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計算機病毒方面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計算機在人們生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隨著計算機網路中存在的利益價值,就有人通過製造和傳播計算機病毒來摧毀他人的計算機程式或竊取機密資料,謀取個人的利益。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談計算機病毒的發展趨勢

  【摘 要】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普及,計算機病毒也逐步走進大眾事業,並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本文主要介紹了計算機病毒的一些特性,技藝它們將來可能的發展趨勢。只有瞭解它們才能更好的控制它們。因此本文也提供了一些如何防止這些病毒的方法。

  【關鍵詞】計算機病毒 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計算機等高科技產品已經逐步走進了千家萬戶,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與樂趣。然而一些病毒也正逐步侵染我們的計算機,為我們製造了不小的麻煩。所以我們現在需要了解更多關於計算機病毒的知識,以便於對它進行更深度的研究與調查,更好的控制它。

  一、計算機病毒的特性

  在我國計算機病毒是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毀壞資料,影響計算機使用,並能自我複製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式程式碼。目前計算機病毒的繁殖感染能力很強,它雖然是一種程式,但卻有著與生物病毒類似的極強的繁殖與感染能力。計算機病毒一旦進入計算機系統就會自動尋找可被感染的其他程式或檔案,迅速在整個計算機上進行擴散。

  而且計算機病毒具有極強且速度極快的破壞攻擊性,病毒入侵計算機後,計算機的症狀可能是程式無法正常執行,計算機內的檔案很快地被刪除,修改,移動或莫名的增加,導致程式檔案等被破壞,甚至也有的會盜取你的個人資訊。計算機病毒不僅繁殖能力強,破壞性大,其傳染性也不可忽視。

  一旦病毒被啟用將會瞬間使你的電腦將癱瘓。大多數計算機病毒的傳染能力甚至遠超過生物病毒,它的傳染性的發生不需要太多的條件,不像生物病毒只有在適當的條件下,滿足其生存,才會進而繁衍,傳播,只要你一個不小心激活了相關程式,計算機病毒就會立刻開始它的擴散、繁衍、傳播。

  計算機病毒有著較強的爆發性,一旦某個事件或數字,或其他條件符合,病毒將會突然爆發。為了達到爆發的威力,病毒就需要隱藏自己,所以病毒具有預定的觸發條件,這些條件可能是時間、日期、檔案型別或某些特定資料等。病毒執行時,觸發機制檢查預定條件是否滿足,如果滿足,啟動感染或破壞動作,使病毒進行感染或攻擊;如果不滿足,使病毒繼續潛伏。可見病毒的強大與可怕。

  二、計算機病毒未來趨勢

  2.1技術更加高階。

  隨著計算機程式設計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計算機病毒的應用技術也在飛速發展,綜合利用多種程式設計新技術的病毒逐漸成為主流。病毒隱藏技術的進展可能設想通過數字水印技術來隱藏病毒;也可能通過作業系統或者網路層次的複雜化而在這些不對使用者公開的層次進行隱藏;網路的隱藏,如採用編碼技術,這些都有可能是未來計算機病毒存在的一些形式。這為分析和破譯計算機病毒的程式碼及清除計算機病毒等工作帶來更大的麻煩。電腦一旦感染病毒,普通使用者根本無能力徹底清除,只能求助專業技術人員。未來的計算機病毒將綜合利用以上新技術,使得防毒軟體查殺難度更大。

  2.2病毒傳播途徑增多。

  技術的日新月異帶來了更快的網速,病毒的傳播速度亦隨之提高。而目前上網使用者早已經不再侷限於收發郵件和網站瀏覽,檔案傳輸也成為病毒傳播的一個新的重要途徑。此外,病毒常常是隨著技術革新而進化的。隨著技術的發展,無線網路成為病毒傳播的新興途徑也並非絕無可能。此外,計算機病毒的變化在載荷形態上和自身的感染和攻擊特性上也有可能發生。

  2.3病毒更加隱蔽化。

  目前網路病毒常常用到隱形技術、反跟蹤技術、加密技術、自變異技術、自我保護技術、針對某種反病毒技術的反措施技術以及突破計算機網路防護措施的技術等等,這使得網路環境下的病毒更加智慧化、隱蔽化。未來計算機病毒的隱蔽性也將隨著科技的發展而爭強。它將根據病毒自身的特點及需要隱藏於不同的位置,對計算機構成潛在的威脅。當病毒進入記憶體後,如果使用者不使用專門軟體和手段加以檢查,幾乎感覺不到因計算機病毒駐留記憶體引起的記憶體可用容量的減少,而病毒使用的加密技術和自我保護技術更是可以使逃離防毒軟體的查殺成為可能。直到病毒發作的前一刻,使用者有可能還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計算機感染了病毒。

  2.4病毒攻擊更迅速。

  隨著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病毒原本就有著較快的攻擊速度,3G 時代的來到,智慧手機、上網、無線路由器等無線接入裝置,開始成為黑客攻擊的全新目標。它們利用這些裝置的優勢,趁虛而入。

  三、預防計算機病毒的方法

  3.1安裝正版防毒軟體。

  現在市場上的防毒軟體各式各樣,而且通常也提供了實時監控功能,一旦使用外來軟體、連線外儲裝置或是連線網路時,都會先進行病毒掃描,一旦發現病毒便會立刻發出警告說明。除此之外一定謹記定期升級病毒庫,以便查殺最新型的病毒,保證計算機的安全。

  3.2操作時更加謹慎。

  病毒傳播和隱藏的方式有很多,目前在遊戲中,某些網站網頁中都有其存在的身影,所以在計算機工作的時候要謹慎操作,要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不要隨意去下載資料,因為它可能就是病毒的源頭對來歷不明的郵件及附件不要輕易開啟,不要瀏覽不太瞭解的網站,不要執行從網路下載後未經防毒處理的軟體等,這些良好的習慣會使您的計算機更加安全。只有提高了警惕意識,方能防範於未然。

  3.3平時多關注有關知識。

  要預防病毒就要了解病毒,瞭解網路病毒文化,知道病毒的存在形式的可能,病毒的特點,這些都對病毒的預防有著重要的聯絡,瞭解一些相關的軟體,並會使用,定期對計算機進行檢查清理與查殺,這些都是可以對計算機病毒進行較好的預防手段。

  四、結語

  目前計算機病毒的種類逐漸增多,危害逐漸增大。為了避免這種狀況出現在我們的計算機上,我們必須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並對病毒有一些基礎瞭解,以保證當病毒出現時可在第一時間有效制止它。所有人都應該一起努力來建立一個乾淨、安全的網路環境。

  參考文獻:

  [1] 李治國.計算機病毒防治實用教程 [M].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0.

  [2]宋立峰.計算機病毒的發展趨勢及防範措施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9.

  [3]王希光.計算機病毒的現狀與發展趨勢概述[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

  篇2

  淺析電腦保安與計算機病毒防禦

  摘要:隨著微電子技術的高速發展,計算機朝著體積微型化、運算高速化的方向發展並在工商、民用得到廣泛普及。電腦保安與計算機病毒防禦在當今社會顯得日益重要。本文就計算機面臨的威脅和網路安全的現狀進行分析,並對防範措施如資料加密技術、訪問控制技術、防火牆技術、通道控制機制等進行闡述。

  關鍵詞:計算機;安全;病毒;防禦.

  隨著計算機技術在全球的高速發展,計算機技術和其網路技術憑藉著其強大的運算能力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如人們運用計算機進行分析、輔助設計、處理電子表格以及休閒遊戲等等。目前非常流行的電子商務也依賴於計算機技術。但是在計算機技術和其網路技術迅猛發展的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它也給人們的財產帶來日益嚴重的安全威脅。如部分不法黑客為了謀取利益的非法入侵,對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和負面影響。採取有效的手段和對策確保電腦保安顯得非常重要,如資料加密技術、訪問控制技術、防火牆技術、通道控制機制等。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資訊保安技術不僅成為對抗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以及抗擊資訊侵略的重要屏障,而且也是國家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繁榮安定與和諧發展的有力保證。計算機病毒作為資訊保安領域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在軍事戰爭、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雙刃劍的作用,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計算機病毒不僅僅是資訊科技高速發展的必然結果,還可在政府行為的指導下作為一種“以毒攻毒”的資訊對抗手段服務於國家安全。

  一、計算機系統安全的概念

  國際標準化組織IS0對計算機系統安全的定義是:為資料處理系統建立和採用的技術和管理的安全保護,保護計算機軟體、硬體和資料。不能由於偶然或惡意的因素遭到更改、破壞和洩露[1]。那麼計計算機網路安全是指利用技術措施和網路控制,保證在一個網路裡資料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它們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洩露。計算機網路安全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物理安全,物理安全指系統裝置及相關設施受到物理保護,免於破壞、丟失等;二是邏輯安全,邏輯安全包括資訊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二、計算機使用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一作業系統存在的安全問題

  作業系統是作為一個基礎軟體,為應用軟體提供支撐的功能。同時也供了一些管理功能,主要是管理系統的軟體資源和硬體資源。作業系統軟體自身的存在漏洞給電腦保安留下隱患。

  作業系統結構體系的缺陷。作業系統本身CPU管理、有記憶體管理以及一些外設的管理,每個管理都涉及到一些模組或程式。如果在這些程式裡面存在問題,剛好連線一個有缺陷的模組,這時計算機系統會因此崩潰。

  因此部分黑客針對作業系統的不完善進行攻擊,使整個計算機系統出現癱瘓。作業系統不安全因素之一是它可以建立程序,支援被建立的程序繼承建立的權利和遠端建立和啟用,這些機制提供了在遠端伺服器上安裝“間諜”軟體的條件。作業系統可以提供一些遠端呼叫功能,它可以提交程式給遠端的伺服器執行,如telnet。遠端呼叫要經過很多的環節,中間的通訊環節可能會出現被間諜軟體監控,這也是電腦保安的問題之一。

  二計算機的後門和漏洞

  後門程式是指那些繞過安全控制而獲取對系統或程式訪問權的程式。在軟體開發階段,往往程式設計師利用軟體的後門程式方便修改程式設計中的不足之處。但是黑客利用後門程式後可以對計算機進行攻擊,造成資訊洩密和丟失。

  三網路安全

  作業系統支援在網路上傳送檔案、載入或安裝程式。這些功能也是不安全因素之一。檔案傳輸功能是網路很重要的一個功能,這些安裝程式經常會帶一些可執行檔案,而可執行檔案都是人為編寫的程式,如果某個地方出現漏洞,那麼系統可能就會造成崩潰。如果不法生產廠家或個人安裝間諜程式,那麼計算機的整個傳輸過程、使用過程都會被別人監視到。所以,建議儘量少使用一些來歷不明,或者無法證明它的安全性的軟體。

  三、計算機安全防範措施

  一運用映象技術和定期備份來保證資料資訊的完整性

  系統映象就是兩個系統執行完全相同的工作,若其中一個系統出現問題或崩潰,則另一個系統仍可以繼續工作。這種技術一般用於磁碟子系統中,兩個系統是等同的他們共同完成一個任務才算任務真正完成了。資料備份是保證資料完整的重要手段,定期備份重要資料有利於防止由於資訊儲存裝置的物理損壞或者黑客入侵造成的資訊丟失和破壞。

  二瀏覽器的安全

  IE瀏覽器其實很危險且簡陋,是病毒、木馬很喜歡駐紮的地方。另外IE瀏覽器很容易被修改主頁,所以我們可以採用maxtnon遮蔽圖片、指令碼、active控制元件,從而輕易清楚上網記錄,不需要安裝任何第三方外掛。一般來講,maxthon是最安全的,當然也可以用Firefox來解決瀏覽器安全問題。

  三應用密碼技術和防病毒技術

  應用密碼技術是以密碼手段為資訊保安提供了可靠保證。基於密碼的數字簽名和身份認證是保證資訊完整性的主要方法之一,密碼技術主要包括公鑰密碼體制、單鑰密碼體制、古典密碼體制、數字簽名以及金鑰管理。

  許多病毒都可以通過網路來傳染在網路中的計算機,而被感染的計算機所造成的損失是難以想象的,關鍵要做好病毒的防範是保證計算機資料完好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它主要包含預防病毒技術、檢測病毒技術和清除病毒技術三個手段。

  其中預防病毒技術是指預防病毒的程式擁有較高的控制權和優先順序,監視和判斷系統中是否有病毒存在,發現有計算機病毒入侵時,阻止病毒對計算機系統進行破壞;檢測病毒技術根據病毒的特徵碼進行檢測的技術,其特徵是其發展滯後於病毒,也就是說先有病毒再有程式根據特徵碼檢測;清除病毒技術,則是根據對以往的計算機病毒程式碼的分析,開發出具有清除病毒程式並恢復原始檔案的程式。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網路安全與資訊保密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電腦保安是一個綜合性的課題,涉及技術、管理、使用等許多方面,除了上述的電腦保安措施外還有計算機防火牆技術等,同時也應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高計算機使用安全意識。

  參考文獻:

  [1]龍冬陽.網路安全技術及應用[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2.

  [2]何寶泉,雷振山.基於機器視覺的螺紋測量技術[J].計量技術[J],2005.

計算機有關病毒方面論文參考範文
計算機病毒方面大專畢業論文
相關知識
有關計算機病毒方面論文
有關計算機病毒防治論文
有關計算機應用方面論文
有關計算機病毒發展史的論文
有關計算機病毒與防範論文
有關計算機病毒原理與防護論文
有關計算機病毒論文精選範文
有關於計算機病毒畢業論文
有關計算機病毒防範類專業論文
有關計算機病毒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