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跑步速度的實用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對於短跑,總有快慢之分,想要提高跑步的速度其中也是有很多的技巧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如何提高跑步速度,希望你們喜歡。

  提高短跑速度的方法

  1、短跑概述

  短跑需要強大的爆發力,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其次短跑需要絕對的速度和良好的身體協調性與靈敏性,而且較強的心理也是短跑的必備條件之一。

  因而,認識短跑專案的特徵,把握短跑專項訓練的內在規律,探索短跑專項訓練的方法和手段,是提高短跑教練員執教水平的重要途徑。

  鑑於上述,筆者運用多學科理論知識,結合自身多年參加短跑訓練實踐的感性認識,從短跑訓練理論與實踐層面上,探索短跑專項的主要訓練內容,以及針對性的專項訓練方法和手段,旨在為教練員提供訓練實踐依據。

  2、提高步長、步頻能力

  步長和步頻是現代短跑技術的核心,也是構成跑速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是運動員技術特點、身體素質水平、神經型別與身體形態特徵等綜合體現。要提高跑速,步長和步頻是關鍵。倘若兩者同時提高是最理想的,但實踐中要做到這一點難度卻很大。因而,在短跑訓練實踐中,一定要根據運動員的特點,有針對性地發展步長或步頻。

  跑步的技術主要在於步長,因此步長的大小就看你跑步的後蹬的力量、角度和擺動手臂的力量的速度了!~所以訓練的時候還需要鍛鍊大腿的伸肌,屈肌和髖關節的靈活性。、

  在訓練手段的選擇上,我們採用負重換腿跳、負重大步走、負重跑、負重跳臺階、跑臺階、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擺動腿積極下壓和小腿由前向下向後積極著地、蛙跳、單足跳等練習,提高跑時的後蹬能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採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條高抬腿“車輪跑”、收腹跳等訓練手段,提高擺動幅度,加快擺動速度,並且,採取其它一些訓練方法和訓練手段,加強髖關節的靈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訓練,從而提高了步長能力。

  對於步頻能力的訓練,我們側重於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縮速度,加強對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過程的靈活性訓練,提高肌肉快速收縮力量與肌肉的放鬆能力。

  提高肌肉快速收縮力量採用的訓練手段有:

  1高速、大幅度擺動腿前後擺動練習,要求在快速擺動中完成合理的摺疊技術, 擺動腿大小腿摺疊得越緊,半徑越小,擺速越快。

  2加快腳掌著地速度練習,要求儘可能地縮短騰空時間。

  3快速擺臂、擺腿練習,要求腿、臂動作協調進行。實踐表明,上述提高步頻的訓練指導思想及訓練手段是行之有效的。

  3、發展絕對速度

  絕對速度是指短跑運動員發揮最高跑速的能力。絕對速度的優劣,不決於運動員中樞神經系統的靈活性、肌肉的快速收縮的力量,動作速率等因素,而且還取決於運動員掌握跑的技術的實效性和經濟性。因而,在發展絕對速度時,必須注重步長和步頻的最佳組合,及跑的技術動作各環節的時間與空間的節奏。

  在訓練方法和訓練手段的安排上,可採用:1 20~40m行進間快跑練習;24x25--50m接力跑,加速跑,追趕跑練習;3下坡跑練習;4順風跑練習;5各種短段落的變速跑練習等。

  4、發展速度耐力與力量

  速度耐力是指運動員保持高速度跑的能力,短跑專案是典型的無氧代謝運動專案,其速度耐力是以無氧供能為其基礎,並建立在有氧耐力發展的基礎上,所以在進行無氧耐力訓練時,應有一定比例的有氧耐力訓練,使運動員的心臟容積增大,每搏輸出量增多,從而為無氧耐力訓練奠定基礎。

  一般可以採用以下訓練方法:1反覆跑;2組合跑;3變速跑;4節奏跑;5越野跑等。

  力量是速度的核心。由於人體一切運動都是肌肉在神經系統支配下的工作收縮與放鬆所致,因此,肌肉力量的大小不僅對運動成績起著重要的主導作用,而且直接影響其他各項運動素質的發展與提高,甚至可以說是一切運動能力的原動力。鑑此,在短跑訓練中,應將力量訓練作為重要的核心內容來加以重視和進行。

  有關力量訓練的方法手段非常多,無法一一闡述,簡而言之,應注意如下原則:

  1訓練要全面、系統

  注意選擇合理正確的練習方法和手段,不僅要使大肌肉群和主要肌肉群得到訓練,而且還要注重小肌肉群和遠端肌肉群的協同發展。否則,不但不利於運動成績的提高, 而且還容易造成運動損傷。

  2結合專項,有的放矢

  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要根據專項訓練的特點,有針對性地發展專項所需要的力量素質。短跑運動員應側重於快速力量、相對力量和爆發力量的發展。並且,要有利於所獲得的力量水平儘快、有效地轉移到短跑專項成績中。

  5、掌握跑的放鬆技能

  要做到跑得放鬆自然而有節奏,是短跑技術訓練的難點,因為肌肉的緊張和放鬆是由興奮與抑制過程的靈活性所決定的。運動生理學揭示:肌肉收縮的力量,是肌糖元在催化酶作用下分解釋放出高能磷酸鍵而提供的,而這些高能物質在運動員體內,特別是肌肉中有一定的量可以通過改善營養和科學訓練提高其含量,短跑運動員在劇烈活動中欠下大量“氧債”會出現暫時能量供給不足的現象,如果運動員運動是緊張就會把能量消耗在無用功中,降低肌肉的效率,影響速度。

  運動員若能善於放鬆自然跑,就能降低無用功的消耗,做更多的有效功,從而提高跑的實效性和經濟性。

  在訓練中,提高運動員跑的放鬆技能,主要取決與發展運動員專項知覺發展水平,主要的訓練手段有:

  1提高時間感,採用不同速度和距離的間歇跑;

  2提高節奏感,按照教練員的不同訊號或標誌的節奏跑;

  3提高用力感,採用不同距離的快跑和慢跑,不同距離的上坡跑、下坡跑和重複跑;

  4提高速度感,採用不同速度和距離的變速跑等。

  6、加強心理訓練

  健全的心理狀態,良好的意志品質是運動員創造優異成績的精神支柱。有的運動員雖然平時訓練不錯,但比賽過不了硬,賽前和比賽是思想緊張,吃睡不好,生活規律破壞,消耗精力過多,比賽時心慌意亂,控制不住自己,技能失常,成績下降,賽後思想波動。

  針對隊員的具體情況,在訓練中要做到嚴格要求,從實戰出發,如改變訓練環境條件,創造氣氛,施加一定的壓力,培養運動員的意志品質和自我控制能力。從而在各種變化的條件下,都能沉著冷靜、機智靈活的排除干擾、發揮正常,賽出好成績。

  7、加快跑步速度結束語

  總之,要有效發展運動員的短跑成績,既要加強以技術為中心的全面身體訓練,又要突出專項能力訓練,尤其是快速力量和速度能力的訓練,並努力掌握跑的合理技術。

  對於專項訓練方法和訓練手段的選擇,關鍵在於能否因材施用,因人而異。並且,根據對短跑專案技術特徵的認識和對運動員個性的瞭解,選擇和設計一些符合現代短跑訓練的方法和手段,對運動員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使短跑訓練的觀念、指導思想及具體操作有個全面的更新,最終達到提高短跑運動成績的目的。

  提高跑步速度除了先天的爆發力,後天的基礎鍛鍊以及跑步方法技巧也很重要,堅持就會有突破,不過要突破極限就有點難度了。

  跑步的動作要領

  跑步的動作並沒有一種固定的模式,只要身體各部位動作能協調、順暢,不會造成緊張的動作,大抵就是有效的跑步動作了。

  首先,必須要有良好的身體姿勢,而良好身體姿勢的先決條件是具備適當的肌肉力量。一些可以強化肌肉力量的運動如:仰臥起坐、伏地挺身、互動蹲跳、引體向上等都對維持良好的身體姿勢以及獲得有效的跑步動作有益。

  標準的跑步姿勢是,頭部與軀幹保持正直,身體相當放鬆,抬頭,眼睛正視前方,手臂自然下垂,手指輕握微向身體中線。腳跨步向前踩時剛好是在身體重心的正下方。

  初學跑步的人都犯有步幅太大Over-striding的錯誤;也就是當腳跨步向前踩時,腳著地瞬間的位置是在身體重心的前方。不論體型如何,每個人都有他適宜的步幅長度。其方法是靠經常的練習與嘗試修正。

  其他一些常犯的錯誤動作包:腳踩地時,腳尖向內或向外;身體彈躍的動作過分明顯;手臂擺振太大或成左右方向擺動。跑步動作,應該是力求順暢自然,並且將所有過分強調的動作減至最低程度。

  千萬不要用腳尖跑,這是一般初學者常患的毛病。這種跑法,當腳尖每次接觸地面時,小腿肌肉和腳跟鍵承受相當大的負荷,長時間下來,小腿會有疼痛現象。以耐力型的長跑來說,以腳跟或全腳掌著地的方式跑才是合理。

  跑步遵循的原則

  凡是參加健身跑步的人,都應注意堅持經常和循序漸進,特別要注意控制運動量。此外,必須學會“自我控制”,這點尤為重要。因為有時跑步的願望會突然消失,這就需要將“不能跑”還是“不想跑”加以區分。當然,如果有病時絕對不要跑步,而在其他情況下則應克服“惰性”,堅持鍛鍊。

  在鍛鍊初期,跑步的速度以沒有不舒服的感覺為限度,跑完的距離以沒有吃力的感覺為宜。跑步後可能出現下肢肌肉疼痛,這是正常反應,堅持鍛鍊幾天後這種現象就會消失。

  為確定自己鍛鍊水平的等級,參加跑步鍛鍊三至四個月後可進行一些測驗,測驗時以12分鐘跑完的距離為計算等級的起點。

  30-39歲年齡組的人,12分鐘跑完的距離達不到1.5-1.8公里,說明鍛鍊水平較差;如能達到 1.8-2.6公里,說明鍛鍊水平為良好;如能超過2.6公里,即達到優秀鍛鍊水平。

  40-47歲年齡組的人,鍛鍊水平較差者每12分鐘跑完的距離為1.6公里以內;良好者為1.7-2.4公里;優秀者為2.5公里以上。

  50歲以上較差、良好和優秀者每12分鐘跑完的距離則分別為1.5公里以內、1.6-2.4公里和2.5公里以上。

  在短期內取得理想結果是不可能的,只有經常鍛鍊才會提高鍛鍊水平。如果一週只跑一次,跑的距離再長也沒有多少益處。因為在中斷跑步的六天裡,身體組織已將跑步帶來的好處消耗得一乾二淨。因此,一週內跑步不得少於三次。平常缺乏鍛鍊的人,一旦決心開始經常性鍛鍊後,往往運動過量,這樣會導致不良後果。在體育鍛煉上應當循序漸進,每天應在日記中記錄以下諸項:

  1、鍛鍊的性質、內容、持續的日期和每次鍛鍊所用的時間;

  2、鍛鍊前、鍛鍊時和鍛鍊後的自我感覺;

  3、食慾和睡眠狀況;

  4、有無繼續參加鍛鍊的願望;

  5、脈搏跳動情況。

  根據上述記錄不難分析出運動量的大小並及時對鍛鍊進行必要的調整。一般來說,跑步5分鐘後脈搏跳動不應超過120次/分,跑步10分鐘後脈搏跳動不應超過100次/分。如果脈率過速,必須減少運動量。


看過如何提高跑步速度的人會看:

障礙接力跑遊戲規則怎樣的
跑步可以提高效能力嗎
相關知識
如何提高跑步速度的實用方法
如何提高跑步速度的好技巧
列寧是如何提高閱讀速度的
跆拳道如何提高出腿速度的方法
如何預防跑步受傷的要領方法
夏季如何提高釣魚收穫的技巧方法
如何有效記憶詞彙的實用方法
怎樣提高託福成績的實用方法
提高社交技巧的實用方法
怎樣高效提高跑步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