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標準中的五個學習領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學習領域一——運動參與

  運動參與是學生髮展體能、獲得運動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的重要途徑。促使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關鍵是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培養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鍊的習慣和終身體育的意識。在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基礎上,還應使學生懂得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

  在高中階段要著重讓學生體驗參加體育活動的樂趣;要注重學生體育鍛煉習慣 的養成。

  "參與”是現代社會的時尚,也是社會文明的標誌。課程標準中的“運動參與”指在學校體育課程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形成堅持鍛鍊的習慣和終身體育的意識。在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基礎上,還應使學生懂得科學鍛鍊身

  參與”,一個“懂得”都是建立在興趣上的。 體的方法”。一個“

  興趣是由於對事物或理論的注意而引起的感情狀態。有人說:興趣是學習的良好開端。也有人說:興趣是良師益友。更有人說:興趣是成功之母.

  有人認為,興趣來自好奇.有人認為,興趣來自成功的鼓勵.有的學生對田徑項 目並不喜歡,經過鍛鍊,他們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品嚐到了果實的滋味,興 趣就越來越大;特別是許多人以崇拜的目光注視著他,賞識著他時,他從事田徑的 興趣就更濃了.因此,興趣不能壓制,壓制是興趣的最大敵人.

  中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在《論語?雍也》中強調,學習的興趣比知識本身更重要。他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要使學生積極體驗快樂的感受,從而使之興趣盎然。

  興趣靠理想支援,理想靠興趣引路。打個比喻:人們在山間漫步,興趣使他們繼續爬山。當爬到半山腰時,有人感覺腰痠腿疼就沒有了興趣,回頭下山了;有人懷著“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信念,繼續攀登,直達山頂理想把他們帶人一個新的境地,這就是理想的力量。

  永遠的目標,永遠的興趣,造就了永遠向前的人。由此看來,“興趣—愛好—習慣—理想—發展”是一種遞進的關係。所以,體育教師必須在學校體育課程中通過各種體育活動,去激發學生運動的好奇心,去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去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從而使學生掌握好一些運動技能,使學生的體育其愛好轉變成為良好的鍛鍊習慣。

  二、學習領域二——運動技能

  運動技能學習領域體現了體育與健康課程以身體練習為主的基本特徵,學習運 動技能也是實現其他領域學習目標的主要手段之一。通過運動技能的學習,絕大多
  數學生將學會多種基本運動技能,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興趣愛好,並有所專長,提高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在學習過程中也能瞭解到安全地進行體育活 動的知識和方法,並獲得在野外環境中的基本活動技能。

  在高中階段,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不同需要,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一 兩種運動專案進行較系統的學習,發展運動能力。

  人的行動是由一系列的具體動作組成的。技能是人們在活動中運用知識經驗經 過練習而獲得的完成某種任務的動作方式或心智活動方式。

  根據技能的性質和特點,可以把技能分為運動技能和智力技能兩種。智力技能 是指藉助於內部言語在頭腦中所進行的認識活動如感知、記憶、想象、思維等的 心智操作,其中主要是思維活動的操作方式,如國際象棋、圍棋。

  運動技能和智力技能既有區別又有聯絡。運動技能主要表現為外顯的骨骼肌的操作活動,運動技能或動作技能包括書寫、跑步、體操、騎車、操縱生產工具等,即是指在學習活動、體育活動、生產勞動中各種行為操作。運動技能主要是藉助於神經系統和骨骼肌肉系統實現的。課程標準中所指的運動技能是單指體育活動的運動技能。智力技能主要表現為內隱的思維操作活動。外部動作是智力技能的最初依據,也是智力技能的經常體現者。兩者間的區分,主要根據是活動中的主導成分。

  三、學習領域三——身體健康

  高中學生正處在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學生的身體狀況對他們身體 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影響。體育活動是促進學生身體發展和健康的重要手段,因此, 本學習領域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發展體能的同時,注意使他們瞭解營養、 環境和不良行為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並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 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

  學生身體健康水平與其體能狀況緊密相關,而良好的體能是通過持之以恆的鍛鍊獲得的.根據學生體能發展敏感期的特徵,本學習領域要求學生在某一水平學習時側重發展某些體能。

  體力是生存法則中重要的一條,是一種生存能力。人人都希望自己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有健康強壯的體魄,有敏捷柔韌的身體,有良好的耐力和爆發力.

  為了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確保學生每天有1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我們應當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到陽光下、到操場上、到大自然中”陶冶身心的活動。教育部加強。了對學校體衛工作的管理、評估、檢查、監測制度,還在師資、經費、科研等方面提供了積極的支援,使許多學校的教育改革有了好的開端。

  身體素質是人的最基本的素質指標,沒有這一條,其他都談不上。因此絕對不 能為了達到其他素質指標而丟掉這個根本。另外,身體素質的提高應該講究科學的方法,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人的生長髮育不僅是組織、器官、身體的高矮胖瘦發生變化,更重要的是其內在功能的逐步完善和成熟。不同年齡段的生長髮育是不平衡的。如7—9歲,人的靈敏性素質增長最快;11—14歲,人的速度素質發展最快;12,15歲,人的呼吸系統發展較快;16歲以後,人的迴圈系統的功能才能逐步趨於完善。青少年正處於發育的“敏感期”,在這一階段讓孩子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可以使他們的身體素質取得最有效的提高。

  四、學習領域四——心理健康

  體育活動不僅有助於身體健康,也能增進心理健康.本課程十分重視通過體育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質和調節情緒的能力.在教學中,要防止只重視運動技能的傳授,而忽視心理健康目標達成的現象;要努力使學生在體育活動過程中既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又發展心理品質;要注意創設一些專門的情景,採取一些特別的手段,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高中階段,應側重使學生了解和體驗體育活動對心理狀態的影響,使學生運用體育活動方法改善心理狀態.長期從事體育活動的人是充滿自信的,因為他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比較瞭解,相信自己的身體是可以保證目標實現的。要讓學生知道體育對心理的調節作用,讓其學會一些基本的利用體育活動調節自我心理的技能。

  第二次大戰期間,許多英國軍艦被德國潛艇擊沉,大批英國水兵喪生,只有少數人倖存而活。後來發現這些倖存者並非都是身體條件最好的,但他們都是意志堅定、善於發揮自己潛在的能力、具有較好心理素質的人。

  體育鍛煉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體育活動中出現的心理反映直接影響學生的體育學習和體育活動效能。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採取有效的教學措施如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加強心理訓練,為學生創設成功機會等來提高學生的心理品質,發展他們的心理機能和自我控制能力,從而達到促進心理健康的目標。

  五、學習領域五——社會適應

  體育活動對於發展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獨特的作用,經常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合作和競爭意識、交往能力、對集體和社會的關心程度都會得到提高,而且,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所獲得的合作與交往等能力能遷移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在體育教學中應特別注意營造友好、和諧的課堂氛圍,採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在高中階段,注重培養學生對媒體中的體育與健康資訊作出簡單評價的能力;要關注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增強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使他們學會通過多種途徑獲取現代社會中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方法。

  社會適應是體育教學不可缺少的領域,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果不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學會交往和處理問題,就是剝奪其學習的權利。在體育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遵循規則,尊重對手,尊重裁判,要培養學生戰勝挫折的能力。

  平等的參與,共同的規則,激烈的競爭,共有的話題,使地球上的人都團結起來了。這正如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的報告《學習——內在的財富》提到的那樣:“通過體育運動,不同社會階段或民族之間的緊張關係最終在比賽和共同努力的幸福之中,轉化成團結互助關係的事例是何等多啊!”在體育教學中應做得更好。應能創造更多的機會。

  人際交往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精神與物質的交換過程。只有在這種交換達到互惠平衡時,人際關係才能和諧,而且只有在互惠平衡的條件下,人際關係才能維持。提倡人際交往要貫徹一條基本原則,即“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在體育活動過程中,有貫徹這條原則的得天獨厚條件,問題就在於要看教育者如何運用。

  有一個小故事,說明了一個樸素的道理:大火包圍了一座小屋,一個瞎子和一個瘸子在屋裡,眼看著行將待斃.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兩人相依為命,協同作戰.身體健全的瞎子背起眼睛完好的瘸子,在瘸子指引下衝出火海,死裡逃生.兩個有缺陷的人

  取長補短,獲得了成功. 組成了一個群體,通過和諧的合作,

  從教育學和社會學的角度看,人們接受教育的過程就是逐漸完成社會化,即從自然人逐漸變成社會人的過程,也就是個體為了適應社會生活環境而調整自己的行為習慣或態度的過程。合理地組織體育教學,對促進個體社會化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世界十大重量級拳王排名
航空體育運動管理辦法
相關知識
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標準中的五個學習領域
中學體育與健康課件教案
怎樣上好體育與健康課
高中體育與健康理論課教案範文
飲食與健康課程教育論文
高中體育與健康說課稿
高中體育與健康說課稿
人教版體育與健康七年級理論知識
人教版體育與健康教案
關於高中體育與健康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