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心理相關的大學生心理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大學生戀愛心理主要表現在情感需要、從眾心理、價值現念變化等,其戀愛特徵主要有戀愛的自主性強、戀愛的浪漫色彩濃厚、戀愛的公開性突出上。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高校女大學生戀愛心理誤區及健康戀愛心理的培養》

  [摘要]通過從戀愛動機、戀愛應對方式及戀愛觀念三方面闡述女大學生戀愛心理誤區,進而探討如何培養女大學生健康的戀愛心理,如理解愛的本質、培養愛的能力、掌握愛的藝術等,使女大學生走出戀愛誤區,培養健康的戀愛心理,獲得自我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女大學生 戀愛心理 誤區 培養

  [作者簡介]趙嬋娟1980- ,女,吉林琿春人,吉林化工學院學生工作部,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吉林 吉林 132022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35-0090-02

  一、女大學生戀愛心理誤區

  一戀愛動機上的心理誤區

  1.滿足虛榮心。部分女大學生把“有人愛”當成是自身價值的某種證明,如果“沒有人愛”便懷疑自己女性魅力不足,產生自我否定的心理傾向。這類女大學生往往很在意男友的外在美,追求對方的容貌、舉止和儀表,雙方缺少真正的感情基礎。還有極少數的女大學生為了顯示自己的魅力,同時和幾位男同學交往,搞多角戀愛,甚至和誰都不確定戀愛關係,這種不道德的戀愛極易引起紛爭,對當事人和學校產生不良影響。

  2.追求功利。由於傳統思想中對男女性別角色期望不同,很多家長或女大學生本人抱著“婚姻是女性的第二次生命”“學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觀念,而且由於女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增加,部分女大學生選擇戀人時以對方家庭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為標準,把愛情當成一種交換。

  3.盲目盲從。一是從眾心理。一般來說女性從眾多於男性。大學校園戀愛在女大學生中極富感染性,不少女生談戀愛並不是出於本意,但看到周圍的女生有了男朋友,而自己依舊形單影隻或者身邊沒有男生追求時,為了顯示自己不比別人差,於是加入戀愛隊伍。二是對異性的好奇。生理髮展使大學生性意識逐漸增強,萌發對愛情的嚮往和追求。為排除性緊張所帶來的壓力,以及為滿足對異性的好奇心,促使她們很自然地陷入愛情。三是化解心理壓力。女大學生遠離父母生活,進入人生“第二次斷乳期”,需要獨立面對學習、生活,心理活動呈現閉鎖性與開放性並存的特點。為避免自尊受到傷害,不會輕易向他人敞開心扉,又渴望通過交往獲得他人的肯定、認可和理解。因此戀人之間的深入交流,能夠分享其內心感受,轉移或化解心理壓力。

  4.成長過程中愛的缺失或依賴。有些女大學生,在童年時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關愛或父母婚姻不幸,因此內心深處總有一種“我不值得被愛”或“我擁有的還不夠”的感覺,這些女大學生往往對愛情持懷疑和恐懼的心態或者強迫性地追求愛以尋求一種“心理補償”。也有些女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其十分溺愛,尤其是有些獨生女,便把對父母的情感依賴通過戀愛方式“寄託”在異性身上,達到情感依附的延續。

  二戀愛應對方式上的心理誤區

  1.害怕表達愛和拒絕愛。一方面,有些女大學生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面對自己喜歡的男生寧願期待甚至錯過也不敢表達。主要原因在於對自己不夠自信,害怕遭到拒絕。也有部分女大學生個性過於內向不善於表達。另一方面,對自己不喜歡男生的追求,害怕以後不好相處或傷害他人自尊,不知道如何拒絕。

  2.草率戀愛。有些女大學生把戀愛當成人生經驗的積累,只享受過程而不在意結果,缺乏彼此深刻的相互瞭解和思想交流,草率戀愛又草率分手。把戀愛與婚姻相分離,過於強調愛的權利,而否認了愛的責任。

  3.過於依賴戀人或過多承擔對方責任。部分女大學生對男友有嚴重的託付心態,“你的責任是給我幸福快樂,我的責任是等你給我這些。”或者認為談戀愛就是要全心全意地為對方付出,以至於可以拋棄自己所有的自尊、自愛,過多承擔對方的責任,如照料對方學習、生活等。

  4.不文明的戀愛方式。現代社會的發展使人們的價值體系呈多元化,熱戀中的一些女大學生不分場合和男友做出親暱動作,甚至對婚前性關係也日趨寬容。如有的女大學生認為,在雙方自願且建立在感情基礎上的性關係是無可厚非的;或認為發生性關係可以加深對彼此瞭解,鞏固愛情關係;還有人把性與愛情、婚姻相分離,把性當成生理滿足。有些女大學生雖然有顧慮,但在男友提出要求後怕如果拒絕會傷害男友自尊或者失去男友而以身相許,把奉獻貞操作為自己對男友真心相愛、對愛情忠貞的最高表現。很多女大學生性科學知識匱乏,對性行為實施後易引發的生理疾病和心理困擾缺乏防範,如不潔性行為可能傳播性病和艾滋病等疾病;意外懷孕後人工流產對身體造成危害等。這些很易產生焦慮、恐懼、自卑、無價值感等心理壓力,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甚至是休學、退學。

  5.不會處理戀愛中的爭吵。女性對於感情的依賴性和敏感性遠遠高於男性,在戀愛過程中一些女大學生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爭強好勝,不太能理解、體貼和禮讓對方,會為瑣事而與對方爭吵,往往情緒波動較大,嚴重影響學習和生活。

  三戀愛觀念上的心理誤區

  1.愛情就是一切。有些女大學生奉行的是愛情第一,把愛和被愛視為人生的第一目標,一旦墜入愛河就把一切拋開,荒廢學業,不顧親情友情。一旦失去愛情便悲觀厭世,甚至尋死覓活。

  2.對愛的理解偏差。女大學生往往認為談戀愛就是要男友全身心地愛自己,希望自己能夠控制和改變對方,要求對方的思想和行為必須遵從自己的意願,甚至要求對方不得和其他女生說話和正常交往,而一旦男友稍有不從,就猜疑、嫉妒,甚至以分手、自殺相要挾,結果使得男友“望而生畏”,“敬而遠之”。

  3.失戀意味著人生的失敗。處於青春期的女大學生對自我比較敏感,對自己有一定的評價,也在意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她們往往把戀愛當成為檢驗自我的一個試金石,談戀愛似乎意味著有人愛自己,於是信心大增,一旦戀愛失敗便會對自我產生懷疑,把失戀當成人生的巨大失敗,沉浸在傷痛之中無法自拔。

  二、女大學生健康戀愛心理的培養

  女大學生健康戀愛心理的培養需要社會營造積極健康的社會文化氛圍,需要學校和家庭加強對女大學生愛的教育和引導,同時更重要的是女大學生自身對戀愛有正確的認知和把握,具備愛的能力和良好的戀愛心理品質。

  一理解愛的本質

  1.愛情是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統一。愛情是生理及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時,異性個體之間相對穩定持久的、深切和親密的高階情感及其體驗,是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統一。愛情的自然屬性是指以生物學因素為主的性愛;愛情的社會屬性是指男女雙方建立在審美需要、道德情操、價值觀、個性等基礎上,以社會性因素為主的情愛,表現為相戀雙方相互關心,相互欣賞和傾慕,自願結合為一體。真正的愛情是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的統一,是性愛與情愛的和諧。

  2.愛情具有專一性和排他性。男女一旦相愛後就組成一個具有特殊共享空間和親密感的系統,不希望其他人介入,希望獨自佔有。正是這種專一性和排他性,維持著愛情的穩定和使雙方感受到愛情的心醉。但值得注意的是,愛情的排他性並不應該阻止戀愛的雙方再與其他異性建立正常的友誼關係。

  3.愛情具有平等性和利他性。戀愛中的兩個人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要彼此尊重、互相關愛。真正的愛情不是一味索取,而是覺得讓對方快樂和幸福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相互之間真心付出。在對方有不足時,也會表現高度的寬容。

  二培養愛的能力

  1.主動學習愛的能力。女大學生要利用相關課程和講座,如“愛情心理學”“女性生理衛生與健康”等主動學習和提升愛的能力,使自己認識到愛不僅僅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責任和義務。認識到戀愛與學習、戀愛與友情、戀愛與成才的辯證關係,使愛情成為促進雙方自我意識提高和人格完善的“催化劑”。同時要掌握戀愛過程中調節不良情緒、化解戀愛矛盾的方法,必要時可藉助心理諮詢解決戀愛中的心理壓力和困惑。

  2.具備迎接愛和拒絕愛的能力。女大學生要有健康的戀愛價值觀,明確自己對戀人選擇的標準和要求,把理想的契合和心理的相容作為重要的標尺。一旦經過理智選擇愛上對方後,要敢於和善於表達,但同時要做好對方拒絕的心理準備。當面對別人向自己表達愛時,能及時準確地對愛的資訊作出判斷。對自己不願接受的愛應加以拒絕,避免資訊不明確帶來的誤解。

  3.承受戀愛挫折的能力。戀愛在人的一生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但它只是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愛情之外還有十分廣闊的人生領域,親情、友情等,與愛情共同構成了人生交響曲,這些也是在愛情遭遇挫折時重要的心理支援。當愛情受挫後,要用理智來駕馭感情,通過增強理智感,分析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在新的追求中確認和實現自己的價值。

  三掌握愛的藝術

  1.掌握性行為的尺度。女大學生在戀愛過程中要掌握科學的性生理和心理知識、培育良好的性道德、實施正當的性行為。行為醫學把性行為分為三種:邊緣性性行為如眉目傳情、牽手、擁抱、接吻等、過程性性行為如對性敏感區域的撫摸、刺激等、目的性性行為性交。女大學生要把握好性行為的尺度,把戀愛行為限制在社會規範內,使愛情沿著健康的道路發展。加拿大衛生部長曾在面向全國青少年的一個電視講話中說:“我希望你做一個好孩子,如果你實在做不了好孩子,請你使用安全套。”筆者認為有必要把這句話送給女大學生們。

  2.知曉兩性心理差異。男女兩性心理差異導致男女對愛情方面的問題表現出不同的處理風格。女大學生應充分了解男女兩性在愛情心理方面的差異,真正理解對方,處理好戀愛過程中兩人的矛盾和衝突,從而獲得真愛,享受到愛情的甜蜜。

  3.獨立自主、自尊自信。自愛才能愛人。女大學生要學會愛惜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綜合實力和人格魅力,使自己有足夠的信心去獲得和經營真正的愛情。一個人只有獨立包括物質和精神,才能夠愛他人,方能給對方自由空間,而不必總是去控制戀愛中的對方。習慣於猜疑和控制的人,總是希望通過控制對方來獲得安全感,來排除因自身不夠強大帶來的焦慮,但這種控制所帶來的安全感是虛假而短暫的安全感,很容易在戀人的反抗下破滅,所以正確的方式應當是不斷積累生活智慧,不斷成長,獲得足夠的能量來獲得久遠的安全感。

  [參考文獻]

  [1]週六春.戀愛心理的培養與引導[J].中國青年研究,20084.

  [2]於長偉,李豔,江平,等.女大學生愛情觀調查研究與對策分析[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92.

  [3]汪雪梅,桂守才.當代女大學生婚戀觀探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94.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大學生就業心理調適與健康的論文
關於壓力應對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相關知識
戀愛心理相關的大學生心理論文
關於大學生會計論文範文
圖書館方面的大學生畢業論文
關於大學生創業論文範文參考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手抄報的格式圖片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手抄報的模板素材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手抄報的版面設計圖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問卷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文章
關於大學生心理方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