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道德的論文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職業道德,就是與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絡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是職業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體現,是在職業活動中體現出來的穩定而持久的行為規範。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方法

  【摘要】文章首先闡述了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內涵。隨著高等學校教育現代化的程序,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實現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問題迫在眉睫。

  【關鍵詞】市場化;國際化;大眾化;高校教師職業道德;方法

  一、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內涵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主要是教師個人在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方面,自覺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進行的一種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活動,以及經過這些努力所形成的道德品質。它的實質,就是教師在教育工作和社會生活實踐中所進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鍛鍊、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過程和結果。從大的範圍講,既包括教師內在品質方面的修養,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個人內在的自我道德教育,是教師個人品德形成的內部動力。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提高師德品質和養成師德習慣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高校教師師德品質的關鍵。它應當是內在品質修養和外部行為修養的高度統一。

  二、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必要性

  現代化是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中國的高等教育也面臨現代化的挑戰。高等教育現代化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既包括教育觀念的現代化也包括教育制度的現代化。既要繼承和發揚大學自治,學術自由,教學和科研相統一等經典大學觀念,還要積極研究20世紀下半葉以來世界範圍內產生的高等教育的新理論新思潮,包括大眾化、多樣化、民主化、終身化、國際化、可持續發展等等。

  1.高等教育大眾化。

  高等教育大眾化不僅對高校教師職業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校教師重新認識高等教育的價值,樹立新的人才觀、新的質量觀、新的知識觀和新的目標觀,要求高校教師具有更強烈的責任感。同時,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也對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大眾化使學生數量大幅度增加,學生成份多樣化、複雜化,面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物件和環境的變化,高校教師要關心弱勢學生群體的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密切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和擇業就業問題。

  2.高等教育市場化。

  隨著市場邏輯不斷引進高等教育,不僅前所未有的引發了高校教師觀念的衝突和整合,帶來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同時也全方位地對當代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高等教育市場化與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是相輔相成的,市場化並不排斥道德,相反,它極需要道德規範作為運作的基礎。因此,高等教育市場化給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帶來新機遇,提供了堅實的、必不可少的物質保障,也為高校教師道德規範體系的充實、更新和完善創造了巨大的發展動力。

  3.高等教育國際化。

  高等教育國際化對中國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這些不利影響主要體現在:首先,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樣性和一致性的鬥爭日益複雜,為高校師德教育增加了難度;其次,國際化向社會生活領域擴充套件,對高校教師的愛國主義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第三,社會轉型加快引發的矛盾衝突,為高校教師的理想信念教育帶來了新的難題。在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下,高校教師在履行職業行為過程中應自覺培養和提升全球道德意識,在遵循高校教師基本的職業道德的同時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價值觀的學生要實行“有教無類”的無歧視無差別教育。高校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書本上的知識,幫助學生去發現獲取和運用知識,更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三、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方法

  高等教育現代化的趨勢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提出了新挑戰、新機遇和新的要求。道德修養不僅要了解其途徑,還必須掌握正確的方法。沒有科學的方法,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就無從下手,師德水平就不能提高。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主要方法有:

  1.內省法。

  內省,即對自己內心的省視、審查,是一種自律心理,也是一種自覺的自我反省精神。內省是道德修養的態度,又是道德修養的方法。《論語》中有一句名言“吾日三省吾身”,通過內省,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依據師德要求做出自我評價,自我批判,自我調控,從而達到自我提高。內省,要嚴於解剖自己,關鍵在於提高自覺性;要找出自己最應記取的道德準則、至理名言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時時對自己“耳提面命”,激勵自己按照這種準則、信條去做。實踐證明,只有認真總結經驗,自覺內省,高校教師才能明確今後改進、發展的重點和方向。

  2.慎獨。

  如果說內省是一種內心的自律,那麼慎獨則是側重於外在行為的一種理性約束,是道德主體的“自我立法”和“自我監督”。 慎獨要求一個人在沒有別人在場和監督的情況下,能夠嚴格要求自己,謹慎注意自己的思想行為,不做違犯法紀和道德的事情,做到表裡如一,內外一致。慎獨要求教師在“隱”、“微”、“恆”上下工夫。杜絕人前道貌岸然,人後卑鄙醜惡的兩面派作風。慎獨需要很高的自覺性,要到達這種道德境界是不易之事,非一朝一夕能成,必須要經過一個從不自覺到自覺的長期艱苦的磨練過程。

  3.自我激勵。

  自我激勵是教師在自我認識的基礎上,鼓勵自己為達到更高師德水平而努力的過程。教師可以一種職業道德理想作為激勵自我的目標,這種目標是教師的一面旗幟,給教師指明前進的方向,也是教師生活中的精神支柱,不斷推動和鼓舞教師朝著目標奮鬥前進。任何一個教師只要在本職工作中鄭重進行師德修養和鍛鍊,堅持下去必有收穫,這種收穫能夠轉化為寶貴的精神動力,進一步激發和鼓舞教師去爭取更大的收穫,因此,不斷總結經驗、肯定成績、增強自信、也是進行師德修養的好方法。教師在自我修養過程中,也常常會遭受挫折和失敗,甚至會遭受到妒忌、嘲諷和非難,但是不能因此就意志消沉、抱怨、妥協和退縮,而應該從挫折和失敗中反思,從困難中磨練出來,使自己更加成熟,從而走向成功之路。自我激勵是激發教師進行自我修養的內在動力,是教師強化和磨練克服各種障礙和阻力的動力,是教師進行師德修養的重要保障。

  4.致知。

  致知是《大學》中“八條目”之一,是要深刻認識和把握各種倫理道德規範的過程。教師在提升自己師德修養的過程中,要善於學習和思考人生哲理和做人的道德,準確地理解職業道德規範的內在合理性,恰當的把握好自己在教育勞動中的倫理位置,培養趨善避惡的道德意向及情感,選擇恰當的職業行為。

  5.踐履。

  踐履是將道德觀念、道德規範和道德理想付諸實踐的過程。馬克思認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是最根本的道德修養方法。只有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中,才能改造主觀世界;只有在現實的與他人相處的道德關係中,才能改造自己的道德品質。人們只有在社會實踐中,在各種現實的人際關係中,才能認識到自己的哪些行為是道德的,哪些行為是不道德的。脫離了社會實踐活動,就無法進行道德修養。

  6.交往。

  每一個教師必須既教書又育人,這兩者是同一過程,每一個教師都在承擔道德教育的任務,每一個教師都是道德教師。從本質上來說道德教育過程不僅是師生之間的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師生之間的平等的精神交流和相互理解過程。教師必須通過教師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往,在教育實踐中實施並體驗教師道德準則,形成與高校教師職業相適應的道德情操、信念,構建相對穩定的個性特徵。與學生的交往還有利於教師獲得良好的師生情感體驗,促進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發展。

  四、總結

  教育影響著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教師的責任任重而道遠。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決定其是否能夠擔當培養人才,發展科技,服務社會的重任。教師勞動的目的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靠自身高尚的人格激勵學生,影響學生,啟發思路,鍛鍊能力。高尚的師德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長期的、終身的。因此,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對高校教師的一項基本要求,高校教師在進行師德修養過程中,要借鑑我國傳統道德中的優良傳統,勇於自我批評,嚴於解剖自己,加強自我監督,不斷提高師德修養水平,成為具有良好道德修養的教師。

  參考文獻:

  [1]冷餘生,解飛厚.高等教育學[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2]李太平.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3]戴曉霞.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和市場化[M].臺北:揚智文化,2000.

  [4]劉湘溶.如何應對高等教育國際化[N].中國教育報,2004-10.

  >>>下頁帶來更多的

社會誠信建設主題的論文範文
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論文範文
相關知識
論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論文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論文
淺論教育政策法規與教師職業道德的論文
教師職業道德的論文範文
教師職業道德的工作總結
論廚師職業道德的論文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考核辦法學習心得_中小學教職工學習教師職業道德的心得體會
幼兒教師職業道德的自我評價範文
優秀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範學習心得
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範學習心得_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