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聞廣告方面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新聞廣告作為有償新聞的一種表現,在我國新聞界幾乎被視為一種廣告創新,而受到很少的批判。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新聞廣告化的社會危害及對策

  摘要: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為了提高自己知名度,將產品廣告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植入在新聞當中,對社會和人民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同時,新聞媒體為了最求經營利潤的最大化而放任這種現象地出現,極大程度上的誤導了消費者,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本文主要介紹廣告新文化的幾種表現形式和對社會的危害,進而提出幾種解決措施,希望能夠對減少廣告新文化有所幫助。

  關鍵詞:廣告新聞化;表現形式;危害;對策

  我國新聞媒體的運作模式是事業單位、企業經營。“事業單位”意味著媒體作為政府、人民的喉舌,要實現其社會價值;“企業經營”意味著媒體要賺取利潤維持生存,實現其經濟價值。在我國現階段,媒體的經營手段主要以廣告為主。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新聞媒體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日趨商業化,部分媒體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採取多種手段,表現尤為明顯的是廣告新聞化。在這裡提到一個詞——廣告新聞,它是以新聞形式宣傳廣告內容,與經濟有關。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廣告是為達到營銷目的,以付費的方式,通過媒介,向人們傳達一定資訊的傳播活動。兩者在傳播功能、目的等方面均有不同,只是都是以媒介為傳播渠道。

  一、廣告新聞的表現形式

  廣告在新聞中的植入是各種各樣,經過筆者對大量廣告新聞研究和分析認為廣告新聞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將廣告新聞化

  利用新聞的講解技巧和客觀的語氣介紹實為廣告的新聞,並將這些廣告混入在報紙或者電視中,導致傳媒受眾並不知道自己觀看的其實是帶有主觀色彩的廣告,而不是客觀的新聞。

  2新聞中植入廣告

  新聞以廣告為主體,將大量的廣告內容植入在新聞中,對於新聞內容只是簡單的介紹幾句,新聞毫無亮點,起不到原有的作用,單單成為了廣告的“外衣”,讓新聞淪為商家介紹自己產品的平臺。

  3利用排版誤導受眾

  這樣的形式一般使用在報紙中,利用排版誤導媒體受眾,商家不將這些廣告稱為新聞,只是把這些廣告與相關的新聞內容編排在一起,利用媒體受眾閱讀資訊的習慣,誤導消費者接受這些廣告資訊。

  二、廣告新聞化的危害

  廣告新聞化給媒體受眾和消費者帶去的危害十分的明顯,但是廣告新聞化的危害還不僅僅體現在這兩個方面,這種欺騙行為還會影響到商家的社會形象和媒體的公信力,本文認為具體的危害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誤導消費者

  由於媒體的公信力和新聞的客觀真實性,導致消費者往往會毫無考慮地相信新聞的內容,而將廣告新聞化很容易就誤導消費者對廣告中的產品進行購買,很多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往往在廣告中對自己的產品有所誇大,而消費者並不知道自己看到的是帶有主觀色彩的廣告,盲目的相信產品的功能和效果,最終導致自身的利益受到危害。

  2降低媒體公信力

  新聞媒體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具有較強的社會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群眾的意願和呼聲。但是由於廣告新聞化越來越多的出現,加之很多消費者在相信媒體購買產品後,發現並不能起到預期的效果,導致媒體受眾漸漸對新聞媒體失去了信任,哪怕面對真實的新聞,人民也不會輕易的選擇相信。

  3影響企業的發展

  想要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一下之地,並不該將重點放在企業的宣傳上,而是積極地引進新的工藝和技術,提高商品的品質。過多的將視線放在宣傳上,會讓企業的發展和創新停止不前,從短期來看,廣告新聞化似乎滿足了企業和媒體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要求,但是從長遠角度來說,對兩者的發展都沒有好處。

  三、解決廣告新聞化的對策

  面對廣告新聞化的眾多危害,我們要積極地尋找對策遏制廣告新聞化的出現,減少消費者的損失。筆者認為以下幾點對策能夠起到極好的效果:

  1提高媒體和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企業想要達到經營利潤最大化這一目標無可厚非,但是不能建立在危害社會和消費者的利益上,新聞媒體和企業聯合為了追求利潤就將廣告新聞化,這是社會責任感十分薄弱的表現。因此,需要媒體和企業認識到自身的作用和價值,提高社會責任崗,讓新聞和廣告真正意義上的發揮他們的作用,而不是成為用來謀利的手段。尤其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人民意志的新聞媒體更是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否則很容易誤導媒體受眾,最終引起不可挽回的危害。

  2法律制約

  對於廣告新聞化而言,單單利用商家的自身素質進行約束並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還需要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利用法律這一強有力的手段制約廣告新聞化的發生。儘管,我國有關廣告的法律出臺已有多年,但是各式各樣的欺詐廣告依然層出不窮,廣告新聞化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商家為了自身利益,利用法律的漏洞不斷的危害消費者的權益,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3正確引導廣告主投資

  廣告是企業為賺取利潤、以付費的方式、通過媒體介紹其商品與機構的一種宣傳方式,可見,廣告主是廣告新聞化的始作俑者。政府、媒體和社會可以採取各種方式對廣告投資者進行科學引導,宣傳廣告新聞化的危害性、遵循新聞規律的重要性、尊重讀者和正確引導消費的必要性等,讓商家真正的意識到廣告的實際作用和企業經營的工作重點,力求生產出質量更好的產品,提高企業的社會形象。通過正確引導,使企業和媒體形成共識,既能保證廣告客戶,又能確保新聞的純潔。

  4提高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

  隨著資訊和知識爆炸式的增長,當今的消費者應該有足夠的自我保護意識,能夠正確的分辨出資訊的真假。就廣告新聞化而言,消費者要明確廣告和新聞兩者間的區別,在面對廣告時要保持正確的心態,不盲從、不輕信。同時,也要有對媒體傳播內容的監督意識,面對這類現象的發生,要積極地進行反映,力求構建起真實、可信的媒體傳播氛圍。

  四、結束語

  廣告新聞化看似滿足了媒體和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要求,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說,不僅降低了媒體的社會公信力,還影響了企業的長期發展。並且,將具有主觀色彩的廣告植入到客觀的新聞當中,更是會誤導消費者的選擇,進而危害到消費者的權益。面對廣告新聞化的危害,就需要企業和媒體提高自己的社會責任感,正確的引導廣告投資,同時也需要消費者擁有足夠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廣告新聞化無處立足。  參考文獻:

  [1]張曉軍. 淺談廣告新聞化現象[J]. 科技創新導報. 201107

  [2]趙雪情. 徘徊在新聞和廣告之間淺議行業性專刊的廣告化[J]. 消費導刊. 200918

  [3]陳力丹,周宇博. 廣告新聞:違法失德誰之責[J]. 中國德育. 200911

  [4]武晉原. 廣告新聞化的是與非[J]. 現代企業教育. 201010

  篇2

  淺談廣告新聞化現象

  【摘 要】在愈演愈烈的廣告中,廣告新聞化發展趨勢已見端倪,這將對廣大受眾產生一些資訊上的誤導,一些不法商家藉助新聞這一傳播渠道實現廣告宣傳發展,這給大眾利益帶來不少危害,同時也將影響媒體的公信力,不利於媒體的優化發展。文章就這些方面進行闡釋探討,並將提出相關解決措施,以期對新聞健康發展和廣告優化發展提供些許幫助。

  【關鍵詞】廣告新聞化;媒體公信力;危害公眾利益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日趨成熟,市場經濟各方面因素也在不斷髮展壯大,廣告行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一個發展因素,也逐步發展壯大起來。新聞媒體行業主要面向公眾,媒體公信力是新聞媒體不斷髮展的主要渠道,一旦公信力缺失,將會危及媒體的健康發展,不利於媒體長遠發展,故此,維護媒體的公信度是實現媒體健康發展的有力保證。然而,廣告以其傳播渠道最廣為主要發展目標,受利益因素的作用,廣告行業在市場經濟發展中變得越來越熱,所收到的利益也逐步實現最大化,這樣,為了實現最大的傳播渠道,廣告行業在發展中瞄準了新聞傳播渠道,這樣,日積月累,廣告新聞化發展趨勢日漸增強。在市場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一些新聞媒體為了自身短期的發展利益,容易接受廣告行業高利益引誘,從而和廣告行業相互建立利益鏈條關係,這樣,容易實現廣告和新聞相互混淆,導致公眾受到廣告和新聞的兩重傳播,使不少公眾的利益受到侵害,這樣,及其危害社會輿論的健康化正常發展,不利於新聞和廣告的健康發展。

  一、現階段廣告新聞的發展形態

  現階段廣告新聞滲透形態主要表現為滲透方式和混合方式,從而使觀眾眼花繚亂,受到廣告的薰陶和誘導,明明是看新聞,卻不經意間誘導力極強的廣告。其發展形態有以新聞形式發展廣告,運用新聞專業術語來做廣告,主要出現在新聞欄目裡和新聞報紙裡,這樣容易藉助媒體力量大範圍大面積地實現廣告產品的宣傳和推廣。藉助於新聞實現其廣告的不斷傳播成為現階段廣告發行商最主要的發展手段之一。這就意味著廣告新聞滲透性發展極快極強,很多情況下混亂了新聞輿論界,使受眾很容易認為廣告就是新聞,反而無從辨認真正的新聞,不利於媒體的正常發展。作為事業單位為主體的新聞媒體單位,如果公信力變低或者沒有公信力,危害性很大。例如,廣告與新聞媒體結合,會在很多新聞欄目中出現與新聞相似的廣告,或者新聞報紙很多版面出現廣告的大面積傳播,這樣,降低公眾對新聞媒體單位的信賴度,受不法廣告誘導失利的受眾從此很大程度上不信任新聞媒體的資訊,不僅從輿論層面上有損於新聞媒體單位的利益,同時也對國家新聞媒介的公信力有所影響。

  二、現階段產生廣告新聞化趨勢發展的動因

  一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轉型時期的影響,促使媒體不斷產業化發展

  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轉型發展時期,社會形態的不斷變化發展促使新聞業商業產業化發展程度逐步提高。產業化並不僅僅表現在媒體這一行業,同時其他行業也出現產業化發展新趨勢,主要是社會經濟發展和市場經濟的不斷強大而引起的。例如文化產業化、高校擴招等等各行各業商業化氣息加重等,都體現出產業化發展加強的趨勢,媒體行業也不例外,或多或少受到商業化發展的影響。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時期,改革開放的不斷髮展促使各行各業漸趨商業化。然而,商業化發展必然引起激烈的市場競爭,從而不可避免地出現媒體商業化發展新現象。

  二眼前利益矇蔽了媒體的雙眼,給廣告投機商以可行之機

  廣告新聞因為披上了新聞的外衣,對受眾的吸引度強於一般的電視或市面上的條幅廣告,在廣告效益上出現很高的廣告發展效益。從廣告企業或廣告主方面來考慮,廣告宣傳渠道廣泛化,廣告資訊發展面廣,利益最終會實現最大化,廣告效益發展最終也會實現最大化,這是廣告商家所共同期待的。受收益方面的利誘和吸引,廣告商會更加熱衷於運用新聞作為廣告的宣傳媒介,實現廣告的大範圍宣傳和發展,這種發展也就成為廣告新聞化現象產生的主要動因。同時,傳播廣告新聞,給媒體也帶來相應的經濟效益,短期內較大的經濟收益促使新聞媒體單位接受了這種不成規定製度的合作模式,從而使廣告新聞化發展不斷髮生。

  三不完善的法律法規導致這種現象產生

  不健全的新聞媒體行業行為法制和相關法律條款的不明確化同時也是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又一誘因之一。這種誘因導致不少媒體大膽與廣告商通力合作,促使這種現象產生激烈的市場化和競爭化發展。雖然我國現行《廣告法》也有規定:“大眾傳播媒介不得以新聞報道的形式釋出廣告,通過大眾傳播媒介釋出的廣告應當有廣告標記,與其他非廣告資訊相區別。不得使消費者產生誤解。”還有其它法律法規也對此有類似規定,但都因為缺乏有效監督、廣告審查制度的缺陷等原因而沒有有效執行。

  三、廣告新聞化發展所造成的危害

  一對廣大受眾進行誤導,從而損害受眾利益

  隨著廣告的增加,廣大消費者發現,並不是所有廣告宣傳的商品都貨真價實,受眾的感情被欺騙,廣告效果便越來越差。於是很多廣告主便選擇用新聞的手段來宣傳資訊,以此替代傳統的廣告。因為新聞具有公開、客觀真實、權威等特點。消費者更容易相信其宣傳的所謂“新聞事實”。由此,這種隱晦的廣告宣傳渠道更容易弄虛作假,從而更多地使受眾上當受騙,損害受眾的利益。

  二降低媒體公信力

  降低媒體公信度,不利於媒體的長遠發展。新聞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反映人民群眾的呼聲,具有絕對的權威性。但如果任憑這種廣告新聞化的現象氾濫,久而久之,受眾上當多了,就會對新聞媒體產生信任危機,從而降低新聞媒體在受眾中的公信力。

  三導致企業的重點工作出現偏離現象

  對於企業等盈利機構而言,應該把重點放在提高產品質量之上,如果產品質量優越,當然會受到消費者青睞,不怕沒有銷路。反之,質量沒有保證,廣告再好,也是徒勞,甚至會帶來不少負面影響,不利於產品的優化升級。

  四、廣告新聞化的解決措施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並嚴格執行,提高媒體的社會責任感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實現嚴格的監督機制,對媒體和廣告主實行縱深化相關法律法規管理,嚴格相關規章制度,優化行業發展機制,從而提高媒體的社會責任感。

  二運用質量競爭意識引導廣告主實現正確投資

  質量是商品能夠實現優勝劣汰的重要衡量手段,廣告主應正確認識到質量是實現金牌廣告的主要發展途徑,只有這樣,扭轉廣告主的投資意識,正規化實現其投資行為,為行業發展開拓正規的競爭渠道,從而降低廣告新聞化現象的發生。

  三提高受眾的利益自我保護意識

  受眾在消費行為中應不斷提高自身的甄別能力,不斷認清新聞廣告方面的危害,從而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實現對虛假廣告資訊的強烈反擊,從而從源頭上杜絕廣告新聞化顯現的產生。

  五、結語

  綜上所述,鑑於近年來廣告新聞化現象不斷產生的趨勢加強,我們應該多渠道,多角度對廣告新聞化現象進行反擊與甄別,從制度、法律、受眾以及主要新聞媒體單位和廣告主方面多渠道地實現廣告新聞化現象的遏止。不斷從源頭上卻斷廣告新聞化現象發生的利益鏈條,只有這樣,才能淨化社會輿論環境,還給消費者一片晴明的天空。

  參考文獻

  [1] 王欣.淺談廣告新聞化現象[J].新聞採編,200702.

  [2] 陳力丹,周宇博.廣告新聞:違法失德誰之責[J].中國德育,200911.

  [3] 戴芳莉.廣告新聞化的社會危害及對策[J].青年記者, 200714.

新聞法律法規論文參考
新聞廣告專題論文
相關知識
關於新聞廣告方面論文
關於新聞編輯方面論文免費
關於新聞編輯方面論文投稿
關於國家教育方面論文
關於會計造假方面論文
關於財務報表方面論文範文
關於財務管理方面論文參考
關於財務管理方面論文
關於新聞職業道德論文
新聞廣告專題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