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第一學期歷史期中測試卷及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如果七年級的同學們要想在歷史期中考試有所突破,平時的歷史期中試卷練習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七年級第一學期歷史期中試卷及參考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七年級第一學期歷史期中測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答案,每小題2分,共40分

  1.參加以“尋找人類足跡”為主題的夏令營活動的同學要到中國境內已知最早人類的遺址所在地,他們應該去

  A.雲南元謀縣 B.北京周口店 C.西安半坡 D.浙江餘 姚市

  2.世界上出土古人類遺骨和遺蹟最豐富,並且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遺址是

  A.元謀人遺址 B.北京人遺址 C.山頂洞人遺址 D.河姆渡遺址

  3.下面哪些發現與半坡原始居民有關?  

  ①發現了粟的遺物,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②發現了水稻的遺物,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③發現了紡輪,證明已會紡線、 織布、製衣④發現陶器上有一些刻畫符號,可能是我國早期文字的雛形⑤半地穴式房屋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

  4.促使原始人過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

  A學會了建造房屋 B自然環境的 改善

  C原始農業的發展 D人工取火的實現

  5.結合所學的歷史知識判 斷,下列哪個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吃到香噴噴的大米飯是

  A.山頂洞人  B.大汶口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6.“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中的“軒轅”是指  

  A.蚩尤  B.舜  C.黃帝  D.炎帝

  7.從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中,我們可以得到的歷史教訓是國君應該

  A.發展經濟 B.勤政愛民 C.重視教育 D.增強軍事力量

  8.河北省有《燕趙都市報》,山東省有《齊魯晚報》,山西省有《三晉都市報》,湖北省有《楚天都市報》,這些報紙的得名,與古代的哪一制度有關

  A.分封制 B.禪讓制 C.世襲制 D.郡縣制

  9. 它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21世紀來臨之際,它的仿品作為中國人民的珍貴禮物獻給了聯合國,現已被聯合國永久珍藏,它是

  A.四羊方尊 B.青銅立人 C.人面魚紋盆 D.司母戊鼎

  10.下列關於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和兼併戰爭的評價,錯誤的有

  A.有利於國家走向統一 B.華夏族和其他各民族的融合加強

  C.加速了新舊制度的更替 D.阻礙了社會發展

  11.作為一個時期的名稱,“戰國”因戰爭眾多、爭奪激烈而得名。這一時期的著名戰役有

  ①城濮之戰 ②桂陵之戰 ③長平之戰 ④牧野之戰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變則興,不變則亡”,商鞅變法的措施中與“富國強兵”的目的聯絡最直接最密切的是

  A.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 B.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C.獎勵耕戰 D.建立縣制

  13 .我國古代一個著名的水利工程曾經使成都平原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饑饉”。這一工程是

  A.都江堰 B.靈渠 C.白渠 D.大運河

  14.近年在漢堡發現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論語》英譯本,該書的前言說:“這位哲學家的道德是無限輝煌的。”請問這位哲學家的道德核心是

  A.“仁” B.“無為而治” C.“兼愛”“非攻” D.“法治”

  15.下列搭配中正確的一項是

  A.老子——《春秋》——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相互轉化

  B.孟子—《道德經》——反對一切戰爭,“仁政”治國

  C.孔子——《論語》——“仁”

  D.韓非子——《孫子兵法》——“兼愛”、“非攻”

  16.下列中國古代四個歷史時期中央行政系統的簡表中,屬於秦朝的是

  17.秦朝以後,我國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基於以下哪一制度

  A.分封制 B. 郡縣制 C.科舉制 D.廠衛制

  18.2014年是農曆馬年,仰天長嘯的駿馬寓意美好。下面關於“馬”字的幾種書體,在秦朝時被確定為全國規範文字的是那一種?

  A.甲骨文 B.大篆 C.楷書 D.小篆

  19.下列關於秦朝的敘述,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A.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B.在地方上實行郡縣制度

  C. 以秦國貨幣圓形方孔銅錢作為統一貨幣

  D.它被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戰爭直接推翻

  20.從修建驪山墓、長城和馳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現在於

  A.繁重的徭役 B.沉重的賦稅 C.殘酷的刑法 D.可怕的殉葬

  二、材料分析題共60分

  21.閱讀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古時候洪水氾濫成災,百姓過著悲慘的生活,A帶領人們用疏導的辦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制服了洪水,讓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 B和兒子一起,帶領人民化害為利 ,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兩位水利專家A和B分別指的是誰?4分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麼?3分

  3這兩位水利專家能夠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3分

  22.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6分

  材料一 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歲左右便收徒講學,前後從事教育40多年。相傳他有弟子3 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關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的許多言論,成為後世傳頌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主張“以德治國”。

  材料二 他生活在戰國末期,是荀子的學生,他強調“法治”,並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的理論。

  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別指的是誰?4分他們各屬於諸子百家中的哪一學派?4分

  2列出材料一中的“他”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張。4分

  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國家的問題上,主張有何不同?4分

  2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 在咸陽的街頭,一位來自遙遠的楚國的商人準備出售他的千里馬,他選好了位置,放下行李高聲喊道:“賣‘母’吆,良種的千里‘母’吆”。不一會兒,圍觀了很多人,可是沒有人能聽懂他在吆喝什麼,無奈之下,他只好拿出紙筆寫下一個大大的 字。圍觀的人之後更加不知所以然,這時來了位曾經到過楚國的商人向人們解釋說是賣馬的,大家這才恍然大悟……

  材料二 戰國時,有個秦國人在國內做了一條長裙。她去齊國旅遊時又叫齊國的裁縫做同樣尺寸的裙子,取貨時發現: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時裁縫又拒收她的圓形貨幣而要她付刀幣。

  1這兩則材料所示問題出現的原因是什麼?6分

  2秦統一後採取了什麼措施來解決此類問題?6分

  25、材料分析題11分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韓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遺址中,發現了大量木炭和幾處較大的灰燼堆,還有在火中燒過的石塊、獸骨和樹子等。……” ——歷史教科書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 號之曰燧人氏。-------《韓非子》

  閱讀材料回答:

  1在材料一所述的險惡的環境下,北京人只 有過什麼樣的生活?2分

  2材料二證明了什麼?3分它所證明的事實有什麼意義? 3分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會人們生活的一個什麼重大變化?3分

  七年級第一學期歷史期中測試卷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C D C B A D D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A C D B D D A

  211A是大禹,B是李冰。2都江堰3不畏困難,堅持不懈,大公無私等

  22.1材料一:孔子,儒家;材料二:韓非,法家。

  2創辦私學,有教無類,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發現和總結出許多教育規律。

  3孔子主張以德治國,韓非主張以法治國。

  23.1陳勝吳廣起義;秦的暴政。

  2統治者應愛惜民力,體察民情,減輕人民負擔,得民心者得天下等。

  24.1貨幣不統一,文字不統一,度量衡不統一

  2統一文字:小篆,統一貨幣:圓形方孔半兩錢,統一度量衡。

  251群居

  2北京人已學會用火;意義:防寒、照明、驅獸、燒烤食物,學會用火是人類進化史上的里程碑。

  3人們學會了人工取火。

 

高二上冊歷史第一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七年級歷史第三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相關知識
七年級下冊地理自然環境測試題及答案
七年級地理上冊發展與合作試卷及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下冊消化和吸收試卷及答案
七年級政治下冊單元調研測試題及答案
七年級上冊生物生物與環境試卷及答案
七年級上冊生物生物與環境試卷及答案
七年級第一學期歷史期中測試卷及答案
八年級英語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檢測試卷及答案
八年級第一學期生物期中測試卷及答案
八年級第一學期地理期中測試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