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聞職業道德方面論文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4日

  伴隨著媒體市場的風起雲湧,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音,例如有償新聞、媒體低俗之風、新聞炒作等現象使新聞職業道德受到極大的挑戰。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新聞傳播職業的道德約束及評價

  康德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道德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是保障社會平穩執行和發展的手段,新聞傳播職業的道德也不例外,道德約束與道德評價在一定意義上成為了控制新聞傳播事業發展的重要手段。

  一、新聞傳播職業的道德概念

  所謂的新聞傳播職業道德,是指從事新聞傳播職業的新聞人,在長期的職業實踐和新聞傳播中所形成的行為規範和工作關係的總和。新聞傳播職業道德是在新聞出現後人類在實踐中,由於工作需要而總結出來的,是源於最早期的一些社會關係。職業道德的形成標準主要參考幾個方面,首先,依據相關的憲法和法律。例如:《憲法》、《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其次,參考有關的新聞政策和社會規則。例如:《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職業道德規範是檢驗新聞人是否合格的具體標準,《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以及新聞職業道德規範構成了我國新聞職業道德約束與評價的具體內容。

  二、新聞傳播職業的道德約束

  一新聞傳播職業道德約束的作用

  1.管理作用。

  道德約束對於新聞傳播職業的重要作用首先體現在管理上,道德約束相對於行政和法律等冰冷的硬性管理,道德約束的管理更具有溫和性和間接性,更容易使傳播者和被管理者接受,完善道德約束的獎賞機制能夠調動個人的積極性,是提高新聞傳播職業素質的重要手段。

  2.認識作用。

  道德約束的認識作用是通過對社會現實的真實展示,引導新聞傳播職業的正確輿論,不斷完善社會發展的機制,提高社會道德的境界。首先,新聞傳播職業的道德約束對新聞人起到一定的制約意義,對社會存在的各種問題和弊端敲響警鐘;其次,新聞傳播職業的道德約束為社會未來發展的方向指明瞭正確的道路。

  3.調節作用。

  道德約束的調節作用是指使用道德評價體系來糾正或者指導人們的行為、協調各種社會關係的能力,這一約束作用具有廣泛性,是針對社會發展和新聞傳播中存在的複雜問題的最有效的制約和調節。調節作用包括對新聞傳播內容和傳播方式的一種改善,使之與現代社會的發展和到以更加符合,能夠引領社會前進的風氣。

  二新聞傳播職業道德約束的目的

  1.促使新聞人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道德約束能夠從根本上約束新聞人的行為,促使社會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有利於形成積極開放的社會輿論環境,新聞工作者作為新聞傳播的主體,對傳播傳統文化、構建優秀文化和提升全民族的素質具有重要的責任。例如,對“人民公僕”、“最美媽媽”、“堅強男孩”等新聞的充分報道,目的就是為了引導一種正確的社會輿論,使社會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和環境。

  2.引導新聞人堅持真實的新聞原則。

  新聞傳播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如實報道新聞,為讀者提供客觀的資訊,堅持新聞的真實原則是新聞傳播事業與生俱來職責,而道德約束在一定的程度上就防止了新聞失實現象的出現和發生,因此引導新聞人堅持真實的新聞原則也是道德約束的重要目的之一。例如,曾經轟動一時的“最美女孩”的新聞事件,一個女孩在路上親自為乞丐餵飯,一時感動了眾多觀眾,但事後經證實,此新聞是假新聞,照片是擺拍而成的。道德約束能夠對假新聞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從而促使新聞人堅持真實的新聞原則。

  3.鼓勵新聞人發揚優良的社會作風。

  道德約束的另一目的是為了發揚優良的社會作風,《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第四條明確提出了“發揚優良作風”,通過道德約束能夠鼓勵新聞工作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只有這樣,才有利於抵制社會上的各種誘惑,不斷地提高業務素質和政治能力,成為專業性的新聞工作者。

  三、新聞傳播職業的道德評價

  道德評價,是人們在新聞傳播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依據社會的善惡標準和道德原則,通過個人的心理活動或者社會輿論等形式去衡量自己或評價他人的行為。它是評價新聞傳播職業是否合格的重要形式,是發揮道德約束作用的重要手段。

  新聞傳播職業道德評價的形式:

  1.社會輿論。

  社會輿論是新聞傳播職業道德評價中功能最強大的一種形式,是指社會生活中的集團、階級和個人,根據一定的價值原則和道德標準,對特定的群體和個人的行為及道德做出最基礎的價值判斷。主要分為媒介傳播和口頭議論兩種形式,社會輿論評價對社會不道德行為具有強烈的譴責作用,可以迫使不道德行為的主體發生改變。

  2.生活習俗。

  生活習俗是道德評價形式中最具有廣泛性和認可性的一種,生活習俗是指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種習慣性的和穩定性的道德評價。生活習俗一般是大眾共同認可的,因此具有很強的執行力,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社會習俗也需要發生改變,一些保守、消極和落後的生活習俗並不適合作為道德評價的標準。

  3.信念想法。

  信念想法是個人自覺的、內在的道德評價行為,個人根據自己的成長經歷和生活環境所形成的對事物的看法,主要來源是自我的評價,例如,自我滿足、自我譴責、自我安慰等,這種道德評價形式的最大意義在於,能夠推動個人走出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從而帶動社會的道德發展,內心科學的信念和想法的獲取需要通過教育或培養逐步形成。

  四、新聞傳播職業道德評價的特徵

  1.自覺性。

  在現代新聞傳播的過程中,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媒體傳遞資訊肩負著崇高的社會責任,新聞傳播職業的道德評價與法律管理相比,具有明顯的自覺自願的特點。其特殊的權威性和社會地位,是建立在社會各界的評論和大眾的信任之上的。例如,中央電視臺曾經報道患白血病的女孩,因家庭貧困,而無法做手術,經新聞報道後,無數的好心人為女孩捐獻了善款,這是一種自覺性的道德行為。

  2.普遍性。

  新聞傳播職業的傳播內容是面向生活的各個方面的,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種問題,就此評價層次而言,有行業評價、自我評價和社會評價等;評價主體有組織機構評價、非組織評價等;評價內容有正面激勵和負面批評以及監督等。因此,其新聞道德評價具有廣泛、靈活和多樣的普遍性。例如,曾在《東周刊》報道的劉嘉玲被虐裸照事件,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批評,最終媒體老闆在輿論壓力下向明星道歉,在整個事件的發展過程中,社會評價的自覺性起引導和決定作用。

  3.傾向性。

  新聞事業體現著社會、集團的一定利益和價值,道德評價同樣帶著強烈的傾向性,這種傾向性是由個人或者團體的性質和背景所決定的。在我國媒體事業的發展過程中,道德評價傾向於正面的報道,例如,我國著名的新聞獎――“範長江新聞獎”,其評選的最基本的要求是“政治堅定,艱苦深入,廉潔奉公;業務精專,勇於創新,成果突出。”其傾向性更與我國的社會輿論應該是保持一致的。

  結 語

  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對我國經濟、政治和文化生活的進步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各行各業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工作者的思想和行為是以道德約束和道德評價為底線的,而新聞傳播職業的道德約束和道德評價則會根據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變化,它並不是永恆的,其特質也決定了新聞人的特質,但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遵守新聞真實客觀的核心要求是一定不會變的。

  參考文獻:

  [1]翟彥妮:《從記者的角色認知角度淺談新聞傳播倫理評價》,《傳播與版權》2013年第4期

  [2]賴曉紅:《淺談新聞道德評價中的動機與效果――以“深圳聯防隊員強姦案”為例》,《新聞世界》2012年第6期

  [3]張時碧:《 新聞媒體對社會道德規範的引導功能研究》,《中國報業》2012年第10期

  篇2

  淺析新聞記者職業道德缺失及對策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新聞媒體在生活中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新聞記者隊伍中一些思想偏見,愚昧無知以及職業道德缺失的人員,導致低質量的新聞報道,違背新聞專業主義客觀,真實,準確的三大原則,即影響記者整體隊伍的信任危機,又引發社會的信任危機。本文以彭宇案為例,分析探討當前新聞記者道德確實現象及策略。

  【關鍵詞】新聞記者;職業道德;新聞專業主義;對策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新聞媒體在生活中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新聞記者隊伍中一些思想偏見,愚昧無知以及職業道德缺失的人員,導致低質量的新聞報道,違背新聞專業主義客觀,真實,準確的三大原則,影響記者整體隊伍的信任機,進而引發社會的信任危機。

  一、新聞專業主義內容

  新聞專業主義作為新聞學的一個重要概念,也是新聞工作者最主要的職業規範。要求記者以客觀、真實、準確的態度去報道事實,挖掘事實的真相,把事實的本來面目展現在讀者面前。

  新聞工作者要求保持中立的態度,客觀報道新聞事實;同時,新聞工作者要把好關,以新聞價值為中心進行報道呈現,要反映客觀事物的原貌,不能僅達到部分真實,而且必須達到整體真實。

  二、彭宇案事件回顧

  2006年11月20日南京市民彭宇扶起一跌倒老人徐老太前往醫院檢查,隨後徐老太向彭宇索賠醫療費,彭宇自稱樂於助人,被指為肇事者。在各種調解失敗後,開始漫長民事訴訟。

  2007年9月5日南京市鼓樓區法院主審法官王浩對彭宇案做出了一審判決,因視野限制,無法判斷,被告彭宇賠償原告徐老太45876元,訴訟費1870由徐老太承擔。

  2007年10月15日中共江蘇省書記李源潮關注此案,並在十七大江蘇分省分組討論會發表講話,提到此案,標示著官方公開表示此案以庭外“和解”告結。但“和解”內容並未公告媒體。

  2012年1月16日,瞭望新聞週刊發表文章《彭宇承認與老太碰撞 “彭宇案”不該被誤讀》。南京市委、市政法委書記劉志偉接受《瞭望》新聞週刊專訪時指出,輿論和公眾認知的“彭宇案”並非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徐壽蘭徐老太經過一輛公交車後門時,彭宇正從這輛車後門第一個下車,雙方在不經意間發生相撞。

  三、記者職業道德缺失具體表現

  在“彭宇案”事件中,眾多媒體報道轉載,讓原本模糊的事件,更加不真實的進入公眾視野,大多說媒體都扮演彭宇的角色,報道明顯的帶有偏見性,使得整個社會陷入空前的道德危機之中,媒體報道的不真實、不客觀、盲目,偏見,顯示出新聞專業主義的缺失,新聞記者的道德缺失。

  1.虛偽的客觀性。各傳媒集團在分切受眾市場這個固定蛋糕時,份額的佔有率成為傳媒集團生死攸關的問題,怎樣得到受眾的識別、認可,這是亟須解決的現實問題,派全線新聞工作組前往新聞源進行現場採編報道,以第一新鮮的、真實的新聞資訊傳播給受眾,勢必會佔有重要的市場份額。但是,絕大多數傳媒忽略了新聞報道最終呈現的虛偽客觀性,也即偽客觀性,就是真實的新聞最後報道出來的大多隻呈表面化現象,並沒有完全報道出新聞事件的真相,欺騙公眾,以致傳媒發展出了一套奇怪的客觀性——有半真實,不完全,不全面導致的偽客觀性。[1]

  2.“人咬狗”的新聞趨勢。19世紀下半葉美國著名報人戴納說過“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若新鮮事件無法具體報道吸引受眾眼球,那就會誘使新聞工作者去獵奇,追逐聳人聽聞的訊息。[2]這種記者道德優越性也會隨著出現,預立立場進行,不公平的報道。

  3.缺乏社會責任感。由於市場的固定性,“奇”新聞也就成為各大新聞媒體首選報道之一,吸引受眾眼球成為最有利手段之一。但是,媒體採編者往往忽略了“奇”新聞會對社會產生怎樣的後果,一味的迎合,吸引受眾眼球,缺乏對社會責任感,矇蔽民智,提供不雅娛樂,崇拜金錢,使受眾混淆基本道德定義。

  四、記者職業道德缺失的原因

  1.媒體商業化運作,利益驅動。我國媒體高速發展成為一種趨勢,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以及媒體發展競爭的背景下,使得其更多的對資本市場形成一種依賴性或依附性。媒體商業化,娛樂化程度的加劇,大多數媒體在類似博眼球報道,沒有親自去採訪證實,盲目跟風,大批量轉載,使事件如同滾雪球越滾越大,使事實真相越來越渺小。在對真實事件上,媒體只是一味進行主觀性的批評,抨擊。使得新聞評論缺少真正的客觀性,理性思辨不足,而沒有成為社會真正的記錄者。

  2.專業素養的缺失。作為新聞工作者,每一次報道都是對社會的負責,並更好的進行輿論監督,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對整個事件的瞭解掌握,還原事實真相。這都需要專業技能,專業素養,專業精神。

  3.新聞法規政策的不足。當前我國新聞媒體處於高速發展時期,相應法規政策不夠完善,導致許多媒體工作者習慣於邊緣化新聞工作報道。獎懲機制不配套,也使得新聞工作者怠慢新聞事件。

  五、重建記者職業道德

  1.新聞的客觀性。新聞工作者的主要任務就是能夠將當日事件賦予其意義進行真實,全面的報道。但是在市場利益的驅動下,部分報道出來的新聞不夠完整,讀者容易陷入自我意境,歪曲事實意義,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在進行新聞報道前,公正,客觀的採編,面面俱到。嚴格把握主觀性與客觀性的區分,用確鑿的事實客觀的評論引導大眾輿論。

  2.社會責任感。新聞記者作為社會資訊傳遞者,應以服務社會大眾為最高職業追求。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做好新聞“把關人”的的位置,做一個有責任的媒體人。社會責任理論的一個大前提下就是自由與責任相伴而生,新聞傳媒對當今社會具有重要的傳播意義,肩負著從上到下的社會責任使命,不僅要為政府服務,宣傳利國利民的正確思想,還有監督政府,此外啟發民智,提供“好”娛樂等都是傳媒應盡的責任。

  3.填補專業素養,加強自律。在新聞事業高速發展期,大量記者湧入媒體行業,良莠不齊,長短不一雖帶來生機和活力,但是也成為媒體行業一詬病,這就需要我們新聞記者填補基本常識,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按照新聞職業道德原則與規範進行自我提高行動,不僅要從行動上提高,還要從精神情操上提高。

  4.完善法規,監督機制。雖然新聞記者自律是關鍵原因,但是完善監督機制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加強新聞工作人員職業道德修養素質,很多國家都紛紛制定了新聞工作職業道德守則。1991年,我國全國記協就正式頒佈了《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並與1994年和1997年兩次進行修改。[3]

  在道德準則下進行新聞工作,進行適當的獎懲機制,發揮新聞工作人員的熱情作用,並讓大眾對其監督,保持高尚的職業道德。

  【參考文獻】

  ①弗雷德裡克s希伯特 西奧多·皮德森 威爾伯·施拉姆 《傳媒的四種理論》76

  ②李良榮:《新聞學導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第9264頁.

  ③竇小忱:《由假新聞看記者職業道德的失範》,2007.

新聞編輯論文參考範文
關於新聞職業道德論文
相關知識
關於新聞職業道德方面論文範文
關於會計職業道德方面論文例文
關於新聞職業道德論文
有關會計職業道德方面論文免費
會計職業道德方面論文參考範文
會計職業道德方面論文
教師職業道德方面論文
有關新聞職業道德論文參考
關於旅遊職業道德論文
關於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