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員工溝通技巧培訓心得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溝通是工作上取長補短,相互合作的橋樑,也是共同進步的基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員工溝通技巧培訓心得,供大家學習和參閱。

  

  5月11日,我參加了HR俱樂部舉辦的高效溝通技巧培訓,通過這次培訓我學到了很多。在培訓開始時劉老師提的一個問題就深深的吸引了我,“溝通的目的是什麼?”可能很多人都會和我一樣,回答:傳遞資訊。但劉老師卻說我們都錯了,溝通的目的是傳遞感情。對此他舉了一個例子,在他剛剛進公司的時候,他會每週給老闆去一封電子郵件,告訴老闆這周他做了什麼,下週將要做什麼,什麼時候需要老闆出面配合,過了半年他開始兩週去一封郵件,有過了一段時間他開始一個月去一封,在往後走,他一年去個一兩封就可以,老闆一直都很信任他。這個例子說明了什麼呢?說明在不斷的溝通中感情在不斷地上升,信任在不斷地提升。這就說明溝通的是感情而不是資訊。雖然這個觀點和我以前所瞭解的很多觀點都不一樣,覺得這個觀點也是有一定道理吧,我們任務溝通的目的傳遞資訊,在多次溝通中我們會不斷的建立感情,但這些都是為我們下一次的溝通作準備,信任會讓資訊傳遞的更有效率。這是我的個人觀點。

  溝通中的兩個重要注意事項,一、主動溝通。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主動去溝通,而不是等著別人來和自己溝通。無論是哪個階層的人,主動溝通都能夠表現自己的工作熱情,能夠拉近彼此的感情,有利於解決問題。二、儘早溝通,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報喜不報憂,這樣的工作方式是不利於問題的解決的,一方面,問題出現了沒有及時上報解決,會耽誤解決問題的時間,從而影響整個問題的解決;另一方面,問題出現了,我們自己不去管它,問題不可能自己解決,反而會隨著時間的推遲而變得更加複雜。所以當問題出現時,我們應該儘早解決。

  溝通種類:語言和非語言。在溝通過程中,採取哪種方式進行溝通最有效呢?很多人都會說語言,其實在溝通中光有語言的溝通是不夠的,經常需要語言和非語言的共同溝通,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如在發簡訊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產生一些誤會,這些誤會都是由於我們不能看到對方的表情而產生的,即沒有非語言的交流。同樣,當我們遇到一位聾啞人時,我們也會感到交流很困難,這是由於沒有語言交流。所以只有當語言與非語言交流並用的時候,才能達到溝通的最佳效果。

  溝通的前提:真誠、自信、讚美他人、善待他人、先理解別人在求被理解。正如在工作中領導一般會用的方式:批評從鼓勵開始,表揚的時候都是公開表揚,批評的時候都是私下批評。

  當我們遇到異議的時候,應該如何來處理呢 忽視法、轉化法、太極法、詢問法、是的——如果法,最可取的是採用是的——如果法,因為這樣既讓異議者感到自己的意見有人在注意,又能感到自己的觀點可能還不太成熟。

  這次培訓讓我對溝通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正在嘗試著用學到的方法去溝通,我相信這次的培訓能給我以後的工作帶來很大的幫助。

  員工溝通技巧培訓心得

  公司成立一週年後,各部門、各位同事之間的陌生感、新鮮感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相互間的熟悉和習以為常。而熟悉和習以為常往往帶來溝通的惰性,即不注意溝通,不重視溝通細節和技巧,表現為對溝通的不敏感甚至麻木。

  本次hr組織的溝通技巧培訓很及時,既是為公司員工提供溝通上的理論支援,為公司內部的和諧發展提供了技術條件,又為員工及時地提了醒,為部門間和同事間的和諧相處打下基礎,非常寶貴。

  通過培訓,我們學到了豐富的理論知識,總結了溝通的各項原則和立場,列舉了各項溝通技巧,得益匪淺。歸納一下,大致有以下幾點心得,願與各位同仁分享。

  課中的抓間諜遊戲案例分析給了我非常大的震撼。我們小組“抓”了一個間諜——可憐的王高峰。並且,課上絕大多數小組都犯了同樣的錯誤。事後分析可以發現,人們都因為受到案例材料的影響,都認為小組中有間諜,於是帶著有色眼鏡去觀察別人。一旦發現某人有“異常”立即就進行對號入座,認定此人就是間諜。

  我們常常犯的另一個錯誤是無意識地將自己設定為好人,以自己的立場作評判別人的標準,常看不慣別人。這種錯誤與前面說到的先入為主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去看別人,去評判別人。

  我們小組犯的錯誤值得我去牢記教訓,並以此案例為鑑,時時提醒自己不妄下結論,不冤枉別人,避免自己犯該我們常常對一個人形成所謂的“看法”,這當中蘊藏犯錯的風險。

  我們形成對一個人的看法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無論長短,都會在若干件事情發生後對某個人形成看法。例如,某人做某件事情連續兩次或更多次地失敗,失敗的原因是不同的而且都是客觀的。案例當中的風險在於如果我們光看結果的話,就會形成“看法”——認為此人能力有限,不可委以重任——這就是對人不對事。而正確的做法是我們應該分析某人失敗的整個事情,找出失敗原因,從而客觀地評價整件事——即對事不對人,從而保證說服力。

  員工溝通技巧培訓心得體會

  為確實提升公司全體員工的溝通技巧,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2月9日,公司邀請到了來自臺灣的實戰派講師範興中教授,為員工們做了如何提高溝通技巧的培訓。範興中教授的培訓生動、風趣、輕鬆、通俗易懂,採用大量的實戰案例,互動過程富有啟發性,憑藉這種獨特的授課風格和風趣幽默的內容贏得了員工們的高度肯定。 勵志天下

  範興中教授以其女兒在美國入學開始說起,通過對中西教學方法不同而引發的多次衝突,引導我們去認識溝通的必要性:“一個人,不管是什麼職位,不管是什麼職務,溝通是所有事的基礎,溝通所有人都要用”。範興中教授結合自身的經歷,告訴我們溝通技巧的重要性:“美國老師用讚美+引導的溝通方法,讓女兒放棄了遊戲,選擇了思考,這才是溝通高手採用的方法”。

  1、溝通技巧:鏡子反射法。把自己當成一面鏡子,把別人說的話,用問句反映回去,或將說話者的情緒反映回去。而不要主動去找問題。

  對下屬永遠別想去做好公平,三公中應先做好公開、公正,最後再去做公平。

  2、有效傾聽,傾聽要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耳到,然後用同理心的聽、專注的聽、選擇的聽、敷衍了事、聽而不聞。

  有效傾聽的要點:

  要點一、瞭解對方的情緒,讓對方知道你已經認識到他她的感受,它能減少敵對心情並增進相互信任。

  要點二、鼓勵對方,讓對方積極地參與討論,起到集思廣益的作用。但鼓勵對方並不意味著理解或同意。

  要點三、瞭解對方的想法,聆聽對方所表達的資訊,並通過自己的理解來重複對方所說的。

  要點四、詢問,通過疑問句或是非句尋找資訊並得以證實。

  要點五、表達自己的看法。

  3、詢問技巧:

  開放式詢問:適用於溝通的開場,收集資訊。因效率太差,不適合整體使用。

  封閉式詢問:是不是?一個蛋還是兩個蛋?要對方對問題做出明確的選擇。

  4、說的要點:

  知道該如何說才說。知道該說什麼才說。

  只有在這兩種狀態下才適合說,否則就傾聽或詢問。

  黃金三原則:1、自我反省;2、以上級做訴求;3、給個臺階。

  案例1越級報告的應對:要認識到,上級是喜歡聽越級報告的,但上級又不應該聽越級報告,所以下級做的工作要主動讓上級知道;處理時不宜上中下三級共同溝通,應及時找上級採用黃金三原則進行溝通。

  案例2當你的上司要將重要任務讓你交給你一個不勝任這項任務的下屬的時候,應該以上級作訴求,把任務攬在自己的身上,向上司承諾保證完成任務。

  案例3 越權的應對:當出現越權時,作為中層應及時去制止,首先找上級採用黃金三原則進行溝通,再找下屬溝通,講明會找資源幫助他,為了完成上級交待的任務,要第一時間向你彙報,掌控事情。

  跨部門溝通的原則:絕不可威脅或限期;絕不可只考慮自己,而不考慮對方;永遠要尋求對方的建議。

  所有好的溝通,用的都是傾聽、讚美、詢問、引導,說要掌握了要點才去說,這樣才會達到溝通的最佳效果。

  員工對此次培訓總體評價良好,對講師的評價較高,這樣的授課方式新穎,互動多,讓大家更容易吸收和消化,很多的方法和技巧可以直接運用於工作和生活中。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需要進步,需要學習。提出了有更多這樣的培訓機會的期望。

  相關文章

高效溝通心得體會範文
關於會計年終總結心得
相關知識
關於員工溝通技巧培訓心得
員工溝通技巧培訓總結
員工溝通技巧培訓
客戶溝通技巧培訓心得
有效溝通技巧培訓心得
高效溝通技巧培訓心得
溝通技巧培訓心得範文
溝通技巧培訓心得
客服溝通技巧培訓心得
職場溝通技巧培訓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