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環境汙染的現狀是怎麼樣的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人類在地球的破壞體現在環境汙染上,環境汙染越嚴重,人類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就越容易砸下來。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地球環境汙染現狀,一起來看看吧。

  地球環境汙染現狀

  1陸源汙染物: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沿海地區,每年排放入海的工業汙水和生活汙水約60億噸。在生活汙水中,以東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黃海沿岸最小,在工業汙水中,也以東海沿岸排放量最大,佔總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次之,黃海沿岸最少。

  2船舶排放的汙染物:我國擁有各種機動船隻10多萬艘,每年進入我國港口和航經我國管轄海域的外輪幾萬艘次,有大量含油汙水排放入海。如1979年,巴西油輪在青島油碼頭作業,一次跑油380噸。

  3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的汙染:我國沿岸分佈著幾個大油田和十幾個石油化工企業,跑、冒、滴、漏的石油數量很可觀,每年有10多萬噸石油入海。

  4人工傾倒廢物汙染:過去把海洋當作大“垃圾箱”,任意傾倒廢物。如大連香爐礁海岸、葫蘆島、青島、溫州、湛江等地,把垃圾、礦渣和其他廢物堆放在海邊或直接倒入海中。

  5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興建和海洋開發:這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積,區域性海域生態平衡遭到破壞。

  我國沿海各種型別的汙染源主要有200多處,渤、黃海沿岸有100多處,東、南海沿岸100處左右。這些汙染源排放入海的重要汙染

  物,有石油烴、重金屬汙染物及有機物汙染物。河流攜帶,是汙染物入海的主要途徑。

  地球的土壤資源

  土壤是由固體、液體和氣體三類物質組成的。固體物質包括土壤礦物質、有機質和微生物等。液體物質主要指土壤水分。氣體是存在於土壤孔隙中的空氣。土壤中這三類物質構成了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它們互相聯絡,互相制約,為農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條件。

  生態意義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鬆表層,是陸生植物生活的基質和陸生動物生活的基底。土壤不僅為植物提供必需的營養和水分,而且也是土壤動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場所。土壤的形成從開始就與生物的活動密不可分,所以土壤中總是含有多種多樣的生物,如細菌、真菌、放線菌、藻類、原生動物、輪蟲、線蟲、蚯蚓、軟體動物和各種節肢動物等,少數高等動物如鼴鼠等終生都生活在土壤中。據統計,在一小勺土壤裡就含有億萬個細菌,25克森林腐植土中所包含的黴菌如果一個一個排列起來,其長度可達11千米。可見,土壤是生物和非生物環境的一個極為複雜的複合體,土壤的概念總是包括生活在土壤裡的大量生物,生物的活動促進了土壤的形成,而眾多型別的生物又生活在土壤之中。

  土壤無論對植物來說還是對土壤動物來說都是重要的生態因子。植物的根系與土壤有著極大的接觸面,在植物和土壤之間進行著頻繁的物質交換,彼此有著強烈影響,因此通過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響植物的生長和產量。對動物來說,土壤是比大氣環境更為穩定的生活環境,其溫度和溼度的變化幅度要小得多,因此土壤常常成為動物的極好隱蔽所,在土壤中可以躲避高溫、乾燥、大風和陽光直射。由於在土壤中運動要比大氣中和水中困難得多,所以除了少數動物如蚯蚓、鼴鼠、竹鼠和穿山甲能在土壤中掘穴居住外,大多數土壤動物都只能利用枯枝落葉層中的孔隙和土壤顆粒間的空隙作為自己的生存空間。 土壤是所有陸地生態系統的基底或基礎,土壤中的生物活動不僅影響著土壤本身,而且也影響著土壤上面的生物群落。生態系統中的很多重要過程都是在土壤中進行的,其中特別是分解和固氮過程。生物遺體只有通過分解過程才能轉化為腐殖質和礦化為可被植物再利用的營養物質,而固氮過程則是土壤氮肥的主要來源。這兩個過程都是整個生物圈物質迴圈所不可缺少的過程。

  土壤汙染

  汙水灌溉

  用未經處理或未達到排放標準的工業汙水灌溉農田是汙染物進入

  土壤的主要途徑,其後果是在灌溉渠系兩側形成汙染帶。屬封閉式侷限性汙染。

  酸雨和降塵

  工業排放的 SO2、NO等有害氣體在大氣中發生反應而形成酸雨,以自然降水形式進入土壤,引起土壤酸化。冶金工業煙囪排放的金屬氧化物粉塵,則在重力作用下以降塵形式進入土壤,形成以排汙工廠為中心、半徑為2至3公里範圍的點狀汙染。

  汽車排氣

  汽油中新增的防爆劑四乙基鉛隨廢氣排出汙染土壤,行車頻率高的公路兩側常形成明顯的鉛汙染帶。

  固體廢棄物

  堆積場所土壤直接受到汙染,自然條件下的二次擴散會形成更大範圍的汙染。

  過量施用農藥、化肥

  屬農業區開放性的。

  土壤汙染的防治

  科學地進行汙水灌溉

  工業廢水種類繁多,成分複雜,有些工廠排出的廢水可能是無害的,但與其他工廠排出的廢水混合後,就變成有毒的廢水。因此在利用廢水灌溉農田之前,應按照《農田灌溉水質標準》規定的標準進行淨化處理,這樣既利用了汙水,又避免了對土壤的汙染。

  合理使用農藥 重視開發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

  合理使用農藥,這不僅可以減少對土壤的汙染,還能經濟有效地消滅病、蟲蚯蚓可以改善土壤汙染、草害,發揮農藥的積極效能。在生產中,不僅要控制化學農藥的用量、使用範圍、噴施次數和噴施時間,提高噴灑技術,還要改進農藥劑型,嚴格限制劇毒、高殘留農藥的使用,重視低毒、低殘留農藥的開發與生產。

  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機肥

  根據土壤的特性、氣候狀況和農作物生長髮育特點,配方施肥,嚴格控制有毒化肥的使用範圍和用量。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可增強土壤膠體對重金屬和農藥的吸附能力。如褐腐酸能吸收和溶解三氯雜苯除草劑及某些農藥,腐殖質能促進鎘的沉澱等。同時,增加有機肥還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的流動條件,加速生物降解過程。

  施用化學改良劑,採取生物改良措施

  在受重金屬輕度汙染的土壤中施用抑制劑,可將重金屬轉化成為難溶的化合物,減少農作物的吸收。常用的抑制劑有石灰、鹼性磷酸鹽、碳酸鹽和硫化物等。例如,在受鎘汙染的酸性、微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或鹼性爐灰等,可以使活性鎘轉化為碳酸鹽或氫氧化物等難溶物,改良效果顯著。因為重金屬大部分為親硫元素,所以在水田中施用綠肥、稻草等,在旱地上施用適量的硫化鈉、石硫合劑等有利於重金屬生成難溶的硫化物。對於砷汙染土壤,可施加Fe2SO43和MgCl2等生成FeAsO4、Mg?NH4 AsO4等難溶物減少砷的危害。另外,可以種植抗性作物或對某些重金屬元素有富集能力的低等植物,用於小面積受汙染土壤的淨化。如玉米抗鎘能力強,馬鈴薯、甜菜等抗鎳能力強等。有些蕨類植物對鋅、鎘的富集濃度可達數百甚至數千ppm,例如,在被砷汙染的土壤上穀類作物無法生存,但在其上生長的苔蘚砷富集量可達1250×10-6。 總之,按照“預防為主”的環保方針,防治土壤汙染的首要任務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汙染源,對已汙染的土壤,要採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汙染物,控制土壤汙染物的遷移轉化,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安全的農產品。

  地球水資源的未來

  人類對水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全世界1975年用水量為3萬億立方米,1994年為4.3萬億立方米,2000年為7萬億立方米。有人分析,2030年以後,世界水資源將供不應求;2050年,虧水2300億立方米;2070年,虧水4100億立方米。我國專家分析,中國2050年總需水量為8000億立方米,比2014年增加2400億立方米。其中,城市生活用水800億立方米,工業用水3000億立方米,農業用水4200億立方米。

  嚴重缺水的國家

  世界淡水資源的65%集中在10個國家裡,而占人口40%的80個國家卻嚴重缺水。如果一個國家年人均水量在2000立方米以下,就是缺水的國家。人均水量在1000立方米以下的,是嚴重缺水國,共有15個:埃及、阿聯酋、阿曼、維德角、蒲隆地、阿爾及利亞、葉門、約旦、沙烏地阿拉伯、巴貝多、新加坡、巴林、利比亞、科威特、卡達、馬耳他年人均水量僅82立方米。中國人均水量不富,是缺水國家之一。


豬叫石是什麼東西有什麼故事
火星上是不是也存在著大氣層
相關知識
地球環境汙染的現狀是怎麼樣的
環境汙染投訴都有什麼樣的法律規定
環境汙染投訴都有什麼樣的法律規定
環境汙染賠償都有什麼樣的標準
奶癬的症狀是怎麼樣的
女性梅毒一期的症狀是怎麼樣的
女性梅毒一期的症狀是怎麼樣的
關於地球環境汙染的散文
地球環境汙染作文
英國留學出入境的流程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