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白洋澱導遊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白洋澱,屬海河流域大清河南支水系湖泊。是保定市、滄州市交界143個相互聯絡的大小澱泊的總稱,總面積366平方公里,平均年份蓄水量13.2億立方米,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範文,歡迎借鑑參考。

  一

  首先我代表白洋澱人民歡迎你的到來!我國有句古話"千年修的同船渡",現在我們就將同乘一船去飽覽白洋澱的美麗風光,看來我們是千年修來的緣份,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呦!在這裡我還要提醒一下各位,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手機、照相機等,否則不小心掉到白洋澱裡可就變成"落湯機"了。預祝大家度過一個愉快、難忘的白洋澱之旅!

  現在我們的遊船已經盪漾在美麗的澱區,現在我把白洋澱的概況和歷史淵源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白洋澱位於河北省中部,總面積有366平方公里,是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傳說很久以前,一箇中秋之夜,天上的嫦娥偷吃了仙藥,朦朧中飄然離開月宮,就在她即將落入凡間的時候,突然驚醒,隨身的寶鏡跌落下來,摔成了大大小小的143塊,變成了大小不等的143個澱泊。您若不信,就請在中秋之夜到白洋澱來,您一定能看到美麗的嫦娥對著白洋澱梳妝打扮。當然這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其實白洋澱大約形成於一萬年以前,是古雍奴澤遺址。白洋澱目前有大小143個澱泊,且各有其名稱。或根據它的物產命名,如荷花澱、菱角澱;或根據它的形狀命名,如葫蘆澱、羊角澱;或根據它的歷史傳說而得名,如撈王澱、燒車澱等等。其中白洋澱的面積最大,因此而命名。

  ?白洋澱的143個澱泊被三千多條溝壕所連線,河澱溝壕縱橫相連,蘆蕩荷塘星羅棋佈,水域遼闊,氣候宜人,風景絕美,四季競秀,水光天色,妙趣天成。春光降臨,蘆芽競出,滿澱碧翠;每至盛夏,"蒲綠荷紅"’"岸柳如煙";時逢金秋,蘆花飛絮,稻穀飄香;隆冬時節,堅冰似玉,坦蕩無垠。一年四季,景隨時移,氣象萬千,一派北國水鄉風光。白洋澱水產資源豐富,魚類達17科54種,鳥類有19科26種,盛產魚蝦蟹貝,蓮菱藕芡,特產有青蝦、絨蟹、皮蛋、鴨蛋、鴨肝、薰魚等,所以素有"華北明珠"、"北地西湖"之稱,有"魚米之鄉"、"日進斗金"之說。

  ?白洋澱是華北天然的蓄滯洪區,四周有堤防圍繞,它上承瀦龍河、孝義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楊村河、瀑河及白溝引河等九條河,下通渤海,是華北最大的溼地,有"華北之腎"的讚譽。澱中有純水村39個,生活著10萬勤勞勇敢的人民。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非常重視白洋澱的治理,以澱造福,以澱生財成了治理的主攻方向,澱區人民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一年更比一年強。1991年9月總書記來白洋澱視察工作,欣然題詞:"華北明珠白洋澱",為白洋澱的建設和發展掀開了嶄新一頁。

  ?白洋澱地處燕南趙北,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歷史上不乏名臣碩輔、文人墨客、藝人工匠。關於白洋澱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晉代辭賦家左思的《魏都賦》,書中寫道"…掘鯉之澱,蓋節之淵…"。掘鯉澱特指今天的白洋澱,北宋年間始稱白羊澱,後因"汪洋浩渺,勢連天際",遂稱白洋澱。據史志記載,北宋楊延昭曾在白洋澱屯兵御遼,現在境內的營、寨、口、壘等村名即來源於此;明成祖朱棣曾帶兵到留通澱、蓮花澱修築臺田,並在洛王澱邊修建"樂駕臺"記功;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多次到過白洋澱,在端村、郭裡口、趙北口、圈頭等地修過行宮,康熙皇帝以"溪光映帶"讚美白洋澱大澱風光。此外,眾多文人墨客來白洋澱觀光遊覽,寫出大量的詩詞歌賦,留下了許多千古傳頌的奇聞逸事。

  ?在抗日戰爭時期,白洋澱是革命老區。活躍在白洋澱的水上游擊隊--雁翎隊,利用有利地形,駕小舟出入蘆葦蕩中,輾轉茫茫大澱,譜寫了一曲曲抗日救國的壯歌。他們打日寇、鋤漢奸、端崗樓、打伏擊,進行大小戰鬥70餘次,擊斃、俘獲日偽軍近千人。有31名雁翎隊戰士為了民族獨立和祖國的解放貢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一會兒我就將帶大家參觀雁翎隊紀念館。

  ?現在您來到的是雁翎隊紀念館。參觀之前,請允許我先給您誦讀幾段抗日戰爭時期在白洋澱流傳的民謠:

  雁翎隊,是神兵,來無影,去無蹤。漢奸心裡直打顫,鬼子跺腳喊頭疼。

  雁翎隊,是奇兵,端崗樓,像拔蔥。澱頭、劉莊、十方院,眨眼端個乾乾淨。

  雁翎隊,是天兵,打了伏擊打保運。水路切斷運輸線,旱路擊斃楊文鳳。

  雁翎隊,是子弟兵,白洋澱百姓最歡迎。群眾是水他是魚,魚水相連骨肉情。

  從這段民謠中,我們可以看出雁翎隊是一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抗日武裝。它令敵人聞風喪膽,它與人民血肉相連;它有無數傳奇式的故事,它是一部生動的愛國主義教材。

  二

  白洋澱荷花大觀園是華北明珠白洋澱的巨型生態景點,佔地2000畝,在孫犁先生筆下荷花澱的基礎上擴建而成。有六區、十二園、三十六景、七十二連橋把園中景物涵蓋和連綴在一起。2002年荷花大觀園被國家林業總局命名為:“中國名貴荷花種苗培養基地”。被河北省林業局確定為“河北省名貴荷花教育示範基地”。這裡還有:“野生魚原種繁育示範基地保護區”。荷花大觀園2003年7月成功承辦了全國第17屆荷展以來彙集中外名荷366種,是目前我國荷花種植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生態旅遊景區。園區山清水秀交相輝映,亭臺樓閣星羅棋佈,車、船、橋路縱橫交錯。在荷花大觀園聽到的是鳥語,聞到的是花香,看到的是明淨,感受到的是清涼,這是一個神奇的世界。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白洋澱荷花大觀園的北門碼頭,碼頭背靠的是金元寶形的荷花大觀園園區,碼頭呈內弧凹形設計是廣納祥瑞之意,碼頭有150個泊位,可同時停靠150艘遊船,白洋澱荷花大觀園的水寨門,高12.8米,跨度15.8米,大門橫樑上是當代書法家劉炳森先生的墨寶“荷花大觀園”。綠色的大字寓意著白洋澱荷花大觀園是“四面荷花八面葦,一澱碧水滿園春”的生態景區。這是白洋澱荷花大觀園景觀分佈圖,對園中景觀的分佈進行了平面標註,大家可以在入園前有一個概括的瞭解,以便遊覽。

  迎賓長廊—步行街—月戀鴨灘—逍遙渡導遊詞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步入迎賓長廊,迎賓長廊長66米,是木質結構,體現生態的主題,左側的河道是大觀園與外界的相連水路,河道內睡蓮含笑,游魚戲水歡迎來賓,左側是迎賓橋,右側是步行街,由於園區呈金元寶形,左走,右走,能夠殊途同歸。那麼,看大家想往哪走?如果想乘車坐船,還是往右邊走吧。

  遊客可以在出大觀園前在這裡購物

  大家看,迎面木牌上有北京著名書法家於曙光先生為第十屆荷展創作的書法作品,有朋友能讀下來嗎?對,“世人都學蓮花品,官自清廉民自安。”這句話是高佔祥先生詠荷喻人的絕妙佳句。

  這邊,掛在木欄上的木牌是白洋澱荷花大觀園的景點、景區提示牌,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興趣自由選擇。

  在大觀園觀景有三種遊園方式,有駕舟親水、踏橋漫步、乘車環園,您選擇哪種?

  腳下是步行街,我們左側是一個深水港灣,水深3米,這裡是大觀園的深水區之一。請看那個小柳灘像個月芽嗎?因物象形,那叫“月牙灘”,旁邊那個小木屋是鴨的別墅,所以又叫月鴨灘。這裡是大觀園36景之一,叫月戀鴨灘。

  步行街也就是商品一條街,在這裡,大觀園專為遊客準備了各種商品。東側主要銷售白洋澱土特產品,如鹹鴨蛋、松花蛋、雞頭米、菱角米、白蓮子、紅蓮子、蓮子芯、蓮蓬。活魚。觀賞魚等。中間銷售書畫、攝影。葦編工藝品。西側主要銷售旅行用品,如遮陽傘,雨具,飲品,小食品等。還有工藝蠟燭及具有園區特色的小紀念品。文化衫等。白洋澱大觀園實行統一管理,全體員工均培訓上崗,統一著裝,掛牌上崗,讓遊客享受到文明,熱情,親切,周道的服務。

  這裡是逍遙渡和遊覽車始發站,您可以稱作電瓶車環園遊覽,也可以乘船到百頃荷塘賞荷觀魚。坐上舒適漂亮的電瓶車,穿行於翠葦環抱,柳絲漫舞的十里柳堤,美的感覺勝過西湖蘇堤。乘舟形如百頃荷塘,進入天人合一的境界,體會浪打船搖,享受清風荷香,心靈與自然交融的至真至美。還可以親自捕魚,捕魚方法有下粘網、扔旋網、倒蝦簍、地龍。密縫等等。還可船分兩隊,兵分兩行,玩打水仗。大家是乘車還是乘船?我可以幫助您購票。

  白洋澱荷花大觀園服務區導遊詞

  我們來到了大觀園的服務中心,服務中心是白洋澱大觀園的辦公場所,旗臺區周圍是花壇,旗座建於睡蓮池中央,一座漢白玉石拱橋與廣場相通。高高飄揚的三杆大旗,中央是國旗。左邊是河北卓正集團旗幟,右邊是子公司白洋澱荷花大觀園旗幟。這個廣場是2003年為全國第十七屆荷展開幕式容納2800名嘉賓建設的。東邊是待舟涼廊,西邊是休閒涼廊,您可坐在草坪中的涼亭或長廊內靜觀荷花綻放,看水鳥捕魚,聽魚食水草,悠悠然寵辱皆忘。睡蓮池水中彩魚遊運,您只要一拍手,彩色的魚群就會游到您身邊。服務區設有總經理室、保安室、接待部、行政部、廣播室。醫務室隨時為您提供服務!

  大觀園乘船遊園導遊辭,100元/船/小時,自主選擇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上船了。上船時請不要腳踩兩隻船。腳要踩當中,身子要端正。入艙腳要輕,坐船兩邊分。保持船的平衡。

  白洋澱荷花大觀園備有觀賞木船,大家既可乘船蕩槳於荷塘裡賞蓮。聆聽蛙鼓鳥鳴。體會浪打船搖,享受清風荷香,也可以駕舟參與下網。下蝦蔞。下密封捕魚和摘菱。採蓮。放荷燈等娛樂專案。彩雲浮水,波漾荷塘,鳥在天上飛,魚在水中游,正是人在畫圖中的感受。

  白洋澱大觀園的百傾荷塘中有白洋澱野生的紅蓮、粉蓮、和白蓮;也有從微山湖、洞庭湖、洪湖。西湖等全國各地引進的野生蓮。花期花色華容各異爭奇鬥豔,荷蓮迎賓。葦路招手,以荷比物,以荷興思,遊在大觀園百傾荷塘,荷文化的芳香沁人心田。

  三

  白洋澱位於保定境內的安新縣,是國家重點旅遊區和開放區。水域面積366平方公里,為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南距石家莊189公時,北距北京162公里,東距天津155公里,是京津冀腹地,大清河貫流東西。白洋澱是由143個大小不等的澱泊和3700多條溝壕組成的湖泊群的統稱,其中較大的澱泊有白洋澱、燒車澱、撈王澱、馬棚澱等,因白洋澱面積最大而得名。澱區主要在保定地區安新縣境內,一部分在滄州地區,涉及安新、容城、雄縣、任丘市、高陽等市縣。白洋澱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泊,總面積約366平方公里,其中312平方公里在安新縣境內,佔總面積的85%。澱區三分陸地,七分水面,水域面積約15400公頃,是華北地區少有的內陸淡水湖。白洋澱的上游有唐河、瀑河、曹河、瀦龍河等九條河流,故有"九河下梢"之稱。

  澱區景色秀麗,物產豐富,一年四季,景隨時移。春季,水域清澈,煙波浩森,蘆葦翠綠,一片勃勃生機;夏季,蓮菱蒲葦隨風搖曳,滿澱荷花盛開,湖內白帆點點,使人暑意頓消;秋季,白洋澱天高氣爽,氣候宜人,魚跳水面,蟹肥味香、魚船隊隊、捕撈繁忙;冬季,白雪皚皚,冰封大澱,一派北國風光,各種冰床穿梭往來,如同燕子在空中飛翔,是一個巨大的天然滑冰場,可任自由馳騁。

  白洋澱的地形地貌是由海而湖,由湖而陸的反覆演變而形成的,現在的水區是古白洋澱僅存的一部分,上游九河、瀦龍河、孝義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楊村河、瀑河及白溝引河,下通津門的水鄉澤國,史稱西澱。到明弘治公元1488年之前已淤為平地,“地可耕而食,中央為牧馬場”,因此也有“雍奴澤”之稱。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揚村河決口始成澤國,形成九河入澱之勢。以後人們看到澱水“汪洋浩淼,勢連天際”,故改稱白洋澱。對白洋澱的形成還有美麗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一箇中秋夜晚,嫦娥仙子偷吃仙藥,身不由已,飄飄然離開月宮,就在她將要落入凡間的一瞬間,猛然驚醒,這一驚非同小可,隨身寶鏡落入人間,摔成了大大小小的143塊,形成現在的143個澱泊。

  白洋澱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石代,澱區的西部、南部今安新縣的留村、樑莊就有人類活動生自。春秋、戰國時期,澱區分屬於 燕、趙統轄,以易水長城今安新縣北堤為界,南葛城今安州鎮屬趙、北渾泥城今安新鎮歸燕,故今日澱區有“燕南趙北”之說。也正是這橫跨燕趙的活土,以其特有地理風光,政治、軍事地位,為歷代所重視,令騷客詠歎。宋代,六宅使何承矩在澱區築堤貯水,引水灌溉建立屯田防線。北宋名將楊延昭曾在此屯兵御遼。元代大儒劉因任教於澱區三臺、安州。清代康熙皇帝在澱區端村、圈頭、趙北口、郭裡口興建行宮,先後40次來澱區遊覽圍獵。解放戰爭時期,朱德總司令曾在白洋澱指揮清風店、解放石家莊戰役,給這古老的澱區又增添了新的光彩。

  白洋澱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23年加入共產黨的辛璞田,受順直省委的派遣到家鄉馬家寨開展農民運動。1927年夏共產黨劉亦瑜,受中共保定地委的派遣到澱區北馮村與王家驥等人,建立起澱區第一個黨支部。辛璞田、劉亦瑜、李之光、侯卓夫等革命先烈,為尋求救國救民之路,舍家棄業,投身革命,堅持真理,寧死不屈,成為共產黨員學習的榜樣。抗日戰爭時期,活動在白洋澱的抗日武裝“雁翎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利用澱區蘆蕩遍佈,溝河交錯的有利地形,開展機動靈活的游擊戰,以弱勝強,痛擊日本侵略軍,大長我中華民族之威風,顯示出燕趙兒女的聰慧勇敢。作家徐光耀撰寫的《小兵張嘎》就取材於“雁翎隊”。著名作家孫犁的《荷花澱》,孫厥、袁靜的《新兒女英雄傳》均以澱區為題材。白洋澱兒女那颯爽英姿,今日仍被全國人民傳揚歌頌。

  澱區涉及保定、滄州兩個地級市的4縣1市,佔安新縣總面積的85%。安新縣境內水區人口10萬人,36個村四面環水,蘆葦年產值4000多萬元 ,是水區人民主要生活來源,魚類16科54種,最高產量800多萬公斤。以盛產大米、魚蝦、菱藕和“安州葦蓆”著稱。其中,元魚和桂花魚中外聞名,被譽為美麗富饒的魚米之鄉。開展旅遊業以來接待中外遊客300餘萬人次。每年7月23日舉辦“中國白洋澱荷花節”。

河北百里峽導遊詞
河北天桂山導遊詞
相關知識
河北白洋澱導遊詞
最新的河北白洋澱導遊詞範文
最新的河北白石山導遊詞範文
河北清東陵導遊詞
河北蒼巖山導遊詞
河北開元寺導遊詞
河北普寧寺導遊詞
河北山海關導遊詞
河北百里峽導遊詞
河北天桂山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