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挫折而成功的事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挫折是人生最好的老師,也是人生的一筆財富。因為挫折,我們描繪出了五彩斑斕的生活;因為挫折,我們鑄造了堅強的性格;也因為挫折,我們享受著真正的快樂。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1

  1946年7月,他出生在紐約曼哈頓一所慈善醫院裡。不幸的是他被藥用鑷子傷到了面部神經,導致左臉頰部分肌肉癱瘓,左眼瞼與左邊嘴脣下垂,語言能力也受到極大的影響。

  幼年時期,他一直和保姆生活在一起,只有週末才能見父母一面。因為長相的原因,大家都不喜歡他,也不願意和他玩。他十分渴望得到友誼和別人的關愛,得到別人的讚賞和尊重,可人們總是將他拒之門外。

  11歲那年,父母在不斷爭吵中分道揚鑣,唯一讓他感到溫暖的母親也離開了他。和父親在一起的日子,並不如想象中那樣溫馨美好。父親對他十分嚴厲,幾乎到了苛刻的地步,稍有不慎,就會招來一頓斥責和辱罵。父親經常朝他嘶吼:“你為什麼不能變聰明一點兒?你為什麼不能強壯一些?”那段時間,他覺得自己簡直一無是處。

  15歲那年,他來到費城,與母親和繼父生活在一起。他的學習成績一塌糊塗,被人認為是一個帶壞其他同學的典範。他一共換了12所不同的學校,常常待不了多久就被學校找個理由開除了。走過苦難的童年和少年,他漸漸長大成人,並且在體育方面表現出過人的天賦。他想成為一名足球運動員或足球明星,可是沒有一所體育院校願意錄取他;他想參加海軍,可是又不夠年齡。無奈之下,他只好來到瑞士,一邊給女學生上體育課,一邊學習戲劇課程。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排演阿瑟•米勒的名劇《推銷員之死》時,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做一名演員。

  不久,他滿懷信心地回到了美國,進入邁阿密大學,正式學習表演藝術。然而他的導師很不喜歡他,認為他不是演戲的料,永遠也不會有前途,還勸他儘快退學。儘管他不相信命運,也不願意服輸,但還是以三個學分之差,被邁阿密大學拒之門外。

  隨後,他來到了紐約。迷戀於星相占卜的母親斷言,他會成為一個明星,但不是演員,而是以作家的身份。於是他聽從了母親的建議,暫時放棄了做演員的夢想,潛心研習劇本的寫作。他想,人們總是在試鏡時拒絕我——因為我的眼瞼下垂,因為我的聲音太過低沉。既然我無法改變自己的外部形象,我總有能力去修改潤色自己創作的劇本吧!

  1974年,他突發靈感,創作了一個叫《洛奇》的劇本。當時不少製片人都很看好這個劇本,但因為他堅持要求出演其中的男主角,而被所有的製片人拒絕。他不甘心,又帶著劇本分別拜訪了美國的500多家電影公司,終於,在被拒絕了1850次後,有一家電影公司被他的誠心所感動,答應了他的要求。片子以很低的成本在一個月內就拍完了,可誰也沒想到,這部電影會成為好萊塢電影史上的一匹黑馬。

  1976年,這部電影的票房突破了2。25億美元,奪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獎,並獲得最佳男主角與最佳編劇的提名。著名導演兼製片人弗蘭克•科波拉由衷地讚歎道:“我真希望這部電影是我拍的。”

  一夜之間,他成了全球炙手可熱的人物。他就是觀眾心目中的超級偶像、單片酬金超過2000萬美元、好萊塢武打動作巨星史泰龍。回眸往事,史泰龍感慨萬千。如果不是經歷了那麼多的挫折,也許他根本不會有今天的成就。是別人的拒絕激發了他的鬥志,磨礪了他的意志,洗禮了他的靈魂,從而改變了他的人生。用史泰龍自己的話來說:“我必須幹出點兒什麼名堂,來為自己贏得一點兒自尊與自信。”

  篇2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紀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她以自強不息的頑強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國語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並致力於為殘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機構,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美國十大英雄偶像,榮獲“總統自由勳章”等獎項。主要著作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

  篇3

  2012年11月,網上盛傳華潤醫療集團有限公司CEO、作家馮唐為新歡踢走自己多年的妻子,此事引起網友熱議。這次的緋聞女主角竟是柴靜——家喻戶曉的央視女主持人。柴靜是文藝青年們心目中的女神,網民們可不想放過這緋聞,於是紛紛搜尋。可一查,大家傻眼了。近幾年,美女主持人傍上大款或嫁入豪門的故事屢見不鮮,然而因主持風格犀利睿智又冷靜而成名的柴靜,十多年來竟一直在北京租房子,沒有買房也沒有買車,於是,她就此獲得了“史上最窮央視主持人”的稱號。是什麼樣的力量,讓柴靜身在繁華深處卻依然淡泊如蓮呢?

  在通往夢想的路上一路狂奔

  1976年柴靜出生在山西臨汾,15歲的時候她到湖南長沙讀大學,會計專業。柴靜有一個做主持人的夢想。她毛遂自薦給當地一個很著名的電臺節目主持人寫信,“可否幫我成就夢想?”這句話打動了主持人。面試通過,柴靜每天帶著一摞稿子和磁帶,踩著單車去錄節目。等到畢業時,恰好長沙要成立一個新的文藝臺,柴靜去應聘,考核之後留下。那時候只有300元的工資,180元在城邊租了兩室一廳的房子,地板上扔幾隻大墊子,一臺CD機放在旁邊,正式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主持了三年的《夜色溫柔》,節目成為名檔,也擁有了大批聽眾,柴靜當上湖南文藝廣播臺綜藝部副主任,有專欄,出過一本名叫《用我一輩子去忘記》的書。可她總感到自己的人生不該這麼蒼白,就是不知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有一天,有人託柴靜為電視節目招募一個“性格激進”的主持人,久尋未果。柴靜乾脆說,我來試試。第一期節目,她戴著假髮套,穿著紅西裝,別提心裡那個緊張了。她雙手緊緊握著話筒,陪詩人沈浩波站在舞臺上,大聲朗誦“在通往牛逼的路上一路狂奔!”沒有一點出鏡經驗的柴靜,還不知道把腳站成丁字步上鏡才好看。經臺下一個同事悄悄提醒,才削足適履改變站姿。

  也正是這次意外的出鏡,觸動了柴靜,她毅然選擇辭職去北京讀書。柴靜實在不是個安分守己的女孩,不幹本職的會計工作,做電臺主持人,剛混出點名堂又辭職去北京。後來,湖南衛視改革,《新青年》的製片人找到柴靜,於是她一邊上學一邊在電視臺做主持人。

  北廣畢業後,柴靜又不安於現狀了,她決定去中央電視臺闖蕩江湖。20來歲的年輕人正是刺頭,央視評論部副主任陳虻第一次見柴靜時,翹著腿問,“你對新聞的什麼感興趣啊?”柴靜也翹著腿回答,“新聞背後的人。”陳虻覺得這丫頭挺有個性。可柴靜進了《東方時空》的《時空連線》,就傻眼了。她對主流新聞話語非常陌生,評論不會寫,坐在桌旁乾瞪眼。白巖鬆看著她挺可憐,就遞給她一張紙,是他寫好的串場詞。這張紙柴靜後來一直珍藏著。

  在北京無依無靠,也沒什麼朋友,受了委屈只能自己承擔。柴靜也挺拗,這麼打退堂鼓很不甘心。通常情況下,她一週要做六期節目,意味著每天都要在演播室,兩期策劃必須自己合成、送審。有時常常做到深夜兩三點鐘。但越來越被觀眾和領導認可,讓柴靜還是獲得了大大的滿足。

  可讓柴靜遺憾的是,坐在直播間裡播新聞,和前往採訪一線完全是兩碼事,她那股倔勁又犯了,這不是她真正需要的新聞。朋友都覺得柴靜是不是有問題,放著能露臉又舒服的主持人不幹,非得跑什麼現場!可柴靜就是去了,到《新聞調查》的第三天,北京公佈非典疫情。製片人張潔打電話問她:“想不想做一期非典的節目?”柴靜一聽來了精神,毫不猶豫答應。她格外珍惜這次機會。結束通話電話又不放心,恐怕張潔反悔,又發去簡訊“請戰”,張潔未回。她又追去電話:“我什麼時候參加?”製片人說:“在開會。”柴靜從家一路跑到會議室。《北京“非典”阻擊戰》的拍攝,給柴靜帶來第一份榮譽,她被評為“2003年中國記者風雲人物”。在不斷地給自己找麻煩中,她向夢想跨越了一大步。

  讓生命慢下來看流水拍岸

  中央電視臺裡,美女如雲。柴靜自認為外表平平,可女孩沒有不愛美的。剛到《新聞調查》的時候,有次採訪她穿了件白襯衣,左手腕戴了一個非常非常細的小銀鐲子。採訪前,一個很資深的同事把她叫到旁邊指著她的鐲子說,“你不戴不會有人不喜歡,戴了可能會有人不高興。”從那之後,柴靜再沒有在節目中戴首飾,也不會再作任何修飾,頂多圍條小絲巾裝飾又禦寒。新聞讓柴靜變得越來越樸素,除非有節目需要她才化妝,生活中總是素面朝天。

  範銘算是央視的美女編導了,和柴靜稱得上閨蜜。和範銘出去逛街,柴靜經常會指著一件衣服問,“要不,我去試試?”範銘很無奈地搖頭,“這件衣服你不是有過三百件嗎?”柴靜的衣櫃裡,棉麻、灰黑、藏藍、淺灰白的衣服層層疊疊地一大堆,這新聞做得把她身上的脂粉氣都搞沒有了。有時,男人們談起“煙視媚行”,逗柴靜,你怎麼就跟這個詞絕緣呢?柴靜抗議,“你們懂什麼,我這是風霜之美!”

  柴靜曾經這樣詮釋她的名字,“我是柴靜,火柴的柴,安靜的靜。”別看她外表看起來挺文靜,實際上是個小暴脾氣妞,對此感受最深的就數陳虻了,兩人的對話經常摻著點善意的火藥味。

  陳虻教育柴靜:“當你知道現實的複雜性時,你不會輕易地褒貶。你20多歲,還早著呢。30多歲,你才知道什麼叫平實。”20多歲的小姑娘覺得從頭到尾都被挑剔,每天高興不行,說沒思考,不高興也不行,說不成熟。柴靜就和陳虻吵,急了摔電話。

  “你為什麼不聽我的話?”陳虻也急了。“因為這是我的生活。”柴靜回答。“可是你要成為一名偉大的記者。”陳虻吼道,柴靜的分貝更高:“我不要偉大!”這吵得翻天覆地,勢如仇人。冷靜下來之後,柴靜就會馬上檢討自己。但倔強的她就是不當面對陳虻低頭認錯。

  2008年汶川地震,柴靜被派往前線,偶然碰到一家人,她決定跟他們回家。主編在電話裡問她,“你想要做什麼?”柴靜第一次答,“不知道。”《楊柳枰七日》播出後,觀眾寫信來說:“看一遍哭一遍,平實的敘述和人文的關懷打動人心。”央視的一個老人看過《楊柳坪七日》後說:“以前柴靜是一個漂亮姑娘。她自己也忘不了這點。但這個節目,她忘了。她跨入成年了。”從那期節目,柴靜轉變了。以前她會害怕發生什麼,現在卻很踏實這種“不知道”的狀態,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是一種對生活的敬畏。生活就像水,自己會出來。你能做的是沒有任何預設地放下,看著水流迎岸拍上。

 

的人還:

1.名人失敗後成功的例子

2.名人失敗後成功的事例

3.經歷挫折後成功的事例

4.從挫折走向成功的事例八篇

5.名人經歷挫折成功事例6個

6.關於挫折與成功的事例

理想與成功的事例
搞笑罵人的話不帶髒字
相關知識
面對挫折而成功的事例
面對挫折而成功的故事
戰勝挫折而成功的事例
經受挫折而成功的事例
經歷挫折而成功的事例
經歷挫折後成功的事例
經歷挫折後成功的事例3篇
經歷挫折後成功的事例三篇
挫折後成功的事例
經受挫折後成功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