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健康養生偏方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中醫養生,歷史悠久,如何可以達到健康養生的效果呢?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

  中醫健康養生偏方

  1、治低血壓:

  甘草20克,桂枝,肉桂各40克,將以上藥物混合後當茶沖泡服用一週。

  2、治血脂稠:

  1枸杞子10克,何首烏,草決明,山楂各15克,丹蔘20克,水煎服,每日兩次,四個療程治癒,七天為一個療程。

  2山楂。 銀杏葉。 絞股藍各15克,泡茶喝。連服四療程半月為一個療程

  3、治高血壓:

  1香蕉皮30克,晒乾水煎喝,每日3次,一個月見效。

  2用中藥羅布麻,開水衝喝,每日15克,半月見效。

  3銀杏葉每日15克,用開水衝喝下,半月見效。

  4、治腳汗。 腳臭:

  白蘿蔔煮水,每晚薰洗雙腳30分鐘,連洗半月治癒。

  5、臉上黑星雀斑:

  元荽又名香菜,煎湯,一天洗三次,一個療程治癒。

  6、治腳氣:

  韭菜一斤,煮水十分鐘泡腳,每日一次,每次20分鐘,三天除根。

  7、立治牙疼:

  白酒一兩,松香15克,泡2小時後用棉花沾酒放在牙疼處,咬緊。5分鐘不疼,蟲火寒齊清。

  8、治神經衰弱:

  浮小麥50克,乾草24克,大棗20克,酸棗仁30克,混合。水煎服,每天一次,半月治癒。

  中醫健康養生原則

  1、形神兼養:

  在養生過程中既要注重形體養護,更要重視精神心理方面調攝,所謂形神兼養、守神全形、保形全神等。

  2、綜合和審因施養:

  養生不拘一法一式,應形、神、動、靜、食、藥等多種途徑、多種方式進行養生活動。另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時之不同用不同的養生方法,所謂審因施養、辨證施養。

  3、順其自然:

  順其自然體現了“天人合一”思想,強調在養生過程中要符合自然規律,不可違背自然規律。同時也要重視人與社會的統一協調。正如《黃帝內經》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

  4、動靜結合:

  現代醫學主張“生命在於運動”,中醫也主張“動則生陽”,主張運動健身,但中醫養生也主張“動中取靜”、“不妄作勞”。正如《周易外傳》所說“動靜互涵,以為萬變之宗”,《類經·醫易》所說“天下之萬理,出於一動一靜。”

  中醫健康養生食譜

  1、糖尿病—食療

  要調節腎及三個的協調,怎麼調?先期用綠豆開鍋五六分鐘,冬天七八分鐘,把那綠湯倒出來,再買15元的黃芪,把黃芪泡綠豆湯裡,黃芪用五到十片 手指甲蓋那麼大小的,每天當水喝,喝兩三天,只要牙沒疼也就是沒上火,就加五片,再隔幾天,再加五片,到二十片封頂了,別再加了,喝到什麼程度為限? 就是大便成形了,痛快了,就開始減五片,減五片,直到15元的吃完了就行了,這是調寒的,中醫稱糖尿病是上熱下寒症。

  兩週以後,開始洩熱,吃什麼,吃:黑豆、加點山藥,冬天可以加點枸杞最多20顆,多了上火,熬粥。

  2、腎炎----食療

  腎炎裡頭現在有兩個不同的症狀,一個是腹瀉型的,一個是便祕型的。 腹瀉型的用綠豆配枸杞、黃芪,每天16點到17點之間喝一杯生的果汁。為什麼這個時間喝呢?因為腎經是17點到19點工作,我們16點、17點之間給他喝 了,到了17點至19點的時候,那個果汁基本上都能到腎裡頭去了。腎工作最旺的時候幫助它去調理,把裡頭的垃圾都給它排洩出來,這是一個型別。

  如果是便祕型的,就要先解決便祕的問題。解決完便祕以後,再用調腎的這個方法,把指標慢慢降下來。通過食療方案,這種病例我們已經治癒不少例了。

  3、白內障----食療

  簡單的方法治療白內障:在杯子中加入燒開的熱水,倒入十幾滴醋每天薰眼睛,一段時間後,白內障就會好。

  4、血壓高----食療

  生吃蔬菜。蔬菜裡頭柿子椒降肝火。生吃茄子“長條茄子”效果是最好的。吃法很簡單,把這柿子椒和茄子都洗乾淨了,別削皮了,給它切成絲、切成片,擱點兒麻醬、醋、鹽一拌。

  血壓高就是肝火太大,我們白天多喝一些瀉肝火的水。這水怎麼做呢?綠豆半斤,加水,鍋要蓋著蓋兒上火煮;開鍋5-6分鐘,把湯倒出來,當水喝。喝多 少呢?您能喝多少就是多少,不要強求數量,您喝一杯熬一杯,喝兩杯就熬兩杯,順其自然,只要不難受就行。白天當水喝,剩下的綠豆加上黑豆、小豆煮粥,晚上 當飯吃。

  鈣是降血壓的。補多少呢?女同志每天不能低於3000毫克,男同志每天不能低於4000毫克,分三次吃。

  5、膽結石----食療

  晚上10點左右睡前喝生冬瓜汁加酸棗面,沙性膽結石在1釐米以內的喝三個月的生冬瓜。

  6、高血脂——食療

  山楂粳米同食食療降血脂。建議:人們在夏季可以多用山藥、薏米、茯苓等煮粥吃。血脂高的同時若感覺眩暈、胸悶、噁心、嘔吐、乏力、嗜睡,身材肥胖,可以將煎30到45克山楂得到的濃汁與100克粳米同煮。

  血脂高的同時若感覺發熱、口乾、心煩、便祕、血壓偏高、尿少、心慌,可以將煎15到30克澤瀉得到的藥汁與50到100克粳米同煮。

  血脂高的同時如果伴有動脈硬化、高血壓、頭昏、耳鳴、面色紅、失眠、口苦、容易發怒,則可以將煎5克三七、30到60克何首烏取得的藥汁與100克粳米、2到3枚大棗同煮。

看過的人會看:

冬季幼兒健康保健常識大全
秋季健康防病常識有哪些
相關知識
中醫健康養生偏方有哪些
中醫健康養生知識有哪些
老中醫健康養生的方法有哪些
老中醫健康養生的方法
中年人健康養生禁忌有哪些
春季健康養生常識有哪些
健康養生祕訣有哪些
冬天的健康養生知識有哪些
中醫治療失眠偏方有哪些
中醫治療肺炎偏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