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二郎山至瀘定的講解導遊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穿過了二郎山隧道,感覺就是不一樣,因為這邊是陽山,和另一頭陰山形成鮮明的對比,豁然開朗時,我們的心情也由陰轉晴,那麼我也可以告訴大家--我們就要到了!

  前方兩河口是一個分岔口,左邊過去56公里是到“冰川世界”的海螺溝,到“冰川世界”當然是看冰川啦,海螺溝的大冰瀑布高達1080米,寬有 500-1100米,其面積相當於我國貴州黃果樹瀑布的15倍,它是由多級冰坡組成的規模巨大的冰川陡坡冰川。冰川在這裡處於一種超級伸張狀態,終年都有頻繁的冰崩和雪崩,非常危險,所以乾脆我們還是走右邊好了,逆著大渡河去看看瀘定橋,很近,只有14公里。

  在我們行車左手方面就是大渡河了,它是岷江最大的一條支流,全長1150公里,比岷江正流還長415公里,大渡河古稱沫水、涐水,源頭在川青交界處的果洛山,從壤塘北部入川,流經阿壩、甘孜、涼山、雅安,最後在樂山同清衣江一道與岷江匯合。

  值得一提的是大渡河在抵達瀘定以下的石棉縣後,突然東向,來了個90度的急轉彎。在轉
  彎處附近,有一小鎮名安順場,地方雖小,卻兩度名噪歷史。大渡河在這裡改向後,水急浪猛,加上兩岸高山聳立,形勢險峻,是一處極為險要的渡口。太平天國石達開全軍就覆沒於此。

  太平軍當時到這裡的時候被清軍叫做“長毛賊”。所謂“長毛賊”,也滿洲人對太平天國中太平軍的稱呼。太平天國起義時,號召恢復漢族蓄髮不剃的風俗、反抗清廷政府剃髮留辮子的制度,所以就被叫做“長毛賊”。金田起義時,天王洪秀全37歲,其它各王都30上下,翼王石達開只有20歲,當時他們的確有朝氣,同甘共苦,有理想、有革命氣象,可是,到了打進南京城、打下了中國半壁山河,他們開始腐化了、內鬥了,但是其中石達開還是像樣子的。他在武漢前方,聽說京城裡同志內鬥武鬥,東王楊秀清被殺,特別趕回來挽救革命陣營的分裂,但換得的,卻是他自已全家也被殺了。最後他又不見容於洪秀全,他只好出走了,隨他出走的有十幾萬人。他在江西、漸江、福建、湖南、廣西、湖北、四川等省行蹤不定,最後敗退雲南,最後只剩4萬殘部,在這裡搶渡大渡河不成,陷於絕境,不但被窮山惡水包圍、也被清軍和土人包圍。那時沒糧食吃,吃野草;野草吃光了,殺戰馬吃馬肉;馬肉吃光了,剩下七千人,拚死突圍,逃到一個叫老鴉漩的地方,就是剛才講到的安順場,又碰到敵人,不能前進。兩天以後石達開不見了,據說他為了顧全最後七千人的七千條命,自動走到清軍裡投降了。可是,當這些人放下武器,一起投降的時候,清軍卻大開了殺戒,幾千人被殺了、幾千人四處逃命。

  石達開的家屬早在南京就被自已人殺光了,但僥倖逃出來一個14歲的女兒,叫石綺湘,人長得漂亮,又會寫文章,六年多都跟著部隊長征。那時有一個姓佘的年輕人,因為讀過書,被石達開看中,替他掌管文案,與綺湘早晚見面,日久也就生情,石達開也有意把他收為女婿,但在整天轉戰南北的情況下,也不便成婚。石達開在安順場不見了,佘和綺湘事先都不知情,後來傳說,自動趥以清軍投降的,是一個面目很像石達開的手下,他冒充石達開,替他被清軍殺了,而石達開本人,卻逃亡了。在清軍大開殺戒的時候,佘跟綺湘、大刀王五等一百多人,翻山越嶺,藏在深山裡,等待轉機,由於處境絕望,很多人主張還是偷渡大渡河。在偷渡前,他們四處探聽,來了一個離奇的訊息。說一個般夫,一天傍晚搭了一個老先生過河,老先生跟船伕滿談得來。船伕是有心人,感到這位老先生來路不簡單,但也不便多問。最後,老先生下船了,回頭望著高山流水,感慨地說了一句:“風月依在,而江山安在?”就快步消失了。據船伕說,那種快步的動作,全是年輕人的動作。天亮以後,船伕發現船裡留了一把傘,傘柄是硬鐵所鑄,上有“羽異王府”四個小字,乃恍然大悟!這就是翼王石達開啊!這個訊息,使大家都興奮起來了。因為我們都知道石達開有這麼一把大雨傘。綺湘更是興奮,堅持要去找這位船伕,追蹤她父親的足跡,於是大家一齊出發了。可是在河邊,他們中了埋伏,清軍一湧而上,他們則回身四散逃跑,佘在逃跑中聽到綺湘的叫喊,好像是出了事,但佘不顧一切,還是拚命跑,那天晚上夜黑風高,佘身體又有炳病,突發的事件使他突然勇氣全無,竟沒有勇氣回頭去救綺湘。事後聽說石達開的女兒被俘了,被清軍輪姦而死。雖然佘事後自解,說縱使當時回頭救她,也未必救得了她,但以他同她的關係,在亂軍中,也實在不該只顧自已逃命,他覺得沒臉見人,覺得可恥,不原諒自已。面對著潺潺流淌的大渡河,也有過沖動,他想著如果當時回頭,也沒有今天,可是這就是歷史,只有一次。後來他和王五輾轉回到北京,王五開了鑣局,而佘則做了和尚。

  石達開走了,他女兒走了,佘也走了,大刀王五他們都走了······

  後來,紅軍來了。

   1935年5月下旬,劉伯承紅一軍團先遣部隊迅速挺進了安順場,準備強渡大渡河。1935年5月24日晚,紅一軍團第一師第一團在劉伯承、聶榮臻的率領下到達馬鞍山,正準備休息,忽然接到總部命令,要求連夜襲擊不遠處的安順場渡口,強渡大渡河。於是劉伯承等決定讓第一營立即出發,先行奪取安順場,然後進行強渡。

  蔣介石加強了大渡河防守,將重兵置於北岸,企圖阻止紅軍渡河,並調集各路軍馬圍追堵截,想讓朱德、毛澤東們重蹈石達開覆轍,全殲紅軍於大渡河南岸。安順場位於南岸,防守此處的敵人雖有所準備,但未料到紅軍如此神速,因此毫無戒備。紅軍戰士如猛虎下山,不到半小時就結束了戰鬥,並在河邊截獲了敵人的一條交通船。第二天上午九點鐘,楊得志的紅一團開始強渡。一營二連連長熊尚林帶領16位勇士跳上渡船,奮勇駛向對岸。駐守對岸渡口的敵人有一個營,他們修築了工事,僅有一條石臺階從河邊通向幾十米高的峭壁頂端。敵人集中火力向小船射擊,一時彈如雨下。負責支援的紅軍急忙用火力壓制對岸敵人,勇士們和船工拼命划船,衝過巨浪,繞過礁石,衝出旋渦,終於靠上了對岸。17個勇士跳上岸,衝上臺階,撲向敵人,在南岸紅軍兩發準確飛來的炮彈的支援下,擊潰敵人,奪取了敵人的工事。小船穿梭往來運送紅軍過河。後來又繳獲兩隻船,將第一師運過了大渡河。但是,船少人多,渡河又受地形水勢的影響而較為緩慢,要將紅軍大隊人馬渡完得花一個月的時間,而追擊堵截的敵軍卻日漸逼近,形勢不允許紅軍停留在此地。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毛澤東當機立斷,決定組成左、右兩路紅軍沿兩岸逆河而上,奪取瀘定橋,以便大部隊迅速過大渡河,甩開敵人,擺脫危險境地。瀘定橋處瀘定城瀘橋鎮,始建於清康熙45年(1706年),歷時5年建成,康熙皇帝親筆御書“瀘定橋”(取瀘水平安之意)三字匾額掛於橋頭,儲存至今。

  右路是在安順場過河的紅軍,由劉伯承領導,沿河東岸前進,策應西岸紅軍奪橋。左路為紅軍主力,沿河西岸前進,奪取瀘定橋。5月27日早晨,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作為先遣隊一邊趕路一邊消滅沿途敵人,每一天址走到深夜方才走了八十多裡。28號早晨全隊繼續前進,上級緊急命令必須於第二天早上到達目的地。英勇的紅四團虎士們一路急行軍,於當天傍晚趕到奎武,走了140多裡,時值大雨傾盆,道路泥濘,天空漆黑一團,戰士們經過一天爭行軍,又冷又餓,十分疲倦。但是,奎武到瀘定橋還有95里路,時間就是命令,戰士們抖摟精神,急步勁走,終於在29日拂曉前到達橋邊,並擊敗橋頭守軍,佔領了橋頭。

  瀘定橋的守敵在東頭構築了堅固的橋頭堡,並將西橋頭鐵索上的部分木板去掉。29日下午四時,紅軍發起了奪橋戰鬥,二十二名突擊隊員冒著敵人密集的炮火,腳踩搖晃的鐵索,手扶鐵索攔,向對岸衝去。腳下是奔騰的河水,頭頂是敵人呼嘯的槍彈,但他們忘記了生死,以壓倒一切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衝到了東橋頭,同敵人進行搏鬥。後繼部隊源源湧入,到黃昏時分,先遣部隊便佔領了瀘定橋和瀘定城。當天夜裡,劉伯承帶領的右路部隊也到達瀘定橋。6月2日,紅軍主力全部渡過大渡河。大渡河之戰以紅軍的勝利而告終。

  而現在,毛澤東也走了,蔣介石也走了······

  我們卻來了。

四川武侯祠導遊詞
四川峨眉山報國寺景區導遊詞
相關知識
四川二郎山至瀘定的講解導遊詞
四川海螺溝溫泉講解導遊詞
四川黑竹溝國家森林公園導遊詞範文
廬山最簡單的景點導遊詞3篇
泰山沿途講解導遊詞
四川的景點導遊詞介紹
四川值得一去的地方導遊詞
四川著名的景點導遊詞
巴山新城和無源洞導遊詞
廣西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