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兒勵志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人生難免遭遇挫折很困難,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經歷過挫折的人,人生才是飽滿的。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需要給予鼓勵,鼓勵能使人很快從陰霾中走出來。所以人們都需要鼓勵。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腦癱拳手汪強

  2014年9月13日,腦癱拳手汪強迎來了首場職業拳擊比賽。他3歲時被診斷為腦癱,6歲時不能自己走路,生活無法正常自理,智力發育明顯遲緩。而如今的汪強卻有著1.76米的個頭,健壯的體魄、能靈活躲閃攻擊,是一個愛笑的小夥和熱心人。從腦癱兒成為如今成功登上在職業拳臺的拳擊手,29歲的汪強用自己的拳頭與命運較量。

  為了在一場被稱為“角鬥士之夜”的業餘拳擊比賽中有更好的發揮,汪強和父母提早兩週就從天津來到了上海,在一家運動館進行訓練準備,汪強特地選擇大一號的拳套練習,這樣在比賽中換上小一號的拳套更能發揮拳頭的威力。

  作為汪強的拳擊啟蒙教練,父親陪伴兒子一起前來訓練,不時在訓練中給出動作改進建議。

  在訓練館中,其他熱愛拳擊的業餘選手成為了汪強的賽前陪練,選擇和他們進行實戰式的練習,汪強往往總是成為“捱打”的一方。

  汪強在一旁和其他選手訓練,汪爸爸則站在一旁默默觀看,“這孩子太不容易了,剛生下來的時候醫院就給我們發了病危通知,好不容易熬過來,別人孩子上小學的年紀,他連1+1都不會算,理個髮也沒法理,因為腦癱,他的頭總是晃個不停……”,汪爸爸坦言,練拳擊的目的也是為了增加汪強的身體康復。

  汪強在和不同隊友進行賽前實戰訓練中不慎被打到後腦,作為一名腦癱患者,腦部比一般人更加脆弱,汪強的父親連忙幫兒子按摩放鬆。

  經過一輪高強度的實戰練習後,汪強獲得最後勝利,一同陪他練習的隊友則紛紛為他加油,給他最大的鼓勵。

  在距離拳館很近的東安路里弄裡面,為了來上海訓練參賽,一家人用每天一百多的價錢租了一間簡陋的小屋子,汪強右手的食指關節兩個月前受傷還沒有好,平時都是綁著白色的紗布訓練,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他右手的發揮,汪強倔強的說,到時候只有拼了。

  距離正式比賽時間越來越近,汪強主要的任務是休息。爸爸在住的地方幫汪強做按摩,汪強表示很享受。從汪強6歲開始,父親每天堅持給他按摩,讓他能夠站起來走路到後來可以練習拳擊,沒事的時候,媽媽也會一起幫他按摩。如今爸爸仍然給他按摩,但主要是為了運動放鬆,消除疲勞。

  汪強在爸爸幫助按摩放鬆後還是閒不住,和爸爸切磋起來,練習防守。

  在完成拳擊比賽所有的準備後,一家三口也會打撲克消遣,即是娛樂專案也是鍛鍊腦力。然而一路走來的艱辛,只有汪強一家人心裡清楚。當初給兒子看病花掉所有積蓄,汪媽媽為了照顧兒子辭職在家,一家人全靠汪爸爸一人打工維持,“我一個人打兩份工,白天在手錶廠上班,晚上做體力活,200斤的砂糖,我一晚上要扛很多,現在頸椎。已經落下了毛病。”但這一家人從沒想過放棄。

  正式比賽開始前四個小時,韓教練在最後時間給汪強佈置戰術,告訴他放棄花式打法,只出左右直拳。自從去年開始接受韓鴻翔教練的指導,汪強距離自己的夢想就越來越近,在上海特訓一個月後,回到天津的汪強也一直通過教練提供的視訊反覆錘鍊。

  對於教練佈置的戰術,汪強不能夠完全聽懂。“按照職業拳擊的要求,他的起點比較低,但瞭解了他的故事以後,我很難不去為這個孩子做些什麼。”韓教練說道。

  開賽前,汪強一個人在臺上熱身,媽媽比汪強還要緊張,不斷提醒兒子要注意防守。

  在等待上場的時間裡,汪強坐在休息室與另一位拳手比劃起來。拳擊被認為是最艱苦的體育專案之一,對於身體的協調性要求極高,別說是腦癱的孩子,普通人想要練好拳擊也非易事。過去16年,汪強每天都要進行艱苦的訓練,父親也會帶著兒子去找對手進行實戰訓練,受傷成為了家常便飯。

  屬於汪強的第一場比賽開始了,汪強出場。

  正式比賽遠不像平常訓練一般,對手不斷對汪強進行擊打,力度愈發加大,而汪強似乎沒有適應這樣的強度和狀態,只能不斷在防守中對進行自我保護。

  第一節比賽結束,汪強累倒在一旁,教練抓緊時間指導戰術,由於雙方實力並非在一個量級上,汪強幾乎只剩招架之勢。

  汪強在比賽中攻擊對手的機會寥寥,每次被對手擊打,表情總是顯得極為痛苦。“因為腦癱,兒子神情還是和一般孩子不同。有同學說他是傻子,經常欺負他,我也沒法去管別人家的孩子吧。”每每回憶這些,汪強爸爸的痛苦溢於言表,曾經擔任過天津武警總隊的拳擊教練他決定讓孩子學習拳擊,為了自衛,也為了讓孩子的身體健壯起來。

  屬於汪強的第一場比賽結束,體力已經完全透支的汪強靠在圍欄上,媽媽在臺下為他鼓掌。

  在各方面完全壓制汪強的對手最終贏得了比賽的勝利,而屬於汪強人生的第一場職業賽也最終以失利劃上句號。

  雖然汪強輸掉了比賽,但是對父母而言,汪強的表現足夠讓他們驕傲,媽媽忙著給他擦汗,爸爸在一邊說著鼓勵的話。

  賽後,汪強沒有因為比賽的失利而影響心情,咬著紀念獎牌露出笑臉,對他來說,能夠站上職業拳臺,打完整場比賽已經是一場勝利。

  :腦癱患者小王的勵志司考路

  他一出生就因缺氧導致腦癱,卻從沒放棄過自己;他29年未能獨立行走,但一直懷抱伸張正義的理想;他念完高一就輟學,經過4次奮戰最終通過司法考試……昨天,29歲的“牛人”王徵宇信心十足地告訴記者,在新的一年裡,他還要考研與考博,朝著一名好律師的目標一步步邁進。

  腦癱兒立志伸張正義

  29年前的一天,一個早產兒在杭州呱呱墜地,由於缺氧導致運動神經受損,小王的不幸,從他出生那一刻起便緊緊跟隨。為了方便照顧兒子,媽媽特別從蕭山調到杭州上班。“聽說上海有家醫院技術不錯,他3歲時,我帶著他在上海整整治了一年。可惜還是沒有明顯好轉。”何群有些愧疚地說,“一直到5歲,他才能由我們扶著走路。上學也選最近的學校,一天4趟接送。”

  雖然行動不便,小王卻很懂事,一直以在媒體工作的舅舅為榜樣。“我舅舅是你們的同行,他每天東奔西走幫助別人,我也想和他一樣,可雙腿卻不聽使喚。”然而,他沒有放棄,他找到了新方法:“我要學法律,用我的腦和嘴去伸張正義。”

  四次衝刺通過“司考”

  2004年夏天,小王的高中搬到新校區,離家很遠,只上了一年高中的他,不得不輟學。但這並不能阻止他學習的腳步。這一年10月,他參加了浙江大學法學專業的自學考試。從此,他開始了一條特殊的求學路。4年後小王成功拿到了法學學士學位,又馬上報名參加司法考試,可惜只考了226分。“我想檢驗一下自考的效果,知道了差距才能做好複習計劃。”這樣看來,小王是個理性的人。

  “這孩子呀,真得很不容易。壓力過大,他得了神經性皮炎,頭髮都快學沒了。”媽媽說著翻出一疊紙來,是王徵宇四次司考的成績單:226分;298分;357分;392分。歷經4年,他成功了。然而,這4年,只有媽媽知道兒子是怎麼過來的。考友給了個qq號800086007,讓他報了獨角獸司考網校的全程班,方便他自己在家學習。結果,一聽就是七八個小時,一天下來,耳朵總是紅紅的。“早上我們這裡有點吵,他就從中午12點開始學習,一直聽課到凌晨4點。除了到陽臺上晒晒太陽外,幾乎沒怎麼出門。”媽媽憐惜地說。

  “一次,他看著看著忘了時間,第2天他爸起床上班,他還在看書,結果雙腿血迴圈不暢,到現在仍是又腫又痛。”小王取得這樣的成績,比常人付出的要多很多。小王在獨角獸司考網校的幫助下,順利地通過了司法考試,這與他自己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不過小王說,他選擇獨角獸網校的確是個不悔的選擇,因為獨角獸司法考試網的視訊都是有同步字幕的,屬於全國首家,其他的輔導班都沒有這個功能,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立志成為好律師

  小王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報紙,瞭解外面的世界。今年的3月,他就可以拿到司考資格證,在律師事務所從業一年,便能領到律師資格證了。司法考試這麼難,小王都過了,在很多親友眼裡,他已是一位了不得的“牛人”了,可他對自己的要求不僅於此,現在又開始準備2010年浙大法學碩士考試了。“等碩士畢業後,我還要考博。我身體有缺陷,拿到博士學位,才更有資本與常人競爭。”他信心十足地說,“我要成為杭城的‘金牌律師’。”

  當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他一定會為你打開了一扇窗。對小王而言,只要能堅定信念,堅持下去,就有實現夢想的那一天。

  :“90後”腦癱大學生

  在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有這樣一位“勵志哥”:由於患有先天性腦癱,他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由於家庭貧困,他拖著殘疾的身體為高中生進行課外輔導,並不斷地鑽研高考提分方法,憑藉著獨特教學方式,在為自己賺取大學三年學費和生活費的同時,也敲開了職場大門。前不久,在一檔大型求職節目中,他以每月超過萬元的高薪被一家知名教育培訓機構納入麾下。他的名字叫杜周磊。

  1991年,杜周磊出生在西安農村。患有先天性腦癱的他,4歲時才在父母的幫助下勉強學會走路。讓父母欣慰的是,上學後,周磊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高二時,他的生物、化學成績一直是全校第一名。不過,就在高三臨近開學前,一直疼愛他的父親病倒了。為了照顧病重的父親,周磊在老師們的萬般挽留下還是選擇了退學。之後,他一邊在醫院照顧父親,一邊在病床前自學。但是高考期間父親的突然離世還是給了他沉重的打擊,最終選擇了高職院校。

  處理完父親的後事,周磊開始為大學學費發愁。經過再三考慮,他決定利用自己高三一年的自學心得,為學弟學妹們進行課外輔導。“我講課開始都是免費的,直到家長們認可我了才會收費。”就這樣,整個暑假,周磊一共招了10名學生,也把自己第一年的學費賺了出來。

  來到天津後,在學校的幫助下,他開始勤工儉學。“雖然大一時每月也能有幾百元的收入,但我還是喜歡講課。”於是大二開學後,他利用課餘時間到圖書大廈免費為高三學生講課,小有名氣後,他的學生越來越多。

  也正是由於感受到了這份成就感,本來學習臨床醫學的他,在求職節目現場,面對多位企業負責人丟擲的橄欖枝,最終選擇了一家教育培訓機構。“一路走來,我也曾遇到很多困難,但是每一次我都告訴自己:不拋棄、不放棄,只要堅持,就會有所收穫。”杜周磊說。

 

逆境勵志小故事
徐悲鴻的婚姻故事
相關知識
腦癱兒勵志故事
中國少兒勵志故事
少兒勵志故事大全集
少兒勵志故事及感悟
簡單的少兒勵志故事
孤兒勵志故事
線上閱讀少兒勵志故事
說給兒童聽的勵志故事
適合兒童的勵志故事內容
兒童教育勵志故事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