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校園勤儉節約演講稿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古今中外,無論是發達的國家,還是發展中的國家,都將艱苦樸素作為一種美德。聯合國專門把10月31日設立為“勤儉日”,時時提醒人們在新世紀仍然要堅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美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校園勤儉節約的演講稿3篇,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同學們:

  你們聽說過“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句話嗎?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箅是在富裕的今天,我們也不能鋪張浪費!

  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傳家寶,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敬愛的周的睡衣穿了幾十年,破了就補,補了又補,直到爛了,沒法再補,就把整個背部換掉也不肯買件新的;無產階級戰士雷鋒,臉盆用得油漆都落光了也捨不得丟掉。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那便是為了替國家省下建設的資金!

  有的同學會說,那時國家底子薄,所以需要勤儉,現在人們富裕了,應該享受一下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的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人們的物質生活比解放前好多了,但與發達的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我們的國家還不富裕,仍然需要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在日常生活當中,有些同學就有鋪張浪費的壞習慣,他們專挑高檔、名牌的文具相互攀比、炫耀,沒有一兩次便又扔掉了。據汕頭都市報的調查報告,xx市的小學生參加夏令營遊覽北京,有些人一天僅買飲料便花了50塊,而組織單位準備的涼茶卻無人問津。如此的大方,如此的鋪張浪費,將來會怎樣呢?這種現象是值得我們大家深思的。

  勤儉節約是現實的需要,我們青少年更需要在生活中勤儉節約。為了家業的興旺,國家強盛,我們必須培養勤勞、儉樸的高尚情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明天,我們的民族才能興旺發達。

  古人云:“歷覽前賢國與家,成國勤儉敗由奢”,丟掉節儉的美德,貪圖享受,妄想不勞而獲,這種人是沒有前途的。我們青少年要樹立勤勞節儉光榮,懶惰奢侈可恥的觀念,即使在人民生活富裕的今天,也要繼承勤勞節儉的美德,艱苦奮鬥,爭做合格的小學生!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勤儉節約。

  常言道:“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勤儉節約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一個人道德高尚的具體表現。回顧歷史,毛澤東、周恩來等偉人,雖身居高位,卻一生過著簡樸生活,艱苦奮鬥,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同樣,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學校是難以持續發展的。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史反覆證明了這個道理:奢”能敗國、敗家、敗自己。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也許有人會問:“現在我們的生活這樣好了,還需要勤儉節約嗎?”我的回答是:“當然需要。”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精神。它不以物質是否豐富為前提。

  但是,現在仍有一部分人中間存在著奢侈浪費的現象,小則浪費飯菜,大則跟風攀比,這些都有違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曾幾何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常在耳邊迴響;

  曾幾何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的古訓仍在心頭縈繞;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讓勤儉成為一種風尚,成為我們血液中的一種自覺,讓勤儉之風尚遍徹校園。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下午好!

  在這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的美好時節,我們懷著喜悅的心情,帶著美好的憧憬,迎來了嶄新的一年,又回到我們熟悉而美麗的校園。今天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國家有關部門一直在倡導建設節約型社會,隨著“全民節約、共同行動”的深入開展,節約這個似乎已經過時的話題重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曾幾何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常在耳邊迴響;

  曾幾何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的古訓仍在心頭縈繞;

  曾幾何時,偉大領袖毛澤東擲地有聲的一句話:“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指引著幾代人艱苦創業、自力更生。

  觀察我們的校園,浪費現象就在身邊,瞧!塑料袋們正隨風起舞呢,的確是點綴了天空,我們且不說這些“白色汙染”會給我們的環境和身體健康帶來怎樣的危害,單是這些被浪費的塑料袋會給我們的經濟帶來怎樣的損失呢?我們何不再將它們回收,再利用呢?建議你不妨去食堂轉一轉,定會讓你收穫不菲。沒吃完的飯、菜無奈地躺在桌子上,“饅頭太沒味了”,咬一口,隨手一扔***更有甚者做一投籃動作,真準!饅頭乖乖躲進垃圾桶***,還有,那關不緊的水龍頭、白天亮著的電燈、只用一張紙就扔掉的作業本,等等……

  面對這些浪費現象,我們也許早就習以為常,見怪不驚。然而,當我們隨手扔掉一個饅頭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過自己的父母也許正為全家人的一餐飯食而辛苦奔波,當只用了一張紙的作業本就扔掉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在遙遠的山區裡還有很多孩子用樹枝在地面寫出的話語:“我想上學!”

  也許你會說,一個人浪費一點算得了什麼,但我想說的是,十個人浪費,百個人浪費,全中國13億人都浪費一點了?又有誰想過後果呢?據報道,中國普通餐館一桌飯菜一般至少會剩下10%,一家餐館平均每天要倒掉50公斤的剩飯菜。依次推算,全國一年在餐桌上的浪費就高達600億。也有人計算過,全國一共有28萬個各種旅店、酒店和賓館,如果每一個酒店每天節約一度電,那就意味著每天可以給2800萬個家庭用40瓦的燈泡照明25個小時。如果僅一個北京市的空調將溫度從24度提高到26度,就可以節約用電4到6億千瓦時,可以為老百姓節約電費兩億多塊錢。

  這些資料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同學們,當我們在指則別人浪費的同時,是否也注意到自己的浪費行為?是否想過節約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命題,我們要從何做起?在這我想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

  主人公是我的小表弟,他的名字叫童童。一天,奶奶、媽媽、二姑在吃松子。可是,那些松子很小,非常難剝。於是我們便讓他去扔掉。他把松子拿到垃圾桶時,他猶豫了。隨後便自言自語:“這樣是不是太浪費了呢?粒粒皆辛苦呀!”這次,他果斷地拿起裝松子的袋子向櫃子放去……說到這裡,我想問問在這裡搭餐的同學們:“當你們在倒飯的同時,可曾意識到這是一種浪費?可曾想到粒粒皆辛苦呢?這個年僅4歲的小朋友都懂得這個道理,那些曾浪費過糧食的同學,是否能從這個故事中得到啟示?

  節約是美德,節約比創造更容易,節約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節約一張紙、節約一度電、節約一滴水、節約一粒米、節約一塊煤……不要小看我們身邊的這些不起眼的小小的“一”,如果13億人都能做到,這將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們每個人的手裡都緊握著珍貴的“資源”,掌握著對這些民族發展“命脈”生殺予奪的權力,成之毀之、愛之損之在於我們每個人的行動。

  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更應該成為一種習慣和風氣。建設節約型社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共同行動,找回失去的節約意識,從節約一滴水,節約一度電,節約一張紙,節約一粒米開始,持之以恆,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將節約這個“傳家寶”進一步發揚光大!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看完“”的人

1.勤儉節約演講稿精選3篇

2.高中生共創勤儉節約校園演講稿

3.關於勤儉節約的演講稿

4.勤儉節約從我做起演講稿

5.關於勤儉節約優秀演講稿

6.小學生關於勤儉節約演講稿

小學生關於勤儉節約廣播稿
小學生關於勤儉節約優秀演講稿
相關知識
關於校園勤儉節約演講稿
關於黨的勤儉節約演講稿
關於小學勤儉節約演講稿
學校關於勤儉節約演講稿
關於小學生勤儉節約演講稿
關於中學生勤儉節約演講稿
中學生關於勤儉節約演講稿
國旗下關於勤儉節約演講稿
企業關於勤儉節約演講稿範文
關於勤儉節約演講稿優秀