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參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語文的新課程特別強調要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重視對學生人文意識的培養,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如何營造和保持良好的語文課堂氛圍》

  摘要:良好的語文課堂氣氛能營造一種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為教師順利進行語文教學創造積極的條件,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探究知識,獲得知識、能力、情感、思維等不斷增益,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見仁見智,不少同仁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意見和看法。下面是筆者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課題研究中獲得膚淺的體會。

  關鍵字:師生關係;語文;課堂氛圍

  一、構建新型師生關係,營造民主和諧的語文課堂氣氛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否融洽,決定著語文教學課堂氣氛否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不是靠鐵的紀律和揮動的教鞭“打”出來的,它依賴於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轉變,依賴於教師角色的轉變,依賴於民主平等師生關係的建立。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破除“師道尊嚴”,變強調學生尊重老師的單向要求為師生互敬的雙向統籌,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變傳統教學中的專制型或權威型為合作型或夥伴型關係。在語文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權利,努力創設民主氣氛,實現民主對話、民主交流,呈現一種協商式、和風細雨式的良好師生關係氛圍。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學生觀,因學行教,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學生,以淵博的知識激發學生,以飽滿激情感染學生,以精湛的教學藝術吸引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重塑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只有改善了語文教學中師生不和諧的關係,才能開啟學生情感的閥門,形成良好心理氛圍,調動其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也才能營造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氣氛,實現語文教學改革目標。

  二、注重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激發學生興趣,營造積極主動活躍的語文課堂氣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直接動力。在語文教學中,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沒有“興趣”作保障,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是決不可能實現的。只有全方位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出積極、主動學習的課堂氣氛,才能實現學生自主探究、參與合作等學習方式的改變。

  一以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之火

  古人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教師的語文感悟,教師的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文采,那就象豐富的礦場中閃爍的顆顆耀眼珍珠,光彩奪目,讓人喜愛。教學中講故事、說典故、談軼事、讀美文,縱橫幾萬裡,上下幾千年,用豐富的新穎的內容吸引學生,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打動學生,把學生引入廣闊的語文天地。如果每一堂課都精心設計,詞句華美,色彩斑斕,妙語如珠,情真意切,給人以美的享受。如《春》的導語:“一提到春,我們就會想到新的生命,無窮的力量,內心洋溢的喜悅,煥發萌動的,蓬勃生機的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們都出來了;有的散步、放風箏、耕種、插秧……好一派春天的新氣象……”學生聽到這,怎能不心潮澎湃,激情飛揚。

  教師的教學語言不僅要生動形象,具有激發性和感染力,點燃學生心中的情感之火,還要講究輕重緩急的節奏,豐富多彩的內容,抑揚頓挫的語調,富有美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配合適當的體態語言,以激昂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有聲的語言與無聲的語言結合為主體語言,聲情並茂,“一石激起千重浪”,波動學生的心絃,引起學生的感性共鳴,使學生與作者的感情溝通,引發學生的探求熱情,使學生“感知”、“求知”,全身心地投入語文學習中,忘身於課文所展示的情景。相反,老師總是總結“一二三”式的方法,學生聽得太多,投下去的石頭也就不會產生多大的漣漪。其實。轉而思考,我們自己讀書時,不也對老師講課的方法感到乏味無趣嗎?

  二、以豐富的想象啟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作品的意義是讀者通過閱讀活動發掘出來的,作品未經閱讀前,只是向讀者提供了一個多層次的結構框架,其間匿藏著許多值得思考的“空白”,有待於讀者發現、填補、去闡析。而這些“空白”的填補正式讀者閱讀活動中不可缺的、被激活了的思維元素,從而架起一座溝通作者與讀者情感的橋樑,使讀者對作品的意義達到了個性鮮明的理解,逐步深入,進而嚐到成功的快感,內化為自覺地行為。此時被啟用的思維填補了一個個“空白”。例如:

  《蘆花蕩》中,老頭子最後將兩個女孩送走時他說些什麼?老子的性格會因這一次失誤女孩受傷,而產生變化嗎?

  《背影》父親送走兒子後的心情怎樣?他接下來要做的第一件事你能想到嗎?

  《臺階》,父親造完臺階後不適應,他後悔了嘛?他將會怎麼辦?

  《記承天寺夜遊》,蘇軾與張懷民在庭中散步時,他們交談的內容是什麼?

  《蠟燭》一文中的老婦人始終沒說一句話,豐富的內心活動都是通過她的動作表達出來的,請設想她拿出第二隻蠟燭,插在那老地方時的心理活動。

  通過熱烈的討論上述問題,同學們更加深了對課文背景的瞭解;對課文主旨的認識;對人物性格的準確把握等等。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拓寬了學生想象思維的空間。

   三、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誘發學生學習興趣。

  多媒體在輔助教學的活動中,通過影象、聲音、動畫、遊戲等形式,給學生直觀形象、生動新鮮的視聽感受,對具有強烈好奇心的學生來說,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恰當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情景,必將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情景的辦法,並不僅限於用多媒體,還有許多成功方法。總之,通過創設情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開啟學生興趣閥門,誘發學習興趣,促進良好課堂氣氛的營造。如在《蘆花蕩》一文教學中:

  1.教師播放《小兵張嘎》片尾曲 旁白:同學們,剛才大家聽到的插曲是出自哪部電視劇?學生回答故事中小主人公主要活動的地點在哪裡?學生回答

  配以旁白:白洋澱裡澱水浩渺,葦田無邊,水道縱橫,足有兩三千條,極為壯觀,是旅遊愛好者觀光遊玩的一大景點。可就在60年前,這裡曾是抗戰大舞臺,演繹過無數個英雄傳奇,今天我們就順著孫犁的《蘆花蕩》去結識一位老當益壯、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傳奇英雄。

  2.呈現課題:《蘆花蕩》。

  3.播放配樂配畫面範讀課文等,給學生直觀形象、生動新鮮的視聽感受。

  四精心進行教學設計,以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只有對教學內容感興趣,才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才能營造積極主動的課堂氣氛。因此,老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如在《蘆花蕩》一文教學中,在讓學生感知課文後,我進行了以下教學設計:在感知課文內容後提問:《蘆花蕩》中,老頭子最後將兩個女孩送走時他說些什麼?老頭子的性格會因這一次失誤女孩受傷,而產生變化嗎?

  然後同學分成四人組,進行合作探究。,在小組探究過程中,興趣濃厚、氣氛活躍。這種教學設計,給了學生選擇內容的空間,給學生合作的空間,給了學生髮言的空間,因而激發了學生興趣,不但營造了良好課堂氣氛,而且突破了教學難點,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收到了極好的學習效果。

  三、教師走下神壇,用商量的方式營造語文課堂交際氛圍

  一改變以往師生問候方式為“閒聊”式

  一堂課的開端就像人們見面一樣,是通過相互問候來建立交際情感的過程。傳統的上課問候形式是:師:“上課!” 班長:“起立!”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班長:“坐下!”這種公式化的問候形式顯得機械、呆板。長期如此,只會使師生用蒼白的、毫無生氣的語氣應付了事。如果在上課開始時結合學生實際和即將要上課的內容與學生進行適當地即興地“閒聊”幾句,對安定學生情緒,融洽師生關係、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進入課堂情況會大有好處。

  二 教師充滿殷切期待的提問方式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之一。如果我們總是用命令式的語氣進行生硬的提問如“這篇文章的主題思想是麼?”,或對學生的提問作出生硬、相暴的回答如:“不,你錯了,正確的答案究竟是什麼?”,教師就顯得缺乏親和力,學生在情感上就會與教師拉開距離,表現出一味地從眾與退縮的狀態,他們多半會以模式化或機械化的方式來服從與迎合教師的“指令”或“命令”。在這種課堂氛圍下,交際能力、語文素養是無法形成的,更不用說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了。

  因此,教師提出問題時要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的殷切期待。例如問:“這個問題你是怎樣理解的?你有什麼看法?”其聲調錶情都要像日常問話,而不應是審問。學生回答時,教師可適時運用鼓勵性語言如:“你的回答很漂亮。”“你的答案很有啟發性。”或適時地插話,進行圓場和啟發。例如:“你是不是這樣的意思?”“可不可以從這個方面去理解?”教師這樣的插話是為了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減輕被問學生的緊張感。教師提問的技巧在於保證學生能夠回答盡情講出自己心中所想並樂於回答。當學生提出問題或發表意見時,教師的應答應根據班級情況、靈活多樣、並具有交際表率作用。另外,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或坐或站,教師大可不必統一要求,一切以能讓學生放鬆心情、消除緊張感為好。

  三講究師生互動的形式

  1.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努力創設民主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勇於參與課堂教學,是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也是課堂教學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讓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使學生的身心和諧地發展,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每個教師都應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

  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教導學生:教師不是萬能的,教師也會犯錯誤;在很多方面,同學們並不比老師差。例如在電腦方面,我就要虛心向你們學習。我們師生之間是互教互學的關係,好學生應當敢於質疑。在這種坦率的學習氣氛中,教師非但不會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敬意。師生之間的關係會更和諧融洽。

  2.充分發揮討論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促進學生智慧潛力的開發和激發。

  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堂討論,創設讓學生有話願說的情境。對於某一問題,只要能擺出充分證據,完全可以各抒己見、自由發揮。有時學生的討論超出了教學範圍,有時甚至影響了教學進度,也應該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哪怕有些看法在教師看來是幼稚的,荒謬的。我們也要讓他們把話說完。在教學中,我深刻地體會到:

  1課堂討論能使學生逐漸進入樂學、會學、善學的境界。

  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和諧、活潑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使每個學生的智慧潛力、個性特長都能在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得到發揮,讓學生樂學。指導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會學,對學生討論中爭議大的問題答疑、解惑,使學生逐步進入善學的境界。

  2、課堂討論使學生學會了對觀點進行分析和評價,培養了學生傾聽、思考、發言的能力。

  課堂討論是理智的思想交流。別人發言時要靜聽,這是對別人意見的尊重。還要草草地記下他們想要支援或者反對的觀點,靈活、敏捷地做出反應。發言者必須合乎邏輯地提出他的看法,並且很好地證明他的看法,這是一個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好機會。對於其他學生而言,這是練習傾聽的好機會。討論時觀點的碰撞,引發學生更深入的思考,也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自由選擇的作業形式

  我清醒認識到:不論是何種作業形式,過量的作業或罰抄、罰寫,只會使學生不堪重負,挫傷其學習積極性,從而產生反感和厭學情緒,最終使得課堂生態被破壞,教學環境被人為地惡化。不同層次的學生被統一要求的大量作業所累:成績好的學生因覺得簡單無必要而厭做,成績差的學生因覺得太難、做不出而不做,教師卻又因學生沒能按要求完成任務而不悅,良好的課堂氛圍也就沒有了。教師應當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變強制性的佈置作業為商量式的推薦作業,根據所授內容在一定範圍內,指定一些分量或難度有所不同的題目由學生自由選做。這樣,可使學生在不感到負擔的情況下,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充分調動其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對於成績好的學生,教師完全可以讓其少做些瑣碎的作業,推薦他們做些課本以外的練習,以拓寬加深其知識結構;對於中低層次學生,在推薦作業之前,教師需精選一些示範題進行講解,做些必要指導。如:在學習了《渡津門送別》後,就可要求成績好的學生做這樣的作業:收集古代聯“送別”的詩詞曲賦文,作專題研究。使得他們必須去查詢有關“送別”類古詩詞資料,這樣他們既學到了與課文有關古代詩詞曲賦知識,又培養了查詢資料的能力和寫作能力;對其他學生,則只需要能做出課文中的鞏固性練習即可。

  從實際操作層面來講,要求學生所做的看、聽、說、讀、背等軟性作業因其檢查難度大,學生也因其“軟”而“欺軟”。理想的做法是:引導他們自覺而又興趣盎然地去聽、說、讀;可以通過自由組合、自由改編所學並上臺表演來鼓勵學生主動交際、交流;通過讓學生複述課文來使他們靈活運用課本中出現的語言點並培養語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可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營造出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五、民主的評價方式

  學生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評價不是教學目的,而是一種教育學生積極向上的手段。評價的結果應有利於學生自信心和自我評價能力的提高。教師不恰當的評價,會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或牴觸情緒,不利於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因此,要使評價發揮應有的教育作用,引起學生的良好反響,就應注意:

  1、讓學生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接受評價

  教是為了學,學是為了學會,學會是為了會學。學生的準備過程實際就是學——學會——會學過程。如:在檢查“複述課文”時,要給學生充足的準備時間,可事先讓他們把課文關鍵詞、句準備好;回答時,允許他們看這些“綱要訊號”,這樣,學生就胸有成作,良好的心理狀態更能使他們發揮出水平。

  2、把評價權力交給學生,使其主宰自己

  例如:在考核學生的“聽、說”能力時,可從教師作為主考官,學生接受考核和考試,轉變為學生自己充當評委給自己和同學評份,教師只是作為指導者和觀眾;在進行“聽寫、默寫”檢查或“寫作能力”考核時,,可讓學生間互相批改打分,教師只是在學生評價後,有目的抽查幾本,瞭解情況;在日常測驗時,教師甚至可採用“免監考”方式。教師的充分信任,必然會得到學生的回報。這種民主的評價方式更會增進師生間的信任感,並能夠使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下充分地展現自己,發揮出應有水平。

  3、評價標準要多樣化、層次化

  傳統的評價標準是由教師制定,以教師的理解為主體,事實上,世界是多樣化的,學生的語言水平是參差不齊的。唯一標準不僅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也是違背辨證法的。一定程度上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的情況來評價自己或同伴的學習,體現出評價標準的多樣化、層次化,有利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自我教育、自我評價。這種多樣化、層次化的評價標準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民主氛圍。他們會在和諧輕鬆的學習環境中矯正自我行為,從而最終達到會學的教學目標。

  總之,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構建新型的師生關係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應該努力的工作方向。

初一科學論文範文
初中語文創新論文
相關知識
最新初中政治教學反思範文
小班語言教學的個人工作計劃範文
2017小學語文教師論文題目大全
淺議小學語文教育論文
小學生語文教育論文
中小學語文教育論文
最新高一歷史教學計劃範文
最新父親和鳥教學反思範文
小學語文教育論文
最新初三物理教學反思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