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談判的原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每個談判者真正想達到的是實現自己實質性的利益,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談判者不得不考慮加強與對方的關係,這也是一種關係利益,它作為一種手段,是為實質性利益服務的。但是與每一位客戶談判時,都應遵守原則,不做過分的事情。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就跟著小編一起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銷售談判的三大原則:

  一、把人與問題分開

  1.認清談判者都是活生生的現實中的人

  無論談判者代表何方,他都絕不只是某一方的抽象代表,而是一個有著自己獨特價值觀念、有個性和情緒、有不同經歷並以一定觀點看問題的活生生的“人”,這種人性層面在談判中或者起推動作用,者起阻礙作用。如果在談判中彼此信任、瞭解、尊重並建立起友誼,就可以使談判更有效率,結果也較為可靠。

  事實上,一個人對於別人關於他的看法,比對於別人關於他的利益的看法更為敏感,但由於自己看待客觀世界的角度不同,容易只從主觀的立場上去看待事物,於是常常把自己的“看法”與“現實”混為一談,不能迅速地察覺對方人性層面的反應並恰當地加以處理,會給談判帶來極不利的影響。因此,談判者在談判進行的各個階段、各個環節,都應充分注意到人的問題對談判的制約。

  二、利益至上

  原則談判法引用了一則典型的案例:有兩位男人在圖書館裡爭吵且互不相讓,一位想關窗,一位想開窗。他們為了窗戶應開多大吵個沒完:一條縫?半開?四分之三?……沒有一種解決方法能使雙方滿足。

  圖書管理員進來了。她問其中一位為什麼要開窗戶?回答是:“使空氣流通。”她問另一位為什麼想關上,回答是:“避免噪音干擾”,管理員想了一會兒之後,打開了旁邊房間內的窗戶:既可使空氣流通,又可避免噪音。

  這個案例從表面上看,是立場的衝突。如果雙方的目標是要在立場上取得協議,就容易僵局,圖書管理員如果只注意雙方陳述的立場:即“你想開,我偏要關”,“你想關,我偏要開”。她就不可能找到這種解決方法。更主要的是,她注意到雙方“空氣流通”和“避免噪音”這兩項潛藏的利益,便抓住了問題的關鍵。

  因此可以說,談判中的基本問題不是在立場上的衝突,而是在雙方需求、慾望、關切和恐懼方面的衝突,調和雙方利益而不是雙方立場,這種方法行之有效的原因有二,一是每一種利益通常都有多種滿足的途徑和方式;二是在對立立場的背後所存在的共同性利益常常多於衝突性利益。

  三、堅持客觀標準

  不論談判者怎樣瞭解對方的利益,不論談判者怎樣看待對方利益的合法性,不論談判者擬定的談判方案多麼巧妙,也不論談判者多麼重視維繫雙方的關係,永遠都不能迴避雙方利益尖銳衝突的冷酷事實。分歧就是分歧,儘管有前述的那些方法,要使之消除絕非易事

  原則談判法主張依照原則,而不是根據壓力來進行談判,談判者應當把注意力放在問題的價值上,而不是雙方的耐力上。

  談判者設法引入儘可能多的具有科學性的客觀標準,如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有關先例、國際慣例、社會慣例、法律條文、政策規定等,客觀標準比較不容易受到攻擊,就可能為產生明智的協議打下基礎。如果談判各方都不反對以客觀的標準來解決問題,溝通就可能容易得多,通過對客觀標準的引入及其應用的討論來逐步達成協議,有利於提高談判效率,有助於減少和縮小雙方分歧的範圍。

  銷售談判的報價技巧:

  一、直接報價

  顧客問價格是天經地義的事,也往往是第一個關注的問題,這個無可厚非。儘管顧客看到明明白白的標價,都還是喜歡問多少錢,言外之意就是看看有多少優惠。冰箱導購採取直接報價法:4960。一開始並沒有說出任何的優惠政策,這個是非常正確的。很多導購在顧客問價格後,馬上把優惠政策丟擲來,這是不妥當的。

  筆者也常常這樣,有一次明明看到一個標價500元的東東,還是問多少錢。沒想到導購一句話把筆者趕了出來。導購說,你沒看見嗎,不是寫著500元嗎  銷售心態比什麼都重要,銷售心態不好,80%的顧客都會被趕跑。

  二、用反問迴應價格訴求

  當導購不丟擲優惠誘餌的時候,顧客往往會問:能不能優惠?打幾折?最低多少錢?這個時候是最考驗導購的時候,導購因為這個問題處理不好,導致顧客轉身就走或者不能成交的不勝列舉。該導購使用的方法是用反問迴應顧客的價格訴求:那今天能定下來嗎?言外之意很明白,今天能定,就有優惠,不能定,不能隨便給你優惠。這個反問一下子把問題拋回給了顧客,可攻可守,進退自如。

  三、要求對方報價

  在談判報價中,一般的原則是儘可能地讓對方先報價。當然,當對方的報價離你的底價相差很遠的話,則需要很好的迴旋技巧。顧客要求優惠,導購非常聰明,馬上問顧客願意出價多少。

  由於顧客看上了這臺冰箱,就說出了自己的底價:4500。要求對方報價的風險就是可能超出了自己的底線。4500的報價導購不能接受,接下來就需要運用談判策略進一步討價還價。看來國美和菜市場是一樣的,討價還價聲不絕於耳,不得不讓人想起黃巨集生說過的一句話:賣彩電不如賣白菜。

  四、對客戶的第一個報價說NO

  顧客的出價是4500,超出了導購的底線,導購不能接受,於是說,這個價格我們不可以的。假如一旦答應顧客,那顧客就可能放棄購買,因為你的讓步很容易,顧客就會感到他上當了,繼而繼續還價或者決定退出。

  就算顧客的報價沒有超出導購底線,在顧客報價後,導購也是不能同意的,要對顧客的第一個報價說NO,甚至第二個報價,第三個報價都要說NO,即使最後同意了,也要表現得極不情願,這就是“極不情願”策略,只是在這裡沒有細節表現出來。

  五、報價留有餘地

  標價是4960,在顧客要求優惠後,導購報價是4870,最後主任說底價是4800,而結果是4650成交,比最初的報價優惠了310。假設導購方的底價是4650,那她在報價的時候是要高於4650的,這是連豬豬都知道的道理。只有這樣才可能給顧客還價的空間,只有這樣才可能讓顧客有“成就感”。

  在報價和最後成交價的中間要經過很多次廝殺,然後一步一步接近成交價或者自己的底線。這個過程就像一個沒有平衡的天平,通過拆左右補右邊,拆右邊補左右的方式最後達成平衡。

談判應遵循的原則
增加談判勝算的技巧
相關知識
銷售談判的原則
銷售談判的法則有哪些
銷售談判的首要法則
銷售談判的四大法則
把握商務談判的原則
銷售談判的探測技巧
銷售談判的開場技巧
企業銷售談判的技巧
和汽車銷售談判的幾個技巧
銷售談判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