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孩子的小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無論哪行哪業,成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管多再辛苦都要保持前進,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簡陋木屋裡長出來的總統

  林肯的童年異常艱辛,他出身貧寒,父親是個極端貧窮的農民。然而,肯塔基一座簡陋木屋裡出生的林肯,後來卻成為了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林肯是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這位在美國內戰中建立豐功偉業,至今仍是美國人心中的偶像的總統,並沒有顯赫的家世,相反的是,林肯的童年生活卻異常艱辛。

  林肯的出生地是當時美國肯塔基州最寂寞最荒涼的地段之一,印第安人在那兒繁衍已有數代之久,然而看起來那裡還是塊“不毛之地”。1808年12月,林肯的父親湯姆以每英畝二十六又三分之二美分的價格買下這塊“不毛之地”中的一塊農田。農田上有一棟獵人留下來的簡陋小屋子。

  1809年冬天,林肯就降生在這棟獵人小屋裡。那是一個星期天的早上,林肯出生在一張鋪著玉米皮的床上。外面是一片銀色世界,2月的寒風把雪花吹進圓木的縫隙裡……這一切就是林肯出生時的景象。

  林肯的父親是個酒鬼。1816年秋天,林肯7歲,父親把肯塔基的這塊農田換成酒喝,舉家只好又遷到印第安那州的荒涼林野。在這裡,喬木、灌木、葡萄藤長得太密了,以至必須砍樹才能開出一條進出的通道。林肯一家抵達的時候,冬天的初雪已經降下了。父親就胡亂地搭了一個窩棚,沒有門,沒有窗,除了三面牆外,就只有圓木搭成的屋頂了。一家人都住在裡面。在嚴寒的冬天,它四邊透風。

  他們沒有牛奶,沒有蛋,沒有蔬菜,連馬鈴薯也沒有,只能靠野生的獵物和堅果度日。

  林肯在這裡住了14年,日子過得遠比他日後所解放的黑奴還要窮困。

  1818年,林肯9歲時,母親南施不堪艱難的拓荒生活,積勞去世。母親去世,家裡更少了一個依靠,生活更糟糕了。

  林肯15歲時才開始認字母。那是1824年的秋天,一位在森林中漂泊的教師流落到這裡,設立私塾。林肯每天早晚要走4裡的森林小路,到私塾裡求學。老師名叫阿策爾·朵西,他要求學生很嚴格,但他的學問不深,而且教學的方法簡單。他相信只有大聲朗讀,才可以看出學生是否認真,誰的聲音小,他就用教鞭打誰,因而學生們都拼命地大聲讀書。閱讀的教材是以《聖經》的章節為主。教室是個既矮小又粗陋的小屋,教師幾乎直不起腰,學生的座位是用圓木劈開做成的。在這所學校裡,林肯只讀了幾個月,5年後,他又在另一所類似的學校裡不定期地上過課——這些就是林肯受過的全部正規教育,總計起來,時間不超過12個月。

  就是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下,沒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沒有受教育的機會,貧苦卻沒能磨去林肯奮發拼搏的意志,反而更激發了他與天、與人、與命運相抗爭的鬥志。他把艱苦的生活視為一種鍛鍊,他要藉此使自己的身體和意志變得更加堅強。

  當林肯長大了,受僱來到伊利諾州的紐沙勒的時候,村子裡有一夥粗野荒唐、好勇鬥狠的地痞流氓,名叫“克拉瑞樹叢幫”。他們誇口說,在喝威士忌、罵人和打架方面,全伊利諾州沒有別的幫派能比得過他們。

  有一次,僱主丹頓·奧福特先生在鎮上誇獎他僱用的林肯體力過人。“克拉瑞樹叢幫”聽到後就想去教訓一下林肯。他們的領袖傑克·阿姆斯特朗向林肯提出挑戰,要進行摔跤比賽。

  在伊利諾州,勇敢是取得成功的第一要素。沒有什麼能比膽怯表現更迅速地把一個人置於眾人排斥的境地。林肯也沒有示怯,立即接受了阿姆斯特朗的挑戰。

  摔跤開始了。林肯佔據優勢,當他倆扭打時,他翻到上面,毫不留情地把阿姆斯特朗的雙肩壓向地面。“克拉瑞樹叢幫”的夥伴們不願見到他們的領袖被打敗,加上去參加扭打。林肯擺脫了他們,背靠著一面牆站著,大聲發出挑戰說:“我願意和你們中的任何一個人單獨地較量,鬥打、賽跑或摔跤都行。”

  沒有人能夠打敗林肯,阿姆斯特朗也很欽佩他,並主動走過去和他握手。以後阿姆斯特朗和林肯變成了親密的朋友,阿姆斯特朗的夥伴們不僅接納了這位新來者加人他們一夥,而且承認他是他們的領袖。在林肯居留伊利諾州期間,他們對他十分忠誠。

  這麼一來,林肯不僅在當地贏得了承認,而且也在粗漢子中取得了領導地位。對於許多像他這類家境清貧的人來說,這就夠令人心滿意足了。然而,林肯自打離開家庭以來,他那改善自身處境的潛在雄心已開始表現出來了。頭一次擺脫了從事艱苦勞動的迫不得已的命運,他渴望要提高自己所受的教育。他在自己寫的小傳中說:“23歲以後,我就同我的父親分開了,我學習英文文法,當然學得不很完整,但就此我就能像現在這麼講話和寫文章了。”他也學習數學。大部分時間是自學,遇到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他就向當地的小學校長門特·格雷厄姆和其他有學問的人請教。傑克·凱爾索是村裡一個沒有什麼人生目的的人,他把大部分時間花在釣魚和打獵上,但他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林肯通過他而對莎士比亞和詩人羅伯特·伯恩斯的作品發生了持久的興趣。

  從此以後,林肯開始努力改善他的文化修養。毫無疑問,這一奮鬥過程充滿了困難和艱辛,但林肯憑藉他頑強的鬥志最終慢慢地走向了成功。

  2:傑出人物常崛起於寒微

  每一個人的成長道路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真正傑出的人物,總是能突破逆境,崛起於寒微。艱難的環境既能毀滅人,也能造就人;不過,它毀滅的是庸夫,而造就的往往是偉人!

  一位偉人說過:“並不是每一次不幸都是災難,早年的逆境通常是一種幸運。與困難作鬥爭不僅磨礪了我們的人生,也為日後更為激烈的競爭準備了豐富的經驗。”高爾基也曾說過:“苦難是最好的大學。”逆境和苦難常常能鍛鍊人們的意志,一旦具備了像鋼鐵一般的意志,成功對於他們而言,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事實上,每一位傑出人物的成長道路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正是他們善於在艱難困苦中向生活學習,磨礪意志,才在最險峭的山崖上紮根成長為最偉岸挺拔的大樹,昂首向天。

  大約在兩個半世紀以前,在法國里昂的一個盛大宴會上,來賓們就一幅繪畫到底是表現了古希臘神話中的某些場景,還是描繪了古希臘真實的歷史畫面,彼此間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看到來賓們一個個面紅耳赤,吵得不可開交,氣氛越來越緊張,主人靈機一動,轉身請旁邊的一個侍者來解釋一下畫面的意境。

  這是一位地位卑微的侍者,他甚至根本就沒有發言的權利,來賓們對主人的建議感到不可思議。結果卻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這位侍者的解釋令所有在座的客人都大為震驚,因為他對整個畫面所表現的主題作了非常細緻入微的描述。他的思路非常清晰,理解非常深刻,而且觀點幾乎無可辯駁。因而,這位侍者的解釋立刻就解決了爭端,所有在場的人無不心悅誠服。大家對侍者一下子產生了興趣。

  “請問您是在哪所學校接受教育的,先生?”在座的一位客人帶著極其尊敬的口吻詢問這位侍者。

  “我在許多學校接受過教育,閣下,”年輕的侍者回答說,“但是,我在其中學習時間最長,並且學到東西最多的那所學校叫做‘逆境’。”

  這個侍者的名字叫做讓·雅克·盧梭。他的一生確實都是在逆境中度過的。早年貧寒交迫的生活,使得盧梭有機會成為—個對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有著深刻認識的人,儘管他那時只是一個地位卑微的侍者。然而,他卻是那個時代整個法國最偉大的天才,他的思想甚至對今天的生活仍有著重要的影響。讓·雅克·盧梭的名字,和他那閃爍著人類智慧火花的著作,就像暗夜裡的閃電一樣照亮整個歐洲。

  這一切偉大成就的取得,莫不得益於那所叫“逆境”的學校。

  “逆境”是最為嚴厲最為崇高的老師,它用最嚴格的方式教育出最傑出的人物。人要獲得深邃的思想,或者要取得巨大的成功,就要善於從艱難窮困中摒棄淺薄。不要害怕苦難,不要鄙夷不幸。往往不幸的生活造就的人才會深刻、嚴謹、堅忍並且執著。

  很多年輕人也許都心存憤懣,也許都在抱怨命運的不公平,抱怨環境對自己的不利影響,那麼,讀一讀英國著名作家威廉姆·科貝特當年如何學習的事,一定能讓你停止這類的抱怨。

  科貝特回憶說:“當我還只是一個每天薪俸僅為6便士的士兵時,我就開始學語法了。我鋪位的邊上,或者是專門為軍人提供的臨時床鋪的邊上,成了我學習的地方。我的揹包也就是我的書包。把一塊木板往膝蓋上一放,就成了我簡易的寫字檯。在將近一年的時間裡,我沒有為學習而買過任何專門的用具。我沒有錢來買蠟燭或者是燈油。在寒風凜冽的冬夜,除了火堆發出的微弱光線之外,我幾乎沒有任何光源。而且,即便是就著火堆的亮光看書的機會,也只有在輪到我值班時才能得到。為了買一隻鋼筆或者是一疊紙,我不得不節衣縮食,從牙縫裡省錢,所以我經常處於半飢半飽的狀態。”

  “我沒有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用來安靜學習的時間,我不得不在室友和戰友的高談闊論、粗魯的玩笑、尖利的口哨聲、大聲的叫罵等等各種各樣的喧囂聲中努力靜下心來讀書寫字。要知道,他們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是屬於最沒有思想和教養、最粗魯野蠻、最沒有文化的人。你們能夠想像嗎?”

  “為了一支筆、一瓶墨水或幾張紙我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每次,揣在我手裡的用來買筆、買墨水或買紙張的那枚小銅幣似乎都有千鈞之重。要知道,在我當時看來,那可是一筆大數目啊!當時我的個子已經長得像現在這般高了,我的身體很健壯,體力充沛,運動量很大。除了食宿免費之外,我們每個人每週還可以得到兩個便士的零花錢。我至今仍然清楚地記得這樣一個場面,回想起來簡直就是恍如昨日。有一次,在市場上買了所有的必需品之後,我居然還剩下了半個便士,於是,我決定在第二天早上去買一條鯡魚。當天晚上,我飢腸轆轆地上床了,肚子在不停地咕咕作響,我覺得自己快餓暈過去了。但是,不幸的事情還在後頭,當我脫下衣服時,我竟然發現那寶貴的半個便士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已經不翼而飛了!我一下子如五雷轟頂,絕望地把頭埋進發黴的床單和毛毯裡,就像一個孩子般傷心地嚎啕大哭起來。”

  但是,即便是在這樣貧困窘迫的不利環境下,科貝特還是坦然樂觀地面對生活,在逆境中臥薪嚐膽、積蓄力量,堅持不懈地追求著卓越和成功。

  科貝特後來成為了著名的作家。艱難的環境不但沒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成為他不斷前進的動力。他說:“如果說我在這樣貧苦的現實中尚且能夠征服艱難、出人頭地的話,那麼,在這世界上還有哪個年輕人可以為自己的庸庸碌碌、無所作為找到開脫的藉口呢?”

  讀到這裡,你是否感覺到心靈一震,那好,如果你想出人頭地的話,就讓一切藉口和抱怨都見鬼去吧!

  盧梭和科貝特,出身都貧窮艱難,然而,真正傑出的人物,總是能突破逆境,崛起於寒微。艱難的環境既能毀滅人,也能造就人;不過,它毀滅的是庸夫,而造就的往往是偉人!

  3:聖女貞德

  1412年貞德出生在法國一個偏僻的村莊,當時正值英法百年戰爭期間,法國大片領土已被英國佔領。

  此外,法國國內還爆發了內戰,勃艮第公爵背叛了自己的祖國,站在了英國一邊。英國國王亨利五世和法國國王查理六世於1422年相繼去世後,繼位的英國國王亨利六世還只是一個孩子。雖然英國宣稱他同時擁有英國和法國的王冠,但法國王太子查理卻不想放棄他的地位。可是,他要想成為法國國王,就必須在蘭斯舉行加冕儀式,而這個地方已被英國佔領。

  此時,貞德已經13歲了。她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祈禱。她經常聽到空中傳來奇怪的聲音,並看到奇怪的幻象。這個神祕的聲音告訴她,她的使命就是重振法國,幫助王太子查理成為法國國王。為此,她必須著男裝,執利刃,統率軍隊,衝鋒陷陣。

  一天,貞德外出歸來,發現她的村莊已被英軍蹂躪。她躲在櫃中,目睹了英軍強姦並殺害了她18歲的姐姐。這場悲劇後,她被送到鄰村的叔叔家生活。誰也想不到這個純真的小姑娘會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來。

  可是這個不滿20歲的少女,卻面對世界宣佈她將擊敗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並解放她的國家。17歲的她面見王太子查理,宣稱她帶來了上帝的意旨,要求查理給她一支軍隊去抵抗英軍。查理最終答應了她的要求。兩個月後,身披白甲的貞德率領她的軍隊在盧瓦爾河畔的戰略要地奧爾良奇蹟般地擊敗了英軍。法軍隨後節節勝利,查理也最終如願以償地登上了法國國王的寶座。

  可是,貞德卻在不久之後的一次戰鬥中被勃艮第人捉住並送給了對她恨之入骨的英國人。

  19歲的時候,她被判作女巫燒死。

  25年後,她被追授聖女的稱號。

  1920年,她又被封為聖徒,成為人們供奉的偶像。看來她註定將成為無休止爭論的焦點。

  勵志啟示:

  目標能喚醒人,能調動人,能塑造人,目標之所以重要,就因為它有著能戰勝一切的強大力量。

  

的人還:

1.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2.激勵人心的小故事

3.給孩子的勵志小故事

4.兒童勵志小故事10則

5.兒童必讀的勵志小故事10則

大班幼兒教育故事_幼兒園大班幼兒教育故事
激勵的小故事
相關知識
激勵孩子的小故事
鼓勵孩子的小故事精選
鼓勵孩子的小故事
有哪些父親教育孩子的小故事
國外教育孩子的小故事精選
關於教育孩子的小故事有哪些
家長教育孩子的小故事
教育孩子的小故事具體有哪些
名家教育孩子的小故事有哪些
激勵員工小故事_管理和激勵員工的小故事1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