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家長宣傳育兒知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大家都知道性格品質決定人的命運,所以想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性格,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培養。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篇一

  寶寶要擁有的6種性格

  大家都知道性格品質決定人的命運,所以想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性格,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培養。在早期教育中,爸爸媽媽除了保證孩子正常的發育以外,應該把性格的培養放在首位。人的性格品質是非常複雜的,爸爸媽媽要是覺得不知道該如何下手的話,可以從下面的6個方面來進行培養,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性格。

  快樂活潑

  快樂的孩子總是會把笑容掛在嘴邊,很少哭泣,似乎沒有什麼煩惱,整天無憂無慮。但是我們這裡說的活潑不是說要讓孩子好動,更加不是要孩子吵鬧。活潑的孩子有6個表現:

  表情活潑:有著各種各樣的臉部表情,平時會表現出微笑、高興、著急等情緒,能夠跟爸爸媽媽開玩笑;

  嘴巴活潑:表達、說話很清楚,嘴裡總是說一些小故事,看見的事物、猜謎語、說繞口令等;

  感知活潑:見過的、聽過的、做過的記得快,認顏色、形狀、方向都很清楚;

  雙手活潑:會幫爸爸媽媽做家務,會做手工,能夠和小動物友好相處、會種植一些小的綠色植物,手很靈巧;

  身體活潑:寶寶平時能夠能歌善舞,喜歡玩遊戲、愛運動等;

  思想活潑:會積極向大人問問題、討論、爭論、識字和讀書等。

  安靜專注

  要是不能集中注意力的話就不能夠成就大事,活潑的內在表現就是安靜。能夠集中注意力的孩子,就算是玩也能玩得專心,在玩的時候能夠把全部的精力都放進去,可以感受到最大的快樂和收穫。要是不能集中注意力的話,在安靜的時候就無法安靜下來,注意力會分散,“玩野”之後到小學後就很難改變了,智力發展也會因為注意力不能夠集中而受到影響。

  勇敢自信

  嬰幼兒的勇敢自信一般都有著以下的幾點表現:不怕黑暗、不相信世界上有鬼神的存在、不害怕一個人待著、不害怕小動物、面對陌生人和陌生環境也不慌張。要是孩子平時覺得自己很可愛,就算沒有說出來,只是潛意識的感覺,也會有自信情感的流露,這個是自信,和驕傲、沒禮貌、不友好的性格是不一樣的,不可混為一談。

  勤勞善良

  從小會勞動的人以勞動為樂,也能夠積極幫助他人。在爸爸媽媽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家以後,孩子幫你拿拖鞋,要是你誇獎了孩子,說“孩子真乖、真能幹”,就是對他最好的肯定。在孩子長大了一點就能夠關心家人和周圍的人,將來一定能夠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所以最好能夠讓4~5歲的孩子學會做飯,5~6歲的孩子學會做菜。

  獨立精神

  孩子的獨立性格主要有以下的幾點表現:從小自己會睡、會坐、會玩;1歲就不用爸爸媽媽餵飯了,吃得好、吃得快;在學會走路以後,能夠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在爸爸媽媽的印象裡沒有“催”字。要是平時吃飯就需要爸爸媽媽七八遍催促、沒有責任感的話,日後上學、找工作都不會有責任心,何談成材?

  創造精神

  表現在對新奇的事情愛看、愛聽、愛摸、愛做、愛問、愛記;動手能力強大,就算一個人也能夠自己找事情,搞小發明等;爸爸媽媽一定要學會培養孩子的求異、逆向和發散思維。

  性格的培養不是胡亂的,不靠督促、強行的教育,而是靠不露痕跡的“潛教育”,主要是通過環境育人、行為育人、愛的教育和積極暗示等。

  篇二

  爸爸媽媽要正確應對孩子敏感期

  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在很多的時候都會覺得自己孤立無援,有很多事情都要靠自己才能夠完成,所以就造成了很多時候會彷徨,會覺得自己缺少了非常多的安全感。大家要知道的是安全感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不僅僅是成年人在工作生活當中需要安全感,孩子也不例外,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更加需要強烈的安全感,如此一來才可以保證孩子真正的幸福,在未來的成長道路上充滿開心和快樂。但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是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事情。

  處於敏感期的孩子,會發生非常多的讓爸爸爸媽媽媽頭疼的事情。為了孩子以後能健康的成長,爸爸媽媽需要關注孩子的敏感期,那麼孩子會經歷哪些敏感期呢?作為爸爸媽媽又要怎麼樣去面對這些事情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希望爸爸媽媽可以沉著應對。

  一、孩子經歷的敏感期

  敏感期的孩子總是會做出非常多的古怪的事情,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要麼令爸爸媽媽頭疼,要麼令爸爸媽媽尷尬。接下來我們看看孩子會經歷的敏感期。

  1、手部敏感期

  爸爸媽媽會發現,孩子滿一歲了以後,他們的小手就會出現一個敏感期。這個時候的寶寶喜歡啃自己的小手,除了這個很多孩子都會做的標誌性的事情以外,孩子也會非常喜歡把手能夠拿到的東西放到嘴巴里吃;孩子不但用手拿東西吃,還喜歡用手去捏東西,尤其喜歡去捏乳房。除了媽媽的乳房,孩子對於一些軟軟的東西都特別偏愛。他們在享受著這個捏的過程;接著孩子喜歡用手丟東西,然後享受著爸爸媽媽把東西撿起來給他們再次丟出去的歡樂。

  2、感官敏感期

  差不多在2歲到6歲左右,孩子就會慢慢過渡到了感官敏感期。這個時候的孩子喜歡用眼睛注視世界,要是看到了好看的節目就會一直不換臺;他們喜歡用嘴巴去探索世界,老師喜歡用嘴去咬各種東西,不管幹淨與否;他們喜歡用耳朵聆聽世界,每次聽見音樂時他們扭動身軀,當出現刺耳的聲音時就會變得不開心。

  3、語言敏感期

  半歲到5歲的寶寶會出現語言敏感期。在這個階段的時候寶寶會密切關注著爸爸媽媽的語言。有時候他們還會咿咿呀呀的學說話。

  二、爸爸媽媽如何正確應對孩子的敏感期?

  孩子出現敏感期,不用特別擔心,不過爸爸媽媽要如何應對呢?

  1、別發脾氣

  爸爸媽媽工作累,生活壓力大,如果遇到了孩子的敏感期時,爸爸媽媽說了幾句但孩子不改的時候就會特別煩躁。尤其是在孩子出現手部敏感期時,爸爸媽媽氣不過就會罵孩子,會打孩子的手。事實上手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工具,要是爸爸媽媽特別凶地對待孩子的話,那麼孩子或許會小心翼翼,變得內向。

  2、正確引導

  當孩子出現感官和語言敏感期時,爸爸媽媽一定要用正確的方法來教育孩子。要是孩子語言出現了錯誤,那麼爸爸媽媽要在第一時間幫助孩子改正。在感官敏感期時儘量少讓噪音干擾孩子,最好是讓孩子多聽音樂或多親近大自然,減少孩子看電視的時間。

  總之爸爸媽媽對待敏感期的孩子要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篇三

  家庭和諧才能給予寶寶最好的愛

  在寶寶長大以後個性或者生活方面出現的很多問題其實都能夠在它的原生家庭中找到根源,所以爸爸媽媽的相處方式可以直接影響到寶寶的擇偶觀念還有婚後的生活狀態之類的。

  接下來就為大家來講一下爸爸媽媽對於寶寶的影響。

  1、夫妻間的相處模式對孩子影響巨大

  爸爸媽媽的關係不但是父母兩個人的事情,其實對家庭裡面的另外一名成員寶寶的影響也是十分大的。

  孩子有時候聽不進去爸爸媽媽的長篇大論的說教,可是有時候卻會模仿爸爸媽媽的一言一行。爸爸媽媽相互之間的相處模式,會在不經意間滲透到孩子的心裡,對於孩子以後的擇偶標準,婚戀價值觀以及自己未來的婚姻相處模式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現在有實驗證明,爸爸媽媽的關係不幸福的下一代,婚姻不幸的比例高達70%。原因在於父母的生活不幸福,所以孩子不太懂得什麼叫做幸福的婚姻,沒有愛人的能力也沒有經營幸福生活的能力。

  2、夫妻關係應該放在親子關係之前

  從我們的傳統文化看來,一般家庭都是把孩子放在家庭成員中的第一位,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其實這並不是對孩子最好的。穩固的父母關係,能夠讓男孩子成為更好的男人,女孩會變得更加女人。如果總是以孩子為中心,這樣的後果會讓孩子自私有時候還會產生戀父或者戀母情結。

  對於爸爸媽媽來說,特別是媽媽,孩子的到來使得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到孩子的生活裡面,有時候會把爸爸放在一邊,不顧忌丈夫的心理需求;有時候爸爸來幫忙,做的不好還會受到媽媽的指責,這樣下去,夫妻雙方的距離會越來越大,兩個人之間的感情就不會跟以前一樣。所以最好的做法是這樣的,和爸爸一起照顧孩子,共同承擔責任。不用擔心爸爸做不好,時間長了就能遊刃有餘的。

  婆媳矛盾如今也被列為家庭中的普遍問題之一,產生這個現象原因之一就是,一部分的丈夫愚孝,覺得母子關係大於夫妻關係,對於媽媽的任何話都應該要遵守,妻子一定要做到理解自己同時無條件忍讓。其實這個是錯誤的,這樣反而會讓妻子感到寒心,然後夫妻之間的感情就會越來越淡。

  雖然有了孩子,但是夫妻之間的關係還是要把她放在首位,擁有專屬二人世界的甜蜜時光,將彼此作為最重要的核心。

  3、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爸爸愛媽媽

  在寶寶看來,爸爸媽媽之間感情深厚,才會覺得家庭很美好,覺得很安心,智商和情商也會得到激發。爸爸媽媽之間的感情很牢固的話會對孩子心理健康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能夠讓孩子擺正自己的位置,也會對孩子未來的婚姻幸福起到正面積極的示範作用。

  有時候爸爸媽媽之間最好在寶寶面前表現出互相關心、互相尊重,同時不要害羞,可以在孩子面前擁抱接吻來表達感情,這樣做了以後孩子才會覺得自己很有安全感,在滿滿愛意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也擁有更多的駕馭愛的能力。

  

小學家長育兒知識
小班家長育兒知識大全
相關知識
向家長宣傳育兒知識
家長秋季育兒知識大全
家長科學育兒知識
小班家長園地育兒知識
家長科學育兒知識有哪些
小班家長健康育兒知識
大班家長園地育兒知識
家長小班育兒知識大全
家長保健育兒知識
家長大班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