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國學書籍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在古代,國學指的是國家設立的學校。到了近代,則用來指中國固有的學術文化。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關於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國學《三字經》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讓後人讀後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為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適什麼是不合適。而“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通過學習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篇二

  在古代,國學指的是國家設立的學校。到了近代,則用來指中國固有的學術文化。

  國學內容浩博,是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精華,所以,我決定每天都背誦其中的幾首。今天我背的是弟子規中的愛眾親仁、孟子?告子上裡的捨生取義、論語?公冶長中的夫子之志和荀子?榮辱的與人善言。我把它們寫下來,咱們一塊學習吧!

  愛眾親仁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文意:人與人之間要和睦相處,互相愛護,因為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一塊土地上,能夠親近品

  高尚的仁人,對自己有莫大的好處:道德品質會一天天長進,過錯會一天天的減少。

  捨生取義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文意:魚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夠同時得到的話,那麼我就捨棄魚而選擇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夠同時得到的話,那麼就捨棄生命而選擇道義。

  篇三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大教育家,他教過的學生不下三千,人們把他和學生上課時的交流記載了下來,這就是《論語》。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講的是學習的方法,它讓我們在學習後再溫習一遍,好好溫習了舊知識後,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就可以當老師了。我想起每到課間或回家後,我都會複習一下當天的內容,每次複習後,就會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可總覺得還是有一些沒想到,所以以後我要常常複習,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把自己討厭的東西給別人,不要讓別人來做自己所討厭的事。我想起有一次媽媽在我的碗裡舀了很多紅苕,我不想吃,就趕給了爸爸,讀了這一句話後,我在也沒有偷偷地把紅苕趕給爸爸了。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習魯迅先生,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嚴於利己,寬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學習魯迅先生,這世界該多麼的美好,多麼的和諧啊!

  通過學習《論語》,使我明白了:學習要講究方法;遇到困難,就得去克服它;還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道理。
 

關於讀書的國學演講
龔鵬程國學入門書籍
相關知識
國學經典書籍讀後感
小學國學書籍讀後感
經典國學書籍讀後感
國學書籍讀後感
心理學書籍讀後感
關於哲學的書籍讀後感
教育類的書籍讀後感範文
關於教師教育的勵志書籍讀後感_教師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黨的基礎知識書籍讀後感想
管理書籍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