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歷史考試試題及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七年級歷史考試已經到來,七年級歷史的知識點不多,在歷史考試前記得多做份歷史試題。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七年級上冊歷史試題及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七年級上冊歷史考試試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60小題,每題1分,共60分

  1.我國出現青銅器在

  A.原始社會初期  B.原始社會末期   C.夏朝   D.商朝

  2.西周青銅器種類豐富,大量用於

  A.農業生產   B.炊具   C.祭祀   D.裝飾品

  3.商周時期手工業繁榮具體表現為①青銅鑄造 ②陶瓷業 ③冶鐵業 ④玉器製造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關於夏商西周經濟發展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後代稱為“五穀”的農作物商周時期已經齊備B.農業上已知道選種、施肥和治蟲害

  C.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種,西周時都已經有了D.商王室和貴族還有專門的牧場

  5、我們常用“五穀豐登”來形容豐收,後代稱為“五穀”的農作物,我國在時期已齊備

  A、夏朝B、商朝C、周朝D、商周

  6、文字的出現,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我們今天的文字來源於

  A.金文B.小篆C.甲骨文D.陶器上的符號

  7、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於

  A.夏朝B.商朝C.西周D.東周

  8、猜一猜右是下列甲骨文是十二生肖中的哪一種?

  A.虎B.鼠C.兔D.蛇

  9、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是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青銅立人像D.青銅編鐘

  10、下列哪一項是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主要原因

  A.私學的興盛B.諸侯國的兼併戰爭C.社會大變革D.士人的解放

  11、在下面這些思想家中,你認為不屬於儒家學派的是

  A.孔子B.老子C.荀子D.孟子

  12、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莊子

  13.秦統一後,全國統一使用的規範文字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隸書

  14、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下列哪本書?

  A、《道德經》B、《尚書》C、《論語》D、《春秋》

  15、成為我國封建社會正統思想並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的學說是

  A.道家B.法家C.墨家D.儒家

  16、後被秦始皇所採用的學說是

  A.道家B.法家C.墨家D.儒家

  17.“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觀點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韓非

  18.提出“溫故而知新”主張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19.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韓非是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  B.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C.孔子提出了“仁政”學說   D.孫武的著作是《孫子兵法 》

  20.戰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頻繁的爭霸戰爭  B.學術繁榮C.社會大變革    D.新興地主階級產生

  21.戰國時期,主張“兼愛”“非攻”,希望人們互助互愛,反對不義戰爭,支援正義戰爭的人是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韓非

  22.都江堰的作用最準確的說法是

  A、防洪排水B、防洪蓄水C、防洪灌溉D、蓄水防旱

  23.春秋戰國時期,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權,主張改革,提倡法制的代表人物是 

  A.孫武  B.孫臏  C.孟子  D.韓非

  24.老子主張“無為”,希望社會退到“小國寡民”狀態。這在當時主要反映了

  A、新興地主的要求B、沒落貴族的要求C、手工業者的要求D、富裕商人的要求

  25.戰國時,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封建國家主張的是

  A.老子B.孟子C.莊子D.韓非子

  26.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漢字從甲骨文發展而來B.金文比甲骨文更加規範C.竹帛書出現於春秋時期D.大篆形成於西周的晚期

  27.下列專案不屬於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A.興辦“私學B.“溫故而知新”C.“仁”的學說 D.“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28.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同學們應該查閱

  A.《道德經》B.《論語》C.《韓非子》D.《莊子》

  29.戰國時期同春秋時期相比,最突出的文化成就是哲學思想得到大大發展。它所反映的深刻社會背景是

  A.生產力得到迅速提高和發展B.社會發生鉅變,它反映了新舊階級在政治上的爭論和鬥爭

  C.人民對文化生活的要求提高D.戰爭過於頻繁

  30.關於甲骨文,錯誤的解釋是 

  A.我國古代的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B.甲骨文對研究商朝的歷史有重要價值

  C.商朝時期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D.是研究商朝歷史的唯一資料

  31、孔子的教育成就主要有①以德教民②以禮治國③有 教無類④當仁不讓 

  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2、現在我們到中醫那裡看病的時候,醫生都要給你切脈,你知道是誰總結出望、聞、問、切的四種診斷方法嗎? A、扁鵲B、華佗C、張仲景D、李時珍

  33、“他出生在春秋時的魯國,學說比較保守,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他的思想被後來的封建統治者利用,他還是一位具有罕見熱情和擅長教育的教師,據說有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賢人”這描述的是

  A、孔子B、老子C、孟子D、墨子

  34、追求與建立和諧、穩定的社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墨子思想中體現這一特點的主張是:

  A、“福兮,禍之所倚;禍 之,福之所伏”B、“兼愛”、“非攻”

  C、“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D、“仁者愛人”、“為政以德”

  35、今天中國民間端午節划龍舟,吃粽子的民俗是為了紀念A.孔子B.屈原C.商鞅D.姜尚

  36、戰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生產力的不斷髮展B.社會大變革的出現

  C .頻繁的爭霸戰爭D.學術的繁榮和思想的活躍

  37、商代文字的主要寫在上。

  A、青銅業B、龜甲、獸骨C、竹簡D.絲帛

  38、如果我們要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應該查閱

  A.《道德經》B.《論語》C.《韓非子》D.《莊子》

  39、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強調法制的學派是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40、包含樸素辨證觀點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D、韓非

  41、的思想體現了可持續發展觀念。

  A、老子B、孔子C、孟子D、韓非子

  42.今天的農曆,又叫“夏曆”,據說來源於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戰國

  43.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是 

  A.華佗   B.張仲景     C.扁鵲   D.李時針

  44.反映我國古代音樂發展較高水平的是 A.司母戊鼎 B.馬王堆帛畫 C.秦兵馬俑 D.湖北隨州編鐘

  4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骨文是指商朝人把文字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B.商周時期的金文是指用金屬筆寫的字

  C.“大篆”這種字型出現於春秋時期D.春秋時期人們用毛筆 蘸墨,在竹簡或絲帛上書寫

  46.甲骨文的書寫方式是

  A.用刀刻B.用毛筆寫C.用鉛筆寫D.用碳筆寫

  47.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學說與商鞅思想相接近的是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48.我國最早測定一年的24節氣,是在

  A、商朝時B、西周時C、春秋時D、戰國時

  49.在諸子百家中,主張“無為而治”的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50.以下幾種主張,哪一種是老子的思想

  A、歷史是向前發展的,後代總是勝過前代B、主張“春秋無義戰”

  C、各種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相互轉化D、提出“仁”的學說

  51.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其主張對當時封建統治者最有用的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52.對後世思想文化的影響最大的是

  A.孔子的學說B.老子的學說C.墨子的學說D.韓非子的學說

  53.後人寫詩稱讚李冰說“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冰獲此殊榮的主要原因是他

  A、興修水利,使關中地區成為沃野B、修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造福於人民

  C、改進生產工具,推廣牛耕D、任秦國蜀郡守時,勤政廉潔

  54.人們在端午節划龍舟、吃粽子紀念屈原是因為 

  A.他創作出了很多優秀詩篇B.他創造出了一種新體詩C.他熱愛祖國,關心人民 D.他勇於獻身

  55、你知道“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這句名言是誰說的嗎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莊子

  56、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學說與商鞅思想接近的是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57、我國封建制度的逐步確立是通過以下哪種方式完成的?

  A.戰爭B.起義C.談判D.變法

  58、我國古代思想家孟子主張“不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這種觀點反映了他具有

  A.民主法制觀念B.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點C.公共道德意識D.迴歸大自然的要求

  59.我們說春秋戰國是大變革的時期,是因為

  A.戰爭頻繁B.諸候爭霸C.新舊制度更替D.百家爭鳴

  60.下列主張中,最能體現“可持續發展”這一思想的是

  A、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B、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

  C、仁者愛人,為政以德。D、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5小題,61題10分,62題10分,63題22分,64題4分,65題4分,共50分

  61、將與之相關的人物與歷史事件或主要思想主張進行連線10分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屈”孫武

  “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墨子

  “兼愛”、“非攻”秦始皇

  “焚書坑儒”莊子

  “無為而治”扁鵲

  “望、聞、問、切”趙括

  “紙上談兵” 晉文公

  “退避三舍”勾踐

  “臥薪嚐膽” 屈原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孟子

  62.當今,人們讚美都江堰是世界上的奇蹟,是無壩生態水利工程的典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成都平原被稱為“天府之國”很大程度上受益於都江堰。兩千多年的事實證明,都江堰真正體現了“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的意義。……

  2000年,都江堰及其附近的青城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摘自《成都歷史》

  請回答:1一中人物是誰?什麼時期的哪國人?3分

  2他有何貢獻?他的貢獻發揮怎樣的作用?3分

  3根據材料 二,說說都江堰被評功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理由。以及對我們的啟示。4分

  63、材料一:

  材料二:孔子辦學,不問出身貴賤,先後培養的學生有3000人。他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育。學生冉求膽小,遇事退縮,孔子有意識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緊,馬上去做。學生仲由敢作敢為,但不夠穩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囑他凡事要多請教父兄以後再去做。……學生樊遲向他請教怎樣耕田種草,他認為學習那些知識沒有出息。

  請回答:1中人物是誰?是哪家學派的創始人?2分

  2他在我國曆史上有何地位?2分

  3他在政治上主張什麼?有何影響?5分

  4材料二反映了孔子的什麼教育思想?3分

  5根據材料二說說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不足體現在哪裡?1分

  6他在文化上有何貢獻?2分

  7他的弟子整理什麼一書,記載他的言論?1分

  8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孔子思想影響的認識。2分

  9他在教育上還提出了什麼名言?對你的學習有什麼幫助或指導?4分

  6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1是誰提出的?是什麼學派代表人?2分

  2他在政治上有何主張?2分

  6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我那堅硬的牙齒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軟的舌頭卻還在!”

  1體現了誰的主張?是什麼意思?體現了什麼思想?2分

  2這種思想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認為有用的話,能不能舉出一個例項加以說明?2分

  七年級上冊歷史考試試題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60小題,每題1分,共6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C D C B D A C B A C C D B A B C C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C D B D C C B B C B A A B B D B B C A

  題號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C A C D A A D D B C D A B C B C D B C B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5小題,61題10分,62題10分,63題22分,64題4分,65題4分,共50分

  6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屈”孫武

  “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韓非

  “兼愛”、“非攻”秦始皇

  “焚書坑儒” 莊子

  “無為而治”扁鵲

  “望、聞、問、切” 趙括

  “紙上談兵”晉文公

  “退避三舍”勾踐

  “臥薪嚐膽”屈原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孟子

  62、1李冰;戰國時期;秦國人;3分

  2主持並修建了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1分;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農田,使成都平原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饑饉”,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2分

  3它是古代成都人民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偉大創造,兩千多年來它一直髮揮著巨大的效益。它創造了世界奇蹟。2分

  啟示:順應自然,利用自然,保持可持續發展,讓子孫後代受益。瞭解都江堰的防洪灌溉功能,認識其歷史功用。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2分

  63、1孔子;儒家學派;2分

  2是我國曆史上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2分

  3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他反對苛政和任意刑 殺;3分他的學說被後來的封建統治者所利用,成為統治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2分

  4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溫故而知新等;3分

  5鄙視體力勞動1分

  6編訂了《詩經》、《尚書》、《春秋》2分

  7《論語》1分

  8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他創立的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傳統社會的主流思想;他的教育思想影響深遠。2分

  9“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習要勤於複習、要誠實、要虛心向他人學習4分

  64、1答:是孟子提出的,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2分

  2答:主張“民貴君輕”的思想,實行“仁政”。2分

  65、1答:體現了老子的主張。意思是堅硬的東西未必結實,柔可以克剛,體現了他辯證看問題的思想。2分

  2答:我認為 有用1分。它使人認識到:什麼事物都不是絕對的,都是可以變化的。貌似強大的人可能會被弱者打敗,看起來聰明的人可能一生無所作為,平凡的人由於努力可能會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如:在解放戰爭中,裝備人數上超過解放軍的國民黨軍隊最終是被打敗了。3分

 

七年級歷史下冊單元試題及答案
七年級歷史上冊期中調研檢測試題及答案
相關知識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課本答案
七年級上冊歷史考試試題及答案
七年級上冊歷史期末試卷附答案
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歷史期末試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試卷
七年級上冊歷史秦王掃六合教案
七年級上冊語文補充習題的答案蘇教版
地理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檢測題及答案
湘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農業習題及答案
七年級上冊歷史期末考試試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