施素質教育,既要開發學生的智力,又要注意培養非智力因素

  要使學生樂於學習,善於學習,教師應力求創設情境,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得到應有的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表達方式的藝術性,表達方法的靈活性、形象性和創造性,做到聲情並茂,情感動人,把上課作為一種美的享受,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做到學而不厭。同時,小組合作學習讓懶惰的學困生動起來,讓好動的學困生參與到學習中來。而且充分利用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競爭,為了小組能在競爭中取勝,小組裡的師傅會主動幫助學困生,學困生也有機會求救於其他同學,從而大大激發了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學困生在競爭中表現了自我,增強了團隊意識,學到了知識,提高了能力,整個小組的學習成績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另外,情感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對課堂教學也有很大的影響,只有教師的情感融洽,互尊互愛,民主平等,互助合作,學生才會對語文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實施素質教育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育的教是為了不教。”這正是我們課堂教育向素質教育邁進的境界。在教學中,我發現大部分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我通過給小組定目標,然後組長再把任務分配給幾對師友,目標不宜過高過長,可設立短期的學習目標,如:一週或幾周能背會幾首古詩,掌握多少個生字詞,能寫幾百字以內的日記等,每次月考多考幾分……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取得好成績的關鍵,我採用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方法,如對課前預習、合作交流、小組展示、拓展提高、當堂檢測、複習考試等進行指導,組長對學困生進行督促提醒,使他們慢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明白了每節課、每天、每一個星期都要做什麼,怎樣做,學習成績肯定會提高的。

  五、實施素質教育要注意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在應試教育下,學海如苦海,嚴重摧殘了學生的身心健康,長期枯燥的學習生活使學生呆板、厭學,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實施素質教育可以使學生活潑地發展。如我在課堂教學中就採用了“功在課前—力在課上—化在課後”的方法,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即:課前要精心備課,精心篩選,以一當十,課堂要交給學生,課後給學生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間,在快樂的環境中融化每個學生的特長。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既要發揮課堂教育的多種功能,不僅傳授知識,而且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與個性;不僅是學生參與學習,而且使學生學會學習;不僅培養學生的一般能力,還要培養他們的動手和創造能力。只要把握了課堂教學的多種功能,就能在這個主陣地上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參考文獻:

  [1]蔣念祖.美育與中學語文教學[M].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2]鍾啟泉.素質教育與課程教學改革[M].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3]韓軍.現代中國語文的八大關係[M].教育科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張洪忠1963-,男,河北省承德市人,河北省承德市第四中學,教研組長,本科學歷。
 

探討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論文
探討可持續發展教育的論文
相關知識
探討如何實施素質教育的論文
淺談小學語文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在中醫課程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探索
探討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論文
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工作計劃範文
有關歷史與素質教育的論文
論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論文
淺談素質教育的論文範文
淺談中學語文素質教育的論文
如何加強國防教育的論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