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科技論文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9日

  生物是自然科學的一個門類,旨在研究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的規律以及生物與周圍環境的關係等的科學。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篇一

  初探初中生物綜合實踐活動

  摘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型複合型人才是時代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明確提出將“綜合實踐活動”納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綜合實踐活動”這一新的課程形態正式進入我們的眼簾。綜合實踐活動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學科課程不可替代的功能,必將對基礎教育產生深遠地影響。

  作為一線的生物教師,我們該如何在教學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呢?在開展初中生物綜合實踐活動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略談談供大家學習交流。

  一、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現狀透析

  雖然教育已經將“綜合實踐活動”納入國家課程體系,但在現實教學中部分生物教師不願意主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究其原因,主要有一下幾點:

  1、部分生物教師仍舊持應試教育思維,沒有真正投身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仍舊把學生的升學成績作為衡量教學成敗的唯一標準。沒有真正著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教育觀念極度功利化。這樣的教師肯定不願把寶貴的教學時間讓給“綜合實踐活動課”,即便學校安排課時讓其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他也可能簡單應付。

  2、“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全新的課程形態,沒有統一的課程標準和教材,教師不再是簡單的課程實施者,而需要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和設計者。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需要教師結合當地實際,結合自身學科特點,因時、因地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符合本校學生實際的活動課程內容。這對生物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

  3、部分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缺乏統一規劃管理,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還僅僅是教師的自發行為。教師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全憑個人興趣愛好,隨意性極大。極大削弱了綜合實踐活動應有的作用。

  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與初中生物教學的關係

  生物是一門基礎自然科學,現有的知識體系來源於前人的實踐總結。傳統的生物教學存在諸多弊端。過多地倚重接受性的學習方式,忽視發現性、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學生長期地處於授受性的教學環境中,往往習慣了被動學習而缺乏問題意識、積極主動的探究精神。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對初中生物教學的影響巨大、聯絡緊密,綜合實踐的指導思想與新生物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是一致的,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開展生物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聯絡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所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對生物教學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初中生物教學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還具有自身的學科優勢。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自然科學,其科學課程的屬性為學生的實踐操作提供堅實的基礎。生物學視野寬廣,整個生命世界和生態環境都是生物學的研究物件。初中生物教學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具有豐富的素材內容,如當今社會的環境問題、能源問題等都可成為生物活動課關注的物件。

  三、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程式。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首要環節就是指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研究課題。“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綜合實踐活動中應著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來源於學生對某一生活現象、社會現象的觀察和思考。學生在嘗試運用已有生活經驗和認知背景解釋某種現象時遇到了困難或產生了矛盾衝突,就會產生問題。教師絕不能忙於回答學生的問題,而是應幫助學生通過篩選形成真問題,再指導學生基於已有的認知背景採用恰當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有效的行動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指向性。開展活動前,必須制定嚴密的活動計劃,並論證其可行性。再按照活動計劃紮實有序的開展研究活動,獲取第一手資訊資料。通過對資料的分析、整理,從中獲取有用資訊,加深對問題的認識,最終得出一個相對正確、科學的結論。這是一個完整的科學研究活動所應具有的基本程式。

  1、課題的提出。

  課題的提出可以由教師或學生單獨提出,也可以教師與學生共同提出。初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對初中學生來講是一個新事物,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發展需要,結合自己的專長和學生正在學習的學科內容和當地實際,提出一個活動課題,要注意做到有的放矢,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真正有所收穫。初中學生由於缺少生活經驗,提出研究課題後,學生往往無法正確把握研究的目標和方向,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引導,但千萬不能包辦代替,否則實踐活動就失去了意義。

  為此,我引導學生聯絡所學知識並上網查閱造成水體汙染主要原因以及水體淨化的主要方法,為開展研究活動做知識準備。再將學生帶到雙流白河河道上初步考察,豐富感性認識。學生走完整條白河後,發現不同河段水質狀況相差很大;沿途水生動植物的分佈也存在很大差異;看到了政府聘請的治理公司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河水治理作業,見到了河面上的生物浮床和治汙船。同時也看到一些奇怪的現象,如河水較淺、汙染較重的上游河道出現了成片的“鐵鏽”般的東西,走近後才發現是些會動的小生物;下游河道長滿了水草,水質狀況明顯比上游、中游好。初步考察使學生有了豐富的感性認識,回到學校後,立即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讓各個小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問題,從而將“白河汙染現狀及治理情況調查”這一大課題最終細化為六個小問題:白河兩岸的城市規劃與功能佈局現狀調查、白河的汙染源調查、白河不同河段水質狀況調查、白河水生動植物分佈狀況及成因調查、白河上游底棲動物調查、白河治理措施及有效性調查。

  2、研究準備。

  在確定課題和明確研究目標、研究方向後,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一般程式,而且要指導他們針對自己的課題選擇恰當研究的方法,制訂切實可行的研究方案,並在全班開展討論,論證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在討論中小組間可以互相評價,互相學習、互相指正,取長補短,教師也參與其中,恰當指導,適當點撥。各個小組最終就能形成相對完善的活動方案。

  各小組具體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確定如下:

  全班共分6個小組,每組6~8人,根據男女比例、能力高低均衡搭配。

  第一組,調查白河兩岸的城市規劃與功能佈局。主要通過走訪雙流縣城市規劃局,參觀雙流新城規劃展覽館,以及實地深入考察等途徑瞭解白河兩岸的城市規劃和佈局情況,為破解白河汙染的根源做準備。

  第二組,調查白河的汙染源。主要通過實地考察,走訪當地居民等途徑,進一步深入瞭解白河上游、中游、下游不同河段具體的排汙情況,如排汙量,汙染物的具體來源等。

  第三組,調查白河不同河段水質狀況,尋找影響水質狀況的主要原因。學生主要通過從當地環保局借用的PH檢測儀和自制的黑白盤等簡易檢測工具實地檢測,以及自己的視覺、嗅覺等感觀,定性判斷各河段水質差異。

  第四組,調查白河水生動植物分佈狀況及成因。主要通過進一步實地觀察、 統計、記錄白河不同河段水生動植物的數量、種類,嘗試分析導致差異的主要原因,如是否與水體汙染有關?並用實驗方法證明,如取不同水樣做植物生長實驗和金魚毒性實驗等。

  第五組,調查白河上游底棲動物。主要採用取樣顯微鏡觀察法、對比研究法等實驗研究方法,弄清上游這一特殊底棲動物的種類名稱、來源及生態作用,弄清其分佈與水體汙染的關係。

  第六組,調查白河治理措施及有效性。主要通過實地參觀考察白河汙染治理措施的實施情況,瞭解生物浮床、汙染治理船在水體汙染治理中的具體作用及治理原理,評價其治理效果。

  各小組有了具體的研究內容、研究思路和完善的研究方案後,就應著手具體的準備 工作。充分的準備是有效開展研究活動的前提。具體的準備工作是一個及其艱辛的過程,學生需要準備用於開展研究活動的工具、器材;需要設計用於訪問調查所需的問題清單和問卷調查表;需要設計資料記錄表等等。

  3、活動實施。

  教師指導學生採用集中行動與分頭行動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調查研究。實施過程中尤其需要對學生進行安全 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堅決杜絕學生的個人英雄主義和冒險主義。初一學生由於其年齡的特點,對研究活動往往容易產生興趣和熱情,但缺乏耐心。這就要求教師認真 組織學生參加實地考察,學會調查、學會研究。每一次重要的學生研討活動和調查,教師都一起參加,並給予指導。教師多鼓勵學生對每一個活動環節和遇到的問題積極開展討論,同學與同學之間要加強合作,依靠集體的智慧去完成調查任務。

  每一次集中外出調查回校後,都及時組織各小組分別進行討論,彙報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合作。經過充分的調查研究,各小組都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通過對所調查得到的第一手資料進行分析整理並寫出調查 報告。

  4、成果展示與交流。

  活動結束後,要求各小組同學將研究過程、研究成果製作成PPT,面向全班乃至全校同學展示交流。一方面是對學生辛勤付出的肯定,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彙報促 總結,使學生對問題的認識上升到新的高度,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學生在彙報課上盡情地展示著自己的勞動成果,交流在這次活動中的 體會和收穫,臉上洋溢著收穫的喜悅。雖然他們的成果從客觀上來說還比較幼稚和不完善,但從研究的過程看,學生們的收穫遠遠大於研究的成果,這是課本上學不到的。

  四、初中生物學教學中開展綜合 實踐活動的幾點思考

  1、教師要學會研究。

  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其選題過程、研究過程、結題過程,都十分類似科學研究過程。指導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必須學習在先,研究在先,必須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知識,才能對學生的課題進行有 計劃、有目的、有成效的指導工作。因此,生物學教師要做一個研究性的教師。

  2、教師要學會合作。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個新的課程,本身具有開放性、生成性、涉及面廣、學科之間相互知識滲透等特點,對此教師也沒有太多的 經驗。在資訊發達的今天,教師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都存在明顯的不足。只有教師親自參與其中,才能瞭解學生的需求和困惑;只有教師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面前,與學生一起探討問題,和學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才能得到學生的承認和尊敬;只有教師敢於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虛心地與學生合作,才能從中積累經驗,獲得方法,完善自己。

  3、教師要學會評價。

  新課程強調教學評價不僅要重視學習的結果,而且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關注學生的能力、智力品質;要重素質,重過程,重表現,把評價作為促進學生 發展的重要手段。在與學生一起進行綜合實踐活動中發現:一些平時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在調查中,往往不如成績一般的學生,這也許正暴露了常規教學中教師用分數評價學生的缺陷。而綜合實踐活動可以發揮學生的各自的長處,為他們展現自我風采、實現自我價值搭建各種舞臺。教師要學會用讚賞的目光看待每一個學生,學會用多種方式評價學生,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喜悅,體會到做人的價值,認識到生物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

  通過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我認識到在生物學教學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關鍵在教師。因此,生物學教師要在熟悉的學科知識中加強綜合實踐活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綜合實踐活動,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初中數學科技論文
初中生物科技論文
相關知識
初中生物科技論文範文
初中生物科技論文
初中生的科技論文
初中生物教學總結範文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範文
初一上學期生物科技論文
初中生物教學論文範文
初中數學科技論文範文
初中數學科技論文
初中生物職稱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