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對心理教育的啟示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5日

  積極心理學是美國心理學界正在興起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是指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積極心理學對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

  摘 要:隨著人們對積極心理學研究的日益加深,積極心理學科研成果已經被廣泛地應於到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教師的職能是向學生傳遞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把學生培養成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教師只有掌握必要的積極心理學知識,並將其靈活地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才能夠從全新的視角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才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優秀品質和美德,有效地幫助學生髮掘自身的潛力,幫助學生成為具有積極品質的更幸福、更成功的人。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積極情緒;積極教育;中學教育教學

  一、積極心理學的內涵

  自1997年馬丁・賽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在就任美國心理學會APA主席一職後提出“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這一思想以來,愈來愈多的心理學家開始涉足此研究領域,逐漸形成了一場積極心理學運動。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研究的一種新型的模式,是相對於消極心理學而言的。所謂的消極心理學主要是以人類心理問題、心理疾病診斷與治療為中心的。在過去一個世紀的心理學研究中,我們所熟悉的詞彙是病態、幻覺、焦慮、狂躁等,而很少涉及健康、勇氣和愛。積極心理學家呼籲:心理學應該實現從消極心理學到積極心理學模式的轉換,應該注重研究人類的積極品質,關注人類的優秀品質與美德。採取更加科學的方法來挖掘人的潛力與創造力,激發人的活力,幫助人們建立自信樂觀的人生態度、堅定生活信念,幫助人們尋求和掌握美好幸福生活的方法。

  二、將積極心理學運用於中學教育的意義

  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質和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原本應該無憂無慮的青少年們卻鮮有幸福快樂的感覺,甚至心理問題日漸突

  出。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中,規定了給予學生的各種知識,但沒有給予學生最寶貴的東西――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自己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這就是教育應該追求的恆久性、終極性價值。”可是,很多孩子每天被消極的情緒籠罩,感受幸福的能力不足,又何談幸福地度過一生呢?積極心理學家們通過科學研究發現追求和感受幸福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的。他們認為這種技能在進入社會前就應該被教授,學校應該承擔起這種積極教育的責任。2011年9月1日開學第一天,教育部組織了全國中小學生的開學第一課:以“幸福”為主題,教育孩子們感受幸福,體驗幸福。顯然,這堂時長僅一個半小時的“幸福課”並不足以教會學生幸福,“幸福課”應貫穿在整個學校教育的始終。雖然學生在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知識,但大多數父母和教育學者也應該把幸福教育和性格教育看做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即使不是核心。因為感受幸福的能力和學習知識同等重要。

  三、如何利用積極心理學培養出具有“幸福能力”的學生

  “積極教育”不應該是簡單的獨立課程。教育工作者可以將積極教育嵌入大部分的學術課程中。當然,前提是教育者們要通過學習,努力讓自己成為具有積極情緒的、幸福的人,才能夠時刻感染和影響身邊的學生和其他教師,把整個學校變成積極向上的健康快樂的地方。

  1.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希望學生能夠清楚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教師首先要承認自己的不完美,俯下身來,平視學生。如果一位教師從不承認他的錯誤和弱點,那麼長此以往,孩子們就會害怕承認他們的錯誤和弱點。馬文・科林斯老師在開學的第一天就對她的學生們說:“我只是一個比你們活得更久一點的人類而已。我並不比你們聰明,並不比你們偉大,但我一直會在這裡幫助你們。我也會犯錯,如果我犯錯了,你們不要不敢告訴我。老師不是神,老師的嘴也不是祈禱書。我們將會一起努力。”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弱點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獨特的優秀品質如友善、勇敢、智慧、毅力。著名的哈佛大學“幸福課”的講師夏哈爾博士告訴我們要“學會接受自己,不要忽略自己所擁有的獨特性”。

  教育大師懷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書中指出:“學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和引導他們的自我發展之路。”學生們只有認識了自己,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是可以改變的,而哪些方面是無法改變、自己必須接受的。讓學生明白有志者未必事竟成。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無法改變的特質上,或許會有作用,但更多的時候是無效的,反而會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是個沒有意志力,沒有能力的失敗者,甚至自暴自棄。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集中在那些能改變的特質上,往往會在此基礎上找到一條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徑。學生只有學會了接納自己,才能接納別人,進而接納其他“不快樂”的事情。感受幸福、追求幸福並不是要有意地去避免生活中不快樂、不幸福的事情,而是要承認生活中存在著一些不開心、不快樂的事情,並學會積極地去應對。

  2.關注每一個學生,“有條件”地讚賞每一個學生

  馬文・科林斯說過,“如果一個孩子感覺到這位老師並不在乎他和他的學習,那麼,無論教科書是多麼好,學校的裝置是多麼優越,這個孩子都不會願意主動學習的。”教師的注意比一個好分數更能觸及學生的心靈和情感。如果對一個學生長期忽視,不予注意,就等於抹殺了他的優點,甚至於否定了他的存在。

  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發現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和美德。而不是發現問題,然後給予批評糾正。這就是消極教育和積極教育的區別。皮格馬利翁效應,即教師的自我期望效應,源於一次實驗,實驗者通過暗示教師哪些學生有天賦,致使教師對這些學生付出格外的關注,而教師的行為也傳達給學生,學生會按照教師的期許向好的方向發展。讚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信任、讚美時,他便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並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以避免對方失望。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但對學生的誇獎、鼓勵、肯定、讚美、賞識應該是有條件的,應該是在學生取得成功的時候,並且應該根據取得成功的大小決定讚賞的差別。無條件的讚賞培養出的是自大、得意、不能接受批評的學生。

  3.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品質

  心理學家們經過試驗證實,積極樂觀的品質是可以習得的。

  積極的情緒能擴充套件思維,開闊的思維會改變人們的思考和行為方式。讓人們看到更多、想到更多,和周圍的人更和諧、更親密。積極情緒會建構最美好的未來,讓我們能夠全身心地欣賞周圍的美好。積極情緒能讓我們百折不撓,讓我們充滿希望地看待挫折和失敗,給我們從困難中恢復的力量,使我們更加堅強。真正的樂觀是源於對現實的合理解釋,將失敗視為挑戰,努力去嘗試。創造了56號教室奇蹟的雷夫老師說過,“我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就首先需要做什麼樣的人。我希望他們成為一個友善、勤奮的人,因此,我必須是他們見到過的最友善、最勤奮的人。”雷夫老師每天以積極熱忱的態度感染著每一個孩子,把每個孩子都變成了信心滿滿的熱愛學習的快樂天使。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希望學生成為能夠成為積極樂觀的人,我們就首先要成為積極樂觀的

  人,帶著積極的情緒對學生進行積極教育,停止抱怨,以樂觀的態度面對失敗和挫折,對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心存感激。教師可以在早晨問,“孩子們,昨晚過得怎麼樣?”孩子們會樂於分享他們簡短的事情,比如“我昨晚吃了我最喜歡吃的蘋果派”或者“昨晚和哥哥打球我贏了”。如果孩子每天以思考昨天有什麼好的事情開始新的一天,他就是生活在積極教育裡面。雷夫老師最喜歡的一首詩或許會給我們更好的啟示:

  假如你命該掃街,

  就掃得有模有樣,

  一如米開朗基羅在畫畫,

  一如莎士比亞在寫詩,

  一如貝多芬在作曲。

  參考文獻:

  [1]Marva Collins. Marva Collins’ Way [M].New York: Tarcher,1990.

  [2]Rafe Esquith.第56號教室的奇蹟[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9.

  [3]Martin E.P. Seligman.教出樂觀的孩子[M].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10.

  [4]Christopher Peterson.開啟積極心理學之門[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5]Barbara Fredrickson.積極情緒的力量[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6]陳虹,李益倩.美國心理學家倡導的“積極教育”――積極心理學在教育中的應用[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0.

  [7]任俊.寫給教育者的積極心理學[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

  [8]葛文山.三分靠教學,七分靠溝通――與青年英語教師談如何進行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207:14-19.

  [9]葛文山.老師,您注意到我了嗎?[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306:47-48.

  作者單位 遼寧省大連市第三十四中學

淺析積極心理學的畢業論文
淺析積極心理學的論文
相關知識
積極心理學對作業改革的啟示論文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思想及其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啟示論文
積極心理學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論文
積極心理學對心理教育的啟示論文
孔子倫理道德思想對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啟示論文
傳統倫理道德對學校德育的啟示論文
長學制中醫學生勝任特徵研究對中醫教育的啟示
網路環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論文
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分析論文
有關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參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