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類職稱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醫學作為一門學科,在它的發展中並不是獨自前行的,它與經濟、社會生活、文化等因素密切相關。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篇一

  以系統醫學哲學觀培養醫學生的“三觀”

  摘要:

  醫學伴隨著人類生命的誕生而產生、豐富與發展。考察人類醫學的發展史,不難發現,不同醫派無一不是從哲學中孕育而生,在哲學中得以成長、發展的,二者具有鮮明的同源性。1977年美國醫學家恩格爾在論述現代生物醫學模式不足時,提出“生物一心理一社會”現代醫學新的發展模式,這標誌著醫學的模式正式由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這種充滿了辯證統一思想模式的轉變,也更加印證了恩格斯“自然科學向哲學辯證思維復歸”的觀點。現代醫學哲學模式的建立對未來醫學人才的思想品德、專業理論、醫療技術、臨床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只有知識更加廣博,具有多元化、多層次、多樣式、全方位、統一整體辯證的思維能力,才能適應現代醫學發展的需求,其本質就是按照系統醫學哲學觀來培養醫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一、以系統醫學哲學觀培養學生的價值觀

  隨著醫學教育內容和標準的全球化、國際化,按國際醫學教育標準來評價醫學院校及醫學生已成為我國醫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一名合格的醫學人才,不僅要有較高的醫學專業素質,而且應有高尚的醫德,只有這樣才能把救死扶傷、實行人道主義、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作為自己的職業追求。醫學是一個需要付出畢生精力的學科,因此要有“篤學精術”的品格,要培養學生刻苦求學的意識,尊重科學知識,踏實鑽研的精神,樹立修身為本的理念。堅持修身為本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倫理道德和敬業精神,在未來職場生涯中能夠把患者的健康利益放在首位。因此,醫學教育應該重視學生思想的“頂層設計”——構建系統醫學哲學觀,培養醫學生具有哲學家的品質:大公無私、謙虛、高尚、沉著、冷靜的判斷,具備必要的知識,無邪,不迷信,用冷靜的思想和理性的經驗去探索病因。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一些西方哲學思潮相繼傳入,各種流派的思想也紛至沓來,如何明辨精華與糟粕,不被西方的拜金主義思想影響,對醫學教育提出了重大挑戰。能不能從思想上給學生以“頂層設計”,給學生以人為本的價值觀教育,在當今醫學教育中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主張通過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指導醫學生的教育與實踐,培養醫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拋棄狹隘的功利目的,培養超脫的心境,塑造追求真理、探討醫理醫源、關懷人類身心健康的精神境界,從而提高醫學生自身科學研究與堅持真理、推動社會進步的高尚情懷與素養。對醫學生的思想教育中,要突出“人文關懷”教育,把人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而只有尊重生命、關愛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以維護生命作為醫學最高使命和職責,醫學生在將來的職業生涯中,才能恪守職業道德,才能擺脫“技術至上”“物質至上”的觀念束縛,從而構建起醫者仁心、大醫精誠的人文理念,使思想教育成果延伸和滲透到學生將來的職業生涯之中。

  二、以系統醫學哲學觀培養學生的人生觀

  傳統生物醫學模式使醫學科學化和現代化的程序,就是不斷將現代科學技術向醫學領域持續、全面引入的過程。在生物醫學模式下,人們對疾病的研究和對患者的治療更為專業和深入,生物醫學模式極大地促進了醫學的發展和進步,提高了臨床的診斷率和治癒率,但也存在致命的弱點:重視技術、物質和人體,忽視了人的社會性和心理性。由於科學技術的大量介入,醫學的“人文性”正在逐漸地喪失,表現出明顯的失人性化傾向。醫療服務的過程也成為工業流水線式的操作過程,只注重結果,而忽視對被服務者的心理關心,只重視“病”的存在而忽視了“患者”。當前,多數的醫療糾紛、醫患衝突大都產生於這種失人性化的服務,患者及其家屬在接受醫療服務的過程中,感受到醫生僅僅是對“病”感興趣,而忽視“病”的主體——人的心理和社會狀態,使其自尊心受到漠視與侵害,從而對醫療過程產生不信任,甚至牴觸、對抗。現代醫學模式的興起和發展,使現代醫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關係更為密切,使醫學研究更多注意到人的整體性、社會性、自然性等屬性,使醫學教育趨向綜合化、整體化、多元化發展,迴歸到了人文關懷和人道思想上。因此,現代醫學教育必須加強醫學生系統醫學哲學觀的培育,使學生樹立起巨集觀與微觀、靜止與運動、整體與區域性及人與自然的辯證統一觀,不再以靜止的、孤立的、形而上學的方式看待分析生命現象,以應對現代醫學模式發展的要求。

  基於以上醫療現狀,近幾年,醫學教育把培養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放在了一個重要位置。這些將來從事醫療工作的“準醫生”們,如果沒有強烈的人文關懷,沒有正確的人文理念,很難擺脫“生物醫學模式”的影響,要改善醫療環境,構建和諧醫患關係就很難實現。因此,醫學教育要著眼於醫學生的人生觀教育,這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以系統醫學哲學觀來構建醫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以正確的人生觀來構建醫學生的職業生涯。我們在醫學生教育中挖掘整理當代醫學大師的人文精神,為醫學生人生觀教育積累生動活潑的教育素材,發揮醫學大師們的示範和榜樣作用,激勵和教育醫學生。人生觀是對人生的目的、意義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對醫學生而說,人生觀既是對自己人生的看法和態度,也是對他人的看法和態度。通過當代醫學大師的人格示範作用,挖掘他們的精神財富,運用於醫學人文教育之中,突顯他們的榜樣的力量,是對醫學生進行人生觀培養的一劑良方。醫學生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人為本,敬畏生命,善待患者,自覺維護醫學職業的真誠、高尚與榮耀,才能擔當起社會賦予的增進人類健康的崇高職責。

  三、以系統醫學哲學觀培養學生的世界觀

  醫學的發展與現代科學教育技術有著密切聯絡,與哲學、倫理、藝術也有著密切的關聯性,尤其是在現代醫學醫療活動中面臨大量道德難題的今天,培養醫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尤為重要。在醫學實踐活動中,醫學技術的判斷,終究無法解決現代醫療活動中的倫理學與其他人文科學的問題,而迫切需要藉助於哲學社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來分析與解決。行為實踐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思維方法和價值觀,醫學生不僅僅需要倉儲充足的知識,還需要善於汲取、更新、應用技能。以什麼樣的世界觀來看待醫學,是當今醫學教育的一個重要命題。

  現代“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的本質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交融,因此醫學教育的內容,就必須從生物醫學向人文社會醫學延伸,只有不斷調整知識結構,才能使醫學教育的內涵不斷豐富,外延不斷擴充套件,以適應人文醫學教育模式的發展要求。適應未來發展需求,現代醫學教育在培養醫學生時,一方面要讓學生認識到哲學辯證方法論和世界觀對未來的醫學工作者的重要性,提高醫學生學習哲學的興趣,在實踐中從哲學中汲取營養,開闊視野,擴大智識視域,使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科研能力更好地服務於發展的社會和發展的醫學。另一方面,人生觀是由世界觀決定的,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因此,通過系統地進行哲學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全面地、系統地、辯證地認識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學習社會心理學、醫學倫理學、衛生經濟學等關涉醫學文化、歷史、環境、社會的等領域的知識,是當今醫學教育中又一重要命題。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對於普通學生而言,世界觀是生活實踐的結果,往往是人生成長過程自發形成的,因此,培養醫學生的世界觀,彌補生物醫學模式下醫學知識結構的侷限性,為社會發展需求培養學生的理論思維和技能學習的方法,構建適宜於社會需求的知識結構,激發對人類社會高度的職業責任感和職業奉獻精神以及強烈的求索創新意識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務於社會。

  總之,縱觀人類醫學發展教育史,從深層次的思維結構來看,每個時代的醫學觀都與同時代的哲學思想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當代社會的發展,要求醫學生具備較高的哲學素養,醫學生哲學素養將有助於“生物—心理—社會”現代醫學模式主導地位的確立,從而培養學生關愛生命,醫者仁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才能實現推動醫學科學不斷走向新的輝煌,造福於整個人類社會。

  [參考文獻]

  [1]陳桂勤.辯證思維:醫科研究生必備的哲學素養——兼論醫學模式的轉換[J].衛生軟科學,20005.

  [2]王利紅、宋浩.對醫學院校哲學教育的幾點思考[J].醫學與社會,20022.

  [3]廖芝玲.哲學思維在醫學教育中的運用[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89.

  [4]王瑞軍.論哲學視野下當代醫學教育的人文內涵[J].醫學教育探索,20096.

  [5]武惠庭.重視提高醫學生的哲學素養[J].醫學與哲學,20062.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醫學類職稱論文範文
醫學晉升職稱論文
相關知識
醫學類職稱論文發表
醫學類職稱論文範文
醫學類職稱論文
醫學評職稱論文範文
醫學評職稱論文發表
醫學評職稱論文
醫學進職稱論文
臨床醫學類畢業論文範文
工程機械類職稱論文
動物醫學類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