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家長育兒經驗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孩子的行為問題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爸爸媽媽一定要多多去關心孩子這個方面的問題,只有從小培養的好,才能夠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品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篇一

  孩子的行為問題應該怎麼樣解決

  孩子的行為問題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爸爸媽媽一定要多多去關心孩子這個方面的問題,只有從小培養的好,才能夠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品格。有時候稍不注意,讓孩子有了不好的行為問題就會造成孩子的性格方面出現一些問題,對於孩子以後的成長是非常不好的。

  在你童年的時候,要是你出現了第一次說謊,並且你的謊言沒有被人家發現的話。那你的改變有很大的概率會這次說謊開始。就像是你會開始搶別的孩子的玩具或者和你的爸爸媽媽頂嘴之類的。很多時候爸爸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的變化都一下子非常驚訝,然後想不通,因此就會處罰自己的孩子。

  1、想要變好很難

  孩子的不良行為或許就說明著現在孩子正在學習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也有可能在這個階段的時候孩子正在測試某一件事的極限或者正在尋找可以幫助別人的方法。

  同樣還有一個原因,孩子的不良行為非常有可能是孩子想表達他們遇到了困難,就像是:

  說謊:要是你的孩子年紀還小的話,他們分辨真實的世界和假裝的東西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因此,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作為爸爸媽媽就要主動去告訴孩子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童話故事。一般情況下在孩子到了6歲的時候差不多就能夠區分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假象了,不過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喜歡撒謊。

  偷竊:在學齡段的孩子,因為還不懂事,所以總是會出現偷走不屬於他們的東西的情況。他們只是想不出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得到它們,他們看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要得到,並不知道偷是什麼概念,所以就直接拿走了。

  當孩子到了5-6歲的時候,他們的自控能力會開始逐漸提升。就算是這樣,但還是會有非常多的小孩控制不住自己,因此偷竊行為就出現了。爸爸媽媽一定要多多注意,要多加預防孩子的屢教不改,防止孩子把偷竊當成家常便飯。

  2、消極行為

  有非常多的情況下,孩子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感覺,當孩子因為什麼事情覺得異常憤怒的時候,他們就喜歡打人或者摔東西,原因在於,孩子還小,沒有一個更好的方法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有非常多的小孩都慢慢的學會了怎麼樣才能夠更棒地表達自己的感覺,要是他們在慢慢長大以後還像當初一樣的發脾氣的話,那麼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好好的教育了。每個孩子情況不同,因此針對孩子的行為問題沒有一個通用的解決辦法,不過很多時候你可以遵循以下的這些指導方針:你要相信,孩子是真的有一個問題需要你解決的;讓孩子知道你的處事規則;找出孩子發脾氣的真正原因;幫孩子解決問題。

  3、孩子真正想決解的問題

  作為爸爸媽媽你要明白孩子的任何行為都是有目的的,要是孩子這樣做了以後還是不能夠滿足他,他一定還會想別的方法。因此,當你看到孩子的這些行為的時候,你最好是能夠想一下,孩子會不會有什麼需要,孩子真正想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然後經常看一下這些行為發生的頻率,再想想孩子的生活當中所發生的一些事情,就應該能夠知道孩子要什麼了。

  篇二

  千萬不要當這5種爸爸

  我們都知道爸爸的行為習慣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雖然媽媽能夠很好地照顧孩子的生活,但是爸爸會教會孩子堅強和做人做事的道理,爸爸的陪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但是有一些爸爸的做法是非常傷害孩子的,各位爸爸千萬不要忽視自己做的那些事情。接下來講到的5種類型的爸爸是非常不受歡迎的:

  一、永遠在玩手機的爸爸

  隨著科技的發達,手機變得比寶寶更受到關注。要麼就在上班,就算是回家以後,只要有空的話就會拿著手機在玩。到了放假休息的時候,帶著孩子去遊樂園、海洋館、親子聚會,雖然陪伴在孩子的身邊,可是隻是注重了形式罷了,真正的注意力,基本上都用在手機上。

  如果爸爸老是在玩手機的話,那麼對寶寶是非常不好的。雖然爸爸一直呆在寶寶身邊,可是孩子完全沒有感受到爸爸的愛,反而會有更重的逆反心理。同時要是爸爸媽媽經常玩手機,那麼孩子也會逐漸沉溺在手機裡面,不僅影響視力,更嚴重的會造成心理上的孤僻和自閉。

  二、下班沒事不愛回家的爸爸

  爸爸下班以後,有時候是公事,有時候是和朋友聚餐,很多時候就是很晚才回家。家人打5、6個電話催促,往往還是不能夠回來。在有孩子以前,媽媽或許會覺得有點不舒服。但有了孩子以後,媽媽的反感就會越來越大了。

  有這種行為的爸爸,多半都是心態還沒有調整過來,心理上還沒有成為一個爸爸。所以很多的時候,爸爸還是希望過以前的生活狀態來拒絕承擔為人父之後的責任。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影響到孩子。孩子會開始模仿,模仿媽媽的生活習慣。爸爸影響的卻是孩子的性格。要是爸爸一直以愛玩、拒絕長大、不負責任的形象出現,那麼寶寶以後的性格往往跟爸爸是非常像的。

  三、覺得養孩子是女人事情的爸爸

  換紙尿褲、給孩子洗澡、哄孩子睡覺、陪孩子讀書,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媽媽要做的事情,所以爸爸總是不願意去做,不願意為媽媽來分擔這些家務。可是這個思想是完全錯誤的。養孩子是爸爸媽媽兩個人的事情,傳統道德中“男主外女主內”的理念對於孩子的成長是不好的。

  如果是全職媽媽,一個人既要負責孩子,又要負責家務,那麼是非常辛苦的。爸爸們下班回家最好要理解媽媽,並且可以讓媽媽休息一下,自己來做些事,像是給孩子換紙尿褲、洗澡、陪孩子睡前閱讀。這樣也能夠讓媽媽感受到丈夫的愛,然後讓孩子覺得爸爸對自己是非常關懷的。

  四、不願陪孩子玩的爸爸

  因為男性和女性是非常不一樣的,所以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都不能夠缺少。要是說媽媽的陪伴能給孩子安全感,照顧孩子的生活,培養孩子細膩和善良,那麼爸爸對孩子的陪伴,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堅強,獨立,有一個非常好的性格。爸爸陪孩子玩耍,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還小的時候,爸爸缺位了孩子的陪玩,那麼也許就會造成孩子長大以後的軟弱和逆反。

  五、總跟家裡人吵架的爸爸

  有一種爸爸,經常有著領導範。媽媽在家帶孩子,總是會挑出毛病;外公外婆過來幫忙,又覺得老人動作太慢。老婆產後抑鬱,覺得老婆太脆弱了;老婆產後發胖,會覺得老婆沒有控制好身體。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爸爸老是會覺得這裡不好,那裡不好,老是在挑刺。因此會和大家產生矛盾,要是碰巧還是婆媳關係不合,他非但不能起到潤滑劑的作用,反而在一旁煽風點火,加深矛盾。孩子站在一旁,看著這個場景,對於孩子以後的性格塑造都是非常不好的。

  篇三

  學齡前兒童的行為問題 家長要了解

  孩子的學習問題是各位爸爸媽媽都非常重視的問題。很多情況下,對於孩子的教育都是從孩子還在肚子裡面的時候就會進行的,我們把它稱之為胎教。到了孩子出生以後,各位爸爸媽媽會對孩子的行為舉止做出規範,會讓他們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同時也會告訴孩子要講禮貌。然後到了幼兒園時期老師也會參與進來,教導孩子。在這裡面我們要講一下學齡前孩子的行為問題。

  一個三歲的孩子就算是總以自己為中心,不去關心別人的話,或許沒有一個人會覺得她行為異常,同時也覺得應該就這樣,不用太刻意去糾正孩子,孩子長大以後,自己慢慢就會改正的。不過爸爸媽媽要知道的是,像這樣的行為或許就會造成一年級以後的行為問題。這個發現來自密歇根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以確定不同型別的兒童早期問題。

  學齡前兒童的早期行為問題總是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然後變得不一樣。如果不通過小學表現出來,兒童就會有很大的可能性成長為一個具有攻擊性和暴力的青少年或成年人。在這之前對於不同型別的行為問題的研究都集中在年齡較大的兒童和青少年,其實對於學齡前兒童我們也需要好好了解一下了。

  早期行為問題的研究

  關於學齡前兒童的這種行為問題,研究人員現在已經開始逐步調查了,同時也進行了分析,麗貝卡·沃勒UM心理學研究員表明:學齡前的兒童現在正處於快速的生理和心理的發展中,所以這就造成了爸爸媽媽的管理行為在這個時候會變得有一些困難,在這個時期是幫助孩子提高他們的行為準則的重要時刻。

  爸爸媽媽要是本身就是攻擊性或暴力的代表者,一般情況下就會有可能造成孩子更容易出現行為問題,所以爸爸媽媽在孩子性格養成的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爸爸媽媽的行為規範其實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夠終止孩子的暴力和犯罪。

  該資料來自於對密歇根州240名兒童縱向研究,幼兒的危險行為問題現在還在進一步的研究。

  研究過程和結論

  該研究資料收集於爸爸媽媽,記錄孩子3歲的時候和6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對於孩子的各種行為應該要如實記錄下來,最好也要讓孩子配合成完成。這項研究確定了三種類型的早期行為問題,在3歲時,對立的行為,多動症的行為,還有冷酷而理性的行為。關於對立,爸爸媽媽報告說:“他們的孩子老是會調節自己的情緒。” 沒有任何疑問,孩子的爸爸媽媽最好是要多多關注一下多動症的行為。

  要是爸爸媽媽察覺到學齡前兒童有“冷酷而理性的行為”,那麼這樣的孩子會在一定程度上少了很多的同情心,同時做錯事情也不會覺得後悔,他們的道德行為規範也不會太好。爸爸媽媽和教育工作者在這項工作中想達到的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找出學齡前兒童的行為問題,同時大家也要知道不同型別的問題也需要不一樣的干預措施,要是不進行干涉,孩子的行為問題會一直伴隨他上學,一直在他的生活中存在著。

  比方說,孩子無情和冷靜的行為或許是危險的,大家要第一時間治療,爸爸媽媽要專注於孩子的情感引導,讓他們試著理解別人。

  

小班級育兒知識
小學家長育兒知識
相關知識
幼兒園大班家長育兒經驗
幼兒園大班家長育兒知識
大班家長育兒知識文章_幼兒園大班家長育兒知識文章
幼兒園小班家長育兒心得體會
幼兒園小班家長育兒心得範文
幼兒園小班家長育兒心得
幼兒園中班家長育兒小知識
幼兒園小班家長育兒知識三篇
幼兒園大班家長的育兒心得體會
幼兒園大班家長會發言稿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